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習氣微小 苦報無邊

一個人的習氣很容易養成,在很多方面,人們習慣於固守自己的認知,不聽從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一味地「鑽牛角尖」,所以才會反反覆覆犯錯。其實這也是一種習氣。

比如,你本來對一個人沒有好惡之感,談不上喜歡也談不上不喜歡。如果身邊的人不停對你說這個人的壞話,說他多麼虛偽,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又做過哪些壞事…,在你的思想裡,他的形象就會不斷打折扣。當有一天,你親眼看到他身上有一些小缺點的時候,或許他只是提醒他人要注意自己的過錯,即使是對方一個口氣稍微重一點,你也會無限放大,認為難怪之前別人這樣說他,現在看來的確如此。當你不斷重複,習慣於放大他的瑕疵時,他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就變成說他壞話的人所說的樣子了。所以你一直放大對方的缺點,覺得他就是那麼壞,請問那個時候心裡不舒服的誰?是你,而不是對方。

同理,情人眼裡出西施。如果你的阿賴耶識中曾不斷放大你喜歡人的優點並無限強化,對方在你心目中就會變成最完美的愛人,你怎麼看他都是最棒的。但是在外人眼中,可能並非如此,因為外人對他沒有這個習氣。

還有,對比較親密的人,比如對家人、密友執著的某些習氣,可能會帶給你一次又一次的傷害。要知道,這些傷害其實是你施加給自己的。因為在你心底有個習氣,覺得他們都應該按照你喜歡的方式對待自己,不應該和自己的想法相左。可見,習氣雖小,給我們帶來的煩惱和痛苦卻不可小看它。

就像我,我不喜歡不守規矩的人、不守時間的人,所以我在心裡會排斥這樣的人,會認為制度不能延續下去是因為這些人造成的;相對的,那些我所認為不守規矩的人他們也一定不喜歡我,因為他們也會認為我是在找他們的麻煩。其實這都是彼此的習氣造就成的,誰對誰錯,有這樣習氣的人錯。因為心中有惡的、不好的習氣,遇到了機緣,習氣自然而然就會轉變成行動。

有一次,一位施主送了一些很美味的食物到僧團,那個時間點上有些年輕的比丘出門托缽去了,而幾位長老比丘已托缽回來。施主就把食物平分供養僧眾,長老尊者當然都有一份,不在精舍的年輕比丘也各留一份。但是,佛陀有規定「不殘食戒」,也就是當天的食物一定要當天吃完,過了中午就不能吃了。

其中和舍利弗同住一間的一位年輕比丘還沒回來,可是時間已快要過午了,有人向舍利弗建議說:「長老,眼看時間就要過午了,您為年輕比丘留的這一份,留著也是浪費掉,不如您把它用了。」

舍利弗想想也是有道理,因為過了正午,這食物就不能吃了,丟掉又很可惜,於是舍利弗就把那一份必須咀嚼的食物吃了。

正當舍利弗吃完時,那位年輕的比丘回來了,舍利弗就告訴他:「某某長者送來美食,本來也幫你留了一份,可是你太晚回來了,所以我就吃了。」年輕的比丘聽了心裡很不歡喜,就回他一句:「好吃的東西,大家當然都想吃。」

舍利弗聽了心裡很不舒服,他覺得自己為了惜福而吃了那份食物,就被說得這麼難聽,好像說他很饞嘴一樣;舍利弗就回應他:「從今以後,我再也不要吃需要咀嚼的食物。」

從那時候起,不管是早上或中午,他真的都不再吃必須經過咀嚼的食物。時間久了,大家都很為他的身體擔心,心想:長老為了這件事而拒絕食物,要如何是好呢?大家就議論紛紛。佛陀看到三三兩兩的比丘在那兒交頭接耳,即問道:「你們在討論些什麼呢?」

其中一位弟子就如實向佛陀報告。

佛陀說:「這是舍利弗的餘習未盡。在久遠劫前,有一個人不小心踩到一條蛇的尾巴,蛇回過頭咬了他一口!沒多久,那個人的腳就腫起來了。家人很著急,趕緊請醫生來,醫生看了之後說:『這是被毒蛇咬傷的,治療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把那條蛇抓回來,讓牠把毒液吸回去,他就不會有生命危險;另外則須以藥物治療,不過時間上可能要比較長。這兩種方法讓你們選吧!』

家屬覺得讓蛇再把毒液吸回去,這方法最快了,於是就把那條蛇抓了回來,醫生想盡辦法要使蛇舔回毒液,但是那條蛇不肯就是不肯。

大家又想了一個辦法:生起一堆火要逼牠就範。但是,蛇寧可爬入火坑也不願意把毒舔回去。醫生看到這種情形,趕緊把蛇撥開,不得已才用藥物為傷者治療。」

佛陀說完這個故事,又向比丘們說:「你們知道嗎?當時那條蛇就是現在的舍利弗,那位醫生就是我。當時那條蛇寧死也不肯吞下一口悶氣,現在的舍利弗和當時毒蛇的習性不是一樣嗎?年輕比丘輕輕的一句:『好吃的東西,每一個人都想吃!』他聽了就不願再吞食必須咀嚼的食物,這種習氣不是很像嗎?」

舍利弗經過累世的修行,他的智慧那麼高,平常說的話,每一句都很有道理,平常每一種是非,他都看得開,但他仍有餘習存在。

凡人也是這樣,人我是非在別人身上時,我們都看得很清楚,但是,若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時,卻往往解不開,這是凡夫之所以為凡夫的習氣,這些無明習氣若能去除,那麼,距離成佛的目標就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