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如来十号」讲解(十) /慧深法师讲解 弟子王龙童纪录

十、佛世尊

  佛世尊应该是两个号合并的,《成实论》就将它分成佛和世尊两个,佛为第九,世尊为第十,现在是依《涅槃经》,合并佛世尊为第十号。

  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一般人的想法,雕塑在大殿被拜的是佛,其实那是佛的形相而已。我暂且抛开书的内容,来讲佛像的问题,用眼睛看得到的形相的问题。我以前学佛也有这种想法:某尊佛长成什么样子,某尊佛又是长成什么样子。甚至说张校长有张校长的脸相,吴老师也有吴老师的脸相,每个人的脸相不同。其实经里面说,因为所有的佛都是三十二相具足,每尊佛的脸相都相同,只能从他们打手印或手上所拿的东西来分别,像药师佛手上拿一座宝塔,拿莲华的是阿弥陀佛,拿钵的是释迦牟尼佛,不是看他们的脸相。其他的鱼篮观音、龙头观音,都只是应化身。其实,佛相都是三十二相,都一样。

  每一尊佛的发愿不同,但是都能到达佛的境界。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药师佛发十二大愿,大家回去看看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和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十二大愿申展开来,其实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他也是要让众生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生病时能够有应病良药,种种需求都满众生愿,他也是在成就一个极乐净土。众生偏偏有了分别心:生病的人不能念阿弥陀佛,怕被阿弥陀佛带到极乐世界去了,要赶紧拜《药师经》;消灾就赶紧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别以为只有在家居士有这种执著,曾经有位师父在佛菩萨诞辰买供佛的花,虽然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如果是观世音菩萨诞辰,他就将花移到观世音菩萨面前;药师佛诞,一定要将他买的水果,放在药师佛面前,不能将他的水果摆在旁边去。这是执著太深。

  佛已经达到满分一百分了,零缺点,我们即使学习到九九点九九九,后面的九可以从台湾头写到台湾尾,还有一点点缺点,就不能称为佛。身口意三业都没有缺点,做到样样一百分,我们也是佛,与佛完全一样。所以现在我们拜的只是佛的像。

  丹霞祖师有个典故。他看到大家拜著每尊佛像,对佛的道理不想了解,所以他在一个严寒的日子,请下佛像,劈成碎片,烧火取暖。人家认为他实在太大胆,怎么可以毁佛烧火?他说:「大家这么拜这尊佛像,我想烧烧看有没有舍利?」住持说:「那是木雕的,怎么会有舍利?」他说:「既然没有舍利,大家又为什么一直拜着它?」这句话我们应该了解,现在我们到底研究佛所说的道理所以拜佛,还是只拜佛的像?假使到了寺里,跪下来就拜佛,如果有人说地面脏,请我们帮忙打扫一下,我们却说:「我是来拜佛的,不是来帮忙扫地的!」假使大家整天都只是拜佛像,或是整天捧著佛经研读,如果有人需要我们拯救,我们不去拯救,只是抱着经里读著,对着佛像礼拜,佛法的精髓我们没有学到,是没有用的。对于人生的大道理了解以后,他自己去实行;不只自己了解,还将这些道理教别人了解,也鼓励大家一起来实践,这样学佛才真正有用。可是,现在我们总是将佛法当作佛经里面的道理,只是拿来研究跟讲解,这对人生一点都没用处,其实这些都是世间要应用的东西。如知道抽菸对健康有害,我们不抽菸,也劝人家不抽菸,这是自觉又觉他。现在的人纵使将《金刚经》讲得很好,将《弥陀经》也讲得很好,出了大殿与讲堂,所作所为全都违背了这些经典教义,这不能说是自觉、觉他。自觉,对于做人做事的道理,彻底的觉悟。觉他是自己觉悟以后用自己觉悟的道理去教化他人。

  有些人教人家是一回事,自己做的又是另一回事。我亲眼看过一位医师,病人肺病不好,一直咳著,他说:「你不能抽菸,抽菸对你的肺部很不好。」而他抽菸比那个病人还厉害,看一看病人,休息一下,其实就是躲到里面去抽菸。他是用理论告诉别人,他自己并没有觉悟。学佛的人也是一样,告诉大家不要抽菸不要饮酒,但是炒菜时,认为不用些米酒菜不会香,炒菜也洒些酒,床舖下面也有一坛当归浸的酒,问他「戒酒的人,怎么可以饮酒?」他说:「我的手脚冰冷,一定要喝些酒才行。」这个理由绝对说不通,知道那种东西不好,一点点也不可以沾,故意找理由喝酒,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坏的一套,以为不要紧。可是某些东西可以开缘,酒不可以喝,只在某些情境下可以,例如:撞伤,有些药粉一定要用酒去推行药力,不是喝的,勉强可以开缘:以惭愧心忏悔心,然后以酒和药来治病。佛法告诉我们,钻漏洞,故意借故喝酒,是绝对不可以的。佛是觉悟者,对一切事情都觉悟,「无量法门誓愿学」,就是要让我们对每样事情都觉悟,我们觉悟的东西,不只是佛经里头的法,一定要包含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所有的事都能做得圆满妥当,我们就能断烦恼。

  四弘誓愿倒过来讲:成佛是因为具有无量智慧。过去我对佛的智慧,存著一个很大的问号。别因为我现在对佛服服贴贴,心服口服,就以为我过去就是这么服气的人。如来十号有个「正遍知」,就是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样样都知道,真让我觉得佩服。好比用农夫的方法,佛能说出一番道理,用音乐的方法也能讲,用任何方法都可以。佛经里面最令我佩服的是,有很多比喻,遇到农夫,佛用农业的比喻,当事人自然可以理解。举个例子,假如谈到兰花,国兰我不会种,很多兰花我叫不出名字,但是种兰花的人,对这方面很了解。无量法门我们都要了解,种兰花的常识要学习,语言方面,英语会,德国话也会,任何语言都会,与任何国家的人交谈,甚至于医学、科学、数学、音乐…,都不成问题。种植方面,兰花会种,树木也都会种,与种花的人交谈就会很投机,四摄法中的「同事摄」,实行起来就很方便。否则,爱车子的人只谈车子,对方爱花,彼此谈不拢,路线不同,怎么渡化众生?这一点很重要。以前我在学校读书,英语只求六十分,当时我认为,一辈子都不可能与外国人谈话,考及格就好了。等到在新加坡弘法,惨了,不用英语还真不能与外国人说话;到马来西亚,马来人也要找我说话,要是我会说马来话,一定可以讲些佛法给马来人听,可惜我没办法说马来话。

  法门无量誓愿学,任何法门都要学会;有个想修行的人不能突破瓶颈。佛问他的职业是什么?他说他是乐师,奏琴。佛说:「当你将琴絃调得太紧,如何?」他说:「声音太急切,还可能断絃。」「如果太松呢?」「太松就弹不出声音。」佛再问他:「何时声音最美妙?」他说:「调得刚好时,声音最美妙。」佛就开示道:「有些人下定决心认真修行,任何事情都不做,只要专心学佛。结果不吃饭,不睡觉,用不着几天就倒下了。有人三个月五个月难得念一次佛号,懒懒散散的。这两种人都不得成就。」我们现在念佛念得勤,因为冤亲债主逼迫着,每天不念一百零八遍,就要被那些冤亲债主索命或报复,只好念佛持咒。等到冤亲债主放得松些,可能就要忘了修行了。修行一定要有恒常心,佛就用这个道理,开示给那个乐师。用,能以这个道理教化别人,必须先学会无量法门。会开车的人,车子到底哪里有毛病,要弄清楚,否则一旦发生问题,就解决不了。上一次我说过自己的一则笑话,在国外时,弄不清楚车子什么时候要更换机油,没看过他更换机油。有一天,我的车子走不动了,不明白原因,其实这之前有人告诉我要检查机油,机油全变成了黏胶,该换了。我没换过机油,等到车子开不动了,我才知道原来车子也要换机油。因为这方面的法门没学好,对车子不只是保养不良,车子坏了可能伤了自己,也伤害别人。我讲的是很琐碎的事情,可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没发觉这就是法。

  当年我在学校念书,要交抹布,当年没处买抹布,只有将破的衣服布料拿来缝一缝。我看到人家怎么使用缝纴机,也跟着学样,缝了五层六层还加上几层,针用不到三下,断了,换第二支,又是三下就断,我不知道缝纴机可以调整针与针之间的距离:薄的衣物要细针,间距也要小些;厚的要用粗针,间距也要大些。我也弄不清楚针要分粗细,以为一部缝纴机就是用一种针,没学到这个法门,即使用了二十几支针,一块抹布也缝不成功;在座有医生也有准医生,他们知道动哪个部位的手术,应该使用哪些道具。我们不明白这些,以为一把刀子,一把剪刀,大小不拘,就可以为每个人动手术;烹饪也有烹饪的法门,茼蒿煮三个小时,还能吃吗?我曾经煮过茼蒿,客人来了,一看,整锅汤都是黑的,我没学会这个法门。

  爬山或下山都各有法门,山里住的人走得很好,有经验的人说上山时脚要弯些,身体前倾往上走。不懂这个法门的人,做不到这个成绩;我们每个人的头发看来都一样,美容院的师傅看来,每个人的发质就有着极大的不同…。我对每种事情都很好奇,很想学会。我观察过美容师的作法,有的人烫三分钟就将药拿下来,有的人烫十分钟,我问美容师:「那个人烫那么久,是不是她花的钱比较多?」不是,原来她的头发烫三分钟,药拿下来,头发还是直的,不会卷曲;另外一种人烫三分钟就够了,太久,头发全部焦了。同样是烫头发,却有着极大的不同。我觉得释迦牟尼佛,和其他诸佛,都会观察世间的人欠缺什么,怎么能使众生欢喜,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开演开来,内容丰富无比,所以,《无量寿经会疏》就是厚厚的一本。许多事情释迦牟尼佛与其他诸佛都仔细的观察过,观察入微才能觉悟。我们不能做到这一点,做了十年二十年的工作,没有用心在观察各种事情上头,没心研究求进步,没办法做得好那些工作。爱迪生把许多东西观察入微,某些东西怎么做会比较省力省时,就发明了新东西来。这些发明的东西,或许还有一些缺失。但是佛的发明,因为研究到达零缺点,一定没有缺失,没有负面作用。
  我们总是在抽象的认识而已:佛的觉悟就是觉悟了生死的法门。但是,什么是生死?一个念头起了,这是生;这个念头没了,换成另一个念头,前面的念死了,后面的念头生了,这种心的生死很可怕。脚一伸,眼一瞪,这种生死比较不厉害。我们今天从眼睛张开来,开始起心动念:某某人种的兰花很漂亮,他拿给别人,怎么不拿来我这里?心头生起这个心,每次看到他,两眼一直瞪着他,他却偏偏不明白就因为他没给我兰花,只觉得我怎么两颗眼珠子瞪着大大的看着他。要是他早一点明白我的意思,也许早就拿一盆兰花到我那里去,免得我又瞪他;如果有人拿两本书给我与别人,不先给我,就以为那人不尊重我,我比别人大,先给别人书,真是没大没小!这是众生的心理,念头生死不已,这个很可怕,伸腿瞪眼的生死几十年才一次,那个不可怕。心念生死所造的业会带到下一世去,这才可怕。

  曾经有人问我:「他是几世前就死了,为什么不去转世呢?」执著,就因为执著。譬如某某人欠我五百元,其实我到别地方去工作赚几小时就可赚千元,可是我等三天,也要他还我那五百元。众生实在可怜,假如把这个心放下来,三天我们是不是可以去赚好多钱?我们放不下这个心,一定要在那里等待,即使暂时离开了,以后遇到这个欠钱的人,也一定要向他索讨这笔债,即使要一连好几天买便当喝凉水,在外头挨饿晒太阳,也要讨回这五百元的债务,众生生死的念头可怕,就可怕在这里,真的太愚痴了。甚至听说台中的什么名产很好吃,其实嘉义也有这些东西,而且真的很便宜,偏偏要开车到台中去买名产回来,车资超过买名产价格好几倍,就因为一定要吃台中的名产,有这个念头生起,开车到台中,花费车资,也浪费时间,就是要吃到那种东西。念头生起,念念相续时,也是很痛苦的。

  所谓的觉,就是对各种事情都非常了解。我们要觉悟,无量法门誓愿学。自己觉悟,自己得到好处,当然很好。可是自己觉悟了,不只不拿来应用,也不去教导他人或服务别人,这是没有用的,如:学了医,对医术很精明,不但自家的人有病,我们不愿治疗,甚至于别人有病,也不愿伸手救人。今天我们知道不可以杀生,就要让人家知道杀生实在很不好。自己不偷盗,明知别人造了偷盗,必然受到贫穷困苦的果报,却不去劝解要偷盗的人,不去觉悟他人,不去帮忙他人,也不是圆满的作法。所以自觉以后,还要觉他。自觉又能觉他,还不一定是佛。我现在就在自觉、觉他,我将所知道的法传授给各位,但是我的觉悟还没圆满,一定要到自己所觉悟的、觉悟他人的,所有方法与实践,都达到圆满,才叫做佛。

  对于觉行圆满,还有一点要注意,我们自己觉行圆满就是佛,对方是否觉行圆满,不是必然的要求,当然我们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有人问:「你说你觉行圆满,你教化的那个众生还没觉行圆满,你怎么可以称为佛?」不是这么说的,就个人来说,他已经觉悟,而且做着觉悟他人的工作,他的行为上也都做得很圆满,就称为佛。

  现在,我们经常听说有某些人常对别人说:你在几世前曾经做过什么事,还是在哪个朝代,你曾经做过什么官……,以前的事历历如在眼前(国外有一位医师也写过一本畅销书︱【前世今生】),我们不是大觉悟者,尚且有某种方法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佛怎会没有。切除盲肠手术是个小手术,以前盲肠手术后,一个星期不能活动,现在手术后可以活动自如。我们有没有想办法,在手指头断了,只留一层皮,还可以将手指头缝回去,让它能够活动自如?一般人认为匪夷所思的事情,在医生来讲,这是可能的。所以我们办不到的,别以为佛就一定也不能办到。因为我们尚且能知道几世前的事情,又有些人知道未来,至于知道现在更是简单,只要有智慧,某个人说他有些什么感受,三天内就真的发生事情,他只是仗着每天念几声佛号,念多少往生咒,就有那种感受,他真的每天都在拼、在念,不是有所求的念佛,有些人就能预先感受到事情将要发生,几天后就真的发生事情。我们不必问那些人是谁。所以佛的觉悟,对过去、现在、未来的众生数有多少,非众生数有多少,都能了解。佛教典籍中记载,有个外道问佛:「那棵树木有多少叶片?」佛随口回答十万余片,连个位数都说明白了。外道算不出来,不知道佛的答案到底对不对。不过他们还算有些小聪明,将那之后掉落的叶片收集起来,扣除那些叶片数,又问佛那棵树上现在有多少树叶?释迦牟尼佛又随口回答,真的与原来的数目,减除掉落的叶片数相符合,证明佛的确能知道众生数目与非众生的数目佛都能确切的了解。

  「有常法」与「无常法」佛也都知道。所谓无常法,如同天气,何时下雨,何时刮风,何时温度下降到几度,佛都了解,现在以科学仪器,也大概可以预测。以前的农夫观察云霞,预测第二天的天气好坏。佛知道这些有常无常法,不必像气象局依赖仪器观测。以前我到日本去,有一位能预知的人有一个夜晚要我出去看天,他说那两天内会发生地震,第二天真的发生了有感地震,他只是观察天上的云,有这么一点点天文知识,就能够了解。何况释迦牟尼佛,凭他的眼睛,我们用肉眼看,他用佛眼观察,所以了解这些事情。佛在菩提树下,了了觉知,故名为佛。菩提树不是树木,是指觉悟的树,菩提树只是个形容,我们坐到菩提树下三十年,也许还是无知之辈。

  「佛的一切智慧成就,所以过去、未来、现在,静不静、动不动,一切世间了了悉知,故为佛陀。」了了是如同观察掌纹,很清楚。佛经常说佛观察一个世界,如同观察掌中的庵摩罗果。我到过印度,询问庵摩罗果是什么水果,本来以为那是什么稀奇的水果,印度也属于热带,像台湾盛产一些土番石榴,庵摩罗果就是台湾的土番石榴。佛看世界好像看掌中的番石榴,多大多小,长成什么形状都看得很清楚。我们看这个世界,就无法看得清楚;我去印度旅行时,有人认为印度人没卫生,手很脏,其实他们的手本来就是黑黑的,他们拿过的东西很多人不敢吃,旅途中休息时要从旅馆带食物出去才敢吃。我则是他们敢吃的东西,我也吃。他们将茶泡牛奶冲叶片,我没因为吃它而生病。很多人到印度去吃了东西会拉肚子,只有我没拉过肚子。我指著番石榴问印度的导游:「那叫做什么?」他说:「叫庵摩卢拉!」我相信他说的就是庵摩罗果。原来佛很慈悲,假使当地盛产柚子,他可能会说:「佛观一世界,如观掌中的柚子。」他用随手可以取得的东西,每个人都能吃得到的水果来形容,因为他对每个东西尽或不尽、动或不动,都看得清楚,了了的知道,故名为佛陀。  

  「世尊」这个号更容易了解,因为他对世间所有都了解,大家都钦敬他,为世人所尊敬,故号为世尊。《成实论十号品》说:「如是九种(指前诸号)具足,于三界十方世界中尊,故名世尊。」前面从如来、应供、正遍知,直到天人师这九种,都具足,故号为世尊。其中如果还有一个不具足,还不能称为世间共同尊敬的佛陀。前面九种都具足了,为世间所有都尊重他,因为他样样比我们好,胜过我们,所以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十方世界都尊敬他。佛是九法界共同尊重的,不只是人尊敬,声闻、缘觉、菩萨三圣,还是不到完全具足的境界。我刚才说,菩萨是九十九点九九,还有一点点尘沙无明,还不能称为佛,不能称为正遍知,他还有一点点不知道的,还有一点点贪念,还有一点点嗔恨心,还有一点点烦恼,都不能称为世尊,前面九种具足,才可以称为世尊。九法界众生都是佛所要渡化的,菩萨尚且需要佛渡化,才能将尘沙无明去除。也有人对等觉菩萨和文殊师利菩萨是不是一样,心里有一些疑惑。一般的等觉菩萨是九十九点九九,文殊师利菩萨应该是一百分,只是权充九十九点九九的人。

  还有,佛经的某些记载,在释迦牟尼佛来说,提婆达多也是他的增上缘,他也是一位菩萨示现。看看现在的政党,打人有时候只是作秀。一般的政党成员不觉,所以越做越下去,佛因提婆达多的事情,让大家明白那就是逆增上缘。我觉得我们的逆增上缘很多,应该要珍惜逆增上缘,譬如某人已经煮得很好吃的菜肴了,很多人都很赞赏了,如果还是有人嫌弃著,也许正因为这个考验,我们的烹饪功夫更加改进成为一流的。但是一般人经不起考验可能说:「不吃就别吃,热要嫌,冷也要嫌!」我们的修养不到家,技术也就永远不再进步。人家嫌太咸,以后我们煮淡些,一来磨练我们的个性,而且磨我们技艺。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假使没有提婆达多的逆增上缘,我今天就不能有此成就。」他将提婆达多当作菩萨。希望我们将社会上,嫌弃我们的每个人,都当成菩萨。我们学东西没有严厉要求的人监督著,我们永远学不好,所以每一个逆增上缘我们都要珍惜。有时候孩子是菩萨,徒弟也是菩萨,婆婆是菩萨,媳妇也是菩萨,弟弟是菩萨,哥哥也是菩萨,都将他们当作菩萨,一方面他教导我们懂事,他是菩萨,他一直考验我们,刁难我们,他也是菩萨,能够这么想,每天我们都是在西方极乐世界。
  释迦牟尼佛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如来智慧德行,表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佛。成佛以后,你的心如果永远是如如不动,就不会再变成众生。以最简单的比喻,矿山里面有二十四K的金子,纯金,释迦牟尼佛是已经将那些杂质都筛选掉了,只剩下二十四K的金子;我们不然,金子中杂有许多杂质;我们都有如来智慧德行,本性是金沙,本来金矿里面的金沙可以炼取得到真金,我们都不肯动一下手,或者筛两三下就想要得到纯金,而别人很认真的筛去杂质,他二十四小时就取得纯金,我们没把金沙筛选出黄金来,把宝贵的金沙像丢垃圾一样永远丢放到一边,所以我们的如来智慧德行,因为贪嗔痴一直包裹着,里面的金沙本来就很难筛选了,再加上这些杂质,想取得纯金更是困难。一旦我们将这些无明都去除,得到二十四K金,将这纯金丢到垃圾堆里,拿出来,洗干净,它还是二十四K纯金。《三时系念》说:「列珠网于四生门户。」为什么?即使他是一只狗,他的佛性也胜过我们。有一个道场有只猫,每次打板就去叫醒众人起来拜佛,这个是「列珠网于四生门户」。有个人家养了一只流浪狗,看到主人的孩子要跑到火车铁轨旁,赶紧吠叫着,拖孩子回来。狗比人还不如吗?有人照顾孩子,孩子跑出去玩,他尚且不知道。所以,我们能够将无明都去掉,不论处在何种境界都有佛性。

  在大陆,几十年前,有位居士被称为半僧,他是位在家居士,在他的日常生活中,护守戒律,修行茹素,只是衣服不是出家众的衣服,所有行为都是出家人的行为,结果有人发现他跑到青楼去,不齿他的行为。于是向他的师父说:「师父,那位半僧现在都到青楼去。」师父不肯相信。那些吃饱闲著的人就跟踪他,发现他又进了青楼,就赶快通知师父一起过去在外面敲门,半僧知道师父来了,叫里面的女孩子排队迎接师父,而且都穿着海青,他告诉师父说:「因为我看她们很可怜,我拿钱接济她们,来这里讲佛法给她们听,劝化她们要改业了。还没能教会她们佛门礼仪,本来打算等她们学会了佛门礼仪,要请师父授与皈依。」那些好事的在家居士很惭愧,不问是非吃饱闲著去抓别人的毛病。不过,各位千万不要去做那位居士的行为,因为自己脚步还没能站稳,想去劝那些女孩子,可能反要被那些女孩子拖下水去。他那是真的达到二十四K的境界,才敢去做别人做不到的事,行为一点也没有被玷污,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真的是真金不怕火炼。我们这些人,一到那种环境中,行为就受到影响而堕落。大家都有佛性,大家都有金矿,但是金矿中杂了许多杂质,很难取得纯金。努力去除那些杂物,就很容易取得纯金了。

  有人举出寒山与拾得两菩萨,来人间示现修行人的问题问我。他们是菩萨游戏人间的示现,但是他的游戏人间不同于我们。以前,我以为他们还是像我们一样装疯作傻的游戏著,他们只是行为不拘束,并不是像我们,心随境转,如现在的人沉迷酒色或电玩…,寒山和拾得不是,传记中说他们和狗一起吃东西。这显示他们把人和狗看成平等,而不是像一般凡夫,认为狗是狗,人是人,有分别心。简单的说,这是菩萨遁居在人世间,所有的行为比较不同于一般,比较脱俗,他教我们不要用一个人的长相或行为去衡量他是好人或坏人、圣人或非圣人。他们示现是个修行人。所以,我常说我们修行与否,只能自己体会出来,外面怎么看都不要紧。
  像医师伸出来的两只手,有哪一只像是会开刀的手?与我们的手相同,肉也一样,问题是他所了解的,与他为病人治病的作为,可以看出他的本事来。寒山与拾得,一个去为很多出家人做饭(好像永远都是做最粗重的职事,不是讲经说法),一个拿馊水来吃,和狗一起吃,他们并没有恼乱其他的人,只是我们讶异他们的行迹:人与狗一起吃馊水,在那里只负责煮饭的人,哪能有什么成就?他们的游戏人间,并不是当强盗、坏人,只是示现很自在很解脱。以前我也这么想,有些孩子,狗吃一口,他也吃一口,和狗一起吃,很脏。其实狗也是动物,人也是动物,狗只是没刷牙漱口而已,所以我们一直认为狗很脏。人有分别心,才会认为他们是狗,我们是人。在没有分别心的人来看,狗吃过的东西,拿过来吃,并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寒山和拾得的行为超脱平凡的一般人而已。佛门当中告诉我们,像这种圣贤化迹在娑婆世界,我们要看他们的言行道德,不要看他们的相貌。

  菩萨从五分、十分渐渐修行,直到九十九点九九分,但是我们凡夫稍有放松,还是会往下堕。其实在座之中,有些人被点醒,他们过去生是出家人。今生我们出家了,不肯修菩提道,只是要做自了汉,自私自利,找个出家的饭碗就修自己的,这个很危险,很容易在袈裟底下失人身。不是今天学佛,佛菩萨就会加以保庇,「保庇」二字在我的字典里不存在,要自己保庇自己,佛菩萨只是指示我们一条路,还得我们自己走去。假如今天我们学佛了,只是认为得一张证书,证明受过斋戒就好,这是错误的想法,应该好好修行才好。现在有些人利用到寺院修行,只是因为佛教徒好欺骗,去欺诈佛教徒,先是布施一些钱财,取得人家的信任,然后开始向在家众或出家众借钱,借得一大笔钱,拍拍屁股就走人。他们将来还是会堕落。身为出家人,以为出了家就有饭可吃,很难。

  最近一位大德曾经讲过一句话,人家问他哪一种人最容易堕入地狱?他说:「出家人最容易堕入地狱。」他自己就是出家人。我不希望在家众拿这句话辱骂出家众,不要造这个口业。他这句话,是要让出家众有个警惕,别以为一件出家衣服穿着,就可以一天吃几两金子。假如自己不断烦恼,不了生死,很危险。我常说我欠众生很多,因为天天都有人拿东西给我吃,今生我宁愿一方面好好修行,一方面找一些好资料,说出来,启发大家,一方面则尽量将自己的习气断掉。并不是出家了,拿着一串念珠,就可以了生死。希望每一个在家众也好,出家众也好,不要因为今天有机缘,学了佛,会几句名相就满足。这其实不重要,应该赶紧将我们的习气断掉,才不会退堕。否则,要失人身很快速。不是在家出家去受受戒,就保证不会落入三恶道,一旦造了业也会失去人身,堕入地狱。

  我们先了解「如来十号」,就是了解浓缩的佛经。一方面我们要从古代大德的言行与谈论中了解道理,不看佛经,不能了解佛教导我们什么事情,所以佛经一定要看,才能了解很多世间法门该如何做。修行,不是吃饱饭就念佛而已,活在世间,还是要了解世间法,其余的杂事不必谈论。我现在很少看杂书,因为认为看那些书是个时间上的浪费。先了解一部经典,然后自己来实践体验,绝对不能不亲自体验。如世间法中学习做水饺,看人家怎么和面,他比我们有经验,我们就仔细观察,不会的地方就询问,譬如该用高筋面粉或低筋面粉或中筋面粉?然后看他怎么做,跟着去做。我们还是要经过这么一道程序。佛要修行三大阿僧祇劫,现在印刷术这么发达,我们去请一部大藏经搬到经柜里面,如果我们不去阅读、了解,然后身体力行,我不相信这么样我们就能断烦恼,就能成佛,还是样样都要身体力行,将来才能有所成就。(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