Skip to content

瘟疫

疫情蔓延時:新冠肺炎帶來的省思(一)-我們與病毒的距離 /陳怡貝醫師

【瘟疫在人群之間帶來分離線,叫人不得不直面孤獨與死亡】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繆(Albert Camus)《瘟疫》(The Plague)。

2019年11月,中國湖北省武漢爆出不明原因肺炎,從疫情中心區域開始擴展,一種新的病毒株正以令人措手不及的速度傳播;2020年1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召開全球緊急通知,宣告2019-新冠狀病毒爆發。武漢肺炎的疾病名隨著疫情蔓延的時間軸,從「2019新冠狀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到2020年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於日內瓦召開的會議中,正式命名為「COVID-19」,「CO」代表冠狀病毒(coronavirus),「VI」代表病毒(virus),「D」代表疾病(disease),「19」則代表為2019年發現,意味著 「2019年由冠狀病毒導致的疾病」。 「COVID-19」疫情至今,造成全球確診病例破百萬… 閱讀全部

面對瘟疫 不憂不懼 /盧桂櫻

新冠肺炎這一波疫情,讓全世界陷入大恐慌,無一國家倖免。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不憂不懼?

不久前我讀到一篇智諭法師的開示文「別把染緣認為是隨緣」,法師提到「染緣」就是心隨境轉,而「隨緣」則相反。他舉例說,如果你勸人念佛,對方不悅,甚至罵你,你就生起煩惱,這是「染緣」,但若你能不生煩惱隨其罵緣,這才是「隨緣」。若依此概念來談面對疫情的眾生相,恐慌的是「染緣」,而不憂不懼是「隨緣」。

不過要隨緣面對疫情,可不是什麼都不做只要聽天由命就好。隨緣之前可要「盡份」—努力做自己該做的。例如配合政府的要求與專家的教導,這一切都做了,那麼就如常的過日子,這才是不憂不懼的真義。

曾聽楊濟鴻醫師分享他在診間的觀察經驗:有兩種人即使靠病人很近也不易被感染,一是醫護人員,一是家庭的照顧者。這兩種人大部分都急別人之急,很少想到自己。

我有位好友長年在醫院當志工,疫情期間,許多志工紛紛請假或求去,而她卻比平時多領了一天的工作,原因無它,因為醫院缺了人手。她說每天下工回家,一定先自行把自己好好消毒乾淨,才安心和家人互動甚至抱孫。

你看!她想的也都是別人不想自己。這位急人之急的阿嬤,至今安然無恙也沒有被感染,讓人看到的仍是笑瞇瞇的臉,聽到的仍是爽朗的笑聲,不只為大家掃掉疫情的陰霾,也帶給大家許多歡樂與光明。因此,像這樣「關心他人勝於自己」,便也是我們不憂不懼前該努力該盡的份。

Read More »面對瘟疫 不憂不懼 /盧桂櫻

新冠肺炎帶來的省思 (二) -散播不確實訊息對疫情的影響 /陳怡貝醫師

「世上的罪惡差不多總是由愚昧無知造成的。沒有見識的善良願望會同罪惡帶來同樣多的損害。人總是好的比壞的多,實際問題並不在這裡。但人的無知程度卻有高低的差別,這就是所謂美德和邪惡的分野,而最無可救藥的邪惡是這樣的一種愚昧無知:自認為什麼都知道,於是乎就認為有權殺人。如果沒有真知灼見,也就沒有真正的善良和崇高的仁愛。」-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繆《鼠疫》(La Peste)

數位時代海量的新聞資訊透過媒體、網站和網路社群討論,通訊軟體的大量轉傳,在一個資訊容易取得的環境,人人都有發聲的管道與權利。然而資訊量滿載卻多半無用的世界裡,大多數訊息尚不清楚關鍵問題何在,亦無探究始末和分析觀點的脈絡,一道一道的流言蜚語伺機蔓延,誤導、辯論、紛亂乃至衝突可能隨之展開。清晰易懂的見解成了一種力量,維持視野的清晰並不簡單。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關於疫情相關訊息,應以防疫指揮中心所公佈的訊息為準。錯誤資訊(…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