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本站分享

2015行事曆桌布下載


[寬] [大] [中] [小]

[寬] [大] [中] [小]

[寬] [大] [中] [小]

[寬] [大] [中] [小]

[寬] [大] [中] [小]


[寬] [大] [中] [小]

寂光寺行事曆
2015

全年份壓縮檔: [寬] [大] [中] [小]


[寬] [大] [中] [小]

[寬] [大] [中] [小]

[寬] [大] [中] [小]

[寬] [大] [中] [小]

[寬] [大] [中] [小]

[寬] [大] [中] [小]

[寬] 1680×1050
[大] 1280×1024
[中] 1280×800
[小] 1024X768

請依螢幕解析度點選桌布
當桌布出現後,可按右鍵 -設成背景


師父的話

中峰國師說 原夫遍十方是極樂世界 山光水色 似空合空 盡大地是清泰故鄉 華笑鳥啼 如鏡照鏡

在我的印象中 蓮花是出污泥而不染 佛教以此代表在五欲六塵中離塵脫俗所以多年來在寂光寺的行事曆中 總是選擇蓮花為內容 然而放眼世界能讓大家滌清塵慮的何止是蓮花 華笑鳥啼 不一定是蓮花也不一定是白鶴 孔雀 鸚鵡 舍… 閱讀全部

功德無量 /釋法致

我在未出家前曾經在一所佛教機構服務,是在總務處負責文書的工作。那個時候因為這個機構正在建築,需要很多的經費。我因為是佛教徒,理所當然也為了這個機構多多少少化緣。

「現在我們正在建築,請您發心布施,為培育人才盡一份心力,您真是『功德無量』啊!」

「布施就是功德無量」這個說詞,在當時幾乎所有做過化緣的師兄姊都是這樣說的。我因為是在總務處,總是可以看到上層人員接見工程人員的場面:

「請您工程上少算一點錢,材料費付給您,工資可不可以不要算,您這可是做了布施,『功德無量』啊!」請人布施就功德無量,要工程人員不拿錢,做白工也是功德無量。真的是如此嗎?

二十幾年前,師父剛接掌舊寺時,原本大殿門口擺了一個功德箱。師父一接掌住持,便把功德箱收到大殿的角落,功德箱變成一個放置香燭的桌子。同時把『功德箱』及下面的『功德無量』字樣給塗掉。

之後常常有信徒詢問功德箱在何處,也很納悶這間寺廟怎麼跟別的地方不一樣?

師父說,不是布… 閱讀全部

你今天「覺」了嗎? /法塵

如果有人義正嚴辭地指出您的缺失過患,您是立馬檢討對方憑什麼來指責,還是能夠因此立刻明白自己到底在哪裡有缺失、沒做好,讓人苦惱?只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就可以讓我們一念地獄,一念天堂。

我們在公車上看到有人霸著博愛座硬是不讓,大多數的人除了心裡鄙夷霸著博愛座的人,什麼也做不了;但還是有些人能自由自在、毫無罫礙地立刻起身將自己的坐位讓給需要的人,哪怕不是博愛座。

「爸爸留給我的地是原本有可能被政府徵收的,但後來一直沒有,都這麼久了,兄弟們現在才想要重新劃分這塊地,要把比較偏僻的地換給我,我心裡不平,沒有答應,沒想到他們非但不顧念手足之情,與我反目,還四處向人說我的不是,甚至不讓我回家看老母親,……」中年婦人說到悲從中來,眼眶裡的淚水滿溢,順著眼角,在兩頰漫延開來。「還好我先生很有智慧,他勸我:『看見別人為私利不顧手足情,我們更不應該這樣。平時我們連不認識的人遇到困難都樂意幫,自己的親兄弟想換一換土地… 閱讀全部

向你化緣不造惡業 /法致

十幾年前,舊寺正在建造念佛堂,非常需要大量的資金。有一位信眾拿了二十萬元布施,被師父婉拒了。

這位信眾的職業是開葷食餐廳的老闆。師父說:「我不要你的錢,我只要化緣你不要再造殺生業即可。」

這位葷食餐廳老闆已罹患癌症,他夢見很多魚蝦雞豬之類的動物排隊來找他,心裡非常害怕,想要藉由布施做善事來消業障。

造了殺生業的業障,並非做點善事或布施就能抵銷的。

《地藏經》說,這一輩子會多病短命原因是過去生或今生造殺生業來的,所以想要長壽安康,必定是不殺生害命,不吃動物而得來的。因此這位老闆因為葷食餐廳殺了很多動物,因此必須先斷除殺生業,改變飲食,不再吃葷。而後對於以前所殺害所吃的動物誠心懺悔,念佛迴向,才能真正有消除業障的機會。並非拿錢布施即能消災免難,假使如此,有錢人都沒有業障了。

前年,有位信眾的朋友,知道了師父在蓋寺,想要布施幾百萬元。這位信眾說:「我的師父絕對不會接受你的錢。」信眾的朋友說:「我不相信哪有… 閱讀全部

生活裡的功課 /釋慧澤

不久之前,網路有一則由行車監視器所提供的悲劇新聞:路邊停車的車門突然打開,後方的女騎士閃避不及,撞上以後,彈跳到快車道中。緊接著後面的廂型車,從女騎士身上輾過,當場死亡。整個過程不超過十秒鐘,但是事情就這樣發生了,真的怵目驚心。最近又是一則情境相同,等於是翻版的不幸事件發生,讓人遺憾震驚。就像酒駕傷人害命的案例,怎麼會、怎麼可以一再的出現上演呢?

通常我們把修行的事情聚焦於不傷害、擾惱眾生物命,卻很少想到不傷害自己、不讓自己受傷,其實也是重要的修行。因為兩者同時要具備慈悲心和觀照的能力。所謂瞻前顧後,要有智慧去連結接下來將會演變發生的事情,對種種現象了然於心,自然能做出正確的反應,既不傷害眾生,也不讓自己陷於危險的境地。

以上述的例子而言,汽車車主未注意到後方的來車,恣意打開車門,導致後面一連串不幸事故的發生,真的犯了嚴重的疏失。但是從另一方的立場來說,看到前方的車子打方向燈,車速慢下來往路邊…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