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ebruary 2017

生命的印记(二) /马芳杰医师

记得几年前,有一位学密的师兄告诉我,他的母亲经营鱼塭养殖业,宰杀成习惯;连弟弟买回来当宠物的小白兔第二天都变成了桌上的菜肴,害得他的弟弟哭得吃不下任何东西。母亲几年后病逝。师兄知道母亲必堕恶趣,费尽心力找到了一位密宗上师请他帮忙,没想到上师观说:「母亲是在地狱,但地狱众生太多,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看不清母亲的位置」,嘱咐他持续念经、点灯直到找到母亲为止。他依照上师指示去做,过了一到两个星期,他再请上师帮忙。上师观到他的母亲在一角落,并得知母亲将会投胎到一人家做女孩,只活到五岁;之后又会投胎当人,但也只活到十几岁。根据上师所提供的资料,他们努力去寻找,几年后终于找到那户人家,可是他们的女儿已经死了,上述事件见证了《地藏菩萨本愿经》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

我当小儿科医师时,有一些患者的父母亲,对子女都很疼爱,对亲戚朋友也很好,可惜有的在市场卖鸡杀鸡,有的在卖猪肉,卖… 阅读全部

启动自我疗愈力 第二部:「超越死亡」,身心灵平和的开始 /陈怡贝医师

「死亡」一向是忧伤、未知、深藏在隐蔽的角落。人们害怕提及, 因为「死亡」碰触到生物体的敏感神经,陌生无助的议题,贴近人类最深层的脆弱,同时面临着生命碎片的重组。明了「死亡」,帮助我们体会「生」的喜悦、「离」的哀愁、「别」的不舍。唯有深刻地经历,认真的看待才能超脱,从而全盘改变生命的方向。面对死亡的态度不仅能治疗我们的身体,修复既往的创伤,甚至有益生命的再复苏。

每一次的患病经验和生离死别,总是不断地提醒我们生活中一直被忽略的深层感受和精神需求。著名的临终关怀研究学者Elizabeth Kubler-Ross在1969年《论死亡与临终On Death and Dying》提出临终者面对死亡时内心经历的五种阶段会交互出现:1.否认(Denial)即将面对死亡。2.愤怒(Anger):对于死亡为何会降临自己身上而感到愤怒。3.讨价还价(Bargaining):借着自我欺骗式的约束、否定、祈求及承诺试图改变… 阅读全部

生命的印记(一) /马芳杰医师

2017年农历新年时,刚好看到李昌钰博士(国际知名刑事检验专家)出席一场「挑战不可能」的电视节目,第一例是血迹犬用嗅觉可侦查到尖端科学仪器无法侦查到稀释两千万分之一的血迹,第二例是一位先天视障女士经过外婆的抚养、教导、磨练下,可以戴眼罩遮眼后,再用自己发声的声波(如蝙蝠)以及自己近似绕圈圈的拍掌声(近似雷达扫描),测出所侦查对象的外表(如有无顶冠、双耳等)、所持物的大小与形状(被测试者为穿着十二生肖娃娃的十二幼童中,选出一只鸡冠的鸡,双耳的虎等三位生肖幼童)。李博士结论:「是超出现代科学所能解释的不可能事件」。但我们知道此二例,如果根据西方唯物论的学者观点是不可能或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其实如果用能量或讯息的角度去解释,这是自然界的本有现象。

第一例,虽然血液稀释两千万倍(2X107倍),但仍有少许的红血球分子与血迹犬可感应到的血讯息场,(比DNA魅影更好理解)。德国同类疗法中,稀释1024倍…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