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95

各位蓮友:

  此次介紹經文「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釋迦牟尼佛祂看到極樂世界的種種功德,所以勸導我們求生西方,這是第二次的勸導。「是利」:「利」可作為「便利」與「利益」兩種解釋。

  念佛有什麼「便利」呢?學佛修行,研究教理,就要閱讀經典,若沒有佛學基礎,根本看不懂,當然就不便利。再說參禪打坐,修禪宗,盲修瞎練也不行,也需要善知識的開導,否則走火入魔是很危險的。修密宗,必須經過上師的灌頂、傳法,才能依法修持,上師是可遇而不可求,修密,真是談何容易呀!

  所以說修其他法門,不管在時間或環境,或是個人的根機,各方面都受到限制,沒有那麼便利。唯有修淨土宗,念佛法門,對於阿彌陀佛聖號,只要深信切願,不管什麼人,什麼時間,什麼環境,隨時都可念佛,一但往生西方,與諸善上人俱會一處,永不退轉,就是很便利,很穩當!

  談到「利益」可分:「自利」與「利他」兩種。自己一心精進念佛,… 閱讀全部

母親 /寇宸瑋

母親於今年(2019年)十月,百年歲壽、平靜、安詳、無罣礙的往生了,往生前三天說她半夜要走了,聽她說時我並不在意,以為說說而已,但三天後的半夜丑時竟真的往生了。

母親本性單純,生前她住高雄,自己獨居,曾勸她到我這裡住也好就近照顧,但她總是以「我身體健康,能動,朋友都在高雄」為由而拒絕,為此事我特別和幾位與她同齡的老菩薩們討論接她來照顧的事,這幾位長輩們皆以自身的感受而反對,他們說,「如果她不願意來,硬接她過來,她反而不快樂,因為她在高雄住久了,環境熟悉,又有許多朋友,若是來這裡,對她而言是個陌生環境,沒有朋友,反而不舒坦。」也就因為這樣只好隨她意了,我們每天電話問安,假日則回高雄去看她。今年五月,她打電話說,有人進她屋內,還買了很多菜和一包米,是不是遭小偷了!?我和同修判斷,應是她自己出問題了,我們毫不猶豫的立刻回去,觀察她的情況,應是失憶,這下由不得她,一定要帶她回來與我們同住。在我們堅持…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94

  各位蓮友:

  上次講到《彌陀經》上說:「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這次接著:「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佛說阿彌陀經》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名稱,唐朝的「玄奘大師」用不同的名稱翻譯為《稱讚淨土佛攝受經》,經文當中:

  「一心不亂」玄奘大師翻譯為:「繫念不亂」(即一向專念,心不雜亂)。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玄奘大師翻譯為「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現)其前,『慈悲加祐(放光加持),令心不亂』,即捨命已,隨佛眾會,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

  所以說念佛人,臨命終時「彌陀現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亂』而保持正念,接…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93

  各位蓮友:

  一連介紹幾個念佛往生的公案,愈發感恩彌陀救度眾生的大悲與大願,今生若不往生西方,真是難以報佛的恩德。

  今舉淨宗四祖「法照大師」,有一首偈子:

  彼佛因中立弘誓 聞名念我總來迎

  不簡貧窮將富貴 不簡下智與高才

  不簡多聞持淨戒 不簡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 能令瓦礫變成金

  這首偈子的意思是:

  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發了四十八大願,只要是念我的名號,乃至臨終十念,願生我國者,我一定會來迎接他的。

  「不簡貧窮將富貴」:往生不是嫌棄貧窮,而迎接富貴之人,不是重富輕貧;往生是依念佛那一念「願生之心」,富貴、貧窮之人,只要他稱念彌陀名號,佛就通通救度不分別的。

  「不簡下智與高才」:下智就是沒有智慧,不認識字的,或是愚癡之人。高才即是聰明有才華之人,不管下根愚鈍也好,上根利智也好,佛都是平等的救度。

  「不簡多聞持淨戒,不簡破戒罪根深」:不管你是深入經藏、博學多聞,或是持戒清淨之人,甚至是罪惡深重,毀壞戒法之人,只要能悔…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