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養愚的智慧 /慧深法師

有一次有個年輕人,住在新加坡政府租屋,如同現在這裡的國民住宅,家庭經濟能夠買房子,但又不算很好的。好像學校教室一整排的,一間間連接著,三四間就有一座樓梯,七八間就有電梯。牆很薄,大概只是一塊磚直立的厚度,隔音很差,這邊做什麼隔壁一定知道。起初學生聽完課就離開,一般學佛的人去聽講經,也是沒有雙向溝通,你心裡的問題我不知道,也沒辦法答覆你的問題。後來,上完課他們會坐下來跟我聊聊天。

有一次有個女學生向我說:「老師,我有個問題請教您。我的鄰居我拿他沒辦法。」這是凡夫,左鄰右舍一定會有的問題。她說鄰居很自私,每天早上起來都看到門口一大堆垃圾,因為她不肯拿畚斗,左邊的垃圾掃到左邊那家,右邊的垃圾掃到這邊來,每天如此。我說這的確是很苦惱的問題,問她怎麼做?她說:「簡單!她掃過來,我掃過去。」你們會想:這麼做沒錯,她掃過來,我就掃過去。

我說:「這麼做解決不了問題。假如她掃過來要十幾下,妳掃過去也要十幾下,看誰比較會掃,妳掃過來我就掃過去。」多久?她們是住了好幾年的鄰居,她一直求佛祖,希望鄰居能夠改變。

我笑著對她說:「我有『養愚』兩個字,可是叫妳養愚,妳太聰明,妳養不起來。既然要動手十幾下將垃圾掃過去,不如將這些垃圾掃進畚斗裡,看到鄰居的門口不乾淨,也順手打掃一下。妳每天比她早一點起床,順便把她家門口掃乾淨,不只掃靠妳這邊的,把她門口的垃圾都掃完了,也就不必掃過來掃去了。」現在有一位信徒坐在這裡,類似這種問題,比這個更大的,我向他的家人說:「我們既然有這個能力,這麼做比較好。」他說:「我不就要被別人笑傻嗎?」但是你不肯被人笑傻,這個問題絕對無法解決。她聽我這麼說,非常不甘願,說:「老師,我向您說這個煩惱,您不替我想好辦法,教我每天連她家門口都掃乾淨。」我說:「妳要比她早起床,不能等她在掃的時候,妳才說:『好吧,妳掃過來的我就拿畚斗裝起來。』妳每天早起先掃好。未成佛道先結人緣,以行動來做,不是動嘴巴說別人,自己卻不做。」她真的做了。有一天鄰居起來,看到她在打掃,很感激她,她說:「沒什麼,順手而已。」你們說,對方心裡會不會起化學變化?鄰居覺得不好意思,兩人搶著打掃。她說不只是垃圾的問題,她說:「我在走廊放一盆花,她的兒子常在盆子裡撒尿。」我說:「妳自己不好意思撒尿澆花,他來撒尿,妳就澆些水,那盆花肥分足夠,一定長得很好。妳可以向他說:『弟弟,以後要尿尿請尿到我的花盆裡。』」從此以後,彼此都順手將鄰居的門口打掃乾淨,大家的門口永遠都很乾淨。我教她這件事情,還交代要用心,鄰居把垃圾掃過來,就要順手把垃圾裝起來,還要順手幫鄰居門口打掃乾淨,心平氣和的這麼做。不知道經過多久了,有一天她說:「老師,鄰居很會做一種馬來西亞的食品,現在每次做了就拿來給我吃。」從此以後都成了很要好的朋友。我還說:「妳不能氣憤她的兒子常來妳的花盆裡撒尿,如果她要出門,沒人照顧孩子,妳要說:『我不出門,小朋友帶來我這裡,我幫忙照顧。』還給小朋友東西吃。」鄰居回來以後,小朋友高興的說隔壁阿姨給他什麼東西吃。從此以後她結了一個好緣,成為好朋友,也帶來佛學院。你們想,這個時候她不用念阿彌陀佛,也等於在念,你要讓人家都很清淨。如果掃過來掃過去,一輩子掃著,我想,不只是灰塵在那裡飛揚而已,鼻子也多吸進許多塵土。本來幾下就能掃乾淨的垃圾,你卻在那裡掃來掃去,塵土多了,你的身體怎麼可能健康?我說:「妳念佛念這麼久,這種問題應該了解。」她覺得煩惱不休的問題,我教她這麼簡單的化解。可是有的人說:「她把垃圾掃過來,我還幫她清除垃圾,豈不要被笑是傻子?」一輩子我們都要當聰明人,垃圾也就一輩子在那裡掃來掃去。你們去想想這個道理。這是環方面。淨土是我們自己舉手之勞就能經營的,你偏偏不要。

  又有一個,我在新加坡,常跟那些年輕人出去,不是玩,而是聽說某處的道場,那裡的師父或居士很有修持,我們就去拜訪。新加坡雖然很小,一個國家差不多從前臺北市的大小,從一端跑到另一端不需要多少時間。有一次我們計畫出門,有一個同學說:「老師,不要明天去,下一次去,好不好?」「就是明天大家都有一點時間。」她一直要求不要明天去,因為她不能去。她說:「明天婆婆輪到我奉養,我要煮飯,不能出門。」很奇怪,她那一家比較有錢,妯娌都住在一起。她說:「我有妯娌,但是沒人肯代替我煮飯。」問題來了,這些人都是我還沒到新加坡就已經學佛的,常常在道場裡面跑的人,他們才知道有其他道場。她們絕對不肯幫別人煮飯。我說:「妳的公公婆婆好像有很多親戚朋友,妳都怎麼處理?」輪到誰煮飯,客人來訪,就是她去倒茶,煮東西請客人吃,其他妯娌不會伸出援手。我說:「妯娌的孩子哭了,妳說:『大嫂,趕快去照顧妳的孩子,開水我幫忙送去給客人。』妳會這麼做嗎?」她們都不肯這麼支援別人。平時你建立的關係,一個家庭那麼大的地方,住三兄弟,加上父母,共有四家,廳堂沒有畫線,人際之間畫了明顯的界線。我說:「這一年多來,妳來我這裡聽課,都沒有聽進任何佛法,佛法是佛法,妳還是妳。這次妳不能去,對不起,我不能等妳。但是從今天起,不必等到別人請求支援,她有客人或家人來訪,看她忙不過來就要主動支援。從今以後,比如他的爸爸或媽媽來,妳說:『大嫂(二嫂)妳的家人來了,飯我來煮,茶我來泡,我會送茶給妳招待他們。』這麼做著,人家心裡不會不好意思嗎?」你們就是學佛是一套,在家裡界線畫得那麼清楚,等到你真的需要別人幫忙時,得不到援手。我說:「妳要主動支援別人,不是動嘴巴說,別人的事情妳先幫忙做,別人說:『不必幫,我自己來就可以。』妳說:『不要緊,我現在閒著。』即使真的忙著做衣服,放下工作幫忙她,她又不是沒有眼睛,知道妳本來在做衣服,在畫圖,卻伸手援助她。」從今以後,幾個妯娌,雖然其他的人不願意自動,你先去幫人家。經過一段時間,她說:「師父,謝謝您。以前我總是想:她們都把線畫得那麼清楚,我何必待她們好?今天她們每一個都對我好。」她是真的有在讀經,真的了解佛法。

  這次我到歐洲,其中一人向我說:「師父,真的慶幸我學佛了。」在企業界他是大老闆。我們在寂光寺裡,很多從別處去的人會覺得奇怪:「來這座寺的蓮友之間都成為很好的朋友,一家一家的人都帶過來,嘉義的人到臺北去,臺北的人招呼他們到家裡住,臺北的人南下嘉義,嘉義的人熱情招待。彼此感情交融,和其他地方非常不同。」不像我剛才講的新加坡的那個家庭,三兄弟加上上頭的父母共有四家,原本永遠都沒有交集。不但如此,我常向他們說:「公司裡頭的部屬,是在替你經營業績,替你賺錢的。你不能將老闆與職員分得清楚,否則職員不會用心工作。」他聽我的話做著,他說:「現在我的事情是所有員工的事情,因為我來學佛,業績更好。」有的人會想:我如果與員工站在相同的立場,那些職員豈不要瞧不起我?我說:「你現在跟那些職員工稱兄道弟,他們會待你不客氣嗎?」他說:「不會的,師父。我來學佛以後,彼此的關係改善了。」

  許多年前,臺灣某處的文化中心,主任被朋友帶來寺裡玩,他說一定要帶其他朋友來,與我變成很好的朋友。有一天他說:「師父,某天我們要舉辦一個員工的自強活動,要找兩個比較有經驗的找好旅館以及探踩路線。」我說:「主任,文化中心要帶領全縣的所有人,你要不要改變一個方法?你們走了三天兩夜最後才到我這裡,這樣子不好。你買一個大鍋子,菜和麵都買足,帶著瓦斯快速爐,買不鏽鋼的碗筷。你們出去以後,找個地方一起動手煮飯炒菜。」員工有男有女,加上眷屬,大家共同煮好,所有的人碗拿著筷拿著,吃了起來。沒桌子沒椅子,找個樹底下,大家夾好飯菜,坐在石頭上吃著。起來再去夾菜,別人過來坐下,參加這一隊了。

後來我問他這麼做的結果如何?他說:「師父,非常感謝您,我們之間非常融洽。以前總是主任與課長坐一桌,各科室各坐一桌。因為那一次出去,沒有桌子沒有椅子,誰有機會走過來,就跟主任坐一起,以前以為主任的兩個眼睛長在頭頂上,後來發覺主任沒有那麼可怕,主任很親切,某個課長也不錯,雖然不在我這個課室,還是很關心我們。」這個文化中心的主任還沒退休之前,每次員工的活動都採取這種方式。我說那不是我的想法,那是佛法。我說:「主任,我從來不曾叫你來這裡念個經,但是你就是依照佛菩薩的意思做著。」他說:「對,這是一個非常小非常愉快的世界。」

  各位,你們想一想,我就講這兩三樣,我們做了沒有?很多人學佛有二十年的資歷,三十年的資歷,來這裡,所有的苦惱都是人與事,你們念《藥師經》,念著:「解結,解結,解冤結,解了多生冤和業。」與鄰居把垃圾掃來掃去都不肯解開結頭了,要待何世才能解結?婆婆怨媳婦,媳婦怨婆婆。有時候你跟他講幾句話,他馬上轉過來,就像我那些學生和文化中心的主任,聽我的話,馬上就進入非常高興的境界。每天你碰到的都是好同事,好妯娌,好鄰居,你怎麼會不健康?壽命怎麼會不延長?你如果小事情把它變成大事情,一定要爭個你贏別人輸,有時候輸的是我們。前天有個老人家向兒子說:「你的財力是足夠的,別人需要時給他一些,但是這個行布施的心也捨棄,你就不必住在醫院了。」你們現在想一想,被子孫氣惱的人,是子孫氣惱我們,還是我們自己惹來氣惱?我說的是現世就得到改善的例子。他有沒有在念阿彌陀佛?無量壽不是一下子就無量壽,慢慢的你改變。無量光不是這個燈光,如果要這個光,只要到體育館做法會,每次法會都有這個光,但是三天法會結束,光就沒了。這裡的“光”指的是左右逢源,到處都是貴人,人生充滿著彩色。我覺得我的信徒來這裡,都是我的善人,我每天看到的都是彩色。假如我是為錢為名,昨天有一位法師跟我講:「以前我對妳的印象,妳做法會,應該布置得很好,外頭做很大的宣傳。」我沒跟他講這不是我自己要來的,是體育館長一直要求才舉辦的,我沒必要宣傳,不想把信徒的錢花在宣傳上頭。我希望來參加法會的人,真的改變心念,這才是真正的所得,法會要賺的就是這個而已。我如果說:「枉費我們多少人,花費多少力氣,才收到多少錢。某個法師一次法會收入又有多少,真是讓我懊惱。」這麼就顯示我還沒能真正了解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