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大腸內視鏡下「肉食與純素者的腸相」 影片/新谷弘實醫學博士 文/陳怡貝醫師

新谷弘實醫學博士,1960年畢業於順天堂大學醫學系,國際頂尖胃腸道專家,全球第一位發明了以大腸內視鏡切除息肉的手術方式,取代了傳統的開腹手術。此大腸內視鏡紀錄片是新谷醫學博士總結40年,比較歐美與日本飲食中肉食和純素者的腸相有何不同。新谷醫學博士認為:「人有面相,腸有腸相;身心健康的人,腸胃相亦良好。」

新谷醫學博士從30萬名患者胃腸檢查的臨床結果與患者的生活習慣中,得到了大部分疾病都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的心得,並將此寫成了「不生病的生活(病気にならない生き方,又譯:不生病的活法)」一書。

以下分享新谷弘實博士分享的大腸內視鏡下的「肉食與純素者的腸相」,請耐心觀看。

備註:觀看這段影片時請勿在進食中或者進時前後觀看,因為影片中的腸相會有糞便、黏液和發炎腸道的血液。

陳怡貝醫師補充:
日本人在肝膽胃腸道的研究可以說是國際先驅,主要還是和日本人多是A型人格,多是壓抑、拘謹、內斂;這二十年來環境經濟壓力讓社會腳步飛快,使得原本的日本飲食文化快速轉變成西式的速食文化(多為漢堡、牛排、豬排、蛋奶類),所以肝膽胃腸道炎症和癌症的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胃腸道是反應人體的是否健康的第一道防線,這一般與我們的情緒、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緊密相關。

一般開始有症狀時,會反應在「口氣差」(在排除口腔或者鼻咽喉疾病),胃腸道開始紊亂不適時,我們呼出的口氣猶如發酵很久的豆製品,伴隨著乾燥的味道;緊接著如果進展到肝膽系統時,呼出的口氣則會變成如海鮮腐壞包在密不通風的塑膠袋時的味道。「口氣差」之後症狀會進展到消化系統的自律神經失調,腹瀉、脹氣、便秘交替出現,更進一步則是肝膽系統的疲勞!

觀察中,這類患者多有夜不能安眠、不安、焦慮、對生活充滿不安全感、工作無法有進取心或者沈溺於電玩、愛吃起司類、奶茶等現象,最終肝膽胃腸道的症狀無法得到緩解則演變成新陳代謝紊亂(肥胖症、糖尿病、痛風、全身水腫),最終累及心肺和腎臟,成為全身疾病。

健康,經常不會隨手可得,而是在「放鬆、自然」的努力和自律中收穫!改變生活方式、隨時覺察自身的情緒與起心動念、重新調整飲食習慣才能「逆轉」。疾病,並非「不幸」,相反的是一種身體發出的警訊,通知我們該好好珍惜或者該重新調整生活步調。

不論是患者或者陪伴患者的家人朋友,能夠給予的是支持、陪伴、理解和希望。

「治病」,雖然是恢復健康的「框架」;「教育」,卻能進入核心,改變人們的價值觀;持續「衛生宣導」,能穩固核心價值。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