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让孩子一生无忧的智慧–父母的爱与教 /卢桂樱

台湾近年来青少年问题层出不穷,每天的新闻报导,都占了不少媒体版面,让社会大众简直看傻了眼,不知这些家庭的亲与子,究竟是怎么了?

身为母亲兼亲职教育工作者,我也要对现代父母们大声疾呼:孩子是我们自己的,不能只靠学校,也不能只怪环境;孩子既然来让我们做了父母,我们就有责任,不只生他养他,还要爱他教他。

究竟怎么爱孩子,记得我的师长上慧下深上人,曾在解释「如来」这个名相时,有一个很妙的比方。他说,当孩子哭着需要妈妈陪伴时,妈妈就能闻声而来;一旦孩子想要独处或和同伴一起玩时,妈妈也能欣然放手而去。这样的妈妈,能依孩子的需求从容自在,来去自如,便是做了孩子的如来。

对了,父母若能做孩子的如来,就是给他最好的爱。不过如来妈妈并不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妈妈依的是孩子的「所需」而非「所欲」,否则就不是爱,而是放纵。现代父母常分不清孩子的「需求」与「欲求」,而在不对的时机,给了放纵的爱。例如因禁不起孩子的要求威胁,父母会给孩子买超过年龄、身份的东西,像昂贵的手机或很潮很炫的机车,因而让全家陷入一连串的梦魇与苦恼。

有位已经退伍的年轻人,不去工作整天宅在家,享用父母所供应的一切,过日夜颠倒的生活。他的认知是自己又不用钱为何需要找工作?试想若不靠父母,他可能连三餐都没有着落。但却天真到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有位妈妈,儿子已读高二。她为了怕孩子饿,想赶在他回到家前就备好晚餐。于是用简讯想确认儿子是否要回家用餐。不料孩子竟责怪妈妈在上课时间吵他,回到家后,勃然大怒,不只赌气不吃,还丢给妈妈一句话说:「自己要煮就自己吃,倒掉也行。」然后用力甩门离去,留下妈妈一人哭倒在地,悲伤不已。

这位妈妈不愿喝斥制止孩子的逆行,是不想引起冲突,更希望能因自己的忍辱而唤起孩子的良知,长大后能懂得妈妈对他的爱。将来孩子能否懂得妈妈这种忍辱的爱,尚不可知。但当下却已在孩子心中,种下「目无尊长」的种子,而且孩子若食髓知味,养成对父母可以任意而为的习惯,孩子一生将后患无穷。

以上这些,都是父母爱错的结果。至于「教」,教要得法,才会有效。

有次我和一对母女以及孩子(小一)的阿姨一起在餐厅用餐。吃完主餐,服务生送来一盘有各类水果的优格甜点。一开始,孩子先拿起叉子在盘中搅拌,接着取走其中五片奇异果中的四片,全放到自己的小盘中。妈妈制止她,不料她竟变本加厉,把剩下的一片也取走并送进嘴里。这时候妈妈大声了:「妳这孩子怎么搞的?愈说愈故意?」阿姨接着打圆场,对我表示,孩子爱面子,觉得丢脸就闹脾气。当时,我一直静静从旁看着,想说该怎么做,才能一面教会孩子,又一面让母女都有台阶下。以下便是处理经过的描述。我笑笑对孩子说:「婆婆知道妳爱吃奇异果,可是其他人也都爱吃喔!怎么办?」孩子默默看着我。我接着说:「现在盘内有五颗葡萄,妳算一算每人可吃几颗?」孩子比一跟手指头。我再说:「那剩下的一颗,妳若想吃,可以问问大家,是否可以给妳,如果大家同意,那一颗就可以是妳的,这样好不好?」她点点头。这孩子很聪明,立刻主动为每人取一颗葡萄,放入各人的小盘中,其他的芭乐西瓜也都如是处理。最后她问大家:「每一种多出来的,可以都给我吗?」这时在场的三个大人,都不约而同地赞许她是乖小孩。

我也曾多次在餐厅,见邻桌的孩子玩到忘情,吵到所有用餐的大人,都无法交谈。这种时候,我通常会请服务生去私下转告孩子的父母,其他用餐客人的感受与反应,令人欣慰的是,多半都有不错的效果。可见不论大人或小孩,只要用对方法,都是可以接受提醒或被教会的。

身而为人,学会尊重贴心别人的需求与存在,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这种「他者存在感」就是同理心的基础。不久前许多专家学者评论在北捷疯狂杀人的郑捷,缺乏的,正是这种同理心。同理心要从小,由父母亲自做给孩子看,说给孩子听,直到把他教会为止。教孩子,除了要有方法,父母还要努力建立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力)与(仰)望。

威就是一种力量,来自父母长期对「是非对错善恶正邪」的清楚分辨与不妥协的坚持。而要得到孩子的仰望,父母则要努力地自我约束,用良好的榜样为孩子作言行的示范。一旦父母在孩子的心中既有威的份量,孩子又能因仰望而对父母生起敬爱之心时,教育孩子,绝对可以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父母若有正确的爱又能用心的教,那么要孩子一生无忧,就指日可待,那是必然的结果。

本文将收录在<妙音>杂志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