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心得感悟

師父,我回來了!–我與寂光寺的因緣 /劉宜喬

◎ 因緣 從一張觀世音菩薩法照開始

拜網路科技之賜,不但讓世界變成地球村,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從小即是觀世音菩薩「粉絲」的我,無意間在facebook (臉書)分享中,被一張觀世音菩薩法照深深吸引,循著線索連結到「輕輕呼吸」的新聞台網頁,終於看到這張令我心生歡喜、不自覺微笑起來的菩薩相片;同時也連結到版主法塵師父在臉書的位置,於是開啟我與寂光寺的緣起。

2012年3月與法塵師父在臉書結緣,他是我在寂光寺認識的第一位常住師父,之後更時常浸潤在他護生、勸素的分享中;而「一分鐘蔬食」烹飪教學,令廚藝不佳的我備感興趣之外,對寂光寺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某一天,我主動打電話回寺詢問護持寂光寺建設基金的相關事宜,因接洽法塵師父未果,則由慧澤師父為我解惑,於是開啟另一段我與慧澤師父在facebook交會的因緣。

在網路虛幻世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慧澤師父用俗家名字當暱稱,雖然讓我感到特別,但礙於我已知他的真… 閱讀全部

心一鬆懈,業障即現前 /王晴雯

四月中旬與朋友聚會,有位朋友建議吃火鍋,當時因不想破壞氣氛,加上朋友們的鼓舞,於是答應出席,至葷食店點了一鍋「素」火鍋,此時的戒律心已鬆懈,因緣成熟,業障隨即現前。

吃飽喝足的隔天,在沒有外傷、撞擊的情況下,一早起床右手腕莫名的腫、痛,立即就醫後,骨科醫師無法診斷疾病,只建議我服用消炎止痛藥及冰敷以緩解急性疼痛,因此吃了三天的止痛藥、肌肉鬆弛劑與冰敷,但腫痛情形未減反增,正當煩惱時,有一位同事提醒是否吃到葷食?於是認真回想每一餐的餐點,確定是那天與朋友聚會的火鍋,當下立即懺悔向眾生道歉,並發願下班後誦地藏經迴向給牠們,從這一刻起,我的手漸漸消腫,傍晚下班時已恢復正常,一點疼痛、腫脹都沒有!晚上回家後,因自己的惰性與服用藥物易疲倦之副作用,所以早早就寢,結果一句經文都沒誦,更別說要迴向給牠們,隔天醒來時,我的手竟然更痛、更腫!

腫痛的手無法做任何事,因此決定再次就醫,但醫師仍無法診斷疾病,依然建… 閱讀全部

回家 /陳韋年

以前過年時,我們都會回爸爸的老家過年,也陪媽媽回她的台北娘家。我發現,他們總是比我還興奮,他們不抱怨塞車,不顧慮人擠人,一心只想著回家。我不知道支持他們的是什麼,我想,是一種歸屬感吧!

我們總是經過鄉下的田中小徑,爸爸常說:「以前走這條路覺得好長,現在開著車,怎麼覺得一下子就到了。」他總是不厭其煩的介紹田邊的景物。看著他的神情,這些事彷彿昨天才發生過而已。他偶而會搖下車窗,伸手摸摸垂下來的枝葉,沙沙聲響,像和老朋友聊天似的,那有他熟悉的味道和印記。

我的外公,幾年前往生了。媽媽連夜奔喪的情景,令我難忘。她傻傻的看著車外,問著:「到家了嗎?」她不斷溢出眼眶的淚,擋不住也擦不完。那時,我才明白,台北是她的家,父母在哪裡,家就在哪裡。

去年,我的爺爺奶奶在很短的時間相繼往生。因為爺爺臨終前的幾聲「阿彌陀佛」,讓爸媽有因緣來到寂光寺。他們很認真的誦「地藏經」,也把共修的法會當做生活的一部份。其實,我心中… 閱讀全部

朝山 /林培蘭

二月底,學測考得不理想的兒子,跟著我一起回寂光寺朝山。那是他第一次進寂光寺,法塵師父特別撥空和他聊聊。孩子對未來有期待,但不論多努力,考試的成績都徘徊在固定的位置。總是有一股莫名的徬徨壓在他的心頭上,誰也幫不上忙。

法塵師父大致知道問題的所在,對著他說:「你的問題很簡單,把學測放下,認真的準備指考。倘若醫生幫人看病,把這個人的脈,想剛剛那個病人的病,兩個人都看不好的。」「祈求佛菩薩幫自己找到最適合的位置。」聽完他們的談話,我真的有當頭棒喝的感覺。原來,我的心裡就只是裝著執著、分別、妄想而已;口裡說的佛法,只掛在嘴邊。這麼簡單的道理,怎麼就沒有智慧去看清楚呢?怎麼就這麼放不下呢?當下,我滿心的焦慮,像脫過水一般,卸下了許多。很多不能滿願的事,就儘量隨順因緣。孩子的心似乎也自由起來,看起來輕鬆許多了。

那晚,孩子告訴我:「寂光寺都是好人。」原來,盧桂櫻老師給這個年輕人好幾個擁抱。我突然想,我多久沒… 閱讀全部

吃膽補膽? /簡伯如

父親往生後,全家人都非常悲傷,更擔心生前未全深信因果的父親,會墮落到不好的地方。 因此,我們發願要在四十九天內讀誦至少一百部地藏經回向給父親。此外,更依照師父指示,每個旬都如理如法的做佛事超渡父親及其冤親債主。

第三旬是在自家中舉行,依照習俗是「女兒旬」,我和妹妹決定要辦的「澎拜」一點 (台語:豐盛的意思)。當天,家中一大早來了約三、四十位親友及蓮友,在師父們的帶領下開始超渡儀式。午供後,我正要招呼大家用餐,看見一位師姐拉著性定師父的手,走進父親的房間,我想他們可能因客廳廁所不夠用,要進去用廁所,心裡正狐疑:他們怎麼知道那個房間內也有廁所?性定師父就出來叫我,「伯如,好像是你爸耶? 妳來問問。」一進門,那位師姐就坐在父親過去習慣坐的位子上,一模一樣的位置,卻縮抱著肚子,非常痛苦地望著窗外。 有了之前善知識出來指點的經驗,這次我比較鎮定的問:「爸,是你嗎? 你哪裡不舒服?」父親點點頭說:「你們準備了那麼…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