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養愚齋隨筆

師父著作

《養愚齋隨筆》禮懺 /慧深法師

  近年來在台灣,禮懺成為一種風尚。
  生意不好、運道不佳、久病不癒,乃至為了建寺、建校、募集慈善基金,從小型的拜個大悲懺、淨土懺、地藏懺、三昧水懺、梁皇懺到大型的水陸大法會,好像一切事,拜懺就可以解決。
  拜懺,本來是一件好事,顧名思義,也就是因為禮懺的人,由於自己的愚痴,在前世今生造了一些貪嗔痴的業,在已受果報或未受果報之前,禮佛求懺悔,希望從今以後永不再犯,業障消除。
  因為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每個人所造的業千差萬別,將來受的苦果也千差萬別。可是很多人在受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種種苦的折磨煎熬時,仍不知自己造了什麼業才受今天的苦果。所以只有藉先賢把佛菩薩開示我們造什麼業,現在或以後會受什麼苦難的懺文,來發覺自己所犯的錯誤,趕快把過去或現前所犯的錯誤改正過來,而且在佛菩薩面前發露懺悔,今生永不再犯,這樣才可以消除業障;或由於自己早日改過,以後免受苦果或重罪輕報,這是拜懺的真正目的。
  在過… 閱讀全部

《養愚齋隨筆》談「孝親」 /慧深法師

  佛門中常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兩句話不只是拿來說說而已,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的去實行。
  舉個例子來說,孝順父母,奉事師長也是眾善之一,如果每一個佛教徒都能夠真正懂得這個道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去實踐的話,我想倫理觀念就不會日趨淡薄,家庭當中也可以消弭許多暴戾之氣。
  記得我小時候,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生活必需品都很缺乏,三餐吃的十分之九都是蕃薯,只有十分之一是白米,我母親都堅持把白米飯留給祖父、祖母吃。雖然小孩子眼巴巴的望著白米飯,老人家也疼孫子,總想分一些給小孫子,可是母親一定守著讓老人家把飯吃完,而且每次都說「小孩子『吃物起頭』(喻人生才開始),以後不怕沒得吃」,如果有一些水果什麼的,也一定要小孩子先拿去孝敬兩位老人家,然後才可以開始吃,使我們養成了長輩沒吃東西之前,自己不能先吃的習慣,這種恭敬的行為,使得親戚和鄰居看了都很羨慕。
  現在物質的享受比以前豐富了,大可不必節省小孩的口糧… 閱讀全部

《養愚齋隨筆》道在生活日用間 /慧深法師

  不管出家或在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由修道而得道,於是拼命聽經、念經、持咒、打坐、拜佛,不知用去多少時間,背會了許多佛學名詞,甚至於可以口若懸河地把自己看懂的佛法作公開演說,可是在生活中卻無法把那些自己說的頭頭是道的佛法拿來應用;講歸講做歸做,事實歸事實,道理歸道理,無法在做事時想一想是否和自己所講的或所聽的道理吻合。我想,花再多的時間去研究道理,如果一點都不能拿來實行,學幾輩子對自己都沒有益處,就像花很多時間去研究毒品對人體的害處,能夠分析得很深入,自己卻無法放棄吸毒一樣。又有人標榜自己打坐時能多少時間屹然不動,但是只要放開雙腿,仍然追逐名利,無法對境不起念,再坐上幾輩子,恐怕都無法了生死;想想大多數人,包括你我都在說食數寶,虛擲光陰。
  許多年前,大仙寺的開參老和尚還沒有圓寂的時候,他的一位出家弟子心化比丘尼帶我去山上拜見老和尚,我請求老和尚開示,老和尚問我:「你是哪裡來的?」我說:「嘉義… 閱讀全部

《養愚齋隨筆》緬懷慈母 /慧深法師

最近盧桂櫻老師又將出版一本親子系列的書,內容是有關「現代父母的省思」。的確,現代的孩子和數十年前的孩子比起來,思想和生活已經沒有像過去的孩子一樣單純,小小的年紀就學會抽煙、吸毒、蹺家、泡網咖、犯偷盜案,甚至於國小的女孩就生了孩子……這在年逾古稀的人看來真是匪夷所思,但是我們看到的究竟是不是全部?只是我們常常在媒體中看到這些報導,就覺得完了,完了,怎麼現在的孩子道德敗壞到無可救藥!就像有一年我在國外,那裡也是華人社會,他們的前兩代是中國大陸移民過去的,而且中國大陸和臺灣正值對立得非常強烈的時候,在他們的意識中當然比較親共,所以看到報導時,就故意提高嗓門說:「你看!你們台灣人都是妓女!」人在他鄉外里,感情都已較脆弱,再受了這種言過其實的侮辱,真是非常難堪,還好我是學佛了,我用很平淡的語氣說:那我在妳們這裡也常常看到妳們報紙報導妳們的風化區色情的新聞,照妳的解讀,那住在這個國家的女孩子全部都是妓… 閱讀全部

《養愚齋隨筆》趁早培植菩提苗 /慧深法師

春節期間,有位信徒趁著假期帶領全家大小上山禮佛,順便和我見面。她介紹已大學畢業在社會上工作的兒子與韓國籍的未來媳婦,要我開示他們。我正在猶豫:「這對年輕人會不會嫌媽媽八股,在過年時還要叫師父訓一頓。」年輕人開口了﹕「師父,還記得我嗎?我讀國小的時候,常常上山來參加慧覺育樂營…。」從哈佛攻讀碩士回國的哥哥也緊接著說﹕「我也是!」十幾年前我剛到能仁寺時,突然想到當時許多國中國小的小朋友,假日不是迷戀電動玩具,就是不知道該怎樣打發時間,於是結合了一些有心的老師,在每星期日帶嘉義附近的小朋友上山,安排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小朋友能夠擴充生活的領域,也不會因為接觸不良的習慣而步入歧途。後來因為念佛堂的興建,顧慮到活潑好動的小朋友的安全,不得不暫停。沒想到目前的翩翩美少年,就是當時參加育樂營的小孩。

過年前有一位年輕人到訪,他看到我好像記不得他了,趕忙說﹕「師父,您忘記了,我是「塌塌米」,是以前在冬夏令營…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