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本站分享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66

各位蓮友:

上次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六種禽類,此禽類皆從七寶池中的《如意珠王》就是「摩尼寶珠」,變現出來的。《觀無量壽佛經》中說:「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化為百寶色鳥是也。」這些鳥兒代替阿彌陀佛講經說法,使法音自上遍下,時時處處都能聽聞佛法。

此次再解釋經文:「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

「晝夜六時」:極樂世界是充滿光明,沒有晝夜的分別,只不過是蓮花開了就是白晝,蓮花合起來就是夜晚。眾鳥的法音宣流,一天到晚沒有間斷。

「出和雅音」:鳥兒所歌唱的聲音,都是柔和幽雅非常悅耳好聽。使人聽了能消除煩惱,感到心曠神怡,趨向無欲寂靜的境界。

在西方極樂世界,說法從未間斷,不但佛說法,菩薩也說,鳥兒也說,水聲、樹聲……六塵都說法,都是契理契機,各人聽不同的經,音聲互不干擾。《無量壽經》中有說:「其欲聞者,輒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想休息一下,聲音…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65

各位蓮友:

此次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共命鳥》的故事。(此鳥有兩個頭,共用一個身體,有各自不同的心理思想)。

佛教有一部《本生經》,專門敘述佛陀過去生的故事;經中記載釋迦牟尼佛與專門跟他作對的堂弟「提婆達多」,乃是一隻共命鳥。

有一天出外覓食,身為提婆達多的鳥累得睡著了,而身為世尊的鳥卻醒著。醒著的在無意中拾到一粒香果子,為了不吵醒他,想說我吃下去,你也可以享受到,就獨自吃得津津有味。同時更自言自語說到:「好香喔!」

沉睡中的聞到香味,驚醒過來,因吃不到香果就很生氣地說:「你為什麼欺負我,竟獨自偷偷地把好吃的東西享受掉,你記住!我一定要吃一粒毒果來報付你!」

人不能發歹願,他的願一發,後來果然找到一顆毒果,一口吞下去,嗚呼哀哉!造成兩命同時死亡的慘劇,從此生生世世成為糾纏不清的冤家了。

直到世尊成佛以後,還受到提婆達多一再的迫害,慈悲的世尊還是一再的包容與諒解他,最後還為他授記,將來有一天他也會成佛,名號… 閱讀全部

愚誠得道的故事  /西方子

佛經上說:「佛法須向恭敬中求。」恭敬,就是說心真誠到相當程度,修行要用整個生命力投入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中。有一個修行人,他曾在隨手丟一張廢紙到垃圾桶的時候,警覺到自己所升起的輕忽心,他不厭其煩地解釋說:「…也不是要用什麼特別不一樣的心去對待要丟棄的東西,而是不能起輕忽隨便的心隨意甩手一丟,只是要一如平常的、平等的心將它丟放進垃圾桶。修行人要連一張垃圾的丟棄,那個心都不是隨便的。」「隨便」,其實是在消損我們自己的佛性,是我們多一次養成「輕忽」的習性。廢紙,它不會計較我們怎麼對待它,問題是我們的心念多起了一次無明,無始劫以來,我們就這樣放任日常生活中的每個動作、每一句話…,這樣隨便造業—或許是「輕忽」隨口說一句話傷人;或許是「輕忽」隨便表現冷漠的態度。「輕忽」,就有分別;「輕忽」,就有很多煩惱的問題產生。相反地,有「恭敬真誠」的心,自然能得到佛法的實益。印光大師說:「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64

各位蓮友:

上次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眾鳥「白鶴」、「孔雀」,此次介紹「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

「鸚鵡」:會模仿人講話。你講好話牠也會講好話,你講不好聽的話牠也會學,你念阿彌陀佛,牠也會念佛。經上說「佛佛道同」,古佛今佛所說都是一致,絕無不同的說法。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所以我們要以佛為師,常隨佛學,依教奉行。

「舍利」:此鳥眼光非常銳利、清澈。末法時期的眾生應具備這種眼光,了解念佛是唯一讓眾生解脫生死的法門。

「迦陵頻伽」:中文叫「妙音鳥」。這種鳥兒在卵中還沒有出殼時,就能鳴叫,而且聲音非常微妙好聽,牠美妙的歌喉,超過一切的鳥兒,所以叫做「妙音鳥」。三時繫念佛事「迦陵出殼壓群音」,就是這個意思。佛陀的聲音也稱〝迦陵頻伽音〞,所以唯有念阿彌陀佛的聲音,才能與此鳥媲美,是純善無惡的語言,所以大家要多念佛。

「共命之鳥」:這種鳥有兩個頭,各自不同的心識,共同一個身體,所以叫做共…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63

各位蓮友:

此次釋迦牟尼佛再介紹極樂世界的眾鳥說法。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

這一段是說明阿彌陀佛,為了讓西方極樂世界的聖眾,能常常聽聞佛法,所以就以他的神通妙力,以他的大悲願力,變化了這許多的鳥兒來演說妙法。

其實極樂世界的鳥,種類無量無邊,世尊只是略舉一二。為什麼阿彌陀佛要以他的神力,變化出這許多珍奇異鳥,來為大家講經說法,而不現佛身來跟大眾開示呢?

十方眾生根性不一樣,有時候想要親近佛陀,就到法堂去聽阿彌陀佛說法,有時候想要暫時遠離人群,就可以到樹林去散步。但也沒有錯過聽法的因緣,因為在樹林當中有鳥類,牠也能為你廣宣妙法,所以在極樂世界當中,聽法因緣不一定要依止佛陀,鳥類也可以說法,但這都是阿彌陀佛的威神力變化所作。就像《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的「普門」示現,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來說法。應以白鶴身得度,就現白鶴身來說法,真是…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