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心得感悟

貪欲是苦的根源 /王安隱

我們人有三種根本煩惱,曰貪欲、瞋恚、愚癡,此稱為三毒,貪欲是三毒之首,是一切痛苦的根因。

貪欲即貪財、貪色、貪名、貪利,貪求種種欲樂。也就是貪戀財、色、名、食、睡五欲,對於色、生、香、味、觸、法六塵,而生染著之心,永無厭足。例如:為貪圖口腹之慾,殺害生靈;為貪圖名利,勾心鬥角;為貪圖欲樂,追求聲色……。世人因貪著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起惑造業,所以招來苦報,輪迴生死。

佛經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世人由於縱逸在五欲的生活中,所以無法遠離生死的繫縛,完全是由於貪著現前的五欲,不肯捨離,導致種種禍患。八大人覺經說:「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法華經譬喻品曰:「諸苦所因,貪欲為本。」 都是說明五欲是眾苦之本。

人活在世間都抱有美好的希望,但是人的欲望永無窮盡,所謂「山谷易滿,人欲難平」。遺教經說:「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則無此患。」世人為貪著五欲六塵,永無滿… 閱讀全部

持名念佛 /王安隱

佛法浩翰,廣說有八萬四千法門,在佛門各道場中,修持方法各有不同,有參禪、學密、修觀、拜懺,念佛等,每個法門的修行者,都希望能脫離六道生死輪迴之苦,到達快樂的彼岸。但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正屬末法時期五濁惡世,人的根機鈍劣,煩惱惑重,單靠自力修行,要想脫離 六道生死輪迴之苦,談何容易。

所以修行所選擇的法門,非常重要,在眾多法門中,要選擇與自己根性興趣相近的法門,作為日常的修持。在這些法門當中,若求其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適合末法眾生根性的,則惟有持名念佛的淨土法門,最易修持,最易成就。以在家的人來說,因世俗雜務纏身,若欲學佛,持名念佛一法,是比較穩當的法門。

念佛法門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佛名,人能念佛,即是常在彌陀光中,常蒙佛光攝護。所以不分老年、中年和少年,不分男人或女人,不分聰明或愚笨,不分善人或惡人,無論何人,只要肯念佛,乘佛願力,一定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印光大師說:「吾人在生死輪迴中… 閱讀全部

人生的實相是苦 /王安隱

我們人生活在這世界上,都希望能夠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卻有人夫妻離異,子孫不肖;都希望能夠過著健康快樂的生活,卻有人常年與藥物為伴;都希望能夠成就輝煌的事業,卻有人事事不能順心……,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

常言:「心中有事無人知,心內有苦口難開。」在人世間,有數不盡的煩惱,有說不完的痛苦,隨著時間的遷移,生活環境的轉換,種種際遇,百樣雜陳,盡多苦悶難耐事,真是心有千千結……苦啊!

人生有那些苦?佛典大涅槃經說:人生有八苦,這八苦是生、老、病、死、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等八類,分述如下:

一、生苦:指人出生到人世間所遭遇的痛苦。人在母胎中,如囚牢獄,離開母體,開始了人生的旅程,身心剎那都在變化遷流之中。如是由少而壯,由壯而老,日夜為生活奔波勞碌,又得忍受風熱寒暑饑渴。終其一生,身心都伴隨著苦惱、煩憂的痛苦。

二、老苦:指衰老的痛苦。人在青少年,身體健壯,年歲日增,青春漸逝,逐漸進入老… 閱讀全部

人生的實相是苦 /王安隱

我們人生活在這世界上,都希望能夠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卻有人夫妻離異,子孫不肖;都希望能夠過著健康快樂的生活,卻有人常年與藥物為伴;都希望能夠成就輝煌的事業,卻有人事事不能順心……,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

常言:「心中有事無人知,心內有苦口難開。」在人世間,有數不盡的煩惱,有說不完的痛苦,隨著時間的遷移,生活環境的轉換,種種際遇,百樣雜陳,盡多苦悶難耐事,真是心有千千結……苦啊!

人生有那些苦?佛典大涅槃經說:人生有八苦,這八苦是生、老、病、死、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等八類,分述如下:

一、生苦:指人出生到人世間所遭遇的痛苦。人在母胎中,如囚牢獄,離開母體,開始了人生的旅程,身心剎那都在變化遷流之中。如是由少而壯,由壯而老,日夜為生活奔波勞碌,又得忍受風熱寒暑饑渴。終其一生,身心都伴隨著苦惱、煩憂的痛苦。

二、老苦:指衰老的痛苦。人在青少年,身體健壯,年歲日增,青春漸逝,逐漸進入老年後,身體機能衰退,終至髮蒼蒼,視茫茫、而齒動搖,氣虛體弱,力不從心,行走坐臥均不稱便,日漸一日陷入難耐的老朽之苦。

三、病苦:指疾病帶來的痛苦。人的一生與病結了不解之緣,當四大不調時,則病魔侵襲。年老之人,諸根衰損,百病叢生,飽受針藥之苦,感到身命危脆的痛苦。

Read More »人生的實相是苦 /王安隱

珍惜短暫的人生 /王安隱

人生在世短短數十寒暑,如眨眼般的流逝,一切都不能常住久留。世間的無常與生滅變異,有如夢、幻、泡、影、露、電, 都不是你我可以掌握的。人生的旅程交織著酸甜苦辣,人生的路途充滿著悲歡離合。由於一切無常,在生命上有生、老、病、死;在物質上有生、住、異、滅;在時間上有成、住、壞、空,這都是無法避免的事實。

詩人李白曾嘆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似雪。」是因悲嘆人生苦短。普賢菩薩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 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可以啟示我們覺悟世間的一切無常,人的壽命,隨時間流逝,我們既然知道生命短暫,應該把握當下,珍惜存有剩餘的時光,好好修學佛法。

佛法是佛陀所說之法,是覺悟宇宙人生一切萬事萬法。佛法是教導我們止惡行善,轉迷為悟,離苦得樂的方法。佛法是佛陀為了眾生的生老病死之苦,求得究竟解脫之道。唯有佛法,才…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