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護生戒殺兩難嗎? /德融

最近臺灣野生鼬獾被傳染了狂犬病,大家都很擔心;農委會家畜衛生主管單位為釐清病毒是否會傳染給狗,準備要以十四隻米格魯犬,注射狂犬病毒做動物實驗,如果發病就必須讓狗安樂死,取腦組織檢驗。這個實驗關係到狗是否會成為人類的感染途徑,因此廣受注意。

主管機關的動機良善,但作法上卻賴殺生、動機和方法呈現兩套對待生命的標準,若要修正又找不出可替代方案,使得整件事情在保護生命權上未盡圓滿;就有民間動物研究團體質疑這項實驗的功效,尤其反對以十四隻無辜的狗的生命作為代價;希望這十四隻狗不致發病,否則這些狗因你我而死,你我都要承擔這個共業果報。狗兒和鼬獾的死,也在示現警惕我們:偷渡、買賣、遺棄、放生動物、乃至動物實驗,都要付出很大代價的。

以放生為例,它同樣是動機良善,但作法上仍有修正空間,當然,也就同樣屬未盡圓滿的事;如果只管目的,不重方法,把護生心反倒成了殺生心,顯然其間存在盲點;慈悲心用在對處可以拔苦與樂,放生當然是出自慈悲心的表現,但是放生要合乎拔苦與樂,不能反成了拔樂與苦。基於這個基礎,放生的正確作法不妨修正為助人離苦,譬如:給人愛語、給人溫暖、扶弱濟貧、傾聽病苦、勸化素食……,透過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體驗生命散發的光與熱,惕勵佛陀教給我們的放掉分別、執著,或許更能接近放生的本意。

近日正逢民間信仰的七月普渡,不願見到豢養「神豬」,使豬受到不人道待遇而仗義執言的菩薩心腸人們,心中的不捨,溢於言表。豢養和宰殺「神豬」,為的是悲愍冥苦,普渡眾生;慈悲為懷,本意很好;不過,不幸這又是一個動機良善,作法上未蒙其利,先造罪業的事情。不捨的人們,其實不捨的也是認知上有盲點的人,悲憫他們不知道其實自己並非在培福積德,反倒會折福造罪。事實上方法是人想出的,凡是正確的,可能就是一個進步的機緣;到底不斷進步的期許,才是值得堅持的。量大、心大可比虛空般包容!

想起多年前發生在中國大陸的一個真實故事,當時曾是全國囑目的新聞事件。一位鄉間工廠的年輕工人,為助考上某大都市著名大學,卻因家貧籌不出學費的哥哥順利就學,而取走了適巧經手的工廠一筆錢後,出發遠途給已開學的哥哥送錢好註冊,公安先一步在學校找上哥哥,要求等弟弟出現時,轉知去公安局釐清。兄弟兩人都面對天人交戰;弟弟決定挪用錢之前,心裡盤算很久,當然是煎熬備嚐,和自己的良知不停奮戰,最後敗給了自以為是的「犧牲自我,成就哥哥」的認知盲點上。審理期間,社會上同情之聲四起,無奈面對的是法律,縱然動機可憫,但作法上於法不容,雖然最後弟弟緩刑沒有坐牢,但也未能如願幫到哥哥。這個故事再次印証,任事多重面向都要慎重,尤其良善動機與方法缺一不可。

其實,這對兄弟面對的兩難,你我生活中也時時遭遇,且不盡然可圓滿以對。有一則民間故事說:有兩個乞丐,住在一間破廟。很不幸,一人眼盲,一人腿跛,兩人互不幫忙,相處很不愉快;一日,破廟起火,兩人驚慌失措,眼看就要被燒到了,幸好急中生智,只見盲者揹起了跛者,跛者指揮逃生路徑,盲者以他飛也似的雙腿狂奔,終於安然躲過這場劫難。這雖是一個啟發合作的故事,所謂「行足慧目」,它更具有啟發我們,明白佛所說道理外,佛法貴在力行實踐的意義。盲者和跛者目標一致,行動一致下,如同兩人已合而為一,用同心協力取代對立互斥,原來身體上的障礙反成了助力 。同樣的,動機和方法和諧一致,正如修行和生活是同樣一件事,當面對兩難時才可自在化解於無形。

師父上人最近在孝親月梁皇法會的三時繫念開示裡,給了我們啟發;上人說:學佛做人「理事圓融」很重要。師父舉了一位師姐,從不如法到如法,修正自己生活經過為例;這位師姐是一個家庭主婦,為了虔誠學佛修行,時間都花在寺院事工和用功上了,在家只燒飯洗衣,其它時間都不見人影,和家人關係變得疏遠,夫妻間也鬧得很僵,家庭瀕臨破碎。後來有緣聽到上人開示,知道原來學佛不是只有誦經拜佛,在日常生活中扮演好一己的各種角色,就是修行。從此每天大部份時間都給家人,和家人互動日漸頻繁密切,果然先生有了明顯轉變,家庭危機也因此化解,而且先生還會主動持誦地藏菩薩本願經了。

這位師姐的改變,得自和家人相處中學到包容體諒,於是心量大了,心境自然不一樣了;傳達給我們的是:佛法就在日常生活裡,所以正確生活,就是修行。「佛法在人間,不離世間覺」,修行和生活是一件事,就像動機和方法也不是兩套標準一樣,理中有事,事中有理,理、事不可拆開來對待。

這位師姐克服了兩難,而那位工廠的年輕人卻未通過考驗;這個世界本不圓滿,縱使護生和戒殺兩難,當像師姐一樣的人愈多,都學會良善的動機和方法一致,那時,修行中生活,生活中修行,護生戒殺被自在無礙地堅持。你我都是那千萬個「一」的改變動力。

本刊刊載於<妙音>雜誌第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