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愚诚得道的故事  /西方子

佛经上说:「佛法须向恭敬中求。」恭敬,就是说心真诚到相当程度,修行要用整个生命力投入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中。有一个修行人,他曾在随手丢一张废纸到垃圾桶的时候,警觉到自己所升起的轻忽心,他不厌其烦地解释说:「…也不是要用什么特别不一样的心去对待要丢弃的东西,而是不能起轻忽随便的心随意甩手一丢,只是要一如平常的、平等的心将它丢放进垃圾桶。修行人要连一张垃圾的丢弃,那个心都不是随便的。」「随便」,其实是在消损我们自己的佛性,是我们多一次养成「轻忽」的习性。废纸,它不会计较我们怎么对待它,问题是我们的心念多起了一次无明,无始劫以来,我们就这样放任日常生活中的每个动作、每一句话…,这样随便造业—或许是「轻忽」随口说一句话伤人;或许是「轻忽」随便表现冷漠的态度。「轻忽」,就有分别;「轻忽」,就有很多烦恼的问题产生。相反地,有「恭敬真诚」的心,自然能得到佛法的实益。印光大师说:「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下面这则故事证明了这个道理:

中印度摩竭陀国首都王舍城外,有一座著名的佛寺—松寺,里面住有一百多位圣众。距离松寺不远的村庄中,有一位非常虔诚聪明的优婆夷,她每天供养一位松寺的比丘。供养之后,她总是至诚地恭请法师开示佛法,僧团中有些对经义不是很深入的,往往不敢轻率的前往受供。

有一天,轮到一位摩诃罗比丘前去应供,这是一位出家不久的老人,对于佛法可说是一窍不通。当他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可真是紧张死了,可是寺中常住的安排,又不能不去。因此,老比丘只好怀着畏惧与忧恼的心情,徐缓的步行前去。一路上由于心里面反反复复,感到进退两难,结果到达优婆夷的家里,已经超过约定的时间了。

优婆夷看见这位老比丘,非常欢喜地暗自想道:「今天这位长老,年高德劭,行步详序,一定是一位圣者,他所说的话一定也是至为宝贵的妙法,我要特别慎重的聆听,不可失去这次求法的好机会。」于是她就特别的供养老比丘,供养完毕之后,优婆夷随即敷设高座,恭请老比丘上座说法,并且「竭诚恭敬」的五体投地,叩头求法,不敢仰视。一无所知的摩诃罗,登座之后,既恐慌又惭愧,他眼见优婆夷非常恭敬的跪在法座之前,不禁低声自叹:「人愚无知,实在苦恼!」优婆夷听到这两句话,视为无上至宝,如入禅定似的老比丘趁优婆夷一心专注的时候,快速地跑回松寺。

优婆夷慎重的思惟这两句话的奥妙之处:「一个人如果愚痴,一无所知,就是十二因缘的根本,由这苦本,生死循环不断,以致受种种苦恼,所以说甚苦。」如此反复思惟,立即证得四圣中的初果—须陀洹道,这是凡夫初入圣道之法流。

优婆夷得道之后,急忙开了库藏室,取出一件宝衣,要做为答谢恩师的礼物,但是法座上的老比丘却不见了,她到处都找不到,不禁怀疑老比丘是以神通飞回去了。于是,优婆夷就带着宝衣,来到松寺要拜见老比丘。可是,老比丘回到寺里,心中惊惧不已,深怕施主追来,关闭寮房,避不见人。

摩诃罗比丘的师父,是一位有神通的阿罗汉,他看见优婆夷急忙地追来,以为摩诃罗犯了什么过失,即入定观察,得知优婆夷证得须陀洹道的好消息,就呼唤他的徒弟摩诃罗出来受施,并且为他们说明宿世所结来的法缘,今天已经成熟。摩诃罗听到师父所开示的法语,顿时除了内心的烦恼忧惧,不由得欢喜无量,也证得须陀洹道。

一无所知的摩诃罗,为什么会使聪明的优婆夷悟道?这完全是优婆夷「竭诚的信心」所致,假使没有竭诚的信心,即使是佛菩萨来到眼前,我们也会认为他是凡夫,他的话不值得听,最后我们也不会悟道啊!

在杂譬喻经里有一个因为愚诚而成仙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非常愚钝的人,他的心非常诚恳,他听说邻国有一种仙水,人喝了之后,可以得道成仙。他深感人生的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因此,他想学道成仙,可以得到逍遥自在,由于他坚信不疑,至心恳切的欲求得道成仙,于是向人请问,决心前往邻国去求仙水。

当他到达邻国之后,便向人探询仙水的所在地,大家听到他的问话,先是觉得詑异,继而暗笑他的愚痴无智。但他「不因受辱而生退志」,反倒好像很有把握似的不顾一切,竭诚勇猛前进,一心只是求寻仙水。

有一天,天快黑的时候,他遇到一个以种田为业的农家,便向农家的主人求住一宿。主人问他说:「先生要往那里去,办什么事?」他老实的回答主人说:「我听说贵国有一种仙水,凡人一喝就会成仙,我想学仙,所以特地到贵国寻找仙水。」

主人见他愚钝诚实,想愚弄他,利用他来做苦工赚钱,于是心怀不善的向他说:「我不但知道仙水的所在地,而且还知道仙树,凡人只要爬上仙树,就会上天去成仙。」

愚钝的人听了非常高兴的说:「好极了!请您老人家告诉我仙水和仙树的地方,好吗?」

主人说:「可以啊!你如果能在我家里做一年的苦工,我就带你去成仙,否则,即使你走遍全国,也求不到仙水!」

愚钝的人回答说:「这样很好!我愿意为您老人家工作,以酬谢您成全我成仙的美意。」于是,他就为农夫做各种苦役,由于他一心竭诚的志求成仙,无论任何苦役,他都能「以苦为乐」精诚的勤劳工作,没有丝毫怨言。

恶毒的农夫,只不过是利用他做苦役赚钱而已,哪有什么仙水和仙树呢?

过了一年,这个愚钝的人,就向其主人要求喝仙水,爬仙树。那个狠心的农夫,就带他到深山里去,指著岩崖上的一棵古树说:「这棵就是仙树,你爬到最高的枝头上去,我叫你飞,你就应声飞跃一跳,保证立刻腾空成仙。」可怜这位愚钝的诚实人,毫无怀疑的竭诚祈祷成仙,他遵照主人的指示,爬到古树的顶端。主人在树下,高声喊「飞」,他立即从树上飞身跃入空中,居然腾空而去,成仙得道了。

主人却看得愣住了,他心里暗自想:「我利用这个蠢人的力量,来增产农作,故意骗他有仙树可以成仙,本想让他摔死在岩石上,没料到竟然真的成仙飞了。我真想不通,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莫非这棵古树果真是仙树!」于是,这个农夫就非常崇敬这棵古树,视之为至宝。他回到家里,仍念念不忘这棵圣树,他也想要成仙飞去。

过了几天,农夫就带着他的儿子,来到古树下。儿子让他父亲先爬上树,然后高声喊道:「爸爸!飞呀!」这位农夫立即应声,纵身向天空一跳,只听得「啊哟!」一声惨叫,立即由空中摔在岩石上,粉身碎骨死了。

这位愚钝的人,我们注意到,他的心是「诚恳的」,他求仙水,「不因受辱而生退志」,并且「一心竭诚勇猛」前进奔走,后来为农夫做各种苦役,都能「以苦为乐」精诚勤劳工作,没有丝毫怨言,其实此时这位愚钝者的心行,已经具足仙人的条件,不必跳仙树,也已经成仙了。

修行,就这么简单,就是一念「至诚恭敬」的心,如果在日常生活待人处世,能够每一念都很诚恳,相信也不会造恶业;念佛的人,如果能像这位愚钝的人,不管别人怎么想,深信真的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相信真有阿弥陀佛,至诚恳切执持名号,一定往生成佛。我们平时,就是太过「聪明」,看到那个人对我不好,听到这个人对我说话很不客气,所以烦恼一大堆,反观故事中的两个主角,优婆夷因为有竭诚的恭敬心,所以他不会怀疑老比丘的修持是否有功夫,如果是我们,太过「聪明」了,可能怀疑老比丘:「看他这个人『槌槌』的,说这句话,可能真的是愚痴、一无所知。」起了这样的轻慢心,就不能去思惟老比丘所说的话,当然也不会证得任何果位;愚钝的人,因为志求成仙,他的发心是「真诚的」,所以别人嘲笑,他也不当一回事,农夫骗他,他也不会怀疑,假使是我们,太过「聪明」了,所以看到别人的嘲笑,也怀疑农夫的用心。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也是这样怀疑所有的人事物吗?如果我们天天怀疑这个,嫌疑那个,日子一定过得很痛苦。这二个故事指引我们一个修行的方向—真诚恭敬的心,普贤十愿,也是从礼敬诸佛开始,常不轻菩萨不也说:「汝等皆当作佛,我不敢轻视你们。」轻视别人,就是轻视自己,恭敬别人,就是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