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本站分享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28

各位蓮友:

上次講到「及釋提桓因等」,這次講「無量諸天大眾俱」。

上次提到佛教所講的諸天,就是三界二十八天(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

欲界:有男女情慾,飲食,睡眠的眾生所住的世界。

上自六欲天,中至人界的四大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瞻部洲、,北俱盧洲),下至八大地獄等,都屬於欲界的範圍。南瞻部洲:又名南閻浮提,就是我們所居住的世界。

欲界六天:是一層一層上去的。

1,四天王天:在須彌山半山腰,東方有持國天王,西方是廣目天王,南方是增長天王,北方是多聞天王。此天一晝夜合人間五十年,天人壽命五百歲(合人間約九百萬年)。

2,忉利天:在須彌山頂,就是釋提桓因居住的地方。此天一晝夜合人間一百年,天人壽命一千歲(合人間約三千六百萬年)。想一想此天的天人,看我們是不是「朝生暮死」?

3,夜摩天:譯成中文是「時分」,這裡的天人每個時分都非常快樂。天人壽命兩千歲。

4,兜率陀天:譯成中文是「知足」,內院是彌勒…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27

各位蓮友:

上次講到「與如是等諸大菩薩」,這次講「及釋提桓因等」。

「釋提桓因(帝釋天主)」是佛經中常常講到的「忉利天主」(地藏經就是在忉利天講的),世俗所稱的「玉皇大帝」。因為過去生中修集了許多福德,具足了忉利天天主的德行,所以也叫「能天主」。

佛教所講的天,計有三界(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二十八重天。

欲界的第二天叫「忉利天」,譯成中文是「三十三天」,在須彌山頂。不是指豎的三十三層天,而是平面的共有三十三天,中央是「善見城天」為帝釋天主所居住;東、西、南、北四方各有八天,合起來共有三十三天。

佛經中有一段典故:過去迦葉佛時代,有一位女子在迦葉佛將入涅槃時,生出善心發願要造一座塔供養迦葉佛,只是她太貧窮了,經濟能力不夠,到處請人幫她完成這個願望。剛好找到三十二位女人也有這個願望,就共同發心出錢出力,集合大家的力量,終於完成了她建塔供佛的心願。

由於這種善業不可思議的功德,那一世她死後就生…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26

各位蓮友:

上次講到彌陀法會中,十六位大阿羅漢及四位大菩薩的典故。

在此補充說明:佛陀說法有二種處所,一個是在「穢土」,一個是在「淨土」。

如果是在穢土說法:參加的大眾,聲聞眾是排前面,菩薩是排後面的。若在淨土說法:像講《華嚴經》等……很多處所都是在淨土,那就菩薩排前面,聲聞排後面。因為本經是在娑婆世界講的,所以把聲聞眾排在前面。

淨土宗九祖蕅益大師有提出三個理由,為什麼聲聞眾要排在前面:

1, 出世相故:一個出家人無論他修行如何都要恭敬,為什麼?因為他披袈裟,是現三世諸佛之相。菩薩有的是現出家相,有的是現在家相,相狀比較複雜,為了尊重出家僧相,所以排在前面。

2, 常隨從故:這些聲聞眾,經常跟隨在佛陀的身邊修學,所以也值得尊重。

3, 佛法賴僧傳故:因為這些僧眾在穢土,有住持正法,續佛慧命的功德。

在經典上有記載:有一次文師殊利菩薩遇到了迦葉尊者,文殊菩薩他的功德雖然超過迦葉尊者,但是他請迦葉尊者走在前面。為…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25

各位蓮友:

上次介紹「乾陀訶提(不休息)菩薩」,這次講「常精進菩薩」。

常:是「恒常」;精:是「精而不雜」;進:是「進而不退」。

這位菩薩從早到晚,都是專心一意的用功,恆常不斷的為自己為別人,實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願,所以叫做「常精進菩薩」。

常精進有兩種意義:自利與利他。

自利:利益自己。從自修方面說要修善去惡。時時向好的方面去修持,讓所有的罪惡行為停止下來。佛教有一個術語叫「四正勤」:已生惡令斷滅,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此四正勤就是精進,精進勤勞修習四種道法,以策勵身口意,而後斷惡修善。

利他:要幫助他人,要度生不倦。時時刻刻都要救度眾生,從不會覺得疲倦,不會感覺辛苦。

《寶積經》說:此菩薩為度一眾生,經無量劫,隨逐不捨,猶不受化,曾無一念棄捨之心。這種度生的精進心,可算達到了極點,所以稱為「常精進菩薩」。

《彌陀經》是提倡念佛,求生極樂的淨土法門。念佛,說起來雖然簡單,行…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24

各位蓮友:

上次介紹「阿逸多(彌勒)菩薩」,這一次講「乾陀訶提菩薩」,譯為中文是「不休息菩薩」。

大家都知道學佛最後的目的是希望成佛,但佛道長遠,絕不是一般小小的根機,或是微小的行持,就能達到目的的。

乾陀訶提菩薩為了完成佛果,自從發菩提心以來,經歷恆河沙劫,每天不休息的廣修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要救度一切眾生。

有一偈語講到:「世間無邊塵擾擾,眾生無數業茫茫,愛河無底浪滔滔,故此菩薩不休息」。六道中無盡的眾生,從早到晚不停的起惑造業,所造的業猶如大海一般的蒼茫無際。俗語說:「愛不重不生娑婆」,眾生受到無底江浪般的愛欲,無明煩惱所迷惑,在滔滔大浪的生死海中頭出頭沒,輪迴不息沒有了期。這位菩薩為了救度眾生早成佛道,就不能休息了。

在《彌陀經》中,乾陀訶提菩薩所表的法是要我們:精進不休息的修行淨土法門,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名號,這是修淨土必須具備的精神。 阿彌陀佛!

法滿 合十 201801…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