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如來十號」講解(四) /慧深法師講解 弟子王龍童記錄

四、明行足

  「明行足」。明是明白道理,行是實踐。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而且做得非常圓滿,做到等正覺,才能稱為明行足。名稱改變,其實所稱揚的完全是一樣的境界。明是佛法的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宿命明,將過去生哪一世做狗,做狗時對主人很忠心,得以當人,當人得富貴,何時與某個出家人結緣,現在可以學佛….對這些都了解得很清楚,叫「明」。現在的人沒有宿命明,「今生我做得很好,怎麼經常生病?」「今生我沒害過人,怎麼做生意老是不賺錢?」甚至有人說:「任何補藥我都吃,怎麼老想睡覺?」我們沒有宿命明時,無法了解這些果報的原因。有宿命明,了解很清楚,深信因果,以前造業,現在受到不好的果報,現在不敢再造不正確的業,只做對的業,所受的果報都會很好。所以這個宿命明很重要。學員裡有位居士,想不通媽媽經常貪睡的原因。有一天有個人對他說:「你媽媽過去生是男子,強暴女孩子時,使用迷幻藥。而且當年他經常追女孩子,追得她們害怕… 閱讀全部

短文一則:看風水 /網路文章

世俗風水不如宅心人厚大慈大悲大智慧

短文一則:【看風水】

趙子豪做生意發了財,花錢在郊區買了塊地,修了棟三層的別墅,花園泳池很是氣派,後院更有一株百年荔枝樹,當初買地就是看中了這棵樹,誰叫他老婆喜歡吃荔枝呢。

裝修期間,朋友勸他找個風水先生看看,以免犯煞。

原本不怎麼信這套的趙子豪,這次居然表示贊同,專程去香港請了個大師。大師姓曹,從事這一行三十餘年,圈內很有名氣。在市裡吃過飯,趙子豪開車載著曹大師前往郊區。

一路上,如果後頭有車要超,趙子豪都是避讓。曹大師笑道:「趙老闆開車挺穩當呢。」趙子豪哈哈一笑:「要超車的多半有急事,可不能耽誤他們。」

行至小鎮,街道遠比市內要狹窄,趙子豪放慢了車速。一名小孩嬉笑著從巷子裡沖了出來,趙子豪一腳刹車堪堪避開,小孩笑嘻嘻的跑過去以後,他並沒有踩油門前行,而是看著巷子口,似乎在等著什麼,片刻,又有一名小孩衝了出來,追趕著先前那名小孩遠去。

曹大師訝然問,「你怎麼知道後頭… 閱讀全部

靈性的療癒力:因果與生命的輪迴 /陳怡貝 醫師

(Karma, Past-life Regression and Reincarnation: The Healing Power of Inner Spiritual.)

我們的生命經過不停的輪迴與轉世,幫助我們學習不同的生命議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這就是成長歷程,歷程帶來快樂與傷痛,卻也因為傷痛和困境推動著我們存活下來與成長,成就「人類進化史」!

當我們出生在特定的家庭、環境,過著某種生活、從事的行業、擁有某些特殊技能、健康與否、處於疾病…..等等,一切並非偶然,卻是必然,為的是明白「因果」不是懲罰,而是一次次面對成長的機會。於是,我們經由不斷地死亡、出生的輪迴來完成過去未完的課題和使命!

回想出壓抑或遺忘的創傷經驗,是一件令人痛苦的過程,它們會伴隨著情緒與宣洩所致的負面能量,而不斷地將埋藏的記憶帶到意識中釋放,通常會帶來治療。明白因果與輪迴,藉由「觀想」的力量與特定事件和記憶產生連結,才能得到… 閱讀全部

不吃雞蛋的五個理由

  1、經典不允許吃蛋

  《大正藏》第三十一冊《顯識論》云:「一切出卵不可食,皆有子也」。

  《印光大師文鈔續編卷上》:「凡屬有知覺者,皆不宜食,雖無知覺,然有生機,如各種蛋,亦不宜食。」

  《楞嚴經》卷六:「云何大悲。取諸眾生血肉充食。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於世真脫。酬還宿債。不遊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為彼緣。」

  以上的經文意思如下:

  佛陀說:為什麼自稱為大慈大悲的人,還要吃眾生的血肉,來滋養自己的身體呢?,修道的人,必定要身和心,對於眾生的身中肉、身上皮,都不穿不吃,甚至連吃肉穿皮的念頭都沒有,那麼,我承認這個人是真正得到解脫,這是因為已經和三界眾生的緣都斷絕關係。

  什麼緣故呢?因為穿著畜生的皮毛,食用或使用眾生的身體的一部分或者他們出產的物品,便是和他們結了不解之緣,因而不能出離輪回。

  2、雞蛋是有生命的

  雞蛋可分為受精蛋和沒有受精的蛋,沒有經驗的人是很難區分雞… 閱讀全部

大事化小 小事化無

夫妻本是要共同生活的伴侶,是互相體諒、互相容忍,可是兩人日常生活中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成為離婚的導火線。例如其中一人老是亂丟襪子,撿的人老是抱怨。

師父說:「有些人常常外出到公園,或花錢到健身中心去運動,為何不蹲下身去撿另一半丟下的髒襪子。

另外,做媳婦的人對婆婆說話口氣大,鄰居聽了替婆婆抱不平,婆婆反勸鄰居說:「不是啦,她是關心我們,不是口氣大。」

師父說:「佛的智慧是要我們把小事化小,把小事化無。做婆婆的人,聽到鄰居的打抱不平,不學佛智慧的人反倒數落自己的媳婦,這不是學佛人的智慧;真正學佛智慧的人不會為了一顆砂反面成仇,而讓彼此成為了冤親債主,從此以後,兩人哭頭哭臉的,全部為了一顆砂,真正學佛智慧的人是與共同生活的人笑頭笑臉的。」

彼此互相了解,彼此有耐心,在鬧市中就能修行、就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