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March 2015

當業果報蜂擁而至 /鄭詔仁

踏入社會工作後,親朋好友同事間,常會有一些紅白事,其中較讓人驚訝者,就屬意想不到且發展迅速的症狀,奪去當事人的健康或生命,使得常常聽到的「無常迅速」等語,有一些體驗,後來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又體驗得更深。在病痛折磨時,甚至對求懺悔的方法及對佛菩薩的信心都起了動搖。

二○一二年二月休假跟公司同事一起到印尼日惹,參觀一些佛教及印度教的古蹟,其中有個行程是到海邊的沙灘上乘坐雙人馬車欣賞夕陽,同行者兩兩各自選了馬車就出發了,只剩一部在等我跟同修,我看見那匹馬舌頭外吐垂在嘴邊,覺得牠很累就不想坐,但是已集體訂了此行程且馬車伕有點不高興,最後還是決定坐,但是在提腳上馬車時,右膝蓋不小心輕輕碰到馬車橫桿,當時心裡覺得奇怪,怎麼這麼痛(完全沒想到要求懺悔),結果右膝蓋雖然有瘀青,但剩兩天行程也都正常走完。最後一天返台,從機場搭接駁車回家,一下車發覺右膝蓋很腫,把我寬鬆的褲管都撐滿了。

隔天早上醒過來後,發現右膝… 閱讀全部

林明華先生是土地的醫師 /慧深法師

(本文師父上人為CNT自然農法之林明華老師新書所作之序言)

你、我還有一切動物和植物都活在這個大地上,大地對我們是多麼重要,然而包括我在內,沒有多少人真正瞭解、關切和保護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大地。直到寂光寺需要綠化,不管怎麼努力,種出來的樹還是枯枯黃黃的,才發覺原來土地也會生病;在生病的土地上,當然無法長出健康的植物。

土地生病,應該和人生病一樣。若一個人體弱多病,應該不是亂吃消炎劑、止痛藥和抗生素,再加上昂貴而不實際的健康食品;而是應該仔細瞭解病人的體質,改變病人的生活習慣和飲食,增強病人的抵抗力。不是為了抵抗病毒,加強藥量,讓病人增加了抗藥性,屢次生病,用藥更多,到最後醫生只有宣佈醫藥罔效……

我年已八十,三餐都以青菜水果為主,鮮少甚至不碰油煎油炸和糕餅類的食品,而且盡量食用不用農藥和殺蟲劑的天然蔬果,平時的健康,只需靠少量老人易患毛病的藥品補助之外,很少用到健保卡。

但是崇尚現代化生活的人,每天… 閱讀全部

唯獨忘了檢省自己 /噹媽

我是一個高鐵通勤族,每天往返台中和板橋之間,已經邁入第五年的時間。由於通勤的費用很高,所以每個月我都會精算支出,所以連每個月在高鐵周邊的停車費用,我也都用季租的方式來承租(一天停車費約八十元),盡量節省支出。

過年後我準備去停車場簽約的時候,卻由於今年的台灣花燈在烏日高鐵站,停車業者表示三月不開放月租,怕到時候燈會人潮多,如果月租的人沒有停車位,對我們是不公平的,所以我也只好提高預算,改用當日付費(一天一百元)的方式來停車。

沒想到燈會即將開始的前一天,停車場突然貼出公告,寫著「燈會期間,一天兩百元」,這樣的突然漲價,讓我們每天要停車的通勤族傻眼,整整是兩倍的支出。於是我開始奔走四周的停車場,希望能找到沒有漲價的停車場,後來我找到「只」漲到一百二十元(一天)的停車場。我跟老闆說,你們這樣漲價對我們每天搭車的人實在很為難,老闆比著附近的停車場跟我說,「人家都漲到兩百元,我『只』漲一百二十元。」後… 閱讀全部

奶牛,我想對你說,對不起。 /Sisi 王思琴

過去5個月在不停的奔波,很久沒有更新。最近旅居海島,終於有空可以進行編輯。今天是「SISI我可為」的第9次推送,關於「有機農場」和「牛奶的真相」。

不知道從何而起,「牛奶」,變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詞語。好像,沒有牛奶,生活就會沒營養,沒品質。遙望中國歷史,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朝代如現在這般,強調牛奶的重要性。但,我們祖祖輩輩農耕的祖先們,卻健康又健碩。也許是因為「日本人喝牛奶而提高了平均身高」?鋪天蓋地的商業廣告,吹噓著牛奶的地位,超市裡各種全脂奶、脫脂奶、高鈣奶、水果奶…

可是你真的知道牛奶是怎麼來的嗎?我們人類只有受孕產子後的母親,才會分泌乳汁去哺育下一代,如果從天性來看,只是不可進食的baby(嬰兒)才需要母乳,那我們成年人,又為何需要另一種動物的母乳來餵養自己呢?你知道從母牛身體裡現擠出來的鮮奶,是什麼味道嗎?以下的圖文,只是個人的所見所聞,唯此,與眾分享。我只想陳述,美味飲品後面的真… 閱讀全部

釋懷陰霾 學習感恩 /王晴雯

記憶當中,我自認為是被媽媽遺棄的孩子,打從弟弟出生後更成為受虐兒,無論有無做錯事都得忍受一陣毒打與責罵,甚至被趕出家門,直到夜深人靜時爸爸才能偷偷開門讓我回家。

回想學齡前的我除了無助外,還多了憎恨和自卑,在一年之中說不到十句話,外人與我對話時,我只會點頭與搖頭,完全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家人都無法理解為何媽媽的行為如此怪異,我更無法接受自己怎麼會有這樣的媽媽,所以當爸媽協議要結束此婚姻時,我比誰都還來得高興!

當時烏雲籠罩著這破碎的家庭,原本打算移民國外的爸爸在因緣際會之下認識淨蓮念佛會的法滿師父與性定師父。師父也非常有慈悲與耐心,運用智慧將我們全家引入佛門,就這樣一晃眼,我就在淨蓮念佛會、寂光寺順利長大了。

就讀護理系的我,畢業後曾擔任精神科護理師,對於生心理的疾病比一般人更為了解,在協助醫師治療病人時游刃有餘,但當自己成為主角時卻無法忘卻幼時的陰霾,心中對於「媽媽」感到非常不悅,甚至直呼她的…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