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愚誠得道的故事  /西方子

佛經上說:「佛法須向恭敬中求。」恭敬,就是說心真誠到相當程度,修行要用整個生命力投入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中。有一個修行人,他曾在隨手丟一張廢紙到垃圾桶的時候,警覺到自己所升起的輕忽心,他不厭其煩地解釋說:「…也不是要用什麼特別不一樣的心去對待要丟棄的東西,而是不能起輕忽隨便的心隨意甩手一丟,只是要一如平常的、平等的心將它丟放進垃圾桶。修行人要連一張垃圾的丟棄,那個心都不是隨便的。」「隨便」,其實是在消損我們自己的佛性,是我們多一次養成「輕忽」的習性。廢紙,它不會計較我們怎麼對待它,問題是我們的心念多起了一次無明,無始劫以來,我們就這樣放任日常生活中的每個動作、每一句話…,這樣隨便造業—或許是「輕忽」隨口說一句話傷人;或許是「輕忽」隨便表現冷漠的態度。「輕忽」,就有分別;「輕忽」,就有很多煩惱的問題產生。相反地,有「恭敬真誠」的心,自然能得到佛法的實益。印光大師說:「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下面這則故事證明了這個道理:

中印度摩竭陀國首都王舍城外,有一座著名的佛寺—松寺,裡面住有一百多位聖眾。距離松寺不遠的村莊中,有一位非常虔誠聰明的優婆夷,她每天供養一位松寺的比丘。供養之後,她總是至誠地恭請法師開示佛法,僧團中有些對經義不是很深入的,往往不敢輕率的前往受供。

有一天,輪到一位摩訶羅比丘前去應供,這是一位出家不久的老人,對於佛法可說是一竅不通。當他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可真是緊張死了,可是寺中常住的安排,又不能不去。因此,老比丘只好懷著畏懼與憂惱的心情,徐緩的步行前去。一路上由於心裡面反反覆覆,感到進退兩難,結果到達優婆夷的家裏,已經超過約定的時間了。

優婆夷看見這位老比丘,非常歡喜地暗自想道:「今天這位長老,年高德劭,行步詳序,一定是一位聖者,他所說的話一定也是至為寶貴的妙法,我要特別慎重的聆聽,不可失去這次求法的好機會。」於是她就特別的供養老比丘,供養完畢之後,優婆夷隨即敷設高座,恭請老比丘上座說法,並且「竭誠恭敬」的五體投地,叩頭求法,不敢仰視。一無所知的摩訶羅,登座之後,既恐慌又慚愧,他眼見優婆夷非常恭敬的跪在法座之前,不禁低聲自嘆:「人愚無知,實在苦惱!」優婆夷聽到這兩句話,視為無上至寶,如入禪定似的老比丘趁優婆夷一心專注的時候,快速地跑回松寺。

優婆夷慎重的思惟這兩句話的奧妙之處:「一個人如果愚癡,一無所知,就是十二因緣的根本,由這苦本,生死循環不斷,以致受種種苦惱,所以說甚苦。」如此反覆思惟,立即證得四聖中的初果—須陀洹道,這是凡夫初入聖道之法流。

優婆夷得道之後,急忙開了庫藏室,取出一件寶衣,要做為答謝恩師的禮物,但是法座上的老比丘卻不見了,她到處都找不到,不禁懷疑老比丘是以神通飛回去了。於是,優婆夷就帶著寶衣,來到松寺要拜見老比丘。可是,老比丘回到寺裏,心中驚懼不已,深怕施主追來,關閉寮房,避不見人。

摩訶羅比丘的師父,是一位有神通的阿羅漢,他看見優婆夷急忙地追來,以為摩訶羅犯了什麼過失,即入定觀察,得知優婆夷證得須陀洹道的好消息,就呼喚他的徒弟摩訶羅出來受施,並且為他們說明宿世所結來的法緣,今天已經成熟。摩訶羅聽到師父所開示的法語,頓時除了內心的煩惱憂懼,不由得歡喜無量,也證得須陀洹道。

一無所知的摩訶羅,為什麼會使聰明的優婆夷悟道?這完全是優婆夷「竭誠的信心」所致,假使沒有竭誠的信心,即使是佛菩薩來到眼前,我們也會認為他是凡夫,他的話不值得聽,最後我們也不會悟道啊!

在雜譬喻經裏有一個因為愚誠而成仙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非常愚鈍的人,他的心非常誠懇,他聽說鄰國有一種仙水,人喝了之後,可以得道成仙。他深感人生的生老病死等各種痛苦,因此,他想學道成仙,可以得到逍遙自在,由於他堅信不疑,至心懇切的欲求得道成仙,於是向人請問,決心前往鄰國去求仙水。

當他到達鄰國之後,便向人探詢仙水的所在地,大家聽到他的問話,先是覺得詑異,繼而暗笑他的愚癡無智。但他「不因受辱而生退志」,反倒好像很有把握似的不顧一切,竭誠勇猛前進,一心只是求尋仙水。

有一天,天快黑的時候,他遇到一個以種田為業的農家,便向農家的主人求住一宿。主人問他說:「先生要往那裏去,辦什麼事?」他老實的回答主人說:「我聽說貴國有一種仙水,凡人一喝就會成仙,我想學仙,所以特地到貴國尋找仙水。」

主人見他愚鈍誠實,想愚弄他,利用他來做苦工賺錢,於是心懷不善的向他說:「我不但知道仙水的所在地,而且還知道仙樹,凡人只要爬上仙樹,就會上天去成仙。」

愚鈍的人聽了非常高興的說:「好極了!請您老人家告訴我仙水和仙樹的地方,好嗎?」

主人說:「可以啊!你如果能在我家裏做一年的苦工,我就帶你去成仙,否則,即使你走遍全國,也求不到仙水!」

愚鈍的人回答說:「這樣很好!我願意為您老人家工作,以酬謝您成全我成仙的美意。」於是,他就為農夫做各種苦役,由於他一心竭誠的志求成仙,無論任何苦役,他都能「以苦為樂」精誠的勤勞工作,沒有絲毫怨言。

惡毒的農夫,只不過是利用他做苦役賺錢而已,哪有什麼仙水和仙樹呢?

過了一年,這個愚鈍的人,就向其主人要求喝仙水,爬仙樹。那個狠心的農夫,就帶他到深山裏去,指著巖崖上的一棵古樹說:「這棵就是仙樹,你爬到最高的枝頭上去,我叫你飛,你就應聲飛躍一跳,保證立刻騰空成仙。」可憐這位愚鈍的誠實人,毫無懷疑的竭誠祈禱成仙,他遵照主人的指示,爬到古樹的頂端。主人在樹下,高聲喊「飛」,他立即從樹上飛身躍入空中,居然騰空而去,成仙得道了。

主人卻看得愣住了,他心裏暗自想:「我利用這個蠢人的力量,來增產農作,故意騙他有仙樹可以成仙,本想讓他摔死在巖石上,沒料到竟然真的成仙飛了。我真想不通,這究竟是什麼道理呢?莫非這棵古樹果真是仙樹!」於是,這個農夫就非常崇敬這棵古樹,視之為至寶。他回到家裏,仍念念不忘這棵聖樹,他也想要成仙飛去。

過了幾天,農夫就帶著他的兒子,來到古樹下。兒子讓他父親先爬上樹,然後高聲喊道:「爸爸!飛呀!」這位農夫立即應聲,縱身向天空一跳,只聽得「啊喲!」一聲慘叫,立即由空中摔在巖石上,粉身碎骨死了。

這位愚鈍的人,我們注意到,他的心是「誠懇的」,他求仙水,「不因受辱而生退志」,並且「一心竭誠勇猛」前進奔走,後來為農夫做各種苦役,都能「以苦為樂」精誠勤勞工作,沒有絲毫怨言,其實此時這位愚鈍者的心行,已經具足仙人的條件,不必跳仙樹,也已經成仙了。

修行,就這麼簡單,就是一念「至誠恭敬」的心,如果在日常生活待人處世,能夠每一念都很誠懇,相信也不會造惡業;念佛的人,如果能像這位愚鈍的人,不管別人怎麼想,深信真的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相信真有阿彌陀佛,至誠懇切執持名號,一定往生成佛。我們平時,就是太過「聰明」,看到那個人對我不好,聽到這個人對我說話很不客氣,所以煩惱一大堆,反觀故事中的兩個主角,優婆夷因為有竭誠的恭敬心,所以他不會懷疑老比丘的修持是否有功夫,如果是我們,太過「聰明」了,可能懷疑老比丘:「看他這個人『槌槌』的,說這句話,可能真的是愚癡、一無所知。」起了這樣的輕慢心,就不能去思惟老比丘所說的話,當然也不會證得任何果位;愚鈍的人,因為志求成仙,他的發心是「真誠的」,所以別人嘲笑,他也不當一回事,農夫騙他,他也不會懷疑,假使是我們,太過「聰明」了,所以看到別人的嘲笑,也懷疑農夫的用心。日常生活中,我們不也是這樣懷疑所有的人事物嗎?如果我們天天懷疑這個,嫌疑那個,日子一定過得很痛苦。這二個故事指引我們一個修行的方向—真誠恭敬的心,普賢十願,也是從禮敬諸佛開始,常不輕菩薩不也說:「汝等皆當作佛,我不敢輕視你們。」輕視別人,就是輕視自己,恭敬別人,就是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