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43

各位蓮友:

此次再來介紹極樂世界的十樂與娑婆世界的十苦。

六,此土有難免三途之苦,彼土有惡道永離,名且不聞之樂:「三途」就是三惡道:

地獄道(火途):因為惡心太堅固了,果報都是猛火燒煎,如油鍋、烊銅、抱柱……等地獄受種種痛苦。

餓鬼道(刀途):長時受饑渴,食噉膿血糞穢之食,百千萬歲不聞漿水之名,長時受刀劍杖之逼迫。

畜生道(血途):常被殺害食噉,或被弱肉強食而喪失生命。

「貪瞋癡」稱為三毒,貪心重就墮餓鬼,瞋心重墮地獄,愚癡就做畜生。想一想,我們要墮三途的機會還是蠻多的,大家要慎護身口意三業。

為什麼阿彌陀佛要發這個願,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因為如果下墮到三惡道去,身心要遭遇到長時間痛苦的逼迫,整天被痛苦所折磨,跟他講道理他也聽不懂,嚴重的破壞善根,都變成愚痴闇頓,很難走修行這條路。不像我們人道的眾生,娑婆世界的苦,某種程度的苦,有正面激勵的效果。因為人道的苦,可以啟發我們出世的道心,而來修學佛法,所以說…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42

各位蓮友:

此次再來介紹極樂世界的十樂與娑婆世界的十苦。

五、此土有輪迴不息之苦,彼土有橫截生死永脫輪迴之樂:在娑婆世界最大的苦惱就是六道輪迴,如今我們有幸生而為人,如果能夠修持十善,將來會上生天上,若是作惡將來就會下墮三惡道,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在六道中輪迴不息。

其實當天人,當天壽將盡時,會有五衰相現:

1,頭上化萎:頭上所戴的花冠漸漸枯萎。

2,衣裳垢膩:無縫的天衣生出污垢來。

3,身體臭穢:天人身上總有一股香氣,當衰相現前時,香味不但消失,而且會流出很多臭的氣味來。

4,腋下汗出:兩腋之下會流出很多的臭汗。

5,不樂本座:天人坐著的時候,都會有一種禪定相,當衰相出現之後,禪定相就沒有了,就會坐立難安,不想去坐他的寶座。

在這個時候他就該墮落了,或者轉餓鬼、轉畜生、下地獄,或者做人都不一定。

西方極樂世界,在本經中提到「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那裡沒有三惡道,連三惡道的名字都沒有,都是跟諸上善人俱會一…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41

各位蓮友:

此次再介紹極樂世界的樂,與娑婆世界的苦,互相對照來說明:

三、此土有惡友牽纏之苦,彼土有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之樂: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一個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是不能沒有朋友的,若是不慎交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酒肉朋友,整天跟他們一起花天酒地,不務正業弄得傾家蕩產,名譽掃地苦不堪言。若是學佛人,「惡友」就是使你不能聽經聞法、不能修行,處處阻撓你精進,這樣的朋友叫惡友。如果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都是與向善、向上、精進不懈的善友在一起,每天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安心辦道自然是身心愉悅,決定成就佛道。「上善人」:羅漢、菩薩均可稱善人,唯一生補處菩薩(一生即可成佛)可稱為上善人。

四、此土有群魔擾亂之苦,彼土有諸佛護念遠離魔事之樂:招引我們走上不正當途徑的都是魔障。俗話說「學好三年,學壞三日。」行善非一朝一夕的事,娑婆世界中,魔障隨時隨地會來擾亂我們的身心,一不小心就會被它們所引誘,沈迷在不正…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40

各位蓮友:

上次介紹極樂世界的八種快樂。

宋朝的遵式法師(別號慈雲懺主),曾將此土(娑婆)與彼土(極樂),兩個世界修行的難和易加以比較,以十種的苦和樂,互相對照來說明:

一、此土有不常值佛之苦,彼土有華開見佛常得親近之樂:如今正值末法時代,釋迦牟尼佛已經涅槃,當來下生彌勒佛還沒有出世,我們想要生值佛世,親近佛陀是非常困難的。沒有佛陀在世的世間,人生是痛苦的,不知道修行,不懂懺悔不肯念佛、學佛,經常在六道輪迴,頭出頭沒,沒有了期。西方極樂世界就不同了,蓮花一開,就可以見到阿彌陀佛,常親近佛陀,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可以依教奉行,那是最快樂的!

二、此土有不聞說法之苦,彼土有水鳥樹林皆宣妙法之樂:佛法難聞,親聞高僧大德說法的機會尚且難遇,更何況是親聞佛陀說法,更是難上加難。可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一切流水、一切鳥類如白鶴、孔雀、鸚鵡、舍利等,甚至連樹林等一切自然景物,都在那裏宣說佛法,想想看,在那種到處… 閱讀全部

家族的連結―傳承寬容、愛的能量與品德 /陳怡貝 醫師

「世俗定義的成功與真正靈魂渴望的成功大相逕庭,一個人要在社會上擁有財富與地位,往往依靠的不單只是自己的力量,而是整個家族系統,甚至整個國家的力量。」― Koch (科赫)

家裡很久(將近有十幾年)沒有祭拜祖先,直到三年前再次和師父上人結緣,深知祭拜祖先的重要,才將家裡的佛堂重新整理。

自從回到寂光寺之後,家族中已故的奶奶、曾祖父會特別請父親幫他們醫治在世時沒有治癒的疾病和症狀。父親說曾祖父特別疼愛他們,而每次去師父上人那裡,曾祖父也會先向師父上人打招呼。

某一次法會前,曾祖父特別交代要和曾祖母的牌位寫在一起,不要分開。一開始我沒有特別注意,翻閱疏文時,才驚覺這是真的,由於自己的疏忽將曾祖父母、爺爺奶奶的序位排錯了,心想反正都是一家人,誰跟誰放在一起也相同(這是錯誤的觀念)。於是,重新整理長輩們的先後序位與牌位,心中突然一陣踏實。

每個家庭、組織乃至社會,每一個人都有他們的「位置」,稱為「序位(orde…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