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如何選擇有益自身的食物 /馬芳傑 醫師

中醫常說「食藥同源」,絕大多數的藥物都是由食物製成,因此均衡而少量就是食物,大量或集中攝取具有某種成分的食物之後,這種食物就具有藥物作用了。同樣的道理,適合人體的食物就是良藥,不適合的即有如毒藥;而且無論是食物或藥物,都會影響到食用者的能量信息。因此我們在選擇食物時,也應該像服用藥一樣謹慎才行;也就是說,盡量選擇、食用能增強自身能量信息的食物,而少吃會減弱、影響能量信息的種類。其原則大致如下:

一、 男性選食陽性食物,女性則吃陰性食物
但這是大原則,實際上還要依年齡而略有不同。例如五十歲以下者的食物需要量大約是:碳水化合物占一半,脂肪占三成,蛋白質占兩成;超過五十歲以後,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只需四到五成即可,此時即應增加優質蛋白質捨取量。請大家依照以上的說明多加體會。

二、 單一食物以新鮮、天然者為佳,人工栽培次之
就單一食物而言,建議選擇新鮮、自然、完整、有機的種類,因為食物越新鮮能量越強。此外,天然、野生的比人工栽培者的能量強很多,完整的又比切塊或破損者要好。必須特別強調的是,寧可選擇新鮮、乾淨的普通食物,也不要刻意吃有機蔬果。因為坊間有些號稱純天然、有機的食物,實際上並不符合有機的標準,除非我們覺得可以信賴;尤其蔬果如果不新鮮,反而會降低自身的能量,值得注意。

三、 食物盡量多樣化(彩虹餐)
因為我們腸胃要許多酵素來消化食物,所以食物不要太多太雜,寧可少吃,也不要過量過雜。現在詳細解說如何實踐。

我們知道蔬菜有六種顏色:
綠色:如A菜、地瓜葉、過貓、山蘇、秋葵、龍鬚菜、芥藍菜,芽菜類如苜蓿芽、豌豆苗。
紅色:如胡蘿蔔、紅椒、甜菜根、紅莧菜、番茄、紅菜。
黃橘色:如黃椒、南瓜、黃玉米、竹筍。
藍紫色:如茄子、紫高麗菜。
黑色:如香菇、黑木耳。
白色:如白木耳、猴頭菇、珊瑚菇、白蘿蔔。
餐中理想情況應準備四種顏色,綠色為基本必需色,其它則自由搭配(最好能有一些紅色)。不一定越多種就越好,若能有醫師建議選擇自己真正需要的最好。胃不好的人可選擇高麗菜(綠色)加胡蘿蔔(紅色)、南瓜(黃色)、猴頭菇(白色)、薑絲及嫩豆皮等食材。便祕者可選擇秋葵、胡蘿蔔、黃玉米、白木耳(含酵素、黏液)等食材。

每一餐的蔬果、蛋白質、澱粉比例大約是:蔬菜六份、水果二份、澱粉一份、蛋白質一份。而且要留意食用時的先後順序,最好先吃少量水果,再吃蔬菜,最後再吃澱粉類及蛋白質食物。因為水果通常在半小時之內就可以完全消化,不會增加胃腸負擔;而蔬菜大約需要一小時至一個半小時;至於蛋白質則要花六至四十八小時才能消化完畢。

正因為蛋白質消化不易,所以最好不要吃動物性的蛋白質,如:奶類,蛋加肉,牛肉加羊肉,雞肉加海鮮等。否則不但難以消化,還容易產生氣體和毒素,有礙身體健康。最理想的食物比例是:生食(生菜、沙拉、水果等)占百分之五十,其中至少八成為鹼性食物(如蔬果、海帶、紫菜等)。

澱粉類通常以小米、有機糙米、蕎麥、黑麥、燕麥、大麥、全麥、胚芽米、山藥、番薯、芋頭等為主,坊間所流行的五穀米或十穀米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如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種類為最佳。

此外,要注意飲食七分飽即可,最好不要過量,否則血液長時間在胃腸滯留,容易導致大腦供血不足、缺氧,使反應變慢或變得比較遲鈍;長期如此還可能影響腦細胞發育,甚至使智商變低。經常飲食過量也容易活化纖牙細胞生長因子,促進腦部血管壁細胞增生,以致血管管徑狹窄、供血能力降低,引起腦缺氧。飲食過量還會引起體內熱量及營養累積,細胞膜增厚,免疫系統的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敏感度降低,不僅造成免疫力下降,容易增加感染機會,因而加快衰老速度。食用過量或吃得太快還可能因為腸胃道的消化酵素分泌不足,以致消化不完全、腸內異常發酵嚴重,因而出現慢性腸中毒及毒血症。

有名的「麥卡老鼠實驗」證實,處在半飢餓的老鼠比食物過量者的壽命長三倍,可見食用過量確實有害身體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養生專家都勸人不要吃得太飽,這是很有道理的。

四、 注意烹調方式
除了慎選食物,如何烹調也是一門學問:不同的處理方法以及熱、光、氧氣均可能使食物發生變化、變性,以致能量信息與營養一起流失,殊為可惜。以下是我們的建議:

1、盡量保持完整
  食物下鍋前應盡量保持完整,這樣才能保存最多的能量,一旦切碎後,不但維生素等養分容易流失,也會減弱能量信息。因此胡蘿蔔、馬鈴薯、番薯等食物如能不必削皮就不要削,只用清水和刷子將泥沙、附著的農藥或蠟除去即可。若必須切塊,也最好縱切、不要橫切,因為縱切可以保有陰陽兩種屬性,而橫切之後只剩下陰或陽一種屬性而已。食物必須完整烹調才能保持電磁場平衡,同時獲得完整的營養,讓身體可以充分吸收利用。

2、不要時常攪拌
  下鍋前先將順序與位置擺好,開始烹調以後就不要常常攪拌、翻動,因為攪拌越多次,食物與氧氣的接觸機會也越多,當然容易因此氧化、喪失營養價值。其實只要擺的位置恰當,食物在烹煮的過程中就會經由湯汁或蒸氣而自動混合,使味道變得均勻,不斷翻動只會使食物碎爛,沒有意義。

3、調味料不宜過多
  鹽、油等調味料不要添加太多,最好只用一兩種,能夠不加最好;少調味料才能品嘗食物的原味,吸收到最完整的營養與能量信息。

4、燃料、炊具、水質也必須講究
  傳播媒體每次訪問大飯店主廚或美食專家談烹調祕訣,它們大概都會強調慎選水源(或水質)、燃料與炊具的重要性,其實就保存有益的「能量信息」而言,道理還是一樣的。

‧水源或水質:
據研究,最優質的水源為純淨未受汙染的冰河水(目前全世界公認以法國阿爾卑斯山和加拿大冰河區的水源最佳),其次是泉水、井水、溪水、鹼性水(也就是一般所謂的「電解還原水」,但也不要只飲鹼性水,以免破壞血液的自然平衡)、自來水、蒸餾水等。但必須注意這些水源有無受到汙染,因為即使找到上述水源,卻已受到病菌、化學物質、重金屬,甚至核廢料汙染,那還不如選擇自來水。此外,我們也不建議使用蒸餾水烹調食物,因為水經過蒸餾之後已缺乏礦物質,反而容易造成腎臟的負擔;除非是嚴重的關節炎患者,必須將過量礦物質從關節腔中吸附出來,否則建議盡量少用。

‧炊具:
現在多數人都已經知道,長期使用鋁鍋可能罹患老人痴呆症,可見選擇炊具很重要。就能量信息來看,材質的優先次序為:金質、砂鍋、三層不銹鋼鍋、玻璃鍋、一層不銹鋼、不生鏽的鐵鍋、鐵氟龍不沾鍋,最差的是鋁鍋。

‧燃料:
以前高明的廚師都很講究燃料,雖然使用瓦斯爐很方便,不過如果可以選擇,則具有能量信息的優質燃料順序為:稻草、木材、木炭、煤炭、天然瓦斯、電磁、電、微波爐,其中以微波爐最差,因為最容易破壞食物原有的營養素與能量信息。

本文將刊於<妙音>雜誌第36期 (2011年8月出刊)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