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慢性病

啟動慢性病的療癒─安全感、愛與慈悲 /馬芳傑醫師

2019年9月我去美國參加整合醫學研討會,會中其中一個議題:「動作、情緒與外、內感受」,提到了Stephen Porges博士發展出新的多重迷走神經理論學說(polyvagal theory)。此理論教導醫生與幫助病人了解慢性病發展的過程與原因。舊的理論學說是:迷走神經(主管血壓降低、心跳減慢、支氣管收縮、盜汗、噁心,和心情沮喪、情緒抑鬱有關)是自律神經的一部分,它與 另一部分的脊髓交感神經(主管血壓升高、心跳加速、支氣管擴張、流汗增加,與壓力、言語諷刺霸凌、惡意毀損物品有關)共同組成自律神經。如果迷走神經處於興奮狀態則脊髓交感神經活動部分會被抑制;反之亦然。能完整解釋生理狀態的新理論是「自律神經是由三大迴路系統組成」:背側迷走神經(相對原始),腹側迷走神經(相對進化)與脊髓交感神經(生存與存活有關)。如果迷走神經的背側部分(進化發展中最古老的迴路)興奮則腹側迷走神經會部分或相對程度被抑制。腹側… 閱讀全部

自律、自由與健康 /馬芳傑醫師

去年在一場醫學研究會中看到一幅前所未見的畫面——糖尿病併發症— 糖足的自體截肢(autoamputation)(病患因末梢血液循環不良、腳趾缺血性壞死後;會從腳掌自行脫落),此患者十隻腳趾大概只剩四、五隻,而且已缺血呈暗黑色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評估2020年世界罹患慢性病人口的三分之一是糖尿病。

其實除了意外,疾病的發生是屬於漸進式的。根據德國同類毒療學——疾病過程在基質調節(ground regulation)架構下,都會有不同的症狀表現。病程可分六個階段 — (1)外分泌期(如感冒不停的流鼻水) →(2)反應期(伴隨發燒)→(3)沉積期(如果病無法痊癒,毒素沉積在基質中,病加重,但症狀變少,如鼻炎、支氣管炎<生物性區分階段>→(4)浸漬期(毒素已變成基質的一部分,症狀變嚴重,且結構性,功能性已變差,如鼻息肉,氣喘)→(5)退化期(病情造成嚴重損害,大區域的器官細胞被破壞,如肺氣腫、糖尿…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