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提昇心的品質―勤修戒定慧 /陳珮淇

在《宗鏡錄》序文中:「諸佛真語,以心為宗,…若人以佛為鑑,則知戒定慧為諸善之宗,人天聲聞緣覺菩薩如來,由此而出。若以眾生為鑑,則知貪瞋癡為諸惡之宗,修羅傍生地獄鬼趣,由此而出。」我尚學淺,想與大眾分享共勉:唯隨心念起,期許我們皈依佛、法、僧三寶進入學佛的門後,能夠言行如理如法,堅定安住斷惡因,經由受戒持戒實踐信仰增長慧命。我將分兩期次與在家修學者分享以「勤修戒定慧」及「滅除貪瞋癡」用以提昇心的品質。

「戒律」是我們學佛路程的行為規範,也是學佛者必修的課程,其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此五戒是學佛人基本的戒律,學佛須要發心受持五戒,進而受菩薩戒。遵守戒律能夠讓我們不造作惡因,洗滌我們的心性;堅定信念時刻持戒,讓自己能夠止息惡因,且行善利益有情。親近正法道場、多參加共修與聽聞開示、深信業果等,可以涵養遵守戒律的心性。此外研讀蓮池大師的《威儀門二十四章》及寂光寺住持慧深法師講述編輯的《做個得體的學佛人》乙書,在生活中以勇氣、堅定心規範自己遵守戒律,得以長養一切諸善根而自他兩利。

六祖惠能大師在《六祖壇經》坐禪品中說:「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即為禪定」,所以內心能夠清楚明白的安住在當下是「定」;定是止息一切妄念,心專注一境的狀態。經由「定」,時刻觀心、滅除妄念、清楚明了不隨境轉、莊嚴身體形象、以良善意識和平衡的心態過生活。藉由法門的薰修如專注念佛、持咒、誦經培養定力,靜坐或禮佛幫助心緩和穩定、滅除欲望及分別心與比較心、生活知足簡單不攀緣,如此將會讓自己趨向「定」的狀態並且產生效益―例如堅定毅力、淨化陋習、增進身心健康、心地柔軟、提昇生命內在涵養與善的能量,開啟覺悟道路。

我個人則透過多讀誦《心經》、《阿彌陀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八大人覺經》、《修福積德造命法―了凡四訓講記》、《三昧水懺》、《發願文》、《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大乘妙法蓮華經》等等,增進自己對佛法的認識及信心與受持五戒,如此逐漸獲致心定。此外我認為要能心定,有幾個要素要同時兼具:具備至誠心及省察心、恭敬心、孝順心、常看經聽經、行為光明磊落、行十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癡)。期讓我們在菩提道上常思「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敦促自己日日精進。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要具足智慧就要深入經藏。在佛法中多言「破我執」的重要性,要去除傲慢,謙敬待人則能體會智慧光明;知足無所求就離開束縛,心地才能清淨,智慧因而開展。在印光大師《修福積德造命法―了凡四訓講記》序文中說:「修行必須依真智慧為總綱,真智慧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在日常生活中會用隨緣,而不用攀緣,所行的就是菩薩道;唯有格除物欲,清淨心才能現前,清淨心中自生智慧。」智慧不是憑空而生,個人必須先破我執,廣聽建言、學習正見;謙敬佛法僧與眾人,修正過去不好的習性;常守護戒律,真誠懺悔罪障;經常聽聞佛法與研讀經藏以獲致真智慧。

「戒、定、慧」是佛教的重要基本修學內容,我們必須從自身做起,恭敬信仰三寶,信守戒律並在生活中落實做個得體的學佛人,用佛法讓自己對事情有智慧的忍辱修善。藉由修持佛法的「戒、定、慧」三學提昇心的品質,以佛經語各自端守終身不怠,尊聖敬善,仁慈博愛,身心潔淨與善相應,端正身心、蕩滌邪見、不犯諸惡,勇猛堅固永不退轉,修菩提心行菩薩道。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