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永不殺戮 /網路文章

我曾見過一場異常悲壯的死亡,正是那次死亡深深的震撼了我,我從此不願再傷害, 哪怕再微小的生命……。

那是在一次圍獵班羚的過程中。班羚又名青羊,形似家養山羊,善於跳躍,每頭成年班羚重約30多公斤,性情溫馴,是獵人最喜歡的動物。

那次,我們狩獵隊嚴密堵截,把一群60多隻羚羊逼到布朗山的斷命岩上,想把牠們逼下岩去摔死,以免浪費子彈。

約莫相持了30分鐘後,一頭大雄班羚突然吼叫一聲,整個班羚群迅速分成兩群;老年班羚為一群,年輕的為一群。我看得清楚,但弄不明白牠們為什麼要按年齡分出兩群?

這時,從老班羚群裏走出一隻雄班羚來。這隻班羚頸上的毛長及胸部,臉上褶皺縱橫,兩支羊角已殘缺不全,一看就知道牠已非常蒼老。牠走出佇列,朝那群年輕的班羚「咩」了一聲,一隻青壯的班羚應聲而出。一老一少兩隻班羚走到斷命岩邊,又後退了幾步。 突然,青壯班羚朝前飛奔起來,差不多同時,老雄班羚也揚蹄快速助跑。青壯班羚跑到懸崖邊緣,縱身一躍,… 閱讀全部

輪迴實例-投胎作狗 /網路文章

到底什麼東西是「我」?印度有一些高級的宗教,他們認為「神我」是我,他們在「我」上加個「神」,我們中國人講靈魂,佛法裡面講神識。
印度教講神我,這個是我,這比我們執著這個身體是我進了一大步。為什麼?神識在六道裡投胎,換一個身體真的就像換一件衣服一樣,所以他們對生死沒有恐怖,心態非常正常。換一件衣服有什麼好可怕的!如果你這一生修的是善業,這件衣服愈換愈好。你這個身體愈換愈好,人身換成天身,欲界天身換成色界天身;相貌愈換愈端莊、莊嚴;壽命愈換愈長;福報愈換愈大。種善因得善果!造作惡業,這個身就愈換愈差。

我最近在新加坡聽到中國同修(他們到新加坡來參學)告訴我,天津有一個老太太,她的兒子死了兩年,有一天她作夢,夢到她兒子。她問她兒子:「你現在在哪裡?」他說:「我現在在一個廟裡面。」「那個廟的名字你還記得嗎?」我們有一個錄相帶,將來把這個錄相帶製作成VCD,可以拿來我們內部流通。她說:「你在廟裡做什麼?… 閱讀全部

作一位善意回應的人 /網路文章 嘉茵提供

你是否認為能夠識破他人的謊,看透別人心思的人,就是個聰明人呢?

日本有一個電視廣告,名為「 成熟的男人 」。

廣告一開始便打出兩行字幕: 「大街上有兩個人,一個是騙人的人,一個是被騙的人。」

劇情是這樣的:
一個男人和他的朋友相約在酒吧見面。他坐在窗邊等著朋友,剛好看見朋友從遠處走來,並在途中停下腳步,施拾一些零錢給路邊一個乞討的女人。當這個朋友走進酒吧時,他便取笑朋友:

「你真笨!那個女人家裡根本沒有生病急需就醫的小孩。」原來那個女人專門騙別人自己的小孩生病,以博取同情,而詐取他人的錢財為生。「你連她騙人都看不出來,真是笨耶!」

然而這個被騙的男人並不是回答:「什麼!她是個騙子呀!」而是:「幸好!她的小孩不是真的生病。」

這個廣告拍攝的手法相當高明。從事傳播業多年的我,以專業眼光來看這個廣告,深深覺得它是一部非常細膩且發人深思的廣告。 因為這個廣告並不是以那個被騙的男子為主角。

因此,當他說:「幸好!她的小孩不… 閱讀全部

修橋補路雙瞎眼故事的啟示 文/善熔

轉貼自【明慧網95年2月16日】

前些天,一位老同修給我講了民間流傳的故事:修橋補路雙瞎眼。細細回味,受益頗多。

故事說的是北宋年間包拯為相時發生在民間的一樁逸事。

有一個村莊住著一個十來歲、腿患殘疾、父母雙亡的孩子,生活十分困苦,甚至靠鄉鄰施捨或乞討活命。這個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河,往來村民和路人需涉水而過,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十分不便。每當河床漲水時更是無法通行。但年復一年,誰也沒想改變它。人們能夠看到的就是這個孩子天天撿石頭,堆在河邊。人問其故,孩曰,要修一座石橋,為鄉鄰行走方便。眾人不以為然,認為孩子在說瘋話,大多哈哈一樂了之。可是日積月累,年復一年,石頭堆成了小山。鄉鄰開始改變認識,並為這個孩子的精神所感動,投入到了撿石、採石、修橋的行動中。

鄉鄰請來了工匠,開始建造石橋。這個殘疾孩子全身心投入其中。橋尚未建成,這孩子卻在一次鑿石頭中崩瞎了雙眼。人們痛惜、怨恨,怪老天不公。
這麼可憐的一個孩子… 閱讀全部

埋怨是心靈的癌症 /網路文章

有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是說到有一個樵夫,總覺得自己需辛苦工作才能有收入,心裡非常不平衡。

有一天,他越想越氣,便在吃中飯時對著妻子大大的埋怨一番,弄得妻子的心情也不好,並遷怒到正在廚房裡做菜的女兒。

女兒也很火,盛怒之下,煮飯時一不小心,多放了一匙鹽,這下子,樵夫吃了更火了!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夠悲慘,居然連頓好飯也沒得吃。

於是,飯後他氣衝衝地回到山上去砍柴,一邊砍,一邊氣急地對其他的樵夫訴說著自己那”倒楣的人生”。

他越講越氣!砍柴時一個不小心,斧頭脫手飛了出去,打中了一個路人,那路人不是別人,而是由鄰國來訪,路經途中的鄰國王子,鄰國國王氣得派兵大舉進攻,一場戰爭就此爆發。

一場戰爭,居然間接導因於一頓充滿埋怨聲的午餐。

這個小故事給了現代人不小的提醒,我很喜歡用一個比喻–埋怨,是心靈的癌症!

為什麼我要說「埋怨」是心靈的癌症呢?

有以下的兩個原因:

.埋怨會擴散:

一個人如果常怨天尤人、批…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