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March 2018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06

各位蓮友:

上次講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心經》裡面提到的「舍利子」,就是舍利弗尊者。

這次講「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

摩訶目犍連。摩訶:是大的意思,目犍連是姓氏。

佛陀的出家弟子當中,有許多姓目犍連的弟子,為了揀別不是其他的目犍連,同時他的學問和道德都比別人高超,所以叫他「大目犍連」。

何謂神通?神妙莫測,通達無礙。

神通分為六種:

1)神足通:也叫如意通。想到什麼地方,心念一起就立刻到達,還能以大變小,以小變大,如意自在。

2)天眼通:無論隔著什麼東西,或距離有多遠,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3)天耳通:不管距離多遙遠的地方,都能聽得到。

4)他心通:隨時隨地都可以知道別人心中在想什麼,都是一清二楚。

5)宿命通:能非常清楚知道過去和未來,更可預知將來死後會到那裡去,會受到什麼樣的果報。

6)漏盡通:「漏」就是煩惱。各種煩惱都已斷盡,可以脫離生死,免受輪迴之苦。

以上六種神通,前面五種天,仙,鬼神都有這種本事…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05

各位蓮友:

上次講到「阿羅漢」的三種意義,今天講佛陀身邊的常隨眾,十六位大阿羅漢。

長老舍利弗:

長老:德長,臘高。修行好,道德高超叫德長。出家的年份久叫臘高。有分出家多久,叫僧臘多少?受戒多久,叫戒臘多少?不是說老年才出家叫長老。

舍利弗:在佛陀的弟子當中,叫做「智慧第一」。

舍利是一種鳥,眼睛長得很漂亮。舍利弗的母親,眼睛也長得很漂亮所以取名字叫做「舍利」。弗:是「子」。舍利弗就是舍利的兒子。當時母親懷了舍利弗以後,每次跟她的哥哥辯論,都能侃侃而談,把哥哥辯得啞口無言,未出生時就能以他的智慧來幫助媽媽。

舍利弗八歲時,就把全印度的經典學完了,曾經跟十六國的學者辯論,沒有一個能辯得過他,他跟隨佛陀出家,七天後就精通佛法,所以稱為「智慧第一」。

舍利弗還沒出家以前,跟目犍連是同門師兄弟,有一天舍利弗遇見一位威儀很莊嚴,舉止很安祥的出家人―馬勝比丘,便問他:您的行持這麼好,您的老師一定更了不起,請問您是誰…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04

各位蓮友:

上次講到「比丘僧」的意義,此次講「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

大:初果,二果,三果的聖弟子,不能稱大,唯有證得四果,回小向大的阿羅漢,才能稱大。

阿羅漢:

中文叫做:應供、殺賊、無生。

1)應供:應該受人天的供養。阿羅漢以前當比丘時,專行乞食的生活,勤修清淨梵行,不起貪瞋癡,不造殺盜淫,超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堪受人天尊敬供養,故稱應供。

2)殺賊:殺(滅)煩惱賊。世間盜賊專搶人家財物,此次所謂的賊,是會劫奪修行人的功德法財。比丘嚴持佛戒,証得阿羅漢果位以後,貪瞋癡等所有的煩惱都消滅了,不再受它擾亂,故稱殺賊。

3)無生:不再受生死之苦了。比丘証得四果阿羅漢以後,「梵行已立,不受後有」,不再來六道輪迴生死,故稱無生。阿羅漢分「定性阿羅漢」及「回心阿羅漢」兩種。

定性阿羅漢:在寂滅為樂的定中,安於享受輕安快樂,不想再進步,不想度眾生。迴心阿羅漢:更發菩提心,回小向大要做菩薩,要成佛,要度…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03

各位蓮友:

上次講「衹樹給孤獨園」的由來,長者發大心建精舍也不只這一世,過去生中都為七世諸佛建精舍,功不唐捐所以福報很大。

佛陀特別指派舍利弗尊者幫忙監造,當二人在丈量地基時,舍利弗微笑,長者問他為何發笑?他說:您在這裡測量土地,六欲天中的宮殿已經為您建好了。隨即借給他道眼,看見六欲天中莊嚴清淨的宮殿。長者發願,願生第四天兜率天內院,親近彌勒菩薩聽經聞法。話一說完,其餘諸天宮殿都消失了,只有第四天宮殿清晰可見。(因果同時現前)

話說回來,這次講: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大:不是普通的出家人,而是有修有証果位,德高望重的出家人。

比丘:有三種說法:

1)乞士:外乞飲食資養色身,內乞佛法以資慧命。

2)怖魔:比丘內心正直守戒,心術不正之人,都會生起恐懼心,而改正不好的行為。

3)破惡:比丘要遵守二百五十條戒律,斷惡修善,一切惡事都破除了。

僧:
中文叫「和合眾」,分「理和」,「事和」。

理和:大家同住在一起,共…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01

各位蓮友:

解釋《佛說阿彌陀經》的緣由,起於有蓮友反應,有時讀一些經典或懺文,不解其意,想要法滿開個佛學研討班來講述。一來我才疏學淺,二來也沒有很足夠的時間,後來才想到現今網路發達,才用此一方法來傳達訊息。

在此聲明一點,您們滑了三至五分鐘的手機,我可要用三小時才能完成一位尊者的介紹。但值得欣慰的是教學相長,受益最多的是我自己,當我看到經文中大迦葉尊者的十二種頭陀苦行,對照今日的自己,真是又感動,又慚愧,就會對外在的一些衣、食、住不敢太放逸。難怪佛陀會說:「有頭陀行在,我法久住。」

讓我們回顧兩千多年前,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講經說法的勝況,我們無法參與其中,真是不勝唏噓。有一首偈語:
佛在世時我沉淪
今得人身佛滅度
懺悔此身多業障
不見如來金色身

雖然不值佛世,但讀到佛經就如同我們是與會大眾,與舍利弗、目犍連……一同聆聽佛的法音宣流。

他們是前段班,我們是後段班,但只要我們肯學、肯做、肯依教奉行,相信大家都能…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