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養愚齋隨筆》談「孝親」 /慧深法師

  佛門中常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兩句話不只是拿來說說而已,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的去實行。
  舉個例子來說,孝順父母,奉事師長也是眾善之一,如果每一個佛教徒都能夠真正懂得這個道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去實踐的話,我想倫理觀念就不會日趨淡薄,家庭當中也可以消弭許多暴戾之氣。
  記得我小時候,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生活必需品都很缺乏,三餐吃的十分之九都是蕃薯,只有十分之一是白米,我母親都堅持把白米飯留給祖父、祖母吃。雖然小孩子眼巴巴的望著白米飯,老人家也疼孫子,總想分一些給小孫子,可是母親一定守著讓老人家把飯吃完,而且每次都說「小孩子『吃物起頭』(喻人生才開始),以後不怕沒得吃」,如果有一些水果什麼的,也一定要小孩子先拿去孝敬兩位老人家,然後才可以開始吃,使我們養成了長輩沒吃東西之前,自己不能先吃的習慣,這種恭敬的行為,使得親戚和鄰居看了都很羨慕。
  現在物質的享受比以前豐富了,大可不必節省小孩的口糧來孝敬老人家,可是有些做父母的卻忽略了教導幼小的子女尊敬長輩的道理,認為東西多的是,父母想吃的話,桌子上、冰箱裡伸手自己可以拿到,沒有想到叫小孩吃東西前先拿給阿公、阿媽吃,或者口頭上問阿公、阿媽要吃嗎?所以往往看到很多家庭的小孩子,自己吃東西的時候,即使長輩在場,也目無尊長,連招呼都不招呼一聲,而父母也不以為意,從來不教導孩子吃東西時,阿公、阿媽在場,要遞一些恭敬老人家或先招呼一聲,反而說趕快吃了好去做功課等等,這種教育方式,使小孩長大之後自然養成對長輩吃住、身體的健康與否,甚至於過得快樂不快樂都漠不關心,完全忽視了對長輩要晨昏定省的禮節,實在令人感嘆!
  幾年前,我在電台廣播中談到,我曾目睹一位父親,因為嬰兒生病,等不及坐車,抱著小孩子,不顧生命的危險闖紅燈,把小孩送進醫院急救,那時我坐在公車上看到那一幕,心中有無限的感慨,所以無法抑制心中的衝動,就在車上哭了起來。
  我想,如果你現在有子女,一定也會像那位父親一樣不顧自己的為子女付出;但是我們反過來看看,過去也曾經為我們付出的父母,曾千方百計的想;那些東西是我兒子喜歡吃的,我要怎樣弄來給他吃,就算他不在,我也要留一些給他回來吃。然而,曾被父母百般呵護的現代父母,卻只想到自己的兒女,沒有多少人會想到兒時父母的呵護,而給予應有的回報,甚至於在父母年老又有病,需要我們照顧時,也能衣不解帶的守護在父母身旁伺候湯藥,悉心照顧?想想真令人心酸。
  以前我們小的時候心情不好,父母總是想辦法慢慢哄騙,現在我們對呵護自己的父母有這份耐心嗎?以前我們病了,父母總是日夜守護在身旁,甚至恨不得代替兒女生病;很少發現兒女病了,父母說沒空照應的。現在常常聽到父母病了,許多子女卻以生意忙、公司不能請假太久或子女太小為了照應子女無法分身做為託詞,兄弟互相推諉,或是請特別護士照應;兒時享受父母的親情,如今父母病了卻回報他們一分落寞和悽涼。
  我講了這話以後大約十來天吧!一位七十幾歲的阿婆打電話給我,從傳聲筒裡傳來哽咽的聲音。阿婆說:她兒子聽了我的一段話,對她的態度完全改變了。以前兒子常吼她說又不是小孩子,要吃要穿不會照顧自己呀!現在聽了師父的話,每天替她挾菜,扶她上樓梯,還帶她去郊外兜風,她想不到兒子當了人家的阿公了,聽了我的話才知道反哺報恩。
  所以我覺得要挽回良好的倫理道德觀念,不只是在嘴巴喊喊口號就可以,而是要人人把正確的觀念在日常生活中親自去實行,也去教育下一代,如果你要孝順父母,自己要做到事事關心父母,做子女的好榜樣,而且利用機會教育下一代關心長輩,如果長輩出門後天氣不好,你在小孩面前表示老人家出門了,我們應該帶件衣服去給他,並且接老人家回來,養成這種好習慣,相信幼小的孩子經過你這樣的教育,不只現在會關心老一輩的人,將來必然也會孝順、關心你!把這種心再擴大,就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