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心得感悟

從龍眼到龍珠 /莊嘉茵

寂光寺的龍眼樹盛產,冷藏室有好幾簍的龍眼。

法會第一天,早上ㄧ排師姐在洗手台前,ㄧ顆顆的用菜瓜布刷龍眼,因為龍眼在樹上就有些白白黑黑的。我想我們五天都刷不完,而且龍眼過水容易壞。經常住同意,我們決定用乾布擦拭,半斤分裝,晚餐時與大眾分享,放在每個人桌上。住宿者不方便拿,我們收回冷藏隔天再分發,終於在法會期間可以圓滿處理!

處理龍眼的時候,要挑掉壞果。我在壞果中看到可能還可食的,就撿起來吃吃看,都吃到好的。師姐們都吃到壞的就不試了!

我們行堂志工早上四點起床,昨天我一早發現兩眼皮腫得像龍眼,還好不痛不癢不影響工作。中午有一位師姐看到有一隻大章魚趴在我的臉上。我回想我曾經看過一隻超大章魚,小時候吵著要去漁市場,清晨四點半跟爸媽去批貨,自己在東港漁市亂逛。看到柱子下一隻八爪大章魚,頭比籃球大二倍,灰白的趴在地上不動。我蹲著跟牠對眼很久,牠都不動,應該是死了吧!我覺得好可憐哪!就將手指放在牠爪上的一個大… 閱讀全部

地藏菩薩不怕鬼 /莊嘉茵寫於2009年 修訂於2023年

「我有一位同事,是一位未婚的小姐,在我們醫院的特殊醫療檢查室工作。她常常看到眾生,飽受驚嚇,身體也常覺得不舒服但都查不出病因。這幾年到處求人加持灌頂,也找過宮廟祭改。很多師父、宮主跟她說,她帶天命要幫忙眾生、必須當乩童或出家,否則日子很難過。她自己堅持學佛茹素,休假時就要躲進佛寺誦經或當志工。你們可不可以幫幫她!」二年多前我有一位護理長朋友如是說。過不久台北淨蓮念佛會有一日法會,師父上人北上主持,我就約了她們同往。

這位見鬼的蓮友蒼白瘦弱,跟師父上人哭訴。她多年來惶惶不可終日,在醫院裡、外出時都會被眾生干擾。每天誦經,還是常看到眾生。這些年被嚇得嚴重掉髮,已花費百萬治療落髮。師父上人跟她說:「要發慈悲心啊!從身旁的人事物做起。在醫院最容易修慈悲心,幫病人推輪椅啊!多關懷病人!要從日常生活開始改變!」法會中師父上人的開示就變成:「修行要從日常生活做起。」我覺得這位蓮友問題嚴重,師父上人的開示有… 閱讀全部

走進寂光寺,生命道路才開始清晰真實    /高意靜

因為上週六去了寂光寺,聽了師父們跟我說的話,我原本去寺前狀況是不好的,從寺裡回來一一與孩子、父母將心中多年的委屈都互相說出來。

昨天父親節陪伴爸媽一天,昨晚爸爸媽媽抱著我,告訴我他們很愛我(從小我總覺得父母不愛我),我內心從小一直以來的難過消失了。

我也從媽媽身上看見一尊活菩薩,她小時的遭遇與全家人對她的漠視,她就這樣過了大半輩子…。我從小沒看過媽媽說過不好聽的話,打罵我們孩子,抱怨的話都沒有。幾年前媽媽生了一場大病,整個過程的疼痛,沒聽過她一句抱怨,我們長大了看似媽媽非常軟弱,前天她在電話中告訴我許多我從來不知道這麼多年來她背後所承受的事情。雖然大家都覺得我對爸媽很孝順,我內心卻很懺悔自己內在對爸媽的偏見與不恭敬。修口業是如此之難,媽媽做到了。

我懺悔對菩薩的信念還是沒有深入心中,還是經常用自己的思維(習氣)來看待事情。需要好好懺悔!

這幾個月我把師父教我如何回向告訴媽媽,她就開始天天努力回向,… 閱讀全部

吃素一年的轉變 / Albert

我從十四歲就跟隨父母到國外生活,從十六歲開始就在快餐店打工,後來有二十多年的時間,都是做餐飲相關的工作,主要是負責各大飯店和公司行號的活動、宴會和酒席。

去年(2022年),我有緣和我一個認識二十幾年的朋友重逢,我從她那裡了解到吃素的好處,她介紹我去寂光寺的網站上看了許多其他人的分享,於是我從去年九月份開始吃素,後來慢慢變成全素。我一開始吃素,單純只是因為朋友告訴我,動物是生命,不是食物。但沒有想到,吃素帶給我的生命轉變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我脖子兩側的淋巴本來有好幾個球,有大有小,用手去按壓,就會感覺裡面像是有好幾個水球那樣,醫生說是淋巴結腫大,都發現了好幾年了,每年都需要做定期檢查,以防病變。除此之外,多年來大便的時候常常會出血,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可能是因為工作壓力很大,以及工作時間過長導致吃飯不定時的關係。我一直都覺得自己也不會活得很久,再加上這幾年,我身邊有好多親友同事因為各種原因離世… 閱讀全部

貪念誤一生    /王安隱

     「貪」是三毒之首。三毒者之即是貪、嗔、痴的根本煩惱。「貪欲」就是貪戀五欲:「財、色、名、食、睡。」對於六塵「色、聲、香、味、觸、法。」而生染著之心,永無厭足。

     俗話說:功名利祿勿念,水月鏡花勿貪。例如貪色,造下了淫業,貪財造下了盜業,貪味造下了殺業,貪名造下了妄言業⋯。貪會毒害、斷喪眾生的慧命。貪念容易誤一生,一個人從生到死,有的人活得很認真。有的人活得很痛苦、很無奈,這是因為心中有貪念。

     古人說「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人在吃飽穿暖了,這個「心」便會想要各種享樂的慾念。饑寒交迫時,就會生起竊盜之心。不管是溫飽還是饑寒時,人都會有「非分」之念。修身養性,能使人超越物慾,不起貪念。我們無所需,就無所求!無所需求,就可以一心向佛。

  …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