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彌陀經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69

各位蓮友:

上次介紹極樂世界的眾鳥,出和雅音演暢「五根」、「五力」等佛法,今天介紹「七菩提分」,又名「七覺支」。

「菩提」是「覺」的意思,「覺」是智慧的作用。學佛的人對於五根、五力既已堅固,進一步對於這七種覺慧,就可以隨心所欲的運用了。

一、擇法覺支:「擇」是選擇、抉擇。對於世間法、出世間法,都能夠看得清楚,了解什麼是真的、假的,什麼是清淨的、污染的,什麼是究竟的、不究竟的。有了覺知以後,才能揀別真偽。在無量修持的法門中,選擇念佛法門,是最為妥當的。

二、精進覺支:不雜名「精」,不退為「進」。修學佛法,拜佛、念經、持咒、改習氣,都能不倦不怠的精進修持,一定可以度脫生死。今依彌陀聖號修持,可算是第一殊勝的妙行。

三、喜覺支:「喜」是歡喜。修行人如果用功,內心有所感得,便會生出大歡喜心,或是聽到法師開示,能依教奉行,也會感到受用無窮,法喜充滿。

四、除覺支:「除」是斷除,能夠斷除內心的一切煩惱,增長善根。…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68

各位蓮友:

此次介紹「五根」: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根」:具有「生長」和「護持」兩種意義。

樹有根就能發芽、長大、開花、結果;我們學佛,如果能依照五根去修持,就好像生了根一樣,會慢慢發芽、開花、結果,可以成就小乘的羅漢果位,可以證得大乘的佛、菩薩。

我們學佛的人,如果能修持這五根法,可以護持道念,永遠不會退失。學佛的人,假使沒有堅固的基礎,在順境中,會非常精進,非常虔誠,一旦遇到不如意的逆境,就會生出退道心,對佛法產生懷疑。如果把信心的根培植穩固,就不致於因逆境而轉變意志與初衷,所以「根」對學佛者是非常重要的。

一、「信根」:佛經中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沒有堅固的信仰心,對佛所說的真理,有時產生懷疑,不能接受,無法進入深如大海的佛法中。學佛的人,深信佛所說的一切真理,毫無疑問。深信有極樂世界,深信有阿彌陀佛接引眾生,我們能夠發心念佛,具足信心、願力,將來一定可以往生西方淨土,成佛度…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67

各位蓮友:

此次介紹「五根」: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根」:具有「生長」和「護持」兩種意義。

樹有根就能發芽、長大、開花、結果;我們學佛,如果能依照五根去修持,就好像生了根一樣,會慢慢發芽、開花、結果,可以成就小乘的羅漢果位,可以證得大乘的佛、菩薩。

我們學佛的人,如果能修持這五根法,可以護持道念,永遠不會退失。學佛的人,假使沒有堅固的基礎,在順境中,會非常精進,非常虔誠,一旦遇到不如意的逆境,就會生出退道心,對佛法產生懷疑。如果把信心的根培植穩固,就不致於因逆境而轉變意志與初衷,所以「根」對學佛者是非常重要的。

一、「信根」:佛經中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沒有堅固的信仰心,對佛所說的真理,有時產生懷疑,不能接受,無法進入深如大海的佛法中。學佛的人,深信佛所說的一切真理,毫無疑問。深信有極樂世界,深信有阿彌陀佛接引眾生,我們能夠發心念佛,具足信心、願力,將來一定可以往生西方淨土,成佛度…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66

各位蓮友:

上次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六種禽類,此禽類皆從七寶池中的《如意珠王》就是「摩尼寶珠」,變現出來的。《觀無量壽佛經》中說:「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化為百寶色鳥是也。」這些鳥兒代替阿彌陀佛講經說法,使法音自上遍下,時時處處都能聽聞佛法。

此次再解釋經文:「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

「晝夜六時」:極樂世界是充滿光明,沒有晝夜的分別,只不過是蓮花開了就是白晝,蓮花合起來就是夜晚。眾鳥的法音宣流,一天到晚沒有間斷。

「出和雅音」:鳥兒所歌唱的聲音,都是柔和幽雅非常悅耳好聽。使人聽了能消除煩惱,感到心曠神怡,趨向無欲寂靜的境界。

在西方極樂世界,說法從未間斷,不但佛說法,菩薩也說,鳥兒也說,水聲、樹聲……六塵都說法,都是契理契機,各人聽不同的經,音聲互不干擾。《無量壽經》中有說:「其欲聞者,輒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想休息一下,聲音…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65

各位蓮友:

此次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共命鳥》的故事。(此鳥有兩個頭,共用一個身體,有各自不同的心理思想)。

佛教有一部《本生經》,專門敘述佛陀過去生的故事;經中記載釋迦牟尼佛與專門跟他作對的堂弟「提婆達多」,乃是一隻共命鳥。

有一天出外覓食,身為提婆達多的鳥累得睡著了,而身為世尊的鳥卻醒著。醒著的在無意中拾到一粒香果子,為了不吵醒他,想說我吃下去,你也可以享受到,就獨自吃得津津有味。同時更自言自語說到:「好香喔!」

沉睡中的聞到香味,驚醒過來,因吃不到香果就很生氣地說:「你為什麼欺負我,竟獨自偷偷地把好吃的東西享受掉,你記住!我一定要吃一粒毒果來報付你!」

人不能發歹願,他的願一發,後來果然找到一顆毒果,一口吞下去,嗚呼哀哉!造成兩命同時死亡的慘劇,從此生生世世成為糾纏不清的冤家了。

直到世尊成佛以後,還受到提婆達多一再的迫害,慈悲的世尊還是一再的包容與諒解他,最後還為他授記,將來有一天他也會成佛,名號…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