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14

各位蓮友:

上次講到佛陀的親弟弟――儀容第一的難陀尊者,這次講佛陀的堂弟――多聞第一的阿難陀尊者的故事。

佛陀有三十二相,兩個弟弟都有三十種相好莊嚴,因過去生中嚴持戒律,精進修行才有莊嚴的儀容。所以我們希望有莊嚴的身相,也要好好受持佛陀的教法,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才好。

在過去空王佛時,阿難跟釋迦佛是同門師兄弟,釋迦佛修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精進不退,阿難就歡喜學多聞,所以釋迦佛修成佛了,他還是做弟子來護持佛法。

佛經上說:一佛出世,千佛護持。每尊佛都是希望眾生脫離六道輪迴之苦,得到究竟圓滿之樂。所以有的就示現:弟子、居士(像維摩詰)、菩薩,甚至像提婆達多(阿難的哥哥)那種要害佛陀的人……就像演戲一樣,有主角有配角,有好人有壞人……等等角色串連起來,個人把個人的角色演好,總是要讓眾生從中了解佛法,而努力修行得到究竟解脫。

「阿難陀」一般簡稱為「阿難」,中文是「慶喜」。他是釋迦牟尼佛成道日十二月初八日誕生的,佛陀成道傳到皇宮舉國騰歡,双喜臨門所以取名「慶喜」。他二十歲隨佛出家,二十二歲當了佛陀的侍者(當了二十五年),到一百二十歲入涅槃(圓寂:不生不滅)。

阿難也譯為「無染」。他隨侍在佛陀身邊,經常跟隨佛陀在人間,天上,龍宮等處說法,對於那些有誘惑性繁華的境界,他絲毫不動心對外境不染着,因此稱為「無染」。

諸位也許會問:佛說《楞嚴經》的因緣,不就是阿難尊者受了摩登伽女的迷惑,差一點毀了戒體不是有染嗎?其實那只是方便示現,為了眾生就像演戲一樣,藉此機緣讓世尊宣說一部《楞嚴經》。而流傳下來「楞嚴大定」的修持法門,這正是阿難的苦心用心良苦。

因為經常跟隨佛陀身邊,佛陀所說的一切法他都能牢記不忘,大迦葉尊者讚歎他說: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他也請求佛陀,在他未出家前這二十年,佛所講的一切佛法再重複一遍講給他聽,佛陀也接受他的懇求再講一遍,他都能記得,所以被稱為「多聞第一」。

阿難尊者他還有八種不思議:
1,不受別請:雖在佛陀左右,不接受施主個別供養。
2,不受佛故衣:不接受佛陀穿過的舊衣服,恐怕其他弟子說佛偏心。
3,見佛不非時:每天有固定的時間跟佛見面,而不是隨興而見。
4,不生欲心:有高深的定力,不被外境引誘生貪欲心,所以叫做「無染」。
5,知佛入定:知道佛何時入定,入了什麼定。
6,知眾得益:對於聽佛陀講經的聽眾,他能了解各人的程度,得到的法益有多少。
7,知佛說法:能預知佛在什麼時候要說法。
8,法不再問:佛所講的法聽一遍就清楚,而且牢牢記住永不再問,所以稱他為「多聞第一」。

我們今天能夠有佛經讀誦研究,更能依教奉行如法修持,完全是當時迦葉尊者領導五百位阿羅漢弟子,由阿難尊者負責重新誦出「如是我聞」結集而成的,飲水思源佛法能常住世間,阿難尊者的貢獻很大,我們大家都要感謝他。

尤其是允許女眾出家(像扶養佛陀長大的姨母,太子妃耶輸陀羅……等)也是阿難尊者再三懇求佛陀才答應的,否則佛教僧團中就沒有女眾出家了。並不是佛陀重男輕女,而是女眾情執比較重,比較不能專心修行,但是在佛陀的女眾僧團中,受到佛陀的教化,也有很多位證得阿羅漢的果位。我們更應該努力修行,向我們的師父上人學習,為佛教為眾生,來報達他的大恩大德。

活到一百二十歲的阿難尊者,想到世尊,舍利弗,目犍連,迦葉尊者都走了,他也不想再留在人間,雖然阿闍世王與毗舍離王一再勸阻,他心意已定,他想我如果偏向一國就會發生爭執,我應該以平等心來度化一切眾生,所以他就踊身虛空,在恆河上空河的中流處,現十八種神變遊行自在,以三昧真火自我焚化,舍利好像雨點一般紛紛落下恆河兩岸。

他的舍利被分成四份:一份奉在忉利天宮供養,一份奉在龍宮供養,一份給毗舍離王供養,一份給阿闍世王供養,他們各建寶塔來供養阿難尊者的舍利。

阿難尊者他有溫和慈悲的天性都會替人着想,很多事情都會請他出來排解。像這次兩國國王本來是要發動戰爭,因阿難尊者的入滅戰爭就平息了。一位偉大的修行者在他最後的一刻,還是心繫眾生的安危,尊者的入滅是那麼的慈悲感人,真是永遠值得我們效法懷念!阿彌陀佛!

法滿 合十20171208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