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外出

  学佛的人都了解人身难得,既然得到人身,假使不好好修持,不知道哪一天无常到来,再要修持已经太慢了。虽然我们都在修持,可是遇到因缘可能会放逸,尤其现今是个花花世界的社会,今天这个朋友招呼到某地游玩,我们去了,明天又有人招呼到某地买东西,我们也跟着去,那么能够用来修行的时间都浪费掉了。

  有一次打佛七,我向一位居士说:「你喜爱念佛,应该一有机会就参加打佛七。」他说他很忙,许多工作要做。我知道那位居士常常出国,故意问他今年出国没有,他说:「有!刚刚从某个国家回来。」说到一半,他把嘴巴摀住,说:「我知道了,师父要我打佛七,我说没空,所以故意问我出国没有,我露出马脚了。」其实,许多人修持没时间,但是出去游玩都可以安排出时间,是不是用得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尤其有些旅游团为了赶行程,一天到晚只是坐车来来往往,早知如此,不如不去。所以,不只在家居士,没事时尽量不外出,特别是出家人,没事更不应该游玩购物。

  有时的确有事需要外出,身为佛教徒,不论是在家或出家人,外出时应该要有威仪。一个出家人,身上穿着代表佛教的服饰,假使行为轻浮,人家会说:「你看!那个出家人竟然那般模样!」让人轻视佛教,那我们就造业了。

  行走时要很从容自在。假使知道路上会塞车,宁可提早出门,提前半小时或一小时,在约定的时间之前到达,不必下了车还要跑步才赶得上,这样很不妥当。佛教徒要「行如风」,走路像微风吹过一般无声息。出家人跑步赶路,很没威仪。在家众也一样,也许有人知道我们是佛教徒,我们走路如果很庄严,或许使人觉得学佛很好。佛经里说到马胜比丘外出托钵时,因为走路威仪庄严,舍利弗见了,觉得他一定很有修持,所以向他请法,才知道他只不过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而已,舍利弗尊者当时是外道,他想:既然一个弟子的威仪那么好,他的师长必然比他还殊胜很多。因此成就了舍利弗和目揵连亲近释迦牟尼佛的因缘。不只如此,马胜比丘到王舍城托钵,有一位长者见到他的威仪具足,心生欢喜,所以为僧众建了六十房舍,可见出家人的威仪非常重要。

  走路时双手不可以大幅度摆动,动作小些比较有威仪。

  两个出家众同行,不可以牵着手。我曾经有过一个经验:二十几年前台东没人讲经,我发心到当地电台讲经,由于师长曾在当地弘法,有很多信徒,尤其女众信徒很护持我。那时候除了台东以外,还主持云林和嘉义的佛教节目,不是全省联播,所以每星期一定要搭车,从台东往云林和嘉义电台录音。有位年长的老菩萨,见我要到公路局搭车,好意的邀我进去喝茶,我说:「没办法,我要赶车班。」于是她陪我一同走到车站。她对我很好,牵着我的手,帮我拿旅行袋。她的年纪很大了,当时我还不到四十岁,一个老人家牵着我,我不敢拒绝。但是走在路上,竟有人说:「你看!一个和尚牵着女人!」老菩萨认识说话的人,对他说:「胡说,她是女的出家众。」不明白真相的人,岂不要误会了?类似的情形不只在台湾发生,我在新加坡时也曾有过。有位比丘尼到市中心为学生买文具,因为人多拥挤,怕和我走散了,拉着我的手,马上就有人在后面喊:「和尚牵尼姑。」其实我们两个都是女众。由这两件事情,我觉得即使两个比丘尼,或两个比丘,甚至出家众与在家众一起出门,尽量不牵着手,各走各的以免引起别人的误会,尤其有些外道,特别喜爱找机会毁谤佛教徒。虽然我是女众,可能十有九个都以为我是男众,因为看起来不像女众。我走路不跑步,外出时,常常提醒自己是出家人,注意行为庄严。在家居士虽然很护持某个出家众,对他非常恭敬,也不可以牵着出家众走路。

  不但这样,女众比较会有的习惯:与出家众一起照相时,牵着出家人的手。出家人穿着海青披衣,应该很庄严,照相时偏偏搭著出家众的肩膀,这会使未学佛的人产生误会。许多听众没见过我,特意到寺里游玩,初次见面很高兴,要求和我一起照相,我当然会答应,难得他们来。但是照相时,女众经常要牵着我的手,或者搭著肩膀。相片洗出来以后,他们的朋友怀疑说:「妳怎么和一个男众牵着手?」大家应该要很注意,不要因为一些小小的行为,使人毁谤佛法。

  出家人走路,应该平视前方,不可以左顾右盼。因为转头旁顾,万一与人撞在一起,非常不好。更有人撞上柱子或是踩到坑洞,都很失态。这不只提醒出家众,在家居士既然学佛,也要避免发生这种难堪的事情。出家众走路时也不可以玩笑,笑得很大声,失了威仪。

  比丘故意和个女众走在一起讲话,不论并行或一前一后,或比丘尼和男众一面走一面谈话,都容易受人批评。若寺里有事需要异性在家众来帮忙,或者在家众向一位异性师父请教佛法,都应该到寺里的会客室,或一个公开的场所谈论,不可以男众和女众前后跟随着走,碰到不学佛,又存心毁谤佛法的人,更会增添他造口业的机会,这样很不好。

  出家人在街上行走,后面跟着一个喝醉酒的人,或许他是你俗家的亲人,你希望他回家去,在马路上拉拉扯扯,别人不明白事情缘由,就会生出毁谤心;或者某人精神不好,胡言乱语,一个出家人应该避免和他走在一起,因为旁人很容易误会他骂出家人。碰到这种情形,虽然我们有慈悲心,还是应该请个在家居士带开,不可以和他走在一起。

  比丘不可以故意看女众看得出神,不可以使眼色看她们,用邪眼,不正当的眼神看人。女众也一样,与人讲话时应该正正经经。现在社会很开放,男众和女众讲话无所谓,不过以不正当的态度看人,说不正当的话,当然要引起别人的非议。

  出家或在家人,与长辈同行,譬如和长辈一起上楼,我们应该站旁边,请他们先上,我们随后再走。在路上,也要表示恭敬,靠边站,等他先过再走。

  现代社会虽然和过去不同,遇到婚丧喜庆,大多会请人来演戏,或表演节目,这些或许不是很正当的表演。出家众遇到这种表演,如果驻足观看,台上的人大开黄腔,甚至表演些不堪入目的动作,这就有失威仪。我们虽不必故意绕道行走,却一定要目不斜视,脚步不停的走过去,不可站着看,才不会被人批评出家人不正经,即使在家居士也应该这样。遇到这种情形,我们要自爱,使心清境不散乱。

  有人吵架围着一堆人时,修行人不应该故意去看热闹。赌博的场所,也不应该停留,虽然我们不参与。

  看到一切动物,应该生起慈悲的念头。梵网经里说,看到一切众生应该向牠们说:「你们这些众生都应该皈依佛、规依法、皈依僧,遵守十戒。」看到牛马猪羊等众生,知道这些畜牲因为过去愚痴,造作了贪瞋痴的业,现在才会堕落。要对牠们说:「你们这些众生应该发菩提心,将来赶快脱离三恶道。」

  进到热闹的场所,口渴或肚子饿,不要故意找卖酒的店铺吃东西。有些佛教徒跟着旅行团出国,没有适当的地方吃饭,就和别人走进专门卖鸡、卖鸭、卖酒的店里,要他们随便煮个青菜给他吃。虽然在那里也吃素食,但是一个出家人到那种酒楼,旁人会怀疑他也吃荤的东西。为避免别人误会,修持佛法的人当然要少接触那种地方。造作杀生的地方,我们也不要去,譬如现在有些自助餐厅,里面摆了许多鸡肉、鸭肉,假使出家人到那种地方,人家会疑惑为什么出家人到那里坐?惹来人们的批评。

  不正当的场所,不只出家人,在家人到那种地方,人家也会认为他一定很不正经,连那种地方都去。理发厅也有从事不正当的营业,假使一个出家人跑到那地方理发,也惹议论。除非在家菩萨已经行持到能够感化人而不被外境拉走,发心到那种地方教化,则另当别论。有一位被称为半僧的居士,大部分时间在寺院里修持,除了没出家以外,所有行为都已经和出家人一样。这位半僧受到所有出家人和在家众的恭敬,他虽然是在家身分,可是行持和出家人相同,所以大家都叫他半僧。有一段时间半僧居士与大家共修课诵的时间突然减少,有人以为他退失道心了。不久,有人在不良的营业场所遇到他,特地向寺院的住持说:「师父!您要多注意半僧的言行,我看他已经变了,一天到晚都在花街柳巷出入。」师父不相信,平日他到寺院来,看起来根本没改变。

  有一天一些在家众带着住持师父去找半僧。大陆有些花街柳巷都是深宅大院,因为出入都是一些大人物,需要敲门、开门才能进入。这群人敲门敲了很久都没人应门,最后半僧出来了,想不到门一打开,里面许多女孩子穿着海青,排成两列向师父问讯迎接。半僧居士说:「真惭愧!几个月以来,我拿钱来这里,找机会向女孩子说佛法,告诉她们来这场所工作,不只自己身败名裂,而且会破坏别人的家庭,一个一个慢慢劝化。我在这里布置了佛堂,每天教她们拜佛,天天讲佛法给她们听。我想,等她们都学会了,才请师父来开示,使她们踏入佛门,好好修行。」那些女子被半僧感化、训练,后来各个都能过著正常的生活。那些向师父告状的人,觉得很惭愧:「我们都以凡夫的心,衡量别人的言行,真是不应该。」师父也很感动,半僧居士不但出钱,还不怕被误会,来帮助这些风月场中的女子,教化她们。

  不过许多人脚步还没踏稳,人家稍微引诱就陷进去了,想感化别人,恐怕自己定力不够,反而被他们引诱,无法自拔。我们要有自知之明,仔细检视自己,如果不是所作已办,还是别作这种困难行径,免得堕落其中。

  学佛的人,不管在家或出家,都有买东西的机会,我们不应该和商家一直讲价,假使认为价格与物品货色不相当,太贵,不买就好了。一个出家人在那里讨价还价:「这是拜佛用的,你算佛祖便宜些!」也许商人开的价已经很便宜了,或许他不是佛教徒,当然不肯卖便宜些。有时我们说:「人家才卖多少钱,你怎么卖得贵了?」较不客气的商人会说:「你觉得那里较便宜,就到那里去买吧!」这是不是很不好?有时因为我们出价太离谱,即使他们当面不说什么,也许心中暗骂道:「学佛的人这么爱出价,出得没行没情,这么离谱!」所以不光出家人不要和人家极力杀价,即使在家居士也不可以说:「这是买来拜佛的,你卖便宜些!」我曾听在家居士说:「本来他卖多少钱,听说是拜佛用的,就主动减价了。」我们若觉得物品价值没那么高,不买就好,不要在那里一直杀价,使人觉得厌烦。

  假使已经成交,虽然贵了些,也不应该退货。有时在这家买了一斤十八元,隔壁家竟然只卖十五元,由于买的量多,觉得被多赚了很多钱,要求退货。店家认为成交了我们还想要退还,当然很生气,甚至口出恶言。我们已经买了,就高高兴兴的买,他说明过价钱,或者东西有瑕疵,我们也知道了,买了以后,绝对不可以因为隔壁摊子的东西较好,就向商家说:「你的东西很差,退还给你。」

  修行人需要东西,看了没买,老板知道我们修行,故意刺激说:「修行人怎么看了东西不买?」很不高兴。虽然没翻动东西,我们只是问一问价钱不买,也许老板较没礼貌骂人,我们应该默默地走开,不要不甘心故意和他辩白,以免越骂越多,反而引来更多看热闹的人。我们学佛,应该要有智慧,没修养的人骂我们,只要默默走开。不要动念说:「修行人就要白白让你骂着玩吗?」不要有这种态度。

  有些小孩子看到出家人会戏骂,或者见在家众拿着念珠,也戏骂,我们不要用坏话回骂,应该迳自走开,小孩子根本不懂事,不要跟他计较。四种口业之ㄧ──恶口,我们应该彻底断除。贤顿老法师曾有过一次经验:春节时外出,有个小孩没学佛,骂他「老和尚,好死了!」他不当作恶解,默默的走开。他认为一个人最怕老了无法安详的死,能够好死真是一件好事情。老和尚把孩子的话当成好话,丝毫不见怪。老和尚真可当我们的模范。

  假如明知某地很危险,就不应该冒险前去。譬如仅容侧身走过的悬崖,或者是落石地带,到那种地方如果发生事故伤亡了,其实由于我们过去生中造作了某些业因,现在遭受果报,却不免惹人闲话:「你看!修行的人竟然也遭到不幸!」这原是一件平常的事,可是修行人遇到了,就错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事。不要说佛教徒,有些进香团去进香,车子发生意外,有人就说:「他们去进香,神明也不保佑他们!」可见学佛的人不可不考虑这问题。

  假使搭车乘轿子,不可以对出力的人讨价还价,是计程车就按表付款。到大陆交通不便利的地方游玩,乘坐轿子或滑竿不要讨价还价。有些到过大陆游玩的人说,很多轿夫邀他们坐轿子时,就对轿夫说:「你们跟我走,念阿弥陀佛,我就给你们钱。」自己不上轿子,用这机会度轿夫们念佛。如果真没力气走了,需要搭乘,我们不能要求降价,应该方便劝他们念佛,价钱方面则不要克扣。

  在家居士拜访亲友时,除了谈论重要的事情以外,不要谈闲杂事,因为言多必失,无意间说错话,或许造成挑拨离间,到不如一心念佛。

  知道对方已经学佛了,专程来问一些问题,我们应以正理详细作答,使他对佛法更深入了解,而且要开导善法。有些人虽然常到寺院走动,可是一出寺门还找朋友喝酒、赌博,虽然平时也烧香拜佛,可是酒一下肚,不但正经事不做,甚至还流连赌场。我们要善加开导:「既然学佛了,这种事不要再做。」教他怎么念佛,怎么戒杀。假使他不肯听,就不要多说,稍加引导就好。有时在家居士带着亲人到寺院,我知道他们爱抽菸,就说明抽菸的许多害处,善意的劝导,在我劝导下已经有很多人把抽菸喝酒的恶习改掉了。假使他的心意很固执,硬要他戒除,反而断了他亲近三宝的因缘,见机稍加引导就好了。出家人到人家家里,或者回到俗家看亲人,不可以和兄弟姊妹玩耍嬉戏,放逸失态,左邻右舍看到了,甚至姪孙辈觉得我们出家了,行为却和俗人一样放荡没什么差异,这就不好了,我们一定要具足威仪。

  在家众到寺院,应该先到大殿礼佛,才见出家人。出家众到别的寺院,初入客堂,应该顶礼知客师或当家师,一见面就要礼拜,这是礼貌。比丘到比丘尼的道场,只要向比丘尼问讯,不需向比丘尼顶礼,然后赶快处理好事情离开。

  进客厅或大殿,绝对不可以从门中央进入,除非门很小,只容许一两个人走动。较大的门,左右两扇都打开的话,一定要靠左或靠右进入,靠右进入则右脚先跨进去,靠左进入则左脚先跨进去。不是礼佛、诵经,不应该到大殿游玩。有些人到了寺院,进大殿好像参观博物馆一般,一面看佛菩萨的像,一面游玩,这是不好的行为。
  
  进了大殿应该礼佛,但不可以在中间礼拜,出家受过具足戒者一定懂得这礼貌。进大殿后,如果我们在右边,就地在右边礼佛,在左方,就在左边礼佛,绝对不可以到中间。如果一位受戒较久的出家众,道场的住持比你年轻,他一定请你到大殿中间的位置礼佛。没人请我们,我们要谦虚,在旁边拜。许多在家众有个错误的观念,以为不在中间拜,佛祖会看不到他,这是不对的。要知道,中间的拜垫是那座寺院的住持礼佛的地方,我们不可在那里礼佛。有人进到大殿,就自己敲三下磬,表示他要拜佛。丛林的规矩,寺院有客僧来,常住客气,在他礼佛时敲三下磬,表示对他恭敬;但是我们当客人,绝对不可以自己敲磬。

  到一个道场,不论出家或在家人,到各地参观需要有人陪同,不可以一个人到处乱走。有些寺院住众的寮房需要安静,因为平时忙碌,一有时间就要自修,所以挂个「非请莫入」的牌子。能仁寺里我住的楼上,外面写着「客人来访,请不要到里面随便走动」,但还是有人跨过栏杆进入。问他有什么事情,他说只是走走瞧瞧。我们要遵守规定,没人带领,不可以胡乱走动。不应该去的地方,更不可以进入,尤其是男众到女众道场住众住的地方,即使只在外面看书,也是不礼貌的行为。女众到男众的道场,更不应该胡乱走动,即使房间的窗户没关好,也不可以探视。不但出家众要遵守这个规矩,在家众也不应该因为自己是常客,就任意到处走动,即使和师父们都很熟悉,也不应该这么做。要找某人,应该在客厅等待知客师为他找人来,有人带我们到处参观才参观,否则要安静坐在客厅。

  男众居士不应该一个人到比丘尼住处,到了寺院,不可以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和比丘尼谈话。到比丘尼住处,应该两位以上的男众一起,事情处理完毕一齐离开。

  男众不应该为比丘尼剃头,反过来说,比丘尼也一样。请教比丘,应该两个人一起去。

  比丘尼看到比丘应该顶礼,比丘只要问讯即可。比丘尼看到居士,合掌问讯,居士之间,互相合掌问讯。

  学佛的人出远门,应该要和朋友同行,朋友要挑选了解佛法的善知识。与坏朋友交往,他可能招呼我们到不适当的场所,譬如路过百货公司,他或许邀我们进去逛逛再继续上路,如果我们经常流连那种地方,或游乐场所,这都是不好的。所以出远门,不要和这种不好的朋友同行,即使到近处也一样。

  一个佛弟子出远门,都是为求善知识开示了生死的法门,出门才有意义;假使为了游山玩水,回来向旁人炫耀到过许多地方,这是放逸。人生苦短,能够修持的时间以经很少了,假使为了夸耀到过哪些地方而出远门,非常不值得。

  出门途中见到的,都应该思考:这东西哪里来,将来往哪里去?一切都是因缘所生,将来都归于幻灭。它的本体在哪里?由什么东西化成?什么时候将消灭?每看到一项事物都这么体会,将来一定容易体悟正道。譬如看到某种喜爱吃的东西,要考虑那也是耕种得来,通过喉咙三寸以后,就化成不洁净的东西,对这物质的贪念大概就会消失,因为知道它也是极平常的东西。甚至一株很美的兰花,价值数百万或数千万元,我们想到它因为稀有才贵重,有钱人想出价多少就多少,其实这株花也只是草的一种。这么思量,就比较不会将钱用来追逐虚幻的附加价值,而使用在较有实质意义的事物上。

  有人出外旅行回来,逢人就说某地很好玩,风景好,东西好。这会引诱人家打妄想。这些话题对修行没有好处,应该讲途中所感悟的境界。譬如我到印度看到当地的人住不好,吃不好,穿不好,于是感悟到比较之下,我们算是非常富足了。甚至有人在外面看到一个健康活泼的人,一不小心,掉落悬崖丧命,因此体悟世间无常。或者看到某个地方环境整洁,是大家共同维护的结果,不光是靠少数人的努力,由此联想到建立西方极乐世界,要先从我们现在的环境整顿好。我们在外面,看到的每件事情都可以有所感悟,把感悟的境界说给人听,或许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思想。譬如有一天我搭的车子,红灯时停在三叉路口,突然看到一个父亲,来不及穿外衣,也不管红灯绿灯,抱着一个小孩子跑过三叉路口,害得马路上的车子都要紧急煞车。仔细一看,那父亲抱着个婴儿冲到医院里。老实说,那情景使我忍不住掉眼泪。为什么现在的子女常常忤逆父母亲?不是大声顶嘴,就是不照顾生病的父母亲。而这位父亲顾不得穿衣服,怕耽误几分钟小孩子就没救了,快步冲向医院,希望争取时间赶快治疗孩子。我想:为人子女如果不晓得孝顺父母亲,实在比畜牲还不如。我常常将这种感受说给人听。修行人在外面有所感悟说给人听,不应该夸张见到美丽或好玩的东西,因为那会引诱人放荡。将亲戚朋友看不到而自己所见到的感言说给他们听,这才对。我们都有外出的机会,假使都能够依照学佛行仪来做,比较能够如理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