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吃豆類、穀類到底會不會導致血中尿酸值增高而引發痛風?/楊濟鴻醫師

以前認為尿酸高的病患,其飲食要攝取低普林值的食物,對於高普林的食物要絕對禁忌,如:動物內臟,海鮮,肉品(尤其是濃肉汁),酒,(香)菇類,蘆筍,豆類等。但已有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發現這個食物禁忌是要修正的,尿酸高的病患是要採行低熱量飲食,絕對禁忌的是動物內臟,海鮮,肉品(尤其是濃肉汁),酒,而以往認為該禁吃的(香)菇類,蘆筍,豆類,現在發現它們實際並不會提高尿酸值。而且假若您是素食主義者,那麼這些植物性食物反而有利於尿酸的代謝。

美國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的Hyon Choi醫師在「關節炎與風濕症期刊」中發表一篇大規模研究的論文指出,只有肉類、海鮮及酒類,才會增加痛風的機率,其他沒有顯著意義的高嘌呤蔬菜,如蘆筍、菠菜,豆類等植物蛋白、葡萄酒,並不會增加尿酸值或增加痛風的機率。

另外,包括國內外的研究也顯示,飲食對於血液尿酸值上升的影響事實上沒有以往認為的那麼嚴重,食物普林的攝取量,對發生痛風的影響性小… 閱讀全部

不是豆漿,而是干貝惹的禍! /楊濟鴻醫師

訂正:06-12地藏法會在我分享的時候有提到,我在未學佛吃素前,曾經有一次驗出尿酸過高,我當時候是說:因為那一陣子我天天早餐喝一杯豆漿所致,但後來經同修(麗雅)告知,我才發覺我弄錯了。
我喜歡喝豆漿,而且經常是早餐喝上一大杯,這樣的情形已有數年歷史,不過我每年抽血的尿酸值都很正常。後來有一次尿酸有偏高,約7.4,那是因為那一陣子我每晚宵夜必吃2-3個大干貝(那是廠商送的日本大干貝(乾),所以是品質很優的),我都是用微波,而且我吃到非常內行,拿出干貝後,約略打量一下其大小,幾乎我就可以精準算出一顆要幾秒,同時二顆或三顆又是要幾秒,這樣剛好似烤的感覺(外皮酥內又有嚼勁),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慚愧(吃干貝尿酸高,也是因果一條),阿彌陀佛!

吃豆類、穀類到底會不會導致血中尿酸值增高而引發痛風? /楊濟鴻醫師

以前認為尿酸高的病患,其飲食要攝取低普林值的食物,對於高普林的食物要絕對禁忌,如:動物內臟,海鮮,肉品(尤其是濃肉汁),酒,(香)菇類,蘆筍,豆類等。但已有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發現這個食物禁忌是要修正的,尿酸高的病患是要採行低熱量飲食,絕對禁忌的是動物內臟,海鮮,肉品(尤其是濃肉汁),酒,而以往認為該禁吃的(香)菇類,蘆筍,豆類,現在發現它們實際並不會提高尿酸值。而且假若您是素食主義者,那麼這些植物性食物反而有利於尿酸的代謝。

美國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的Hyon Choi醫師在「關節炎與風濕症期刊」中發表一篇大規模研究的論文指出,只有肉類、海鮮及酒類,才會增加痛風的機率,其他沒有顯著意義的高嘌呤蔬菜,如蘆筍、菠菜,豆類等植物蛋白,並不會增加尿酸值或增加痛風的機率。

另外,包括國內外的研究也顯示,飲食對於血液尿酸值上升的影響事實上沒有以往認為的那麼嚴重,食物普林的攝取量,對發生痛風的影響性小於肥胖。… 閱讀全部

被人冤枉 /慧深法師開示 弟子紀錄

別人冤枉你,只要問心無愧就好了。修行要達到這種功夫,不起煩惱。

人家罵你地獄種,你就真的是地獄種嗎?功夫全在臨命終時應驗,不管別人怎麼罵!

凡事自問:這與生死有關嗎?名利、地位、金錢…與生死無關。

師父有時會故意冤枉你,考考你的功夫,此時不必向師父解釋你的委屈,解釋了,表示還很重視這個「我」,我執重。

受人冤枉,受人毀謗,還能安然不解釋,此時就能見到一些功夫。

只是懺悔過去生傷害別人的業障,對自己所起的無明就不必懺悔了,懺悔無明才重要

人家要什麼,我們都給他,貪念就沒有了,識就轉一分。

如果生氣的心還在,就要將生氣的心減輕,識才能轉。從前好、惡分別很強烈,現在什麼都沒關係,隨便人家怎麼都好。

一個人如果只求不起心動念,這還不是究竟。

為自己步步為營,才會處處和人計較,如果不顧自己而為別人著想,自己有一口飯吃,就會想到別人,甚至別人和我們計較,也能原諒他,只要他高興,忍辱一下又有什麼關係?所以行六度就能除我見… 閱讀全部

金剛經的智慧 / 慧深法師講解

只要以「無住」降伏妄心,不要執著外在的形形色色,保持在這種境界,就是「正住」。

有很多人說:「我做了某事,都沒告訴任何人。」說這句話仍有執著功德之心,做過了就算了,不要放在心上,也不要掛在嘴邊,能做到這樣,才是真正無所住而布施。

想要一家人和樂相處,小事情就不要放在心上,小事不和人計較,盡量把快樂布施給別人。

無諍三昧:不與物競、一切平等之意。不認為一切都是自己對,才能做到無諍。

以前說話、行為粗魯,現在不粗魯了,內心不要一直想,我不知會不會再罵人,如果有這種念頭,八識田中一定會把罵人的影子搬出來。

比如說我的字寫得好,其實只要勤練書法,大家都能寫得好,只是時間的快慢而已。又何必炫耀呢?所以能忘記自己在某方面的才能很了不起,這就是「有定」,心能定,就會覺得這些才能都是很平凡的。一個人如果知道做什麼事,做得很好,還會自誇,表示還存有比較的心理,這就還沒有得到無諍三昧。

一個人得失心重,就有煩惱。例如對考…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