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地藏經講解(四) /慧深法師 講

大家比較熟識的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乃至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都現在家相,只有地藏菩薩現出家相。我們常聽一些反對出家的人這麼說,父母將我們撫養長大,子女應該在家裡好好奉侍父母,怎麼可以長大之後跑去出家,豈不是很不孝呢?其實出家人遠離俗家,並非放著父母不加照顧,只是遠離世俗更加能夠專心修道,等到有了成就,更能夠報答父母養育的恩惠。

過去蓮池大師有七筆勾,就談到「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父母養育子女長大的恩惠如山那麼高,即使今生裡頭,父母冷了,我們拿較好的衣服讓父母保暖,餓了,拿較好的食物來孝敬父母,乃至體貼父母,帶他到處走走,時時讓父母歡喜,父母死後我們用很多很多的東西,甚至以三牲來祭拜,也無法報答父母養育我們的恩惠的千萬分之一。佛經說即使我們一肩擔父,一肩擔母,經千萬劫,父母在我們身上大小便利,我們還都細心的照顧,也無法報答父母恩惠的千萬分之一。所以,過去的祖師,乃至我們所知道的目犍連尊者,他們在出家成道之後都報答父母恩惠。目犍連尊者得到阿羅漢果之後,有一天入定觀察,知道母親在世時做了一些不如理不如法的事情,可能不在善道裡,觀察之後,果然母親墮入餓鬼道中。他設法救拔母親。這就是盂蘭盆節的由來。出家人三個月中結夏安居之後,到那一天可以自由活動,名為自恣日,也是佛歡喜日。在這一天,為了救父母而布施供養,以這些人修行證果的功德來回向給父母親。目犍連尊者如佛教導的,將他的母親救離了餓鬼道。釋迦牟尼佛證了無上道之後,最初就為父親淨飯王於迦毘羅衛國的王宮裡說法,最後入涅槃之前再為母親摩耶夫人於忉利天宮裡說法,使雙親都能證得道果,以此報答摩耶夫人生他,父親養育他的恩惠。

大方便佛報恩經說:「如來以正遍知,宣說真實之言:為一切父母故,常修難行苦行,難捨能捨,頭目髓腦,國城妻子,象馬七寶,輦輿車乘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一切給與。勤修精進,戒施、多聞、禪定、智慧,乃至具足一切萬行,不休不息,心無疲倦。為孝養父母,知恩報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云:「菩薩於無量阿僧祇劫孝養父母衣服飲食,房舍臥具,乃至身肉骨髓。—–以此因緣,自致成佛。」什麼是正遍知?所有世間的一切道理他都了解得很清楚。一般人所了解的往往只是片面的。現在醫學很發達,發明某種藥物可以治療癌症,可是將癌細胞殺死,健康的細胞也被殺死,癌症治好了,健康也受到極大的傷害,身體越來越衰弱,所以這不是正遍知。研究一種東西,可能有的可以利益某一部分的人,其實傷害比利益大得多。有些工作辛勞的人,為了提神醒腦,嚼檳榔、抽煙,當然一時間很有精神,可是對身體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一般凡夫所看的並非正遍知,而佛所知的是正遍知,他為眾生宣說真實之言:真實的道理。我們為一切父母的緣故,常行難行的苦行,一般人做不到的,佛能夠做得到。難捨的也能捨,一般人無法捨的頭目腦髓、國城妻子、象馬七寶、輦輿車乘、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一切給與。一般人捨不得給人的,修行的人都肯給人。

從簡單的來說,大地震使很多人的房子倒塌了,沒衣服可穿,沒被子可蓋,乃至受傷的沒藥敷救,我們願意布施衣物、藥劑、食物,可是要我們捨身軀,有的人就沒辦法了。例如那個人需要一顆眼睛,你願意好端端的人捐出一個眼角膜嗎?甚至有的人罹患血癌,需要同型人的骨髓,我們願意捐出來嗎?某人對社會很有貢獻,我們願意捐腎臟或心臟給他嗎?不久前有個醫生看到台灣人吃米糠油,多氯聯苯中毒就是這位醫師來發現的,因而救了許多人,但是他的心臟有毛病,要大家捐出心臟,大家都很考慮,活人捐了心臟命也就休了,怎麼肯捐心呢?如果需要我們的頭,我們大概也都不可能捨。或許要問真有需要我們整個頭顱的情形嗎?一個國家的老百姓因為強國侵犯,所有國人都將要被殺死了,假使將我們的頭奉獻出來,他們就不會殘殺國人,這時候我們願意捐出自己的頭嗎?甚至他身為國王,人家要我們的國城,要霸佔我們的妻兒子女,或者要我們的礸石、珍珠、瑪瑙等等,我們願意給人嗎?我想,一般人都不願意。但是一個修行者,這種人家不能捨的,他都肯捨,因為這是為了要救自己的一切父母。

此外,精勤的修精進、布施、持戒、忍辱、禪定、智慧,乃至具足一切萬行,精進不休息,心都不覺得疲倦。這麼做著就只為了孝養父母親,知恩報恩的緣故,要迅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又說菩薩在無量阿僧祇劫,孝養父母衣服、飲食、房舍、臥具乃至身肉骨髓,以此因緣自致成佛。菩薩在無量阿僧祇劫,無法計算的劫數當中,孝養父母,給衣服穿,給食物吃,給房子住,甚至給他舒適的床舖睡覺,乃至需要我們的骨肉腦髓,我們都願意如此孝養父母。有的人因為父母肝臟不好,就將自己的肝臟捐給父母,腎臟不好,他也願意捐一個給父母,父母需要他的骨髓,他願意抽給父母。做了許多孝養父母的事情,以此因緣而能夠成佛。在佛經中這麼明白的說了,可是一般世俗的人不明白這種道理,誤會出家人不孝養父母親,甚至錯誤的認為佛教不講孝道,真是大錯特錯的誤解。佛經當中談孝道的有很多,這部地藏經就是最好的代表。
  
因為上述的原因,我特別為大眾講解地藏菩薩本願經,在這部經中有很多地方談到孝道。先是佛陀上昇忉利,為母摩耶夫人說法報答親恩。次則地藏菩薩前生曾為婆羅門女和光目女,拔救慈母於地獄道和餓鬼道之中,因見到地獄的罪苦眾生,受諸楚毒,由是發宏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他這些偉大的願力,都是由於要救度父母親才發的。
  
今先通釋「地藏菩薩本願經」這個經題名字。
  
古今一般講經的法師,在未講到本經正文以前,先來一番談玄說妙,名之為懸談,或者叫做懸論。即是在未開講經文之前,首先將全經的內容概括地向聽眾敘述一遍,或者加插一些玄妙的理論,使聽眾在未聆聽經文之前,先領會全經的概況。
  
這種經前懸談,各宗因所依所判的教典不同,故所立的名目也各異。平常一些法師講經,多用天台宗五重玄義解釋經題。五重玄義,玄者微妙難可思議,意義很深,使我們先有個概略的了解。五重者:一釋名、二顯體、三明宗、四論用、五判教相。以前聽經,大概都很快的進入經文,經題簡單解釋而已。現在應該明白經題,也能約略的知道這部經所指。

名是假名,所有一切法本來沒有名,但是諸佛為這些法安立一個名。煮東西有很多方法,我們說這是炸的,那是煎的,煎與炸不同,油較少量,有的是水煮的,煎、炸、煮都是假名。假名之下,必有實體,行者尋名得體。譬如東西端出來了,我們知道這是炸的,那是煮的,另一種又是煎的,我們由這個名可以得到這些體。宗是宗旨,好比車子是一個名,小轎車或大遊覽車或卡車都是名,卡車有卡車的實體,遊覽車有遊覽車的實體,腳踏車有腳踏車的實體。車子有它的實體,目的是用來載人,載三、四十個人,要用大遊覽車,要載四個人,騎腳踏車不行,要開小轎車,甚至要運送更多的人,需要火車,火車有火車的體,船有船的體,飛機有飛機的體。我們要飛機、火車、腳踏車的目的為何?要用來載人。有了車子,沒有宗旨,車子根本沒有用處。有主旨,我們才能夠了解體。譬如我們家裡只有兩個人而已,買一部小轎車來開就好;生了兒女,父母也接過來同住,一家有八口,出門就要開著廂型車,一次可以載運九個人。要買某種車子,因為它具有適當的功用。功用有的是一種,有的有無量的功用,不離本宗,因要作用才明白買它的宗旨,功用現前,作力有深淺,則判歸大乘、小乘、權教、實教等相。是名經題解釋的五重。
  
這部經的題目,佛自己說它有三種,一個叫地藏本願,一個叫地藏本行,一個叫地藏本誓力經。現在即用第一個為經題。

  古時大德解釋經題,有七種立名方法,都不離人、法(道理)喻(譬喻)。有的是人法、人喻、法喻(複三)、或人法喻(具足)、或人、法、喻單立名。以人立題者,如阿彌陀經。阿彌陀是印度話,翻譯成無量光,即見性悟道時,其光明無量。阿彌陀又名無量壽。每個人了解道理時,知道法的本來是不生不滅,永遠常住於世間,法壽無疆。人即是法,以人立經題。以譬喻立題者,如梵網經。時佛觀諸大梵天王網羅幢,就為大家說無量的世界,如同網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別異無量。佛教門也如是,每一世界的教育也各不相同。菩薩到無量世界,親近無量諸佛,盡行諸佛無量道法,勇猛精進,名稱為大家所普聞,方能成佛,所以譬喻也是法,因此有的經以譬喻立題。以法立題者,佛將所得到的法,為大家演講,如般若經、涅槃經、方等經等等,都是以法立題。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人法喻具足的經題。

  地藏菩薩本願是這部經的別題,因為地藏菩薩本願六個字與其他的經典名稱不同,而每部經都名為經,經字是通題。佛說阿彌陀經、大方廣佛華嚴經、楞嚴經、法華經,都稱為經,經是通題,其他的經也都叫做經,不只地藏經才說是經。別題又分人法,地藏菩薩是聖者,是一個出世間聖人的名。本願是法。前面說過,本來這部經佛就說有三個名:地藏本願、地藏本行、地藏本誓力。現在唯獨將第一個名地藏本願拿來作為經題,因為有這個願就要實行,實行之後才能夠有拔濟眾生的力量。舉本願一名,就能夠將地藏本行與地藏本誓力二名都包含著。人名又分通與別二種,地藏是別名,菩薩是通名。觀音菩薩,觀音是別名,菩薩是共有的稱呼。陳先生、林先生、王先生,先生是通稱,陳、林、王是個別的。先解釋地藏菩薩這個名。

  地即土地。地有土,地有十甲、二十甲、千甲、萬甲,其實地具有七種意義:第一能生義。土地能夠生長一切生物,一切植物等。人、老虎、牛、羊、駱駝等一切生物,都依土地而生長。不但動物類,植物也都種植在土地上。我們愛吃茼蒿,若無土地種植,茼蒿怎麼能生長?我們愛吃芥菜,芥菜也要在土地上生長。我們要種樹木遮蔭,也要將樹木種植在土地上頭。所有小至草,大至樹木,完全都要依賴著土地來生長。菩薩能夠使一切善法生長。譬如我們不懂得道理,造作了殺生、偷盜、邪淫等等惡業,菩薩來教化我們,我們才能夠生長一切的善法。

第二能攝義。土地能夠攝受一切生物,包含動物和植物,令安住自然界中生長。動物知道痛、死、會流血,植物沒有這些反應,可是植物也有生命。土地能使這些生物安住在自然界裡。菩薩能攝取一切妙法於大覺心中。

第三能載義。土地能負載一切礦植動物等安住於世界之中,菩薩能負載一切眾生,由眾苦交煎的此岸而達快樂清涼的彼岸。我小時候父親曾說,人的心肝應該像大地一樣,無論乾淨或污穢的,都要平等的接受。清淨的水乃至很污穢的垃圾,都能負載於土地上。不但能種植植物,乃至所有的動物,乃至金銀銅鐵這些礦物,甚至車子發動需要的汽油,這些也都負載於大地中。菩薩能負載一切眾生,眾生於眾苦交煎的此岸,他一直背負著我們,直達快樂清涼處,與大地能負載所有一切礦物、植物、動物相同。

第四能藏義。在土地裡可以含藏一切礦、植等物,菩薩也能含藏一切妙法。譬如,土地沒種植種子,沒有樹木、花、蔬菜等等;但是因為大地有了具足的條件,只要將種子播下去,就能夠使它們生長,即土地能夠含藏這些東西。菩薩也能夠含藏所有一切妙法。

第五能持義。土地能保持一切萬物,使它適性的生長。菩薩也能總持一切妙法,使好的增長。

第六能依義。土地能為一切萬物所依,譬如人不能不踩在地面,懸吊在半空中。我們種植的作物,也不能離開土地懸在半空中,唯有在土地上才能生出種種作物。土地是地上萬物所依靠的。菩薩也能夠為一切眾生所依靠,所以有能依的意義。

第七堅牢不動義,地性堅實不可移動。水、火、風非堅實的。研究科學的人就知道,世間七大部洲(或說四大部洲)有時這裡增加些,那裡減少一些,或某處陷下去,某處又隆起來了。譬如建房子要找堅固的土地,才能夠將房子建好。如果那是一塊泥淖地,地質不堅固,我們便無法在地上建築房舍,所以地也有堅牢不動的意義。菩薩的心行也是堅牢,如同金剛一樣,不可破壞,不可移動。地有這七種意義。
  
這位地藏菩薩有廣大的慈悲,一切眾生都要依靠他來救護。所以瑜伽師地論說:「由能攝持菩薩義故,說名為地。」他能攝持菩薩的意義,所以稱名為地。眾生的善根要依靠菩薩的教化才得以成長,好像土地一樣。所以在成唯識論說:「依所修行為勝依持,令得生長,故名為地。」依靠他的修行作為殊勝的依持,使我們的善根生長,故名為地。佛經說譬如大地,一切種子、樹山稼穡、地身眾生之所依止,此善男子,亦復如是。譬如大地,所有的種子當然要撒在地上,樹也種在地上,高山如果沒有地為基礎山也不能高聳,甚至我們吃的米穀、蔬菜等等乃至地上的動物,全都依靠土地。這位地藏菩薩也如此,一切微妙的覺性,也是我們所依靠的,因為菩薩在過去不可說不可說無數劫以來,分他的身形放光說法。關於地藏菩薩分多少身形到什麼地方說法,後面在分身集會品會解釋,在這裡不詳說。

不但如此,地藏菩薩發願永遠在幽冥界內,常教化六道的眾生。六道是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有的因為地藏菩薩的教化,已經成就佛道,有的還在聲聞、緣覺,有的已經在菩薩的階位,有的還在天上或人間,乃至未來的眾生,釋迦牟尼佛在入涅槃之前,於忉利天宮吩咐地藏菩薩,在彌勒菩薩成佛之前所有的一切眾生,佛都交付給地藏菩薩來度化。好像大地一樣,一切都依賴大地以生長,也要有大地來荷負我們,保持我們。所以經說:「心如大地能安一切。」地藏菩薩的心如大地一樣,能安一切眾生。像前面所說的七種意義。所以佛說心力為大且不可思議,以心來讓我們了解地的用處。
  
地有含育的意義,即是說地藏菩薩於甚深靜慮之中,能夠含育化導一切眾生止於至善,我們能到這個程度,當然已經是到達佛的境界。所以藏有祕密包容的意義。世間的祕密庫藏,可以說藏了很多金銀珠寶,金銀珠寶可以救濟貧乏的人,利益人間的一切眾生。平日飲食不缺,總要買一些較有價值的東西儲存起來,有的人買黃金、礸石、珍珠,缺錢時可以拿它們來變換現金。有些人將父母給她的嫁粧:金項鍊、金手鐲、金戒指,平日不佩戴,只是藏起來,實在缺錢,無他計可施時,才將這些東西變賣來過生活。藏就是藏放起來。菩薩也有如來性的三德祕藏,無量妙法,能度脫無數的眾生都登到覺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