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本站分享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14

各位蓮友:

上次講到佛陀的親弟弟――儀容第一的難陀尊者,這次講佛陀的堂弟――多聞第一的阿難陀尊者的故事。

佛陀有三十二相,兩個弟弟都有三十種相好莊嚴,因過去生中嚴持戒律,精進修行才有莊嚴的儀容。所以我們希望有莊嚴的身相,也要好好受持佛陀的教法,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才好。

在過去空王佛時,阿難跟釋迦佛是同門師兄弟,釋迦佛修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精進不退,阿難就歡喜學多聞,所以釋迦佛修成佛了,他還是做弟子來護持佛法。

佛經上說:一佛出世,千佛護持。每尊佛都是希望眾生脫離六道輪迴之苦,得到究竟圓滿之樂。所以有的就示現:弟子、居士(像維摩詰)、菩薩,甚至像提婆達多(阿難的哥哥)那種要害佛陀的人……就像演戲一樣,有主角有配角,有好人有壞人……等等角色串連起來,個人把個人的角色演好,總是要讓眾生從中了解佛法,而努力修行得到究竟解脫。

「阿難陀」一般簡稱為「阿難」,中文是「慶喜」。他是釋迦牟尼…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13

各位蓮友:

上回講到難陀尊者非自願出家而生大煩惱,本來佛教中要出家之人,要出於自願不是用逼迫的,但佛陀他有大智慧大神通,能觀眾生得度的因緣已經成熟,不可錯失良機,才用此方法讓難陀先剃度了再來調教,否則一定生大煩惱還俗回家去了。

我們來看看佛陀如何用善巧方便來度化難陀:

難陀整天悶悶不樂,有一天佛陀就帶他去郊外散步,看到一隻老母猴,佛問他:你的妻子跟牠比起來怎麼樣?他說:佛陀你不要跟我開玩笑,在我心目中我的愛妻好比天上的仙女,怎能拿這隻老母猴跟她相比呢?他生氣了心想佛陀您太侮辱我了!佛陀微笑的說:那你見過天女嗎?「沒有」,佛問:那你想見天女嗎?「當然想,佛陀您能帶我去看看嗎?」佛陀就運用神通把他帶到忉利天宮。

在天宮眼見七寶樓閣,耳聞天樂飄飄,鼻聞芬芳的花香,非人間所能比,讓他心曠神怡不想離開。又見許多美豔的天女正在婆娑起舞,看到眼花撩亂,仔細一看卻發現其他宮殿都有天子陪伴,唯獨這裡沒有?

他問佛陀,…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12

各位蓮友:

梁皇法會結束以後,到現在才稍微有空,趕緊來介紹《阿彌陀經》中佛陀的第八位弟子「難陀」尊者,中文叫做「歡喜」。

他是佛陀同父異母的親弟弟,大家都知道佛陀誕生七天後,母后就去逝了,是由姨母把他撫養長大的,姨母是他父王的第二夫人,後來生了一個兒子就是「難陀」。

兄弟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佛陀是四月八日出生,他是四月九日出生,出生時全身黃金色,相貌與佛陀相彷彿,佛陀有三十二種相好,弟弟有三十種相好非常莊嚴,常常被人誤以為是釋迦佛,所以在佛陀的弟子中稱他為「儀容第一」。

他有一位如花似玉的嬌妻叫「孫陀羅」,夫妻感情很好如膠似漆,終日形影不離。

佛陀成道以後回到王宮教化眾生,許多親屬都隨佛出家(王子、兒子……),唯獨難陀捨不得嬌妻沒有一起出家,佛陀沒有放棄他,等待機緣要度他出家。

有一天佛陀到王宮去托缽乞食,正逢難陀與他的妻子在吃午餐,佛陀就拿了缽向他化飯,他很高興接下缽盛飯,那知佛陀轉身就走,他手捧缽…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11

各位蓮友:

上次講到佛陀的常隨眾,第六位「無倒亂第一」的離婆多尊者。這次講「義持第一」的周利槃陀伽尊者。他的名字中文叫「繼道」或「小路邊」,他的哥哥叫做「大路邊」。以前印度的風俗,婦女將臨盆時一定要回娘家去生產,兩兄弟都是他們的母親等不及回到娘家,在路邊生的,所以一個叫「大路邊(生)」一個叫「小路邊(生)」。

哥哥很聰明,隨佛出家精進用功,弟弟後來也出家,但天生愚鈍(因過去生當大法師,自恃多智輕慢他人,因吝法故感得此報)。哥哥教他半首偈語:「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但是他一直背不上口,經過一百天還是記不熟,把哥哥氣得啼笑皆非,要把他趕回家去。

他雖笨卻也有善根(過去曾出家過),對僧團依依不捨不肯離去,倚在門口哭泣。世尊剛好從外面回來,看他哭得這麼傷心問他:「你為什麽哭呢?」他說:哥哥嫌我笨要我還俗回家。世尊說:你可以繼續留在僧團不必回家。

佛陀憐憫他資質太差,一下子要他念十四個字當然沒辦…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10

各位蓮友:

上次講「答問第一」的摩訶俱絺羅尊者。這次講佛陀的大弟子中,第六位的離婆多尊者,他是「無倒亂第一」。

離婆多,中文叫:「室宿」。是中國古天文學,二十八星宿中北方的星宿之一。他的父母晚年無子,每天向「室宿星」祈禱,結果生下他來,所以就取名為「室宿」。

無倒亂:就是對一切事理認識得很清楚,既不顛倒也不錯亂。因他常參禪打坐,內心很安定,時常保持清醒不會倒亂,所以在《楞嚴經》中,大眾也尊稱他是「禪定第一」。

出家的修道者一般稱為:沙門。中文叫做「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持戒生定力,因心定而開啟智慧,做事情才不會倒亂。戒定慧也稱「三無漏學」:三種清淨沒有煩惱的修行方法。

貪瞋癡稱為三毒:能毒害人們的身命與慧命。

貪是貪愛五欲:財,色,名,食,睡。瞋是:愛發脾氣不能忍耐。癡是:固執己見不信聖人之道,不信因果。

就是因為有了這三毒,衍生出:身造作殺生、偷盜、邪淫。口造作兩舌、惡口、妄語、綺語…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