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心理与疾病–重组生命的DNA /陈怡贝医师

情绪的失衡及内外压力的出口阻塞均成为现今世界中疾病发生率提高的重要原因。与其不断地思考如何治疗疾病(果),不如追溯疾病的来源(因)。临床上一对一的医疗对于患病者的帮助是有限的, 医疗系统的失衡、医护人员人力心力、时间的侷限往往追不上疾病发生的速度。家庭中一人患病是全家的担忧,毕竟每位家族成员于家族中都有其重要性,而遗憾不该继续发生。

一九四八年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下了完整的定义,健康是建立在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群居的祥和状态。当身、心、灵的金三角出现失衡时则疾病伴随。疾病是内在心灵冲突及扭曲的表现,身体的不适往往是最后警讯,而失衡的情绪经常是最初的征兆,却容易被忽视或者淡漠处之,因此探讨疾病的根源,必须回到「身心灵平衡」的本质,如何获得心灵上的平静,便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生命课题。在几年粗略的观察和经验中发现对起心动念的深度觉察、意识的转化以及相信自身的疗愈能力是最有能量和支持系统的。若能从个人自身观照的努力扩展到集体健康意识的改变,社会将多一些安定及祥和。

以医学层面来说,当人们面对悲伤、忧郁和躁郁时我们的大脑有「不让情绪变糟」的保护机制。负面情绪反馈给脑部释放化学物质,让眼泪释放出或者以声音怒吼出来,脑部会对负向心理状态设置「停损点」,关闭化学物质的继续释放,避免导致更多「器质性损伤」(例如:忧郁症、躁郁症、精神分裂等)!然而,如果刻意去控制眼泪或压抑怒吼反而容易造成对立矛盾,这时「停损点」枢纽障碍,身心遭到破坏!因此,当负向情绪来袭时,试着相信我们的身体能做出最适当的危机处理。

一、觉察起心动念
我们的意念影响着思维,思维方式形成心态,心态驱使我们做出行动(姿势),行动(姿势)造就行为,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延伸为性格,性格决定着命运。因此,任何一个念头决定着我们将得到什么结果。日本江本胜教授在《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中展示了上百张人类意念和水结晶的关联,人体百分之七十包含了水,当我们的起心动念是「善」和「美」时,水之结晶完整清晰;念头杂乱时,水结晶则混乱污浊。

每当有意念和情绪升起时,要正确–不逃避亦不排斥的认清它们本来的面目和来源,明白它们不过是我们心性的自然能量,公开并诚实的面对我们的感觉,将它们充分的表达和释放出来,容忍并接受我们的感觉直到安静为止。看待情绪和意念的风起云涌越自然,越能免于它们的负面影响或伤害,同时更能顺利将之分解。

认清意念和情绪的来源以及相信身体所带来的解脱一定要靠不断地练习。越往内看,我们需要极为敏锐和巨大的勇气,毕竟踏出这一步等于全盘改变着我们对于生命和心的态度。因此,当我们离未知或恐惧越近时,更能看清它们的全貌。

如何改变意念?
持咒 无所适从或情感脆弱时,借由持咒的能量共振加上呼吸转化气氛。
学习感谢 (每天写下令自己感谢和感动的三件事)
学习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学习停止批判自己
学习承认自己也会(也能)害怕
学习认同自己
学习相信 凡事都是最好的安排 (Everything happened to be a reason.)

如果,我们不断地武装自己,等于失去学习的机会;护卫自己现状的后果,等于停滞不前,失去成长的机会。我们必须透过有意识的「再学习」转化过往的习气,「再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过程,因为它能消解和放下自我,圆融的化解内心纠结。

二、行动(姿势)决定我们是谁
每个人的肢体语言决定着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举例来说:喜欢把自己的身体伸展到极大,大步走路、双手摇摆的人,通常较有自信、乐观与果断,总觉得机会是站在他们那边的;相对而言,总是把身缩得小小的人,走路畏缩,时常抱着头、或双手抱胸的,则较缺乏自信。行动(姿势)反映出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因为每一种心理状态总是伴随着特定的生理型态、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及呼吸型态,反之亦然。

如何透过行动(姿势)的改变转化心境?
首先,给予自己几次缓慢而深沉地深呼吸。深呼吸能有效调节自律神经,使交感神经不再紧绷,使副交感神经发挥功能,同时激发潜意识让自己放松。放慢呼吸可以同时减缓脑波的频率,使脑波从激动的γ波(30-60Hz)降到警戒紧张的β波(12-30Hz),然后再降到安静放松的α波(7-12Hz)。据研究,呼吸速度降到每分钟低于八次时,脑下垂体开始完全地分泌。若再降到每分钟低于四次时,松果体即开始作用,身体也逐渐进入冥想状态。这些腺体的分泌意味着身体启动自我疗愈能力。

其次,透过简单的姿势能帮助我们有效地改变心境。人生并非永远顺遂,难免遇到挫折、徬徨不安的时刻。史丹福大学社会心理研究学者Amy Cuddy建议当感受到「我没那么厉害、我不属于这理、我害怕我做不到…」的时候,双手高举、抬头挺胸、双脚与肩同宽,维持几分钟,这个姿势可以让我们获得力量。这么做使大脑在压力情境中提升睪固酮(支配荷尔蒙)、降低肾上腺皮质醇(压力荷尔蒙 在回避或恐惧时会不断分泌),帮助我们发挥最大的效益。因为,肢体语言能够影响我们的身体、进而支配心理。

三、习惯主宰命运
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自习惯的支配。几乎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习惯使然。生活中,好习惯与坏习惯并存,因此,改变我们生活的手段便是有觉知的改变习惯。幸运的是,我们都有这种天赋和能力。

脑科学研究发现,当我们生起一个意念时,脑内的神经元细胞开始激活(约三天),当我们不间断地执行同一个动作或意念时,神经元细胞之间开始长出类似树枝状的树突相互连结,继而开始放电(约七天),这时,神经元细胞间会因为我们不断地重复相同事情而形成回路(约二十一天)。于是,二十一天养成习惯也改变了我们的性格和命运。

好的习惯使人愉快,同时帮助我们的生命得以演化;坏习惯则使我们忧愁、能量萎缩。于是,透过改变习惯,我们可以为自己做主、选择生活。

如何改变习惯?
发出愿心 过程中难免艰难,深呼吸放轻松、咬紧牙根,
优雅的挺住,就过了。
制定计画并坚持 目标就在前方,边走边调整,并且信守承诺。
笔记下来 写下来让我们更有空间思考,越书写越能和自己真正的
本质连结,那个连结的本质即智慧的来源。

其实,过去的习惯并非不好,而是它们不再适合我们当下的生命阶段。所以,带着感谢之心将它们安置在过去,心中才能腾出新空间给予新的经验,活出全然的自己。

如何预防疾病,照顾好自己的「心灵」成为首要,调整情绪可以稳定我们的讯息场。我们所发出的意念、行动和习惯会产生电磁波及重力。当外界与自身产生互动或连结时,这些能量会结合在一起,促进转化和蜕变。当我们以「善」为出发点时,得到的必是「善」的回应。因此,由内在–随时将焦点回归到自己身上,有意识的改变描述自己的语言,温暖及柔和的对待自己;从外在–养成随时深呼吸、改变姿势、调整饮食、适当的运动以及规律作息培养健康体魄。因为,我们对内在关照,是为自己的情绪和生命负责;对外在坚持,是透过自律,拿回对生活的主导权。

重置生命的DNA, 依靠的不是科学上的基因序列重组或置入, 而是自身温和又强而有力的转化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