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見聞分享之十

甚麼叫「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的功夫?

清朝有一位冬瓜和尚,名沒有傳下來,不知什麼名字,喜歡吃冬瓜,人們就稱他冬瓜和尚。

冬瓜和尚他是杭州人,在華嚴庵出家,出家以後,專修念佛法門,鄰近庵有一位慧照法師和他同參,兩人是很好的同參道友。冬瓜和尚吃飽就跑出去街上走,在杭州街上走來走去。走到晚上就回來,晚上繼續念佛,每日都一樣,都是在街上走。他的同參慧照法師感覺到,冬瓜和尚好像不太肯修行,看他一天到晚都在街上走。但是也不敢對他說什麼話,因為他的習慣就是這樣。每日吃飽就到街上走,晚上就回來,回來又有在念佛,這樣的生活,經過了十多載。

就在他要往生的前一年底,見到同參慧照法師的時候,他就對慧照法師說:「老同參啊!我正月初六就要去西方,你正月初六要來送我!」慧照法師把他說的話當作他在開玩笑,想他一天到晚都在走街路,說他要往生,實在不太相信。但是口不敢說,於是就回答說:「好啦!好啦!你若要往生,當然我會來送你!」冬瓜和尚說:「我一旦話說出來就標準!不要忘記!」「好啦!好啦!我不會忘記!」

年過了,正月初六,那日早上冬瓜和尚就去法慧庵,受人供養吃飯。冬瓜和尚還沒回來的時候,慧照法師就已經來要送他。看冬瓜和尚不在,就知道可能是在開玩笑,連他自己都沒有在準備,還說他會往生,哪有這一回事?但已經答應了,就在裡面坐,坐到冬爪和尚吃過午飯回來。

冬爪和尚回來見到老同參慧照法師坐在那裡,就問說:「你來做什麼?」

慧照法師說:「你告訴我說,你正月初六要往生,叫我來送你!你卻問我要來做什麼?很奇怪?」

「真的!我有對你說過,你若沒有提起,我也忘記。這樣,好!現在我要去了!」

冬瓜和尚馬上就去沐浴換衣服。海青、披衣已經穿好,就去拜佛。拜好,就坐著,向他的同參說:「這樣,我要去了,但是我有一首偈頌,請你寫起來。」

「終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都不識,別有一天堂。」

偈頌念好的時候,就念一聲「阿彌陀佛」,靜靜的坐在那裡,他的同參見他靜靜坐著,就為他念佛,念了念,就看他,他都沒有動,沒有表示。再過一段時間摸他,他已經沒氣了,果然是走了,非常自在。

冬瓜和尚的偈頌就說:「終日走街坊」,說我一天到晚都在街上走來走去,做什麼呢?「心中念佛忙」,我雖然是走街坊,沒有一日閒空,不是在逛街,我是在念佛!我藉著走街坊這個動作訓練自己念佛,利用街上很熱鬧的地方來訓練念佛。「世人都不識」,世人都不知道他在修行,也許還以為他在閒逛呢,「別有一天堂」,我心中有天堂,他心中沒有煩惱就是天堂了嘛。這就是「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的功夫。

雖然大街上有形形色色的人,但那些人不論做甚麼、說甚麼、穿甚麼、吃甚麼,都不會影響我念佛,因為心都是在定中,眼睛沒有攀緣,鼻子沒有攀緣,耳朵也沒有攀緣,這就是「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的功夫。

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功夫,你在念佛的後,孫子問你:「阿嬤你吃飽了嗎?」「吃飽。」「阿公現在幾點?」「八點十分」。然後「阿彌陀佛」就變成「八點十分」「八點十分」……。有沒有可能?

我們的心可以不受到外境的干擾,如果你有這種功夫,你就可以在辦事情的時候有空檔念幾句佛號。但是要這樣的功夫是一年一年,或者幾輩子的訓練才有可能達到的。因此如果我們時常受到外境干擾就分心的人,勸大家不要這樣。我們一定要有定課,也讓我們的家人知道我們在做功課的時候,盡量不要來干擾我們,因為我們的佛號不能都是在散亂心中念。你儲存的佛號,每一句都是散亂心的,或是利用空檔的時候才念的,到臨終的時候,你每一句佛號力量都很薄弱。所以,你一定要有靜中修才有動中修,而靜中修是正餐。

佛法講如是因如是果,我們為了讓我們所念的佛號發出強大的力量,我們就要自己把不必要的事排除掉。

所以,你必須一天至少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的時間,靜下心來專心地聽你佛號的聲音,跑掉再拉回來,跑掉再拉回來。你一天要儲存一些高質量的佛號在裡面,或多或少。在我們的倉庫當中,你一天至少要有半個小時儲存那些高質量的佛號。你不可以一天當中都在散散亂亂的空檔,儲存一些低質量的佛號,這樣我們的蓮花也會軟弱無力(軟綿綿),軟綿綿的蓮花沒有辦法載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低質量的佛號沒有辦法讓我們的冤親債主得到真正的利益。

所以,念多少的數量不是重點,重點在質,怎麼樣一句佛號一句佛號,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攝心地念。所以憨山大師才會講,你如果是「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啊,這個是重點。可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都是一直記那個數字,越多越好,計數器計不夠,有用筆記本記下來,不然就是念幾句後,就看看手掌中的計數器已經念多少了,我就是這樣。

我自己曾經這樣做過,我為了湊足到東北的往生咒的功課,不管有沒有好好觀想所念出來的往生咒,只要能從頭到尾念完的都算一個,當洗衣服或做其他手裡不能拿計數器的工作時,你們知道我怎麼計數嗎?「南無阿彌多婆夜 哆他伽多夜 哆地夜他 阿彌利都婆毗 阿彌利哆悉耽婆毗 阿彌唎哆毗迦蘭帝 阿彌唎哆 毗迦蘭多 伽彌膩 伽伽那 枳多迦利莎婆訶1。……2……3……4」,就這樣湊足所要的數目。有一次師父就對我說:「有人為了趕數目就念阿彌陀佛1、阿彌陀佛2、阿彌陀佛3,這是沒有用的。」我也知道那是在說我,但當時就是認為先把功課交出來再說,也沒有想到念這樣的佛號對眾生是沒有用處的。

舉這個例子告訴大家是希望大家不要只重視念佛的數目,這個都失去重點,光有那個數量沒有意思,因為每一句佛號的質量不夠,所以要重質不重量。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