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為官

居士當官,不可以做會合戰事的事情,譬如當國家的使者,派在某國研究怎麼戰爭,怎麼攻打其他國家。梵綱經說;「佛言,佛子不得為利養惡心故,通國使命,軍陣合會,興師相伐,殺無量眾生。而菩薩尚不得入軍中往來,況故作國賊?若故作者,犯輕垢罪。」佛說,作為佛弟子不應該為了賺很高的薪水而有不好的心。譬如當參謀,能夠擬戰爭計劃,地位高、薪水多,但是我們不應該做這種事業。擬戰爭計劃的出發點是殺害眾生,就很不好。通國使命,例如從本國到另外一個國家,參與軍事會議,要派多少兵和人家打仗,這就是興師相伐,相互攻殺,殺害無量眾生。一個行菩薩道的人尚且不能到軍中往來,因為在軍中往來,有時會了解一些軍情,知道將派多少軍隊到某戰場上去,能否打勝仗等等。何況我們故意當出賣國家的叛賊,或故意興兵和人相攻打的使謀者?故意這麼做,就犯了輕垢罪。

居士為官不能非法制限。梵綱經說;「若佛子,皆以信心受戒者。若國王、太子、百官、四部弟子,自… 閱讀全部

待客

接待賓客,應該先和客人打招呼,請問來的目的,處理完畢,就應以佛法和因果等等事蹟和客人談論,使他們多了解佛法。不要和他們談政治或戰爭,乃至雙方訴訟等事情。世間一切無用的雜話不要去談論。

有些佛教徒在家裡面貼一張小紙,寫道;「我家學佛,不談論世事,不吃葷,不喝酒,不在這裡唱歌,不傷害眾生,不擲筊卜卦,不看相。恐怕輕慢賓客,所以特此聲明。」貼著這種告示很有用處,宣告自己學佛了,如果有人邀請去唱歌,可以表明除了唱佛讚以外,其他歌曲都是靡靡之音,所以不唱它;有人邀約去某地給人看相,或參加其他的宗教,也可以指著告示表明已經學佛,不願意再去那些場所。在寺裡貼一張「禁止抽煙」的告示,這麼做,希望抽煙的人來到這裡,看到告示牌,不敢在寺裡抽煙,至少到較遠的地方去抽。將自己持家的宗旨寫明白,讓大家了解,相信人家都會體諒。

我們吃素食,接待客人吃飯時,不能因為對方吃葷,就特別煮葷食請他們吃。應該嘗試說..「因為我家吃… 閱讀全部

居家

居士住在家裡,雖然不能天天依照佛事來行持,將過去的業障消除,但也不應該再造作新的惡業。佛門中有兩句話:「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譬如過去愛喝酒吃葷的,現在學佛了,有時候人家抓了活魚送我們,我們將活魚拿去放生,這是在放生之中消舊業;如果人家抓新鮮的活魚來,我們殺了,這是造作新的業,當然將來要受到災殃。

有人年紀輕輕的,卻兩眼模糊。我不知道他做過什麼,信口跟他說:「你可能很愛吃魚的眼睛或雞眼珠子。」他問我怎麼知道的?他的眼睛不明亮,很可能是造了這種業因,可見果報非常可怕。有些人愛吃雞翅膀,他們兩手酸痛得幾乎要斷掉的感覺。有人愛吃雞腿,兩腳常常酸痛。其實不是我有什麼神通,只是依照大家敘述的經歷來看,每個人的造作總逃不了後來痛苦的果報,從這種果報中不難猜測其痛苦的起因。

有些人過去嘴巴很壞,經常批評人家、罵人家,現在對人說話溫和,甚至看到兩個人口角,能盡心盡力勸和,這就在口業方面隨緣消舊業。

又如我… 閱讀全部

事親

現在談佛教徒對自己父母及親人應有的態度。

出家人或在家居士奉事父母親,不是早晚問安,照顧他們吃飽穿暖就算盡了做子女的孝道。當然溫飽很重要,更重要的,我們學佛了,除了照顧父母親溫飽以外,還要讓他們脫離六道輪迴。人道中的我們,今生浪費財物,來生或許要墮入像伊索比亞那種饑民的狀況,從電視新聞報導的鏡頭,可以看出他們生活淒苦的慘狀,而三惡道的痛苦更甚於此千萬倍。由此可知,如果我們只在口體上奉養,卻不能讓父母了解三惡道的痛苦,任由他們繼續造業,我們就沒盡到為人子女的責任了。

《地藏經》說到我們造業,死後墮地獄,有人「飢吞鐵丸,渴飲銅汁」,餓了吃熱鐵丸,口渴了喝烊銅汁。雖然我們不能親眼看到地獄中的痛苦,可是醫院裡那些罹患喉癌或鼻咽癌的人,肚子很餓,卻什麼東西都吞不進去,硬吞下肚時的痛苦,好比熱鐵烊銅灌入一樣,而地獄中的痛苦必然勝過這樣千萬倍。有些人被開水燙傷或猛火灼傷,那種慘叫聲,就好像進入熱鍋裡水煮、油… 閱讀全部

道場規矩

出家人住的道場,不可以髒亂不堪,內外都要打掃清潔,桌椅窗戶擦得乾淨,杯子常清洗,東西不亂丟,書、食物和用具不混在一起,桌子上下保持整齊清爽。

早晚敲鐘打鼓的寺院,應該準時敲打,分分秒秒盡可能準確無誤。比如八點半安板,不能因為晚上要出外走走,六點半就安板了。安板是要求起居有個秩序,少個打鼓或敲鐘的人,也不可以因而提早或延遲。有人因為前一天做法會晚上很累,本來都是早上四點半起板,隔天卻遲至七點才起板,這就不如法。

早晚的鐘鼓一定要分明。聽說過去的老總統蔣中正,有時到日月潭的別墅住,鄰近的玄奘寺和慈恩塔都有鐘。老總統很愛聽鐘聲,一般人只是聽聽而已,他卻用心注意鐘聲是不是分明?是不是準確?聽鐘聲他就知道幾點鐘,因為撞鐘的時間分秒都不能誤差。有一次其中某寺院的鐘只敲了一百零七下,第二天早上老總統說:「昨天晚上你們幾點鐘敲鐘,而且少敲一下。」從此以後,大家對這件事非常警惕。負責敲鐘打鼓的人,也不是特地為了…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