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憶念師父     /弟子張進德恭錄

有人說:「父母在,尚有來處,父母逝去,只剩歸途」。

以前我就感同身受了,如今每憶及父母恩,至今猶常眼淚盈眶;如今當師父遠颺時,這種感受竟也是如此地真確。尤其在 師父圓寂第一天,拜過師父,回台南途中,同修說及,此生曾拿棍棒懲戒我的三位長者皆已遠颺了,不禁又一陣痛哭失聲!父母的棍棒是要我學好;師父的棍棒,則是消業障。

能追隨師父,是個偶然。民國80年職掌中埔鄉邊境永興國小時,因為居民大多篤信佛法,喜歡聆聽 師父上人講經說法,因為是跨鄉之偏遠山區,無公共場所,因此學校自然就成為居民集會之處。以前擔任教師之經驗,知道居民、家長亦需要社會教育層面來指導,尤其是教化人心……,既然大家都有此共識,當然是何樂而不為!

於是與幾位家長委員金庫、宏明師兄等,就浩浩蕩蕩的來邀請 師父上人了;也因此見識到師父上人的悲願、隨和,而且那種隨順眾生荷擔如來大業的胸懷,首次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因為常到嘉義市開會(當時縣政府所在地),常需途經師父駐錫處;自己好似自然熟那樣常會不經意地拜訪師父;因此也才知道寺裡每年寒暑假都有辦理兒童育樂營,減輕家長的負擔……因此知道師父誓願宏深,宣揚佛法卻又不拘泥固有形式的弘法方式;亦知悉佛法不離世間覺的奧妙。因為知道 師父領眾如法如理又嚴謹,尤其是環境的整理、規劃堪作團體機關借鏡,我偶爾會邀請嘉義縣府的教育、環保局處長、校長等,到寺裡來參訪走走,看看,也聆聽師父的生活佛法;後來環保局長甚至感嘆,全國的公務機關單位和寺廟,若都能比照本寺的環境管理方式,做好環境保護與飲食餐具之維護使用,能不再用一次性的碗筷對環境保護堪為其他之典範!

教育局局長也看到了育樂營之好,只是感覺若能再提昇,納入家庭因素將更週延;其實師父已從新聞報導中得知社會上家庭破裂,親子關係惡化,青少年叛逆,婆媳關係不和……而常淚流不止,亦有想把佛法融入家庭教育地構想;因此「愛與關懷 把愛找回來」就成為師父上人辦理親子成長營的動力!

教育學家謂:問題青少年的成因,有此三部曲,「問題行為,來自家庭;顯現於學校;惡化於社會」。所以如何防微杜漸,以佛法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精神,為社會為眾生盡一份心力;成為師父念茲在茲的事;此時,我才認識到佛法無遠弗屆的真諦與奧妙 ……這就是展開民國84~93年,辦理親職系列活動的因緣;也促成了全寺常住師父與眾多志工老師的投入;造就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契機。亦藉此文感謝高雄市盧桂櫻老師的尋聲媽媽團隊、嘉義大學廖永靖教授、與其他的教授,嘉義縣市、台南市國高中小學教師與台中張醫師、屏東盧醫師,以及眾多蓮友直接或間接地,尤其還有全家人一起投入的盛況;當然是人力、物力、財力等等地支援。

因為活動兼具知性、感性、體能、與小團體輔導活動的課程而設計,讓來參加的成員於兩天一夜的親子成長課程圓滿後,回到家易於演繹與實踐,落實師父「愛與關懷」的慈悲願力;因此整個活動,需各種專長的志工老師投入;為了有良好效果,多次的籌備會與演示教學流程,才能定案;圓滿日志工群召開課後回饋分享檢討會,做為下次辦理改往修來的依據,真是辛苦志工老師大家了;祈願大家相濡以沫,相會於蓮池之境!

當每一梯次的活動圓滿完成,其實師父上人總是淚流不止;在互動中 上人也知道了好多家庭的困境,尤其是社會上隔代教養、單親家庭、依附家庭、弱勢家庭…比我們能想像的還多!雖然參與者、志工老師都會哭成一團,但他老人家比任何人都還要感動;⋯師父的慈悲大願,後來被嘉義縣府推薦到教育部成為「推行社會教育有功人員」,師父還為此推辭不已,認為是他修行者當為之舉。

如今師父上人已遠颺,只祈他能乘願再來,繼續指導我們:在此借用《正氣歌》之文:「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感念師恩,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