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養愚齋隨筆》緬懷慈母 /慧深法師

最近盧桂櫻老師又將出版一本親子系列的書,內容是有關「現代父母的省思」。的確,現代的孩子和數十年前的孩子比起來,思想和生活已經沒有像過去的孩子一樣單純,小小的年紀就學會抽煙、吸毒、蹺家、泡網咖、犯偷盜案,甚至於國小的女孩就生了孩子……這在年逾古稀的人看來真是匪夷所思,但是我們看到的究竟是不是全部?只是我們常常在媒體中看到這些報導,就覺得完了,完了,怎麼現在的孩子道德敗壞到無可救藥!就像有一年我在國外,那裡也是華人社會,他們的前兩代是中國大陸移民過去的,而且中國大陸和臺灣正值對立得非常強烈的時候,在他們的意識中當然比較親共,所以看到報導時,就故意提高嗓門說:「你看!你們台灣人都是妓女!」人在他鄉外里,感情都已較脆弱,再受了這種言過其實的侮辱,真是非常難堪,還好我是學佛了,我用很平淡的語氣說:那我在妳們這裡也常常看到妳們報紙報導妳們的風化區色情的新聞,照妳的解讀,那住在這個國家的女孩子全部都是妓女嗎?我在別人的國家真的不希望和人家鬧得不愉快,可是只為了政治立場的不同,她想藉著一小段報導羞辱侮蔑在台灣所有的人,所以我才會反問,她自知失言了,就帶著滿臉尷尬悻悻然的離開;目前我們看現代的青少年大概也有這種以偏概全的錯誤想法,其實在我們的社會中仍有許多很上進、很優秀、很有成就的年輕人,也在不斷的被報導、被讚許。

同樣是父母所生的孩子,難道有些生出來就是「歹骨」,有些生下來就是「好種」嗎?儒家不是說「人之初,性本善」還有說「將相本無種」嗎?那為什麼有些孩子會事事得體,有些又那麼難搞呢?其實這和父母悉心教養和放任不管有很大的關係;盧桂櫻老師的新書中就是針對這些問題做了詳細的剖析,並且舉了許多教導孩子方法和錯誤示範的實際生活例子,讓許多不用心培養孩子,等到孩子走偏了、叛逆了,才開始著急、憂心、惱怒的父母能夠早日走出自己的迷思,及時彌補自己的不是,讓自己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擁有父母的愛和用心扶植,否則因為做父母的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因為疏於照顧而造成孩子的偏失和踏上錯誤的道路,再悔恨已來不及了。

我常常慶幸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溫暖的父母相陪,所以每當回憶起童年,雖然家境不是很富裕,可是卻有滿滿的幸福;在我的心目中母親是「賢妻良母」,更是「女中的豪傑」,在戰亂的年代中,我還是稚齡的孩子,父親被日本人調到東南亞當兵,母親以一個弱女子,一手撐起一個十口之家,努力經營小生意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之外,並沒有疏忽對四個稚齡孩子的照顧。

媽媽在一生中不只對長輩非常孝順,就算教導孩子也沒有說過半句重話,可是母親的堅守原則,影響了我們五個兄弟姊妹的一生;如今,在我的一言一行中仍會想起母親慈中帶威的教誨!我的為人處事和母親點滴不漏巨細靡遺關注有關。下面是我童年的幾則回憶:

我小時候母親經營一家雜貨店,因為自己忙不過來就去找鄉下兩位十八、九歲的男孩前來幫忙打理店務和送貨;母親一向把請來的工人視同家人,不但同桌吃飯,甚至為了工作,母親還叫工人們先吃,在鄰居的心目中哪有請來的工人比頭家先吃飯的道理?而且我們小孩子就稱呼他們叫舅舅。

那時物資很缺乏,夏天如果能夠吃點四果冰和家中賣的餅乾糖果就算是很奢侈,那時我的身體很虛弱,經常咳嗽〔百日咳〕不停,醫藥又缺乏,母親為了怕咳嗽醫不好,就禁止我吃冰,可是在溽暑中看著人家買一碗一碗的四果冰吃,實在難熬,趁著母親不注意,我偷偷伸手在手搖剉冰的機器下接冰,想要接一些冰放進嘴裡,本來以為母親看不見可以得手,哪知那位舅舅受過母親的吩咐,竟大聲的說:「不可以吃!不可以吃……」我深怕母親聽到了會不高興,就情急瞪眼的說:「你是我們請的,你管我!」

母親放下手上的生意,向客人說了一聲:「對不起,請等一下。」然後走到那位舅舅身邊說:「真失禮!孩子不懂事對你沒禮貌,請你不要見怪。」我看到那位舅舅一臉尷尬,母親馬上叫我說:「跟舅舅說對不起!」當時我才念幼稚園,等我大一點點,再想起那件事,我就想到那是多麼傷人!

小學到初中是成長的年齡,每次帶便當到學校,在第二節課的休息時間就提前把午餐吃到幾乎不剩,母親就每天給我們一塊錢零用,在下午放學回家途中去麵攤吃碗麵;有一次母親沒有零錢,給了我一張十元的鈔票,放學後吃了麵,等母親做生意收拾好回家之後,我要把找回的錢交給母親,順手點了一下,竟然是十張—多給了一張,我告訴了母親,當時天已黑了,可是母親叫我馬上拿回去還給老闆,那時都是用步行的,來回起碼要一小時,況且明天也還要再去吃,明天補還可以嗎?母親堅持不肯,雖然老闆忙中算錯了,可是我們不能白吃人家的,做人本來要真心誠實!

假如當時不堅持,而認為我們又不是不給錢,是老闆自己算錯了,所以賺到一碗免費的麵,這樣曖昧的暗示鼓勵:「細漢偷挽瓢,大漢偷牽牛」,說不定我長大了也不會認為貪心是可恥的事。

至於母親做生意,她看著工人秤水果,看到小秤平平的,她會叫他們多加一點,如果人家要買一斤,而已超過了,母親也會說就算一斤的錢好了;母親做生意永遠都是童叟無欺,更不會偷斤減兩。而對於顧客要買的東西,她永遠都是會先說:「今天的鳳梨比較酸……蓮霧是下過雨採的,可能沒有上次的甜……。」所以母親做生意永遠都得到顧客的信任。母親認為好的就是好的,壞的就是壞的,怎麼可以欺騙人!

也許是母親的誠實不欺,好幾次我都看到常客把錢拿回來說:「頭家娘,妳昨天的錢多找了……。」我們常聽人說「量大福就大」,媽媽所接觸的人總是對媽媽很尊重,就算做官和有錢的人都不敢輕視媽媽。

上面講的是我童年的往事,至於我出家之後也請媽媽來精舍同住,那時我還在電台講經,有時為了要出去幾天都要預先儲備錄音帶,電台離精舍很近,中午我會開車回來吃個中飯,我開的是一部車身較長的車子,停車較佔空間,我為了爭取時間,把車隨便一停就要下車吃午餐,母親正站在窗口等我,她說:「你把車子擋住別人門口了,倒退一些。」我只好起動車子再退一下,母親說:「還不到,還是要倒退!」我急著說:「媽!拜託了,鄰居夫婦白天都上班,要到下午才回來,我還趕著去錄音,吃飯一下下就開走了!」母親還是堅持:縱使人家不在,我們還是不可以擋住他們家門口。其實我們家的門口經常就被別人停車,停到自己要進門都好困難,母親認為我們不能為難人家,也不能因為別人在我們家門口停車,我們也去造成別人的不便,母親的堅持仍然像我小時一樣,更何況我身為人家的師父,更不能有不好的示範。

要說母親教導我們的點點滴滴—對長輩的孝順和尊敬,就算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母親當時所受的學校教育應該不是很多,可是教育孩子、做生意都有她獨特的哲學,最讓我們折服的是媽媽到了我高中的時候,弟弟們也陸續讀初中和小學,唯獨最小的妹妹是光復後父親平安回來才生的,還沒有讀小學,母親毅然決定不再做生意,只靠爸爸公務員的薪水來養育孩子,親戚們都懷疑賺錢比爸爸薪水還多的生意為什麼不做?媽媽解釋說:現在孩子都慢慢長大了,如果不用心照顧,將來「發〔長〕角」〔行為偏差〕就划不來了,我們五個兄弟姊妹就在媽媽這樣悉心呵護下長大。

至於爸爸,是個奉公守法的公務員,在很多人經常把三字經掛在口邊的那種年代,從我小時候到爸爸往生,都沒有聽過從爸爸口中說過一句粗話,我才上小學那一年,才四歲的弟弟回來向爸爸說:「爸爸你說不可以講粗話,可是鄰居的XX一直說XXX〔三字經〕。」爸爸瞪著眼睛說:「不准說!」弟弟辯駁說:「爸爸,不是我說XXX是隔壁的XX說的。」爸爸拾起了地上的竹片,狠狠地打了弟弟的腿一下說;「再說那三個字,爸爸就打死你。」那是爸爸唯一打人的一次;也許是爸爸這次的教訓〔看得出來爸爸很心痛〕我的弟弟們都沒有講粗話的習慣。

有很多位家長在孩子學會頂嘴、蹺家、喝酒、看不好的電影、交行為不檢的朋友時,都在氣惱、抱怨、擔心……,我都會講我童年的故事,我問他〔她〕們,你們為孩子付出多少?有一位母親紅著眼圈說:「說實在的,從這幾個小孩讀小學開始,我們夫妻白天都在外面做事,晚上都和朋友玩牌和喝酒,孩子都沒有照顧……。」也有一位爸爸常常提起:「要不是師父及時提醒,現在我們的家庭不知變成怎樣了!」他坦白的說:有一段時間工作之餘,全在吃、喝、賭……,甚至做大家樂的組頭,孩子生病發燒都不管,更不用說督促孩子讀書,連太太都想和他離婚,所幸他能接受「開刀」,對家庭的責任心更有了大轉變,所以全家和樂融融,而且都受很好的教育。

我覺得我這一輩子很幸福,雖然是很平凡,但這一輩子的坦途,應該都是在童年時關心愛護我們姊弟的父母辛勤鋪設的。
親愛的父母們,當你們發現你的孩子讓你苦惱時,請不要先責怪他們,而應該問問自己,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你用了多少心?給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