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醫師建言

醫師群專欄

我的學醫與素食感受+好書推薦 /陳怡貝 醫師

許多知識,我們了解了,僅僅是了解,但是沒有行動力和執行,等於無法獲得經驗。

改變成純素飲食已經進入第六年,獲益匪淺;重新反思現今的醫學教育需要將營養學納入必修課,否則醫療人員永遠在治療疾病的結果,不斷尋找著疾病變異的染色體、基因序列,乃至表觀遺傳學研究,都無法真正觸碰到「病因(pathogenesis)」的根源最終來自於「環境」、「情緒」和「飲食」,尤其飲食能夠讓身體內環境變好也能變差。

現今洗腎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耗費的醫療成本占多數,有這類疾病個案的家庭也承受了許多壓力。反思,如果上述疾病都要控制飲食,我們在身體健康時便管好自己的口慾,明白什麼樣的飲食習慣才是正確的,透過摸索,找到與自己身體平和平衡的相處模式,不只不需要在病苦中周轉,更能在生命中成就許多美好。

無肉、無蛋、無奶、無動物製品的生活過得謹慎卻愜意,忙碌之餘依然能從容,困境來臨時能沉住氣面對,疾病來臨時給予自己耐心調… 閱讀全部

請從「3D營養角度」採買食物 /馬芳傑 醫師

    人是大自然的產物,也從大自然攝取食物延續生命。但我們需要哪些食物?量要多少?如何採買就必須從「3D營養角度」著手,採買有「生物能量」的食物,而不會讓我們吃了「營養空洞」的食物。

  生物光子輻射是一個普遍的生命現象,一個有機體(生命)的固有功能。生物光子是生物分子從高能態向低能態躍遷時釋放出來的。生物光子隨著機體新陳代謝而產生,是細胞和細胞之間傳遞信息和能量的介質或媒體。

    德國生物光子研究所(Biophoton Research Institute)發現,生物品質優劣可從生物光子輻射強度、特徵時間與相位因子(共同性值)來決定;同時觀察到蔬果植物細胞發出的生物光子輻射特徵時間最長可達二十多天,而動物細胞大約三到四小時左右。因此為了有效地維持生命,我們以健康蔬食為主食是最正確的選擇。

    依據「3D營養角… 閱讀全部

請從3D角度看飲食、心念、生死與醫療 /馬芳傑 醫師

    曾有一位在美國獲得齒顎矯正專家的全人牙科醫師感嘆地對我說:「很多孩童因為脊椎姿勢不良、大人自己不理想的慣性動作影響到牙齒矯正的效果」。又有專精「一指刀」的復健師告訴我,有位女性患者因做腹腔鏡手術有後遺症全身不適、無力,但檢查結果都無異常。經他處理後剎那之間她感受到全身好像被綑綁的感覺消失了,頸、腰、腿的活動程度測試增加一倍。還有一位親戚告訴我,他皮膚過敏找了很多醫生抹了所有的藥都不見好轉,最後他只好用鹽水天天洗癢處,慢慢就痊癒了。我們都不明白在醫學科技如此發達的情況下,還有這麼多怎麼樣治療也不理想的實例展現在我們面前。這現象是否在告訴我們:我們目前看待病人與處理治療的方式一定是欠缺了甚麼,才會有如此不完美的呈現?

    根據多項事實證明:人、大自然與更多不可見的無限空間存在著某些看不見但確實存在的連結。世間萬物都有其看得見的物… 閱讀全部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但念無常,慎勿放逸:以病苦為師 /陳怡貝醫師

五月十三日,我們一如往常的忙碌與生活著,中午休息時外勞突然驚慌的喊我說母親不太對勁,父親和我衝上前發現母親突發呼吸困難,反常呼吸,一口氣快吸不上來,同時合併胸悶胸痛但是沒有盜汗、左肩放射性疼痛或下顎緊閉的症狀,擔心是急性心肌缺血缺氧,趕緊請家人將氧氣抬上來,先行吸氧,準備舌下口服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之前母親的胸悶胸痛症狀又突然緩解,前後不過五秒鐘的時間。

約莫平靜了一個多小時以後,母親又開始感覺胸痛,但症狀從不明的部位移動到右側胸部,此次為了排除是否有肋骨骨折、氣胸或者肺栓塞的情況,和母親溝通到醫學中心就診就醫檢查,至少先用儀器做鑑別診斷,若不需要侵入性治療回自家診所處理即可,但是母親一直不肯甚至大發脾氣,無奈之下只好退一步帶她到合作的檢驗所將基本檢查做完,拍完胸部X片確定沒有肋骨骨折或是氣胸的現象,但心電圖上卻顯示了心肌缺氧和電解質紊亂,奇怪的是此時的母親又開始生龍活虎。… 閱讀全部

世代的復原力:超渡祖先的悲慟,修復遺傳性家族創傷 /陳怡貝 醫師

「我強烈感覺到自己某些問題的影響,是我父母、祖父母,祖先未完成、未解答所遺留下來的。像是我需要完成,或繼續前幾代尚未結束的事情。」— 卡爾·榮格 (瑞士心理學家、精神科醫師,分析心理學的創始者)

(原文:I feel very strongly that I a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ings or questions which were left incomplete and unanswered by my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and more distant ancestors. It often seems as if there were an impersonal karma within a family which is passed on from parents to children. It has always seemed to me that I had to answer questions which fate had posed …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