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向大地請法(二)—肥料的迷思 /李靜瑤

前言
本系列文章由李靜瑤師姐分享。李師姐多年前辭去了電子業主管,全心投入友善土地、愛護眾生的自然農法耕種。其間遭遇困境的艱辛無助,及看著作物健康成長豐收的甜美與充實,真是如人飲水。她笑著說把這些都當作修行。每每遇到問題,她必然想到佛菩薩的精神,即使再難熬,也遵循師長的指引教導,專心一意往前行。

肥料是農業上不可或缺的資材,舉凡慣行、有機操作都一定要用到肥料,有人說「種田沒有師父,肥料放下去就有收成」,由此可知肥料在農業上的重要性及農人對它的依賴;但也就是太依賴肥料了,所以就不相信沒有肥料可以種出作物來。

談談目前的肥料的使用:作物生長三要素是氮、磷、鉀,所以農人對肥料的使用完全不手軟,不管作物的需求量多少,或目前土地原素含量的多寡,肥料放的量都非常的多,且多很多,所以田裡的作物放眼一看,顏色都綠到快變墨綠色,作物的顏色過深,就會造成以下幾個問題:農作物硝酸鹽含量過高–>農作物營養素含量少–>植物不健康容易得病–>農產品不耐放–>細胞均勻度低。

歐盟對硝酸鹽最大限量標準是有規範的,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建議每人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取硝酸鹽的安全容許量為3.6mg。以體重六十公斤的成人而言,每日上限為216mg,若一日攝取單一菜種300g,其硝酸鹽含量不應超過720ppm;但市售蔬菜硝酸鹽含量經常超出數倍,若進食高硝酸鹽含量葉菜,很容易超過一日限量。硝酸鹽對人體的優缺點研究各有其不同的說法,因我沒有研究硝酸鹽這部份,需請各位自行做判斷。

以下從近年採用自然農法所看到及感覺到的,提供給各位參考。五年前還未用自然農法操作時,想要種出低硝酸鹽作物,有買了硝酸鹽試紙,自己種的菜測試之外也拿一些有機的小葉菜做測試,發現有機的小葉菜測試硝酸鹽都在5000ppm以上,甚至7000~8000ppm都有。後來研究了半年以上才讓我種出低硝酸鹽作物來。在此發現要種出低硝酸鹽作物,有幾個條件:肥料不能放太多、水份要控制、給水要用噴水方式,採收前兩天就不能噴水、在下午採收、種植時間比較長。以小葉菜為例:同樣以苗來定植,有機的二十天就可採收,超過二十天以上小葉菜開使爛,不採收不行。而低硝酸鹽作物要種到三十天以上才可以採收,收成也比一般有機方式種植的量少,因為小葉菜長的比較慢,但小葉菜放冰箱可以保存三至四星期,很耐放。

為什麼農作物硝酸鹽會含量高?硝酸鹽就是肥料裡的氮肥,也是作物最喜歡的,它可以幫助作物長得高又快,所以農人要收成多又快,就會放很多的肥料,肥料多硝酸鹽含量就高。我們用一個比喻來解釋,請把植物當成一個加工廠,這加工廠一天只能生產五千件產品,但你給它一萬件產品的零件,並規定它一天產出一萬件產品,這可能嗎?當然不可能,所以它就直接留給你它所用不完的零件。以這樣的比喻大家就可以明白,為什麼農作物硝酸鹽含量這麼高的原因。

作物中硝酸鹽含量高,其它的如維他命A、B、C等營養素含量就少,這有如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同樣一種物質佔太多,就會影響其它的物質含量,是一樣的道理。有一個研究報告,現今蔬菜的營養只剩下五分之一,除了維他命C外,維他命A及鐵質、鈣質都有每況愈下的趨勢,如果拿一九五○年發行的成份表做比較,波菜每一百克維他命C含量是150mg;一九八二年降 至65mg;二○○○年只剩35mg,約為五十年前的五分之一。鐵質方面一九五○年波菜每一百克含量是13mg;一九八二年降至3.7mg;二○○○年只剩下2.7mg,大約也是從前的五分之一。以前從蔬菜所攝取的養份,現在則需要吃五倍的蔬菜量才夠,問題是你還攝取了更多的什麼物質呢?這我們可要慎重考慮。

硝酸鹽含量高,植物不健康,容易得病,所以就需要防治。雖然吃有機的蔬果不會吃到農藥,但你可知現在的有機栽植方式,已漸漸開放使用一些化學資材,如亞磷酸等。為什麼要開放這些化學資材?還不是因為有機資材已經不夠防治病蟲害。肥料放的越多,植物容易得病,這是我採用自然農法後觀察到的現象。我這樣說沒有幾個人相信的;我以人的小孩來做比喻:一位是父母用速食養出的小孩,長得白白胖胖的,另一位是如森林泰山般的生活,需要靠自己找食物的小孩,哪一位身體本質好?比較健康?我想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以這比喻看我們慣行的農業操作方式,施肥量都已經超過太多太多了,植物不健康當然就要靠藥物來防治與治療了;而自然農法的不施肥,讓植物自己發揮生命力,也會有病蟲害發生,只是相較的量少很多,而且採用自然農法的作物本質健康,比如森林裡的蟲不會比田裡的蟲少,但森林裡的植物不會因為蟲多而不健康,其差異點是在它的本質是健康的,森林植物茂盛拙壯,也不需要人為它噴農藥。

硝酸鹽含量高的農產品不耐放。各位不知有沒有感覺到:不管有機或無機的菜,買回家放個兩、三天就開始腐爛,但自然農法的菜可以放至少兩、三星期,如放冰箱保存好一個月拿出來,也只是有一點點萎凋,泡到水裡讓它吸收水份後還是跟剛採收的一樣。如有興趣實驗的人,這裡提供一個實驗方式可讓大家試試:請準備三個大小一樣的玻璃罐,在玻璃罐外面貼上標籤註明「慣行」、「有機」與「自然農法」三種栽種方式,標示上日期,再準備「慣行」、「有機」與「自然農法」所栽種相同的菜。以小黃瓜為例,不同栽種方式的小黃瓜各準備一條,選取相同的重量,切片後分別放入所屬的玻璃罐內,加入等量的水後,罐口用保鮮膜封好,然後在保鮮膜上戳一個洞,讓它可以排氣,放置一星期後再比較三者的變化與味道。

以我所做過的實驗來說,慣行、有機的小黃瓜三天後就很臭,但自然農法的小黃瓜聞起來是淡淡的小黃瓜味道。放置一星期後,慣行、有機的小黃瓜,外形開使分解,但自然農法的小黃瓜外形沒變。如用插花的方式來做實驗,一般插花後的水都會變臭,且兩、三天就要把下面的梗切短,因為花梗已經快爛掉了,但用自然農法的花來插花,水不臭,也不需要把梗切短。我曾經把採收後的小番茄放在玻璃儲櫃中,我想看它會不會爛掉,結果放著放著竟然變番茄乾,沒有腐爛的現象。從我以上自己所做的實驗中,應可以證明自然農法的農產品很耐放。

硝酸鹽含量高的農產品,其細胞均勻度低,這是因為施肥時植物快速吸收,此時細胞會比較大,但肥料不是天天有,有施肥的那幾天長得比較快,沒有肥料就長得慢,這用樹木的年輪春秋材來看理論應相同。我有觀察過南瓜,一般的南瓜煮後皮肉會有很多的裂痕,看起來像一絲一絲的感覺,但自然農法的的南瓜煮後是皮肉一塊一塊黏在一起,果肉不會一絲一絲的感覺,吃起來的口感Q彈。又以水果香蕉來說,不管是夏天產的香蕉或冬天產的香蕉都一樣,吃起來不會水水的,都是非常的Q。芭樂的外表很容易看出端倪,一般的芭樂表面坑坑洞洞,溝紋很明顯,自然農法的芭樂表面就顯得平順光滑,這是細胞的分子均不均勻所產生的效果。再用蘿蔔乾做比較,用自然農法的蘿蔔做出的蘿蔔乾,十公斤如曬得很乾可以得到約一點五到兩公斤的量,但有位師兄告訴我,他買慣行的白蘿蔔,三十公斤只做出約一公斤左右的蘿蔔乾,這更可以證明自然農法的質地細緻。

肥料不只對作物影響,也會對我們環境產生很大的影響。如用肥過多,肥料會揮發在空氣中,或滲透到地下水,或流到河川內。現在的地下水,水中硝酸鹽含量都很高。有一次有一位師兄在做蔬菜硝酸鉀檢驗,用地下水,發現地下水硝酸鉀含量在3000多ppm,光澆水就有肥了。河川的污染造成水優氧化,優氧化的水讓水中產生很多的藻類等,水中的氧含量減少。讀高職時有一次去樟湖玩,那時後的水清澈透明沒有味道,經過快二十五年再重遊時,水一樣清澈透明,但水裡長了很多綠色水藻,水的味道是臭的,看到這現象心理感觸很多,再不愛護這環境,以後子孫如何生活?

為什麼農人要用高肥、高農藥方式在栽種?請不要單單指責農人黑心、沒良心,消費者的選擇是引導農人去做這件事的重要因素,因為消費者選擇蔬果的標準是大又美,還要便宜,而農人為生計、為了滿足大家選購蔬果的條件,不惜犧牲自己的健康來種出符合大家要的蔬果,所以請先改變我們選購蔬果的標準,而不是一味的苛責一心想要種出又大又美又便宜蔬果的農人。農藥這東西造成農人、消費者、大地與眾生全輸的一個局面。懇請消費者能在買菜時把大、美、便宜…這套標準拿掉,先改變自己的錯誤觀念,才能改變市場的需求,未來相信會有更多農人願意採用自然農法栽種,這樣你我環境就有救了,也是功德一件。

「自然」是很深的學問,我對自然還在摸索了解中,但我還是選擇用自然農法的方式在經營這一塊地,其目的還是學習如何愛眾生、保護大地,也當做我這輩子的修行。自然農法蔬果的外表沒有用肥耕種的蔬果的大與美與便宜,但所有的蔬果都包含著「保護大地,與眾生共存的愛」,其內含養份、能量是非常的高,非常希望這條路有你的參與,共同耕耘出和平快樂健康乾淨的世界。

本文連載於<妙音>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