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看病

  我们一生当中难免有生老病死的痛苦,身体健康是件很快乐的事,可是从生到死之间,很少人不生病,至少会感冒或肚子痛,假使病症轻微,还能照顾自己,自由行动;假使病重,或者年纪很大又得病,没人照顾就不行了。所以不论出家或在家众,看到病人,需要时时刻刻照顾。梵网经里面规定:「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若父母、师僧、弟子病,诸根不具,百种病苦恼,皆供养令差。而菩萨以瞋恨心不看,乃至僧坊城邑旷野山林道路中,见病不救济者,犯轻垢罪。」凡是看到病人,要随时照顾他,准备东西给他吃。对病人的供养和照应,应该如对佛一般。

  佛经里说「八福田中,看病福田是第一福田。」所谓八福田是:佛、圣人、出家人等三种敬田,因为佛、圣人和出家人都值得我们恭敬;和尚、阿阇梨──教授(教我们规矩和经典的人)、父、母,对我们有恩,是四种恩田,我们能了解佛法,知道发心,都是由于师长和教导佛法的人──和尚和阿阇梨所赐与的,对我们有恩德,父母生养抚育我们的肉身,于我们也有恩;救济病人,称为病田,又名悲田。这八种都能给我们机会种福,好像撒播种子,将来能收到果实,今天我们待人好,来日人家也会善待我们。假使人人都能从事这八种福田的耕种,好像农夫很尽力种田,秋天就有丰富的收成。

一、佛田 
  佛是已经觉悟的人,而且他的觉行很圆满,在世间和出世间都很殊胜,无人能和他相提并论。假使我们能恭恭敬敬供养佛,不但能得到一切福报,又能灭一切罪,故名佛田。

二、圣人田 
  菩萨、缘觉、声闻都已经出离欲界、色界、无色界,证悟了圣道,具足无量的功德智慧。恭敬供养的人就能得到无量福报,所以名为圣人田。

三、僧田 
  僧是出家人,僧伽为僧的全名,意思是和合众,大家相处事事合谐,互相尊敬,不吵架争执。恭敬供养僧伽,就能得到福利,故名僧田。

四、和尚田 
  和尚,于阗国翻译成和尚,中国话的意思是力生,即是教授师。出家因为有师长教诲的力量,能够增长法身,恩惠非常重,能够恭敬供养和尚就能得到福利,故名和尚田。

五、阇梨田 
  阇梨具足来说是阿阇梨,中国话是正行,因为他能纠正弟子的行为,教授我们得戒的师父就是阿阇梨,受五戒和菩萨戒的戒师,其中有一位阿阇梨,阿阇梨,就是教我们怎么守戒的师父,由于我们受阿阇梨教授得戒,所以能够有禅定、智慧,因此他对我们的恩惠很重。我们能恭敬供养他们,就能得到福利。

六、父田 
  我们有这个身体,当然是由父亲的因开始,形成身体,父亲有生成的德,自幼到大,父亲都教诫我们,养育我们,他的恩很重,为人子女,当然要尽力奉养。奉养父母不为求福,我们恭敬父母,对父母孝顺,不应向父母讨人情;有些人因为父母的亲缘,无可奈何地奉养,这种态度是错误的。我们出自虔诚恭敬的心来奉养父母,自然能得到福报,故名父田。

七、母田 
  母亲从怀胎、分娩,殷勤喂奶、换尿布、报我们,护持我们长大,的确备受艰辛,我们可以体会母亲的恩惠很大,应该极力奉养。假使孝心做到极点,是真孝,自自然然能得到福报。

八、病田 
  对生病的人起同情心,知道病人非常痛苦,用心照顾疗养,供给汤药,自然能得到福报,故名病田。
  
  或许我们认为供佛和孝顺父母的福报最大,梵网经说八种福田中看病才是第一福田。家中的父母双亲,师长或出家人,乃至弟子生病,受到种种病苦而苦恼,我们不可以有这种观念:「父母师长是年长的人,我比你们小,应该是我受你们照顾,哪有我来照顾你们的道理?」有了怨言是不应该的。父母亲照顾子女时,绝对不发半句怨言,子女生病,父母不分日夜照顾著。假使学佛的人因为病人平时待我们不好而对他发瞋恨心,因而不肯照顾他;或者遇到不认识的病人,而不照顾、不救济,这都犯了轻垢罪。
  
  佛陀在世时制定僧团每天要出外托钵。他们托钵时,释迦牟尼佛就先去巡视僧舍。有一次发现有个出家人病得很重,屋子里臭气冲天,没有人照顾他。僧团外出托钵,知道有病人不能托钵,就要多托一分回来给病人吃,同时要照顾病人。但是世尊看那情形,知道没人照应他,病人的大小便利没人处理,被子很臭。佛问他是不是病得很重?他说:「是的!世尊!」「是不是没人照顾你?」比丘答说没人照顾。佛陀问他:「平日别人生病时,你照顾过他们吗?」这位比丘深自忏悔,说:「平日看到病人我都跑得远远的,不要说不照顾,还深恐被他传染上疾病。」佛说:「你想想看,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不生病,别人生病时你不照顾他们,以这个因缘,现在你生病了,别人也不照顾你。」佛不但亲自照顾这位病比丘,而且对众弟子说:「种种福田中,以看病福田是第一福田。」病比丘听了这些道理,非常惭愧。想想看,佛是最尊贵的人,可是佛对待病人还是仔细的帮忙整理屋子,照顾汤药,我们每个人更应该向佛学习。
  
  某道场有位比丘尼,年纪才三十几岁,脾气却很大。寺中有老菩萨在浴室跌倒,夜里在房间痛苦哀号,她不但不加照应,不帮忙侍奉茶汤,还口发恶言:「活了一大把年纪还不死,每天大叫吵死人!」其他人病了,她也从不踏进一步到病人房间照顾,或许她自以为才三十几岁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没想到不久竟然中风了,左邻右舍因为常被她骂,对她没好印象,但是有些出家众很慈悲,平时虽受过她的侮辱,见她不能行动了,还是帮忙她,照顾她,拿药给她吃,整理房间,替她洗衣服,这时候她才感到非常惭愧,她说:「假使我康复了,以后有人生病,绝对要热心去照顾他们。」可惜后来虽然稍微能走动,却不知道为什么竟于大年除夕夜去世。寺院在新春都拜千佛,为了怕信徒正月初一清早到寺里就看到有人去世,不得已将她的尸体存放在塔里,等拜千佛以后才去料理。
  
  由这事实可以知道,平时有人生病,若我们不肯照应,以后自己生病了也不会有人来照应。尤其出家人,离开父母兄弟姊妹,到寺里出家,将身心都奉献在三宝中,大家都应该互相照顾,今天别人生病我们发心照顾,来日自己生病,人家也会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在家众平日到寺院里,看到出家师父生病,正巧有车子能够载他去看病,我们也可以尽一个佛弟子的力量,饮食、衣服、卧具、医疗四事供养里包含有医药,探病和送病人去看医生就是医药供养。到寺院里受出家师父教诫,师父有病时,我们也应该去探视。
  
  现在有些人知道种福,常到寺院当义工。自己的父母生病了,更要用心照顾。如果在寺院或各大医院当义工,认为这样有功德,而自己的父母亲身体不好却不照顾,这就不对了。有人丈夫去世了,她还能照顾生病的公公婆婆一、二十年,非常令人感动。
 
  嘉义有位居士经营出口贸易,由本身总理业务。太太生病时,她把工厂的经营全交代别人,将近一年时间专心照顾太太,背进背出,悉心照护,希望太太的病能好起来,实在令人感动。有人生病时,不管是当师长或徒弟,夫妻或父子,乃至兄弟姊妹、邻居间,都要能够互相尽心尽力照顾,这才是佛弟子的作为。
  
  以前嘉义县口精舍,有位居士自幼罹患小儿麻痺症,两个姊姊为了照顾弟弟都没结婚,一个姊姊出家。这种姊弟情深,不忍弟弟生病没人照顾的行为值得赞叹。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光明可喜的一面──以往交通不便利,小学或中学阶段,有些经济不好的小孩,又患了小儿麻痺症,邻近的同学每天背着他上下学,从小学一年级背到六年级,甚至背到国中,这是一种菩萨心的表现。对别人尚且要有这种心,何况对自己的父母、公婆、师长,我们都应该尽心尽力来照顾。
  
  现在的社会风气也有很多令人担心的地方。有人被车子撞倒,肇事者逃跑了,旁边的人看到伤者情况危险,不忍心,将他送医急救,后来伤者的父母亲竟然诬赖急救的人,因此很多人碰到类似的情形不敢插手,免得倒楣,以致造成伤者延误送医而死亡的遗憾。我想并非所有的父母都会胡乱诬赖人,学佛的人不应该见死不救,有这种情形一定要早点送医急救,也许一条命就捡回来了。所以学佛的人对于生病的人应该尽力照护,就像照顾佛一般。绝不能因为他不是佛,不是菩萨,不是圣人,也不是父母、师长而不肯帮忙。
  
  探病、照顾病人时,心中应该默念偈:「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看到生病的人,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知道这身体是因缘所生,是空寂的,能够离开乖诤法。乖是违背,诤是相互斗诤。有人生病是因为饮食不当,像喝酒抽菸很容易得肝病和胃癌。吃太多,或该休息不休息,这都违背健康的原则。
  
  照顾病人应该以好话安慰,这事非常重要。病人很痛苦,假如对他的口气不好,使他的心情更坏,不但病不容易好,而且会加重。有些人身体稍不舒服,到医院诊断后,医师用沉重的语气说:「为什么把病拖到这么重了才来医?」本来到医院时他还很轻松,一听医生这么说,他想:「糟了!我的病不晓得到底多严重?」结果本来是走着进去的,却无法走着出医院了。医生诊断出来有些病情真的很严重,他了解病人的心理,于是好言安慰说:「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没关系,我开个药给你,有些东西要特别注意不要吃,多运动,没多久就会好起来。」病其实很重,因为医生这么说,心情开朗多了,感觉好了很。所以医生看诊时,表情和语气对病人有很大的影响,何况我们身为亲戚朋友、师长、弟子,照顾病人,更应该以好话来安慰他们。
  
  有些人的确对病人很好,可是常对病人说:「早就告诉你什么东西不可以吃,你以前就是爱吃那些东西,病才会这么重,现在别再吃了。」病人一听,心情就不好。假如我们换一种方法,说:「我们就是什么东西吃多了身体才不好,我想这种东西还是少吃些,等到病较好些,爱吃再吃。」或者说:「没关系!你以前工作过量,吃东西不小心,不该吃的你吃了,现在有病,你尽量放下,多运动,相信你的病很快就会好了。」病人因此心情愉快,感到很轻松。
  
  此外,我们可以劝病人多念佛,不要老惦记着脚痛、肚子痛、头痛等等,因为全神贯注在念佛,不在意病体,至少痛苦会减轻很多。假如我们懂得一些佛法,可以说给病人听,转移他的注意力,因为听闻佛法,较能使他放下、忘记病痛。怎么说呢?譬如有些病房放著电视机,病人本来哀号不已,看到他喜爱的节目上演,全心全意看着,这时候他已经忘了病,节目结束他开始又病又痛了,可见精神转移就不觉得很痛苦。
  
  我们引导病人好好念佛,也让病人知道身体是和合假有的,众生执著某个部位生病,所以有痛苦,集中注意力在病痛部位更感觉到痛苦,如果将心念专注在别的地方,虽然病依然存在,可是病痛的感觉自然会减轻些。
  
  假使病人有什么需要,在可能的范围内,我们竭力供给,使他们欢喜。譬如他很爱喝汤,我们却说:「不要喝汤,喝些开水或果汁就好。」什么要求都得不到满足,会使病人心情不好,病人想要的东西我们尽量想办法给予,使他们心情舒泰;不该给的东西,譬如他因为吃太甜或咸而致病,如果再吃这类食品,身体会更糟,这时我们应该想法子劝他。总之,只要我们办得到,病人所希望的,我们尽力满足他们的愿望;病人的要求若对他们不利,就设法劝解,让他们放弃那种希求。
  
  以上是看顾病人时,学佛的人应该做到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