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心得感悟

謹記師父教誨 「學菩薩,做菩薩, 不要求菩薩」 /侯一釗

諸佛菩薩,龍天護法,師父上人,師叔,各位常住師父,各位蓮友,阿彌陀佛!十分高興有機會回到寂光寺參加師父上人的追思讚頌會。師父對我們全家恩重如山,是我們的再生父母。因為我們遇到了師父,才了解因果,深信因果,從而能夠發自內心去誠心懺悔自己過去今生所造的業,並發願利益眾生,改變了我們生命的軌跡。

作為一位在大陸受無神論教育出來的數學教授,讓我深信因果是十分困難的事。我很有幸在二十五年前就在美國認識了師父,但是剛開始並沒有懂得珍惜與師父相處的機會,好好學習佛法,錯失了很多機會。後來是在一個看似偶然的機會,在我小兒子侯志達一歲半從香港回美國後受到驚嚇,一直哭不停,醫生也查不出問題。我們有緣向師父求助,才了解到原來母親有一個墮胎的小孩在求救,他知道我們有機會親近師父,所以跟我們從香港回到美國。師父當時還讓我們打越洋電話到香港與媽媽求證,果然她在大陸的時候有墮過一次胎。這事情連我自己也不知道。後來師父在我… 閱讀全部

憶念師父     /弟子張進德恭錄

有人說:「父母在,尚有來處,父母逝去,只剩歸途」。

以前我就感同身受了,如今每憶及父母恩,至今猶常眼淚盈眶;如今當師父遠颺時,這種感受竟也是如此地真確。尤其在 師父圓寂第一天,拜過師父,回台南途中,同修說及,此生曾拿棍棒懲戒我的三位長者皆已遠颺了,不禁又一陣痛哭失聲!父母的棍棒是要我學好;師父的棍棒,則是消業障。

能追隨師父,是個偶然。民國80年職掌中埔鄉邊境永興國小時,因為居民大多篤信佛法,喜歡聆聽 師父上人講經說法,因為是跨鄉之偏遠山區,無公共場所,因此學校自然就成為居民集會之處。以前擔任教師之經驗,知道居民、家長亦需要社會教育層面來指導,尤其是教化人心……,既然大家都有此共識,當然是何樂而不為!

於是與幾位家長委員金庫、宏明師兄等,就浩浩蕩蕩的來邀請 師父上人了;也因此見識到師父上人的悲願、隨和,而且那種隨順眾生荷擔如來大業的胸懷,首次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因為常到嘉義市開會(當時縣政府所在地),常… 閱讀全部

再次相見恨晚 /李妙娟

再次相見~恨晚
您如那 細風吹雨
滋潤嫩芽使透出
您如那 和煦暖陽
喚醒有情朝彼岸
您如那 笑開蓮花
渡化千億往淨土
您如那 明月清泉
洗滌青苔予澄淨
您如那 萬縷微風
掃盡煩憂入蒼穹

大仙寺很不捨的送您最後一程,坐在車上望向窗外的景物已模糊不清,因對您深深的思念,六年多與您的互動歴歴在目,一幕幕如窗外的樹木迅速的往後離去,捉也捉不住。

蓮友師兄姐已道出您很多可歌可泣的偉大事蹟。

每當回寺裡見到您,一句師父阿彌陀佛,心中湧現無比的快樂。雖然平常我話不多,但現在卻有很多話想跟您說呢!只要能回寺裡就跪在面前跟您說好多好多的悄悄話,我知道您一定有聽到的。

6年前的再次重逢(民國71年您是我皈依的師父,賜法號慈儀,之後到106年底再次相見)看似莊嚴肅穆却和藹可親又可敬,只要回去常跟您討抱抱(現在多希望再讓您擁抱一次),就像一般的長輩一樣,您是最接地氣的上人,但又是超出凡俗.高絕世塵的師父。

在您諄諄教導深入淺出的佛學裡,讓我懂因果、懂懺… 閱讀全部

啐啄同時——師父手把手的教導    /王錦慧

古老的故事說:當小雞在蛋殼中成熟快要破殼而出時,在蛋殼中「唧唧唧」傳訊息,母雞感受到了,在這個重要時機啄一下。契和機同時、感和應相交,感恩師父就是這樣在我遇到困境時指導點破、撥轉。

兩年前,新接班級時有一個家庭關係混亂,滿六歲的小一新生從社會局安置的家庭回到法律關係的家庭,他逃避現況退縮到手機的虛擬世界,半個月內又目睹長輩拿菜刀砍傷流血畫面,加上早、晚餐不見得餐餐供應飽足,必須和大六歲手足爭搶食物。這樣學生面對家庭環境落差適應的艱鉅,班級導師關心困難、為難的難題,我向師父求救了。

其實在接手這個班級前三年善知識就多次要我在職場上發慈悲心,多次點撥我對學生不夠慈悲,沒有契入關懷的重心。只是當時還沒有遇到這樣荊棘遍佈的困境,很難體會關懷的契機和等待學生發出輕微些許不易見的求救訊號時機,才可以伸出雙手握住機會撥開困頓,否則就是讓他更遠遠退縮更深深埋入自己的虛擬世界之中。

當我在會客室中向師父說明孩子的… 閱讀全部

想對師父說的話 /李晶菁

敬愛的師父,2022年1月1日第一次到寂光寺,記得那一天我的身體狀況很不好,氣喘、鼻子過敏等,讓我幾乎不能順暢呼吸。到寂光寺時自己也不知道那是多大的善緣,傻傻地進去、傻傻地在旁邊聽,看著師父的微笑,時而鏗鏘有力地說一些我這凡夫俗子聽不太懂的道理;然後也在同一天,以身體健康之名,行吃素之實到現在;結果竟然半年之內身體狀況大大改善到連西醫都無法理解的程度。跟師父您報告時,您也開心的說:太好了太好了,然後提醒我不要忘記用功誦經等。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師父您用最簡單明瞭的方式,告訴我佛法不是用來研究而已(我也根本還沒有慧根研究),而是要用來實踐在生活裡….有時在自己工作生活忙碌之餘,很慚愧地跟師父您說我沒有每天好好用功誦經,您還會安慰鼓勵我說:「有時間不要忘記念就可以了」…簡單的一句話,讓我心裡的不安和罪惡感少了一些。

十一月初跟您報告說我在生活秩序中找到了每天穩定誦經地方式時,那時您應該已經很不舒服…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