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地藏經講解(十) /慧深法師 講


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

  釋迦牟尼佛到忉利宮為摩耶夫人講地藏菩薩的事蹟,並非只有摩耶夫一人聽而已,有許多佛與菩薩都來集會,這是眾成就。爾時,佛在忉利天要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時。十方無量世界,十方指四維上下: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和上、下。十方的世界有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為什麼不可說不可說?以數目無法計算清楚,怎麼算都不能算出來,所以是無量。世,遷流,後一秒鐘接前一秒鐘,昨天接著是今天然後是明天,去年接著是今年是明年,這是時間遷流,有過去、現在、未來這三世之分。界,間隔,有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和上、下十方。在各處所,譬如我們的東方過去是何處,我們的西方過去是何處,雲林縣在嘉義縣北方,台南縣在嘉義縣南方,澎湖縣在嘉義縣西方,有個界。拿地圖來看縣間有縣界,鎮間有鎮界,這是界的意思。時間上或方位上來說都無辦法將數字說得清楚到底有多少,所以說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十方無量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中,有這麼多的佛,乃及大菩薩摩訶。不只佛來忉利天宮聽釋迦牟尼佛講法,十方無量不可說世界當中的大菩薩也來了。寺院的主持聽說某處有某法師講經,不但自己去聽,還帶領著寺眾一同去聽。所有十方世界的一切諸佛到忉利天宮赴會,也不是自己到,還帶領著許多大菩薩來參加殊勝的法會。菩薩在前面已經解釋過,加上摩訶二字,摩訶是印度話,譯為大。薩埵是有情。大菩薩摩訶薩,於大菩薩當中的大菩薩。當知這些菩薩都不是普通身份的,他們將來候補成佛。好比有許多人考試通過,有校長的資格,將來某所學校缺校長,他就去補缺。是法王子,名為大菩薩摩訶薩。智度論說,摩訶是大,薩埵是眾生。或名勇心,因為這個人的心能為大事,永遠不退轉。譬如從凡夫地修行到成為大菩薩,經過極大的困難,他都不退轉。有很多大菩薩都在眾生當中生起大慈大悲的心,成立大乘,能行大菩提道,將來可以成佛,故名摩訶薩埵。這是智度論說的。我們要知道這些菩薩摩訶薩都到忉利天宮集會。現在有許多寺院會舉辦大型的集會,以前佛法還不普遍時,只要有某處舉辦大法會,幾乎全台灣省寺院住持都會率領人眾參加,不管是佛像開光,或某寺落成,或舉辦戒場或法會,都有許多人參加。十方無量不可說不可說世界當中,一切諸佛與諸大菩薩,都一同進入忉利天宮佛宣講妙法的法會,所以說皆來集會。由於釋迦牟尼佛的名聲傳遍十方,所以無論他到何處說法,都有許多他方世界的諸佛與諸大菩薩來聽法。現在聽說釋迦牟尼佛為了報答慈母的恩德,專程到忉利天宮為母說法,所以無量世界諸佛與大菩薩,也都到忉利天。由此可知,這部地藏經的法門非常重要,因為這要宣揚孝道,不但世間人應該共同遵奉,即使十方諸佛與諸大菩薩,對孝順父母敬重師僧,也認為是很重要的工作,所以佛說這種孝行事蹟時,十方無量不可說不可說世界諸佛與大菩薩,也很踴躍參加法會,聽釋迦牟尼佛說法。這一段文我們比較容易了解,現在做個總結。釋迦牟尼佛要為摩耶夫人宣地藏法門時,在十方我們無法算數目的世界,有很多我們說不出來的諸佛與大菩薩都集合過來,要聽佛講法。

讚歎釋迦牟尼佛,能於五濁惡世,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調伏剛強眾生,知苦樂法。各遣侍者,問訊世尊。

  讚歎釋迦牟尼佛,參加法會要聽講法的人,以美妙的言辭表揚釋迦牟尼佛的德行,叫做讚歎。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也是要宣說這部地藏經的講主。釋迦是姓,譯成能仁。他是印度四大階級當中的王族。根據經典記載,印度往昔甘蔗王,有兩個王妃,他的第一王妃名叫善賢,生了一個太子,名叫長壽。第二王妃生了四個王子,大的名叫炬面,其次叫做金色,第三名叫象眾,四子名叫別成。過去大夫人當然是皇后,她只生一個兒子,王妃生四個兒子,想要將來立自己的兒子長壽王子為太子,所以請甘蔗子驅逐第二王妃生的四個兒子離開國土。四個孩子被趕出去以後,走到哪裡就住到那裡,後來到雪山北方,建立了一座城,因為第四王子比較有聰明智慧,其他三兄弟就擁四弟為王。別成王登基之後,以他的德行感化同來的子民,用心經營國家,後來國家成為很強盛的國。後來父王蔗王知道消息,派了一個使者迎接回國,但是別成王說他們四個人有罪,不想回父王身邊。當然他是客氣的,因為有大夫人所生的兒子長壽王子,將來王位應該由他繼承。我們想,他已經被趕出去,父王知道別成王很有領導能力,能夠將國家建立得強大,將來回來領導國家,一定是很好的。但是別成王子不肯回國與大哥哥長壽王爭王位。因為他不願意回國,使者回去稟報甘蔗王,父王感歎的說:「我子釋迦!」釋迦二字表示他非常仁慈。從此就以他好的德行為姓,所以他們稱為釋迦族,這是佛的祖先傳襲下來的姓。牟尼二字是佛的名,譯成寂默。據說釋迦種族的人很驕慢,話又多,等到悉達多出生以後,他都寂靜不愛說話,所以父親稱他為牟尼。因為能夠有慈悲心能仁的緣故,他以度眾生為本,看到眾生痛苦,他都要救拔眾生出離痛苦,以悲心度眾生為本。既然他要一直度眾生,如同地藏菩薩發願,眾生還沒度盡,他就不願意成佛,釋迦牟尼佛也如此,為了度眾生,所以他不住涅槃。因為他這個人都是不驕慢,做人很寂靜,他是以智慧來超脫眾生,做著他度眾生的方法。既然有智慧,當然不會流落生死。一個人能夠動靜得宜,佛能夠寂靜,又能自在的度化眾生。不像我們眾生,因為造業,受業果報影響,不想流落生死也不可能,因為我們沒有智慧的緣故。因為我們也沒有佛的慈悲心,沒有能仁的心,所以我們會在自己學會就滿足,不想照顧眾生,沒有悲心。
前面已經說過,釋迦牟尼佛在周昭王二十六年(公元前一0二七年)四月初八日出生在中印度迦毘羅衛國的嵐毘尼園。過去印度有一個制度,一個女人十月懷胎,臨盆前要回娘家,等到孩子生下來,才回到夫家。摩耶夫人走到嵐毘尼園,手攀著無憂樹,釋迦太子從她的右脅生出來。出生七天以後,摩耶夫人去世,昇到忉利天。後來阿姨摩訶波闍波提及跋陀羅尼教養撫育長大。成年之後娶耶輸陀羅為妻,後產一子,名羅睺羅。十九歲出家,三十歲成道,住世七十九年,在人間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場,周穆王五十四年(公元前九四八年)入滅。釋迦牟尼佛的傳記如果要說,很長,在這裡只是約略的說明,對於釋迦牟尼佛的生平有興趣的,請看他的傳記。
  「能於五濁惡世」。濁,很混濁很髒。台灣有濁水溪,經過雲林縣的西螺,發源於南投縣。這條溪水很濁,彰化和西螺是以濁水溪為界限,不管何時溪水都很混濁。為什麼娑婆世界叫做五濁惡世呢?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五濁我們應該了解清楚,不但彌陀經談到五濁惡世,地藏經也談到五濁惡世,許多經都談到五濁,就詳細的了解它。這個世間是五濁惡世,這是與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比較的,我們這裡有這種缺點。
 
五濁惡世

  第一劫濁。劫為梵語劫簸的略稱,譯為分別時節。有的人說他度過了一劫,其實劫可以說是很長久很長久,通常用年月日時無法計算那麼長的時間,所以劫是大時,時間很長。也可以將劫譯為分別時節,算時間最短的是剎那。一眨眼什麼都過去了,眨個眼的時間很短,但是佛經說起一個念頭當中就有個九十剎那,一下子就過去了。最長的叫做劫,劫又有大劫、中劫、小劫的差別。人壽由最長的八萬四千歲算起,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人壽只有十歲,這叫做減劫。又由人壽十歲算起,每一百年增一歲,增到人壽八萬四千歲,這是增減。一次減少,一次增加,這是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劫成為一個中劫,四個中劫成為一個大劫。人壽由八萬四千歲減到兩萬歲以後,才有不清淨的法生起,為劫濁時。人壽在減劫當中,減到人壽三十歲時,再一百年,人壽只有二十九歲,再一百年,人壽只剩二十八歲,如此以下各地都是饑饉。現在世界許多地方都鬧饑荒,台灣人很有福報,食物吃得剩下,還會拿去倒掉,可是沒多久之前聽說台灣也有許多在學校讀書的學生,連學校營養午餐的費用都交不出來。世界各地都發現饑荒的現象,即使臨近的北韓,孩子營養不良。滅劫時眾生受著極大的苦慘。人壽減到二十歲,遍地是瘟疫疾病。現在世界不但有很多地方饑荒,其實又有許多傳染病。有的是人的傳染病,像愛滋病大肆流行。豬與牛也有口蹄疫,有狂牛病,人吃到了這些眾生肉,都得到傳染病。人壽減到二十歲,種種疾病大為流行。人壽減到十歲時,遍地刀兵災禍,世眾眾生,人人被害,個個遭劫,故名劫濁。最近許多人不敢看新聞,兒女殺死父母,父母虐待死兒女,搶劫時動刀動槍,酒醉的撞死人,似乎走到外頭就難保平安。有的人欠錢,搶銀行,搶超級市場,這種新聞現在天天都有。又世界成住壞空各有二十小劫,等到壞空劫的時候,火由地獄起,燒到初禪梵天,將世界山河大地等一切有情與無情世間燒得乾乾淨淨。最近也常看到每天報紙或電視報導都有火災,雖然還沒等到劫火洞燒,可是這類災難就已經很多了。這都是眾生自己造作了惡業,自己承受著果報。不久前有一個師傅專做防盜窗,將樓上的窗戶做得緊密牢靠,發生火災時,夫妻和兩個兒女都燒死在裡頭,實在可怕。山河大地初禪被火燒,二禪被大風吹。台灣遇到颱風就感到可怕,美國等大陸不但有颱風,又有龍捲風,傷害的力量更是可怕。水淹到三禪天,禪的境界也都被波及,故名劫濁。
  第二見濁。見是見解,同一件事情,每個人的見解各有不同,大家都認為自己的見解是對的。比較明顯的,在政府機構、議會當中,立法院與行政院常常為了個人堅持見解吵得不可開交。因為我們所見的並非很正確,有時候違背了道理,不了解真實的道理,對於不正確的道理偏偏又很執著,名為見濁。以台灣最現實的事情來說,許多年前就開始說要建立核四廠,有的人就說不用多少時日,子孫全部要被輻射或廢料傷害;有的人說,若不建核能電廠,所有的工廠都要遷移到國外,台灣人都要失業了。兩派人馬各持己見,吵擾不休。所有的偏執,各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共有五種:第一是身見。我們這個色受想行識的假合之體由五蘊合成,色身由地水火風四者所成。硬硬的骨頭,這是地大,體內流動的血液是水大,體溫是火大,呼吸是風大。我們的身體過於冰冷要死,熱度太高也要死,骨骼斷了,被車子撞得粉碎,地大不全,想活下來也很困難。到缺乏氧氣的地方,不能呼吸,風大失調,也活不下來。除了色身以外,對於外界我們有分別所接受的是痛苦或快樂,我們心中所想的有種種想法種種意見,我們的造作與所認識的,都不真實,有時候我們看到認識的東西,真實的認識嗎?未必。只有色身沒有精神作不可,但是精神作用,我們所受的未必永遠不變。譬如小時候提一斤的東西就覺得沉重,等到年歲稍長,十斤、二十斤都能輕鬆的提著。現在覺得很燙的,後來不覺得燙。這種會變化的,甚至會壞的假體,都是無常,不是真真實實很堅固的。世人無法了解現前是藉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血來生下我們的身體,其實這是苦、空、無常的。有一位常到能仁寺的年輕女子,家境很好,以前她不曾受到苦,家人都很健康,所以她不覺得人生無常,但是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她明白所有的一切不是真實有的,昨天還是一棟大樓,今天成為平地,這是空的。一個人昨天還在談笑,議論何時要到何處,今天他已經躺在棺木裡,這是無常的。可是有的人不能了解這個,偏偏執著這個臭皮囊,生起貪著,明明不對的見解也執著為對的。我們常說自己對別人不對,錢財則奪來奪去,或為了一個女孩子,拿刀子刺殺對方,結果不但得不到那個女子,還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在這個世間造殺生、偷盜、邪淫的重業,將來我們就會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道受果報。世間一切萬物本來沒有個一定,但是我們都認為這是我所有的,這塊地是我所有的,別人不能來侵佔。但是反過來,別人的東西我們又是一直想要得到。對人與對自己的所有,既然立了這種見,解,所以人與人爭奪,兄弟姊妹吵架,或這家與那家吵架、計較,國與國也是大國併吞小國,如是這個世間是否永遠沒有太平的日子?假使每個人都能夠將我見與我所有的見解掃除乾淨,大家互相尊重,就可以避免種種的戰亂、吵架,個人的精神不會太勞累,可以永遠得到安息。
  第二是邊見,又叫做邊執見,即是不能守中道,而起斷常二種邊見。這種邊執見就是由於我們出生以後,說這個身體是我的。我們想,今生我當人,來生來世一定還是當人,不會成為豬狗之類。所以他不會想要修行,反正死後後世還是生為人。這是常見。有的人無惡不作,人家說他死後一定墮入地獄,他卻說死後什麼都沒了,人死如燈滅,怎麼還有輪迴的道理?他沒有輪迴的見解,沒有因果的見解,什麼壞事都敢做。佛說這是邊執的外道。這些外道因為不知道這個身是虛假的,是幻化的,所以執著死後沒了,或死後一定還是出生為人。計常的外道則說一個人死了之後,靈魂是永遠不會消滅的,死後的靈魂是決會再生的。這不但是外道,戲劇情節也常有些英雄好漢或為非作歹的人說,現在死不要緊,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他們不曾想過,今生所造作的殺人、放火,死後要到地獄受著種種痛苦,怎麼會死後立即轉世,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呢?執斷的外道說一個人死後茫茫藐藐,靈魂並不存在,不再來出生。這都是外道的偏執,遠離了中道的義理,故名邊見。中道了義,例如人本來有佛性,可能過去生守五戒,所以今生為人,現在如果我們力行十善,以後可能昇天,我們如果不守五戒,每天都做殺生、偷盜、邪淫種種惡業,我們就要墮落三惡道了。了解這一番道理,盡能力將事情做好,不執斷,也不執常,我們守持著中道,就能夠離開邊見。
  第三戒禁取見。戒是戒律。佛所說的無上清淨妙戒,能夠使眾生斷煩惱,離開塵垢,了脫生死。一般的佛弟子應該很嚴格的服從和遵守。但是這裡說的戒禁取見是邪見,印度有持雞狗戒的外道,說自己過去生是雞或狗,所以特別禮敬雞或狗,將雞或狗當作神,學習雞狗吃汙穢的東西,認為這是修苦行,自信將來一定可以成佛道。這是戒禁取見。其實這些外道的所作所為很傻,不是道理認為是道理,不是戒認為是戒。雖然極力苦行精進,最後一點點好處也沒有。我們應該取佛的戒來實行,我們沒取好的,應該嚴厲戒止的,我們又不守這個戒,所以取捨之間顛倒了。好比拿沙來煮飯,經過好多劫怎麼煮還是沙,怎麼可以變成飯呢?可見持戒禁取見也是錯誤的。
  第四見取見。有一種人用功不殷切,見解不大明白,初入佛門,便說自己與聖人相同。現在就有許多人主張不必誦經,不必做佛事,還將一篇大道理說給別人聽,有一些不懂佛法的人都以為他是對的。不懂佛法卻說懂,說自己修行已經得到某某果位,其實這不是真正的果位。用這些不正確的見解,做種種不對的事情,但是還認為是很殊勝很微妙的。現在有許多人說:「你跟隨出家人一直念佛沒效用。金剛經某處如何說,某經的某處也如何說,我已經是見性成佛的人了!」自以為已經見性了,已經成道了,這種人離道還很遙遠,並不是真實有正確的見解。雖然我們有佛的清淨本性,他根本還沒發覺,怎麼證得無上菩提?涅槃好比一座高山,生死如海那麼寬廣,胡亂修持怎麼可能登彼岸呢?
  第五是邪見,這種認為沒有因果的人,認為世間沒有造成結果的因,也沒有原因以後生出果報,所以他認為現在做什麼事情,以後都沒有果報,現在所做的以後不會有果。因為這種人對於為惡固然不怕,為善也不肯,所以這種邪見撥無因果的人,都會無惡不作。現在有一些人說:「人只要心好,何必吃素呢?」他殺害眾生,與眾生結怨,結果得到短命或多病的果報。這種邪見的人,邪惡極深,所以一個有正信的人,對於這種撥無因果的人,應該趕快遠離,不可以接近,因為接近會受到他的影響。我曾看到一個人開始吃素食了,有人向他說:「你不必吃素,吃素營養不足,我們不吃素食也沒什麼不好。」這個人受到別人影響了,實在很可怕。
南無地藏菩薩 南無地藏菩薩 南無地藏菩薩 南無地藏菩薩 南無地藏菩薩 南無地藏菩薩 南無地藏菩薩 南無地藏菩薩 南無地藏菩薩 南無地藏菩薩 南無地藏菩薩 南無地藏菩薩
  前面講解言五濁的劫濁、見濁,現在談煩惱濁。
  煩惱,只要懂事的人,不論大人小孩都知道有煩惱。在世上無人能掛無事牌,遇到不如意的境界,我們心中不安,甚至煩惱得吃不下睡不著。家庭經濟不好的人,想到家人眼睛張開,需要吃,需要穿,需要各項費用,心裡頭很煩惱。最近景氣差,很多人失業,為此有人煩惱得自殺,這種情形也見過。或夫妻一天到晚吵吵鬧鬧,大家都氣嘟嘟的,一張臉很難過。朋友間,為小小事情結怨。富人因為錢太多,煩惱錢投資股票股票可能下跌,投資房地產,以前幾千萬元買的房子,現在幾百萬都賣不出去。有的人已經有錢了,煩惱做生意不能賺太多,甚至可能血本無歸。這些人本來很有錢了,反而一天到晚都在錢堆裡煩惱不已。有些人貧窮時夫妻共患難,經濟好了,想娶大小老婆,家庭因而生出糾紛,家中事故不斷。這些都是世人的煩惱。
  佛分析我們的煩惱,六個根本煩惱,兩個中隨煩惱,八個大隨煩惱,十個小煩惱。根本煩惱:貪、瞋、癡、慢、疑、邪見。中隨煩惱:無慚、無愧。小隨煩惱:忿、恨、覆、惱、嫉、慳、誑、諂、害、憍。大隨煩惱:掉舉、昏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這些煩惱都是很污穢不清淨的法。因為有這種種煩惱,造作種種不對的事情,使眾生沉淪於苦海,永遠沒有超拔的時候,所以稱為煩惱濁。
  六個根本煩惱的第一個是貪。一個人貪心,這個要,那個也要,這個捨不得,那個也捨不得,不但永遠不能脫離這個世界,而且因為有貪心,會造作種種惡業。譬如兄弟間分家產,想要分得較好的,分得多,霸道,有些人使用種種手段,將錢財佔為己有。不久前有一個消息,嘉義某個有名的醫生,博士,醫院越開越大,成為綜合醫院。幾個兄弟中有一個這麼想:父親似乎得了老人癡呆症,這個事業如果交給哥哥經營,可能自己能得的不多。利用機緣將父親騙到法院去,在法官面前點頭證明將來事業交由這個二兒子繼承。後來果真由他繼承,然後兄弟間發生糾紛,因為有人起貪心,醫院經營不下去,關門了,至今還拍賣不出去。有很多錢,兄弟合作好好的經營,可能不會有這種煩惱發生,就是有人貪念不止。
  許多年前有一個弟弟很熱心,兄嫂有心機,父親去世後,分田地時,哥哥認為年長有權利先挑選,弟弟認為哥哥先選也好。哥哥想,市區的地比較值錢。就將較不值錢的地分給弟弟,而且並不因為市區的地價值高就少分一些地,弟弟有多大的地,他也得多大的地,他以為弟弟很傻,隨他安排。殊不知幾年之後,高速公路建造了,路要通過弟弟的田地,還向他買其餘土地的泥土去填高高速公路的路基,使他那些山崙地變成平地,而且靠近交流道,地價高出哥哥的地好幾倍。哥哥很後悔,氣得要命。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可是有些人就因為貪念,造作很多不好的業。旁人說:「他在做,天在看,所以讓他的弟弟得到較好的下場。」
  為了嘴巴貪吃好東西,有人愛吃河魨肉,有人中毒幾乎失去性命,禍從口入,飲食沒有正確的觀念,為了貪吃一些東西,喪失性命。談到食物中毒還不可怕,聽說有家庭經濟很好的家庭,父子幾個愛吃螺肉,血蟲侵入,幾人都死了。想要得到,其實失去的比得到的多更多。
  二、瞋恚。遇到不如意事,火氣來了,絲毫不肯忍耐,因為瞋恚心起,造作許許多多惡業。有一個建築師,屋主平時很優待師傅,每天雖然主人款待很好,可是主人每次煮雞湯雞肉給建築師吃,都不見了雞的腎臟,這是師傅最愛吃的。師傅認為主人沒有度量,連個腎臟都不給人吃。他生起瞋恚心,建築時候動了手腳,眼前看不出異狀,以後要發生事故,他在牆壁上畫一艘船載滿船的財物出去,希望主人住進來以後,財物要慢慢的耗光,無法再積聚錢財。房子建好了,主人說:「師傅,我知道你愛吃雞的腎臟,我將每隻雞的腎都取下來晒乾,房子建好了,感謝你認真的建造,我沒什麼東西答謝你,謹將這些腎臟給你,讓你慢慢享用。」本來師傅認為主人吝嗇,想不到主人將所有的雞腎都捨不得吃,全部送給他,他覺得難為情。他說:「老闆,還有一點點收尾的工作需要做。」於是在牆的外面畫一艘大船載錢財進門,成為小船載出,大船載入。這個人為了一點點不順意的事情,就動手腳要害人。若非後來彌補過來,我想,他一生當中一定是良心不安。一個人遇事不該生氣。有些人被瞧一眼,不認識的人,好奇心起瞧一眼,拿起刀子將人殺死。或向父母親要不到錢,竟然以利刃弒父弒母。這些都是瞋恚心起造作的惡業。
  三、愚癡。不明白道理,將假當真,將真認作假,正途或邪路不能分辨。這種無法覺悟的人,當然不能修道。現在有些人自己稍稍了解經文意思,就說自己明心見性,證得某種果位。傻傻的人就跟隨著他修行,認為真的可以了脫生死。這種人都是愚癡的。孟子說揠苗助長的故事,有一個人看到鄰田的稻子長得高,他就在田裡從早忙到天黑才回家,腰酸得直不起來。父母問他忙什麼?他說:「我們的稻子比鄰田的矮小,我就將每株稻心都抽高,忙了一整天,現在我們的稻子不輸給鄰田了。」父母親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想要稻子長高,應該是適當的施肥灌水除草,照顧它快快長大;絕對不能抽動稻稈心,稻子會因此死去。愚癡的人,不能做正確的事情。
  四、慢心。驕傲自大,瞧不起其他人,沒有謙虛心、恭敬心。譬如說:「你有什麼了不起?你會種田我也會種田。」大家都說他煮的東西不好吃,他說:「才不是,我煮的東西最好吃,每個吃過的人都說我煮的好吃。你瞧,你煮成什麼樣子了?」分明人家煮的比較好吃,他還以為自己煮的不輸別人。有這種驕傲心的人,學習任何事物,因為驕傲,人家說:「你這件事情可以如何做會更好。」他說:「我知道,不用你教,這件事情我知道該怎麼做。」不肯聽人家的話好好學習,所以有騙慢心的人當然不能進步。我常說,雖然你很有本事,煮某些食物很好吃。但是人家向你提出建議,你應該好好的聽。不能只說你知道了,卻沒想到自己未必真的了解。因為你說知道了,人家當然不會再教你。如果你雖然知道,別人提出建議,你請他說明白,你用心的聽,或許其中有你可以學習的東西。本來我們能煮好五道菜,現在他又教我們一道菜,我們又多會了一道菜。假使我們會一道兩道菜,就以為所有的菜都會煮得好,不聽別人的教導,永遠只會這兩道菜餚而已,不能進步。學習佛法也如此,有些人分明未證得某種果位,沒證知某種境界,人家向他建議,他說:「這些我都知道,我學佛比你久。」有人年紀大了才出家,引讚師父年輕,因為讀的書多,以前戒師教的都如理如法的了解清楚,在戒場裡指導所有戒子。可是有一部分年紀大的人,年輕的引讚師父或引禮師父指導他,他就很生氣,並沒仔細學習,就說:「我學佛時你還沒出生,你憑什麼教我?」這種人我慢心重,這也是一種毛病,障礙修行。
  五、疑,無論做任何事情有疑心就失了主見,想做又不敢動手,想不動手又不敢,心亂了,就生出許多煩惱,不能清淨。有人說仗者不疑,如果要仰仗某人幫我們做事,就不可以懷疑這個人。譬如僱了一個店員工作,他很認真工作著,一分一毫錢都放進錢櫃裡。但是你卻想:我不在場時,他會不會偷吃蘋果?偷吃西瓜?人家給十元他只放進八元,貪了兩元,會不會這麼貪污呢?如果店員很清白的認真工作著,你卻經常懷疑他的清白,老闆的你與店員可以合作無間嗎?合伙工作的人因為彼此有猜忌,好朋友被鬧得精神不愉快,好朋友的感情壞了。就有一家店開設了,需要裝潢,將先前賺的錢撥出一部分來做裝潢。合伙人不知,只知道每天賺了一些錢,怎麼一個月下來沒有紅利可分?負責經營的人說:「為了讓店面更舒適,花了某些錢裝潢。」合伙人不相信,以為錢被經營者貪了。等到經營者忍痛跟他分伙,合伙人才發現那一家店經營得非常好,想再回頭合伙,經營者認為與他合伙,一天到晚都為了錢吵吵鬧鬧,不願意合伙了。疑心在世俗尚且不是好事,何況人家說有西方極樂世界,你懷疑;又說做某些修行可以得到解脫,你也不相信。例如挨打不回手或許大事情可以化成小事,你卻說:「我又不是傻瓜!說這種話不是要我讓人家占盡便宜?我做不到。」於法有所懷疑,心永遠不得清淨。
  六、邪見。我見、邊見、戒禁取見等等,前面已經解釋過,請參閱前面。
  除了六種根本煩惱以外,又有二十種隨煩惱,出自華嚴經隨疏演義鈔。這些煩惱會使我們頭腦不清醒,惱亂心神。因為眾生有這些煩惱,造作許多業,名為隨煩惱,能隨逐眾生造無量業。
  一、忿隨煩惱,它也是十種小隨煩惱的第一個。暴怒的心稱為忿,對於現前不隨順我們心意的境界,譬如你想吃熱的食物,送來的食物卻只是溫熱而已,你生氣了,將整桌飯菜推落地上;你想要的東西,被人拿走了;你說的話,別人不隨順你的意思。你生氣了,惱亂你的心,稱為忿隨煩惱。相信許多人都有這種經驗:為小事生氣。生氣的人,什麼事都可能做出來。例如有人罵妻子,旁人說:「人家生了一個女兒,養那麼大來當你的妻子,你竟然還侮辱她的母親!你想想看,這個女兒的母親挨你這麼罵,她以後還能夠待你好嗎?」家庭為此發生許多問題。
  二、恨隨煩惱,它也是十種小隨煩惱的第二個。恨是怨恨。忿隨煩惱,這種氣忿很快消失;恨則是忿怒不捨,生氣不休止,跟對方結下冤仇。譬如你專心愛某人,這個人竟然絲毫不肯愛你,你的恨心就生起了。以前有個女孩子很受某男子喜愛,任何好的東西都買來送給她。我曾經向這個女孩子說:「妳要小心,如果妳不是真心的喜愛這個男孩,不能一直接受他送的禮物,一旦他得不到妳的愛,他會生出恨心。」女孩子不聽我的話,她喜愛的衣服男朋友買來送她,項鍊和種種裝飾品也都是男朋友送的。有一天男朋友向她求婚,因為省籍的關係,她的父親反對。但是幾年以來她接受男朋友送的禮物實在太多了,男朋友生起恨心,在眾人面前向她說:「幾年來,我送妳幾串項鍊,幾件衣服,一隻手表,又有多少東西,妳現在全部拿來還我。」衣服已經穿破,禮物也用完了,但是男孩子得不到她的愛,恨心極重,就在眾人面前侮辱這個女孩子。過去風氣不像現在開放,女孩子因此在眾人面前抬不起頭,辭掉好好的工作,躲避這個男朋友的糾纏。惱羞成怒,這個生氣的心不能捨去,就結成怨恨的心來惱亂自己的心神,名為恨隨煩惱。
  三、覆隨煩惱,它也是十種小隨煩惱的第三個。覆即隱覆,做錯事情不肯承認,將錯事遮掩著。例如打破了東西,要知情的人不可以講出去。做錯事情不求懺悔,故意將它掩飾住,其實心中很煩惱,很怕以後被人家發現實情。偷人家的東西,將事情掩飾住,或做某些錯事也遮掩住,其實騙得了別人,絕對騙不了自己,時時要受良心的責備。有個人說:「受到外頭理論的批評,或別人知情來責備我們,這不算什麼;自己不肯承認做錯事,受到良心的責備,一輩子的折磨,這才是嚴厲的。」將自己的錯誤掩飾住,還說:「又不只是我會做這種錯事,某人也做了,他還不是不肯承認。」願意承認自己做錯的事,發露懺悔,心中自然不再有煩惱。
  四、惱隨煩惱,它也是十小隨煩惱的第四個。惱,熱惱,懊惱。外面有種種境界我們覺得不順,心裡很懊惱不安穩,名惱隨煩惱。譬如有人要我們做某件事情,說做了對我們有好處。我們不做。後來看到做的人享受到好處,我們非常懊惱。例如我們在公司裡服務,同事對上司的指示言聽計從,努力做事,你想:「我才不笨呢,他又不給我加班費,我多做那些工作又沒什麼好處。」那個同事做了許多事情,經驗豐富,上司認為他勤勞,所以有升遷的機會就將他升職了。這時候你才想:「我又不是沒有能力,只是當時不會想清事情,經理的職位才會被那個同事搶走。」心裡非常熱惱,很不爽快,名為惱隨煩惱。
  五、嫉隨煩惱。嫉,嫉妒,心中感到不平,很不歡喜。譬如認為父母對妹妹或弟弟較好,感到不平,有了不平,煩惱自然每天都要生起。我在國外時,道場裡養很多從小就失去父母的孤兒,某甲長得漂亮又乖巧,大家都疼愛;某乙較不好看,但是鬼頭鬼腦的。某乙看到大家買衣服回來,都給較乖又漂亮的某甲,他只能穿某甲穿過的衣服。所以有一天某甲在洗澡時,七歲的某乙拿起大頭針刺傷某甲,大人很生氣的責罵他為什麼那麼壞?某乙說:「你們不都是很疼他嗎?我刺他一下,他是肉痛,你們都要心疼!」這是由於嫉妒心起所致。或許大家分得的東西都一樣,他卻以為別人得到的比較好,他得到的比較差。嫉妒心起,種種事情來惱亂我們的心,名為嫉隨煩惱。
  六、慳隨煩惱。慳。慳吝不捨。有錢財還想要更多,不願意布施給別人。了解的事情不肯教導不了解的人,例如學校裡頭,有人說:「我的數學不好,你的數學很好,請你教我,好嗎?」對方不肯,怕教了他,他的成績會勝過。我們吃到有很好的食物,想知道怎麼烹調出來,廚師卻不肯教導。不吃素的人偶爾到素食館吃到美食,希望廚師教導,在家裡也要吃素食,廚師說:「想吃就到我們這裡來,我教會你,你在家裡能做出相同的美味,你就不會到我的餐館吃了。」不肯將錢財或所了解的法布施給別人,害怕布施自己就失了那些東西。看到需要幫忙的人過來,你很害怕,這是慳隨煩惱。臺灣中部某處過去有個老醫生,醫德非常好,勤快。古時候診所的醫生會到病人家裡往診,未必要像現在將病人送醫院去,即使半夜病發,老醫生都會往診。後來又有一些新的醫生在當地開醫院,因為行醫的經驗不足,病人都到老醫生那裡看診,即使半夜需要醫生看診也都請老醫生,老醫生說:「我的年紀大了,這裡有一些年輕的醫生,你們可以請他幫忙看病。」老醫生的太太很貪愛金錢,又很吝嗇,夜間有人要求往診,她不管老醫生白天看過多少病人,有多少勞累,她都要老醫生往診,她說:「人家將錢拿到家裡要我們賺,怎麼可以把錢丟出去?」年輕醫生說:「老醫師,錢留一些讓我們賺錢,你才能賺得久。」可是這個太太很貪愛金錢,老醫生拖磨生病,過勞死。她沒有生兒子,領養了弟妹的女兒,從小養到大,女婿也是醫生。她整天守在醫院裡,叫貨由她來,患者的醫藥費也由她收取。她將丈夫的骨灰放在一座道場的納骨塔中,每次通知開塔或舉辦超度法會她都會參加。她想:「現在一碗麵要花多少錢,我帶幾個孫子加上自己一個人,共要吃幾碗麵,我就添多少香油錢。」因為以前就有了聲明,進塔以後超度的工作都由寺方負責。她去參加超度法會,就像去麵攤子吃幾碗麵,不因為她是老醫師娘就多布施一些,大家都知道她很吝嗇。她有多吝嗇呢?買菜,她自己來;取藥,找她取。女兒和女婿認為「反正只有我一個人有繼承權,媽媽節儉省下來的錢,再多的錢也都要留給我。」放心讓媽媽這麼做著。老太太後來病倒了,向女兒比個四四方方的手勢,女兒猜來猜去都不明白她的意思,後來她問:「媽媽,妳要一個手提袋嗎?」老太太終於點頭了。給她手提包,她沒力氣打開手提包,女兒幫忙打開,她摸到提包裡頭沒有錢,就比著兩隻手指頭,女兒問她想放進兩千元嗎?老太太搖頭,還是比著兩隻手指頭。女兒又問:「妳希望裡面放兩萬元嗎?」三四十年前兩萬元是一筆很大的數字,老太太點頭了。女兒趕快到銀行領了兩萬元,放進手提包裡,說:「媽媽,你要的兩萬元,我已經領來交給你了。」老太太摸著兩萬元才斷氣。這種人很慳貪,一毛錢也捨不得花,親戚到她家裡,她不高興,希望親戚別再來,免得又要花錢花時間做料理請客。她經常為了錢財惱亂自己的心神。
  七、誑隨煩惱。誑,奸詐不老實,專說虛假的話,心裡計較的都是該怎麼欺騙別人和算計謊言被拆穿對方會有什麼反應。為了欺騙別人,自己的心非常煩惱。昨天講的話與今天講的話不同,人家用種種方法套問,拆穿他的謊言。這種騙徒,花心思編造謊言,不想讓人知道那是謊言,這是誑隨煩惱。
  八、諂隨煩惱。諂,諂媚,為了想得到什麼利益,說話拍馬屁,虛假的誇辭也說得出來,那個人不漂亮卻說他漂亮,那個人並沒有多大的本事,你說他樣樣都很好。說這些話只為了希望拍馬屁日後能得到好處。例如上司實在不是一個好人,你卻在眾人面前誇讚他,希望日後能將你升遷,或薪水多給你一些。你說話希望人家歡喜,其實你心裡頭感到非常難為情。有人說:「那個人說的話聽了要作嘔,因為他都不說實話,為了要得到名利去諂媚別人。」這種心裡也不得自在,是諂隨煩惱。
  九、害隨煩惱。心裡積恨,經常怨某人,心裡想的是,一旦有機會一定要讓這個人難過,設法加害這個人。譬如章回小說常看到忠臣被奸臣陷害,誣陷忠臣要賣國;想要得到女孩子得不到,就向那個女孩子的丈夫說:「某人跟你的太太有染。」讓女孩子受到傷害。這種害心,希望對方受到惡果報才能歡喜,希望加諸的咒詛,施放的符術生效,希望對方絕後失了後嗣,希望對方受到不好的果報,希望我們的這些惡毒的話語和惡毒的咒誓,讓對方果真受到災難。一個人害別人的心起,還能吃得下睡得安穩嗎?當然不得自在,這是害隨煩惱。
  十、憍隨煩惱。憍,自認為了不起,不謙虛,事事都要勝過別人。有人想:「我的讚唱得比你好,法器打得比你好,大家都愛聽我唱讚,愛聽我打法器。」其實有些人比我們好,我們偏偏自以為了不起,這種好勝心有時候會造成很大的困擾。兄弟姊妹中有某人較驕,事事要勝人不肯服輸;公司裡,分明做的沒能勝過別人,卻總說自己是第一名,好的差事一定要交給他做。章回小說就看到這些情節,例如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有人其實本事不大,武將以為國家要仰僌他這個武將保衛才能不受到他國侵犯,自己很了不起。其實治理國家的方法好,事情都做得很圓滿,敵國才真的不敢侵犯。歷史上留下「負荊請罪」的故事,廉頗太過憍傲,後來發現藺相如實在很值得尊敬,負著荊棘向相如請罪。一個人驕傲心起,心裡非常煩惱,名為憍隨煩惱。以上是十種小隨煩惱。
  十一、無慚隨煩惱,它是二中隨煩惱的第一個。在暗處無人看見地方做錯事,不覺得慚愧,不真心改善,永遠都認為做錯事沒人看見,既然別人不知就不求懺悔,不像當事人懺悔,這會惱亂我們的心,名為無慚隨煩惱。
  十二、無愧隨煩惱,它是二中隨煩惱的第二個。暗中做不善的事情,沒想到這麼做實在應該愧對別人,好好悔改,認為自己做的不算錯。做錯事不覺得難為情,以為暗中做著沒人瞧見不要緊。如此絲毫無慚愧心,無慚無愧煩惱。眾生遇到種種境界,由於沒有慚愧心,會造作不對或不善的事情,造成將來淪落六道當中受著種種果報。以上講過六根本煩惱,十小隨煩惱,二中隨煩惱,再說八種大隨煩惱:掉舉、昏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這八種大隨煩惱,也會讓我們造作種種業,使我們永遠輪迴在六道當中。

  八大隨煩惱。一、掉舉隨煩惱。因為所處的環境非常複雜,心要沈靜下來,外境紛擾,我們的心動搖了,不能永遠在定當中,非常惱亂,是為掉舉隨煩惱。不說小學生,外頭熱鬧陣頭經過,或者有人打架吵鬧,他的心已經跑到外頭。即使大人,本來在念佛打坐,忽然聽到外頭有人跟小孩子玩耍,心被拉走了;或打坐時,外頭有人說些話,本來打坐的人不會受外境干擾,不會聽到那些話語,但是動心了,耳朵仔細聽那些人說什麼話。耳朵聽到異樣的聲音,眼睛也瞧向那邊,看見有人走過來,到底那個人是誰,又分辨那個人穿的衣服好不好看。打坐的人心跑掉到外頭的境界上了,忽然醒覺念佛的心不見,只顧著看人,聽某個聲音,心跑掉了,這是掉舉的煩惱。因為有了掉舉,會亂亂我們的心,沒有定力好好修持。
  二、昏沉隨煩惱,心神永遠昏暗沉迷,對種種法不能明了,是昏沉隨煩惱。有一個居士修持很認真,念佛希望念得好,但是一坐下來,旁人跟著念佛,好像對他唱著催眠曲,大家念得很認真,他卻打起瞌睡。獨自誦經時,經文很複雜,應該看著經文才能誦得好,他還是誦得打瞌睡。聽經,師父還沒講十分鐘,他睡著了。這個人自覺非常苦惱,但是每當要修行就昏沉。學生讀書時打瞌睡,打電動玩具或出外遊玩,他的精神百倍。凡是要讀書或聽老師講課就打瞌睡,怎麼能夠學到本事呢?佛說阿彌陀經提到的幾位尊者當中有一位阿(上少下免)樓馱,也就是阿那律尊者,他很昏沉,每當釋迦牟尼佛講經他就打瞌睡,佛陀罵他說:「你這麼貪睡,如同螺子,一睡幾千年。佛出世,佛滅度,你根本聽不到佛的名字。一個覺者在你面前說法,你都不能聽得進去,怎麼可能了悟呢?」阿那律尊者聞言非常慚愧,發誓從此不睡覺,七天當中眼睛從未眨過,竟然瞎了。眼科醫生說,眨眼能滋潤眼睛,保護眼睛。假使從來不眨眼,眼睛乾澀,容易瞎眼。阿那律尊者因為受佛陀指責,非常難為情,幾天不睡覺,瞎了。後來佛陀以天眼讓尊者觀察種種現象。我們現在未能值佛,沒有尊者那種福報,法師講經,我們不能睡著了。有人時間到了就打開收音機收聽佛教之聲的廣播,結果經講到哪裡他都不知道。因為經常昏沉,對於種種法都不能明了。好比一個學生聽課時都打瞌睡,當然讀不好書。
  三、不信隨煩惱。因為有邪見,自己想像的以為對,別人說他的見解不對,他不肯相信,懷疑別人的話。有人問:「做壞事的人真會墮落六道當中輪迴嗎?」因為他有斷見、常見,不知中道,認為人死以後再做人,現世不必要做善事,以後還是出生為人;或人死如燈滅,永遠不再燃起,不會再來出生,今生為惡,沒有來世受惡的果報。因為有不信的煩惱,所以於所有的正法不能生起信心,惱亂自己的心神,名為不信隨煩惱。
  四、懈怠隨煩惱。身心懶惰,種種道業不能精進修習,自覺惱亂,名為懈怠隨煩惱。有人聽到師父規定一天至少念兩千遍佛號、一百零八遍往生咒、四十九遍大悲咒,還要拜幾拜,或要他看經典,但是他想:「我今天太忙了,朋友來訪,沒時間念兩千遍的佛號,明天再來補足它。」或者他想:「朋友招呼我今天出去遊玩,經文明天再來補誦。」因此一直懈怠下去,道業不能精進修持,名懈怠隨煩惱。
  五、放逸隨煩惱。放逸是放蕩,對於種種欲境不能檢束自己,放縱自己,當然也很煩惱。例如有人知道吃眾生肉對身體很不好,但是朋友招呼去喝酒、吃鮑魚、龍蝦、紅鱘,明知吃了以後血脂肪高、血壓高、心臟包油,但是看到別人吃著,忍不住,跟著吃了,還說:「先吃,後果以後再說吧!」有一位林先生,大學教體育的教授,知識份子當然知道怎麼保養身體,十項運動他是全省的第二、三名,最近因為常與朋友應酬,沒有節制飲食的結果,體重超過一百公斤,血壓升高很危險,血脂肪升高有中風的危機,朋友招呼說:「我請客,你不必花錢。」他們吃的是單人份要六千元的食物:鮑魚、魚翅、燕窩、紅鱘、龍蝦等等,他知道自己的健康已經亮起了紅燈。他慢慢的觀察,朋友當中有一個人身材保持得很好,跟朋友出門,無法拒絕的情形,到餐館去,也只是切一小塊來吃,其餘都不吃。朋友說:「你太傻了,來這裡就是要享受美食。」教授看到這個情境不利於健康,下定決心以後少去那些場所交際應酬,吃那些傷害健康的東西。有的人不是在飲食方面放逸,他愛喝酒,酒醉誤了大事,失了江山,尤其現在很多人酒後開車撞死人,被警察帶到警局還不知道,睡得很沉,怎麼搖都不醒,也不知道開車撞死人,警察取締時還要打人。有人酒癖很壞,喝了酒就要打妻子兒女。雖然發誓不再喝了,但是以為酒味很香,耽於這個欲境無法檢束自己。也有人愛賭博,明知十賭九輸,錢輸光了,剁下手指頭,發誓絕不再賭,可是沒有手指頭的他還是用手臂來打牌。這種種人都是放逸的人。懈怠放逸二者,很多修行者都知道害處,該精進卻因為放逸而失了修行,別人聽經了解許多道理,自己也聽經卻不能了解道理,無法實行,責怪自己懈怠放逸,這也是一種煩惱。
  六、失念隨煩惱。每個人時時刻刻念頭都要有正念,但是為了要求得名利,心追逐邪念妄見,正念遺失,淪落不好的地方。有一個人受戒之後,起初很認真,受一戒就有五個護戒菩薩護持,五戒全受,就有二十五位護戒菩薩護持著,加上認真的禮佛,又有更多的護戒神。有一個人起初很認真,後來朋友招呼他去吃美食喝酒,他想:「我初學佛就不跟朋友應酬,那會失去朋友。今天姑且跟他去吃喝一番。」後來卻是每天都跟朋友交際應酬。殺生、邪淫、妄語種種罪都犯了。等到五戒全犯了,護戒神向他說:「某人,你五戒全犯了,但是我們想要離開卻不能,因為你還早晚點香,還有護法護持著你。你最好連香也不點,我們就不必在這裡守護著。」他驚醒了,受戒應該依戒律行事,受朋友招呼,正念全違失了,每天酒、嫖、賭都做得出來,一點也不像個修行者。
  七、散亂隨煩惱。心時常放逸,心就會散亂,執著種種接觸到的境界,心放逸了。心散亂非常可怕。過去大陸有一個和尚擔任首座和尚,方丈不在他可以代理方丈,北方人,到福建寺院領眾修行。常住煮什麼他就吃什麼。有一天打座時他心散亂,他想:「我是北方人,最愛吃麵。我已經好久沒吃麵了,如果能吃一碗麵,真是人間美事。」心散亂,失了定力。天黑了,大家找不到首座和尚。沒人見到和尚出寺門,可是寮房和禪堂都找不到他,著急的大眾散開來找尋。大陸的寺院地方廣大,不像臺灣的小小的場所。那座寺有幾十甲的大樹林,大家找到山洞裡,看到首座和尚,剛下過雨,大樹林日光照不到處,和尚坐在爛泥巴裡,許多松果放在身邊,嘴裡塞了很多泥土和松子。大眾嚇一跳,將泥土和松子搯出來,將和尚叫醒,問:「首座和尚何時到這裡來?」被喚醒的和尚大吃一驚,他說打坐時候突然想到很久沒吃麵,麵很好吃。北方人吃麵,不像臺灣人放很多佐料,大概都是煮好的麵條撈起來,加上一些芝麻醬,很香很好吃。他將爛泥巴當成芝麻醬,把松針當成麵條,全都吃進嘴裡頭。他被喚醒來,發現吃的是這些東西,他嚇一大跳,說:「一旦心放逸,散亂了,實在非常可怕。」他當上了首座和尚尚且偶爾會心散亂,何況一般人?念佛,有人走過,我們的心散亂,從那個人身上想到許多事情,聯想許許多多,或者有人走過,看到他身上穿的居士服好看,打算以後也要買來穿。由此又想到應該用什麼布料。打坐時候心散亂了,能夠真實念佛、打坐打得好嗎?散亂心也是一種煩惱。
  八、不正知隨煩惱。對於佛說的道理不能有正確的見解,都是以邪解,遠離正知見。有人說現在是末法時代,為了讓大家來學佛,不必要求學佛的人都不吃眾生血肉。甚至有人已經受菩薩戒,還主張只要吃的是三淨肉就不算犯戒。其實三淨肉是在很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才可以吃。別人殺眾生,我們沒聽到眾生哀嚎的聲音;不是為我們而殺;不見殺,不為我們殺,以為這種眾生的血肉可以吃。大家如果都這麼想,已經受菩薩戒了還想鑽漏洞,到菜市場買老闆殺好的雞,或超級市場賣的,以為可以買回家吃。雖然受過菩薩,他還大大方方的吃著眾生血肉。人家問他怎麼這麼做?他說是某師父說這麼做不要緊。朋友招呼他喝酒,他說這是做事業需要的,方便開緣,什麼都可以隨緣。為了喝酒會誤很多事情,我們卻告訴他可以隨緣喝酒,結果他造下了業,我們該怎麼辦呢?警察酒後開車發生車禍,或警察做邪淫的事情,或私自加以刑罰,如果你贊同這些行為,就是遠離正知見,背覺合塵,完全違背了佛覺悟的道理,與一般人想的事情相同,將假當真,修行是否要受到它們惱亂身心呢?這些是不正知隨煩惱。
  從六種根本煩惱:貪、瞋、癡、慢、疑、不正知,直到現在說的八大隨煩惱,可以知道我們來到這個娑婆世間,無人沒有煩惱,怎麼才能將煩惱去除呢?當然要向有正知正見的佛陀學習,自然能夠將煩惱漸漸除去。
  煩惱濁講解完畢,現在來說眾生濁。
  為什麼稱為眾生?並非指畜生或看不見的地獄道、餓鬼道眾生,人也是眾生之一。由於過去造作了善惡業,今生因緣具足,我們到這個娑婆世界受果報。我們並非從石頭迸出來或從垃圾堆撿回來的,必然是父母結合的因緣才生下我們。出生以後,不能自然成長,必需有農夫種植五穀蔬菜供我們吃飯,保持營養,才能慢慢的長大。有的人這種因緣不具足,活活病死餓死。我們能吃以外,不論寒冷或酷熱,都有人提供適當的衣物穿著,遮風避雨有人為我們建房子。想受教育,就有學校有老師。總之,我們能夠活下來,是種種因緣和合才能生存在這個世界。不但我們生存在這個世間是眾緣和合,而且我們還受許多生死。譬如過去生中都依十善道來做的,就生到天上受天福;愛生氣的,生到阿修羅道;為十惡業的,墮入地獄道,惡業輕些的就在餓鬼道,下品十惡就生到畜生道裡。因為我們在六道中輪迴生死,故名眾生。
  在劫濁裡,因為我們的見解都不正確,煩惱業垢極重,很多人做的事情都不對。譬如不敬信三寶,甚至不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守齋戒,不修種種福,所以果報越來越壞,心靈越遲鈍,甚至身體多病痛,苦果很多,福業減少。最近我常看到的都是讓人非常心痛的事情,例如兒女本來應該孝順父母,卻看到向父母要不到錢,就將父母殺害;或酒醉的人受到父母責備,拿刀將父母砍死。這種種事情很多。不久前在嘉義縣朴子鎮,發生祖父殺傷曾祖母逆倫的案件。五十三歲的男子因為喝酒受到七十三歲的父親責罵,拿鋸子將父親鋸傷,再到警察局自首。雖然自稱是不小心誤傷了父親,還是要接受法律的制裁。陳某因為生意失敗,又與妻子離婚,經常飲酒解憂愁。喝到半夜又在家裡吵吵鬧鬧,父親責罵他,他生氣了,拿起六十公分長,寬六公分的鋸子,將父親鋸傷兩條大腿和鎖骨,然後自首接受法律制裁。不但傷人,甚至犯了偷盜的人也有很多。有人看到年紀很大,獨居老人行動不便,假意關心,認他們為義母,幾年之間偷偷的領取老人的存款兩百多萬,盜領完所有的存款。這種人一生都不修福,他的果報必然是越來越少福報。會這麼做的人,不能因而富有享福,卻要受到法律制裁。竹山某個婦女,以小女兒掩護,在菜市場偷人家的皮包、手機等等財物,贓物在警察局排滿了一張桌子還沒能擺完。這種人所受的果報,將來因為現在的業不清淨,以後受的果報當然也如同濁水一樣不清淨。所以說眾生永遠在六道裡生生死死永遠不休止,如同車輪輪轉不已,即使行善出生為人,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種種痛苦。以我為例,可能過去生中我殺害很多眾生,所以至今大大小小的手術好多次,拔個牙齒也得動手術。地藏經說「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有的人不是短命,但是一輩子藥罐子不離身,經常出入醫院被割被殺,這也是極大的苦惱。假使墮入三惡道中,那個苦更是說不盡。我常說想看地獄,不必到真實的地獄看,只要到醫院看那些病人,被熱水燙得皮膚潰爛,被熱油傷害,被機器鋸傷,被車子撞傷,這個人還能活下去嗎?幾十年在醫院裡輾轉呻吟。就有一個人愛噣檳榔,罹患口腔癌,手術將下巴切除,活了十幾年,每天都痛苦哀嚎。現在有的人知道造業受到果報實在可怕,現身說法,向朋友勸導從今以後不要再噣檳榔了。能夠聽他勸導不再噣檳榔的人,將來可以免除口腔癌的苦果。如果不肯聽從,又做壞事,雖然穿人的衣服,做的卻都是畜生的行為,將來必然淪落畜生道中。因為我們的苦永遠沒有脫離的機會,所以叫做眾生濁。
  第五個是命濁。命,生命。有的人病得幾乎要喪失性命,或重傷幾乎要喪失性命,命是人這一期的壽命,有的人才出生離開母胎就死掉,有的能活十幾歲,有的已經很認真要做一番事業了突然死掉,有的人一生都沒有病痛,活了百餘年,不論長或短,都是一期的壽數。人在一生當中,壽命有長有短,以目前來說,人壽最長也只是百餘歲,有期限,期限滿了,不得不離開世間。我小時候聽說彭祖活幾百年,可能他一生當中做了很多善事,所以無常鬼找不到他,因為彭祖雖然年紀很大看起來卻很年輕,無法辨識。無常鬼到溪邊洗木炭,有一天彭祖經過溪邊,好奇的問他們怎麼洗木炭,無常鬼說:「木炭很黑,我們要將它洗白。」彭祖笑著說:「我活了八百歲,第一次聽到有人要把木炭洗得潔白。」因為他自報壽數,無常大鬼就抓到他了。可見一個人不論活了多少歲,一期的壽命盡,也要離開這個世界。
  同樣是人,為什麼有人壽命長,有人壽命極短,十幾歲或幾歲就么折?有人身體健壯,可以活得長久些,可是他造業,一天到晚煙酒檳榔不離身,情況嚴重。我小時候聽祖父說,人一生能吃多少東西都有個數,如果很快的將它吃完,就要死去;如果省著吃,惜福,我們的生命就可以活得久些。依現在的說法,吃健康食品,吃的適量,我們的壽命可以延長。如果暴飲暴食,壽命要縮短,因為健康壞了。我想,老人家的話很有道理。為什麼越古早,離現代越遠的人,壽命越長呢?當知這是各人造的業不同,所以壽命果報的長短也有差別。以前的人惜福,年紀很大了還可以挑擔子做工,大陸廣西有七八十歲還在刻印,百餘歲的人還耕田,他們平時過的都是清靜的生活。臺灣近年來經濟很好,大家很浪費,青壯年就死去的也有很多。有的人年輕力壯,飆車,撞死了。有一個接骨師,營業處旁邊是機車行,專門為人家改裝車輛,讓年輕人騎著去飆車。接骨師說,工作場所跌落受傷的人來接骨,大概都還有活命回家的機會,若是機車改裝,父母怎麼說怎麼勸都不聽的年輕人,飆車受傷的,都不用送醫院了,很快就死掉。人的壽命長短,應該是由於我們所造作的業不同,所以壽命長短果報不同。越古早的人,因為修聖道,不做不利益眾生的事情,所以壽命較長。現在離這些聖人時間越來越遠,心思又不如聖人專做利益眾生的事情。甚至勸我們好好修行,我們還說人家是老古板。任何事情,想要做的都是只求自己得到利益,會損害別人也不顧慮,心如同羅剎。在KTV或酒色場所裡,常常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殺害很多人,稍有不順意,拿槍傷害別人,殺業越來越多,絲毫沒有慈悲心。對人尚且不慈悲,待其他眾生更無慈悲心,當然感受到壽命越來越短的果報。因為過去的人壽命很長,現在的人壽命很少超過百年的,所以稱為命濁。
  因為五濁蓋住我們的真性,我們造作惡業,每個人都造作許多惡業。整個世界造惡的多行善的少,很多兇狠的民族一天到晚發動戰爭,這個世界成為為惡的世界,故名為五濁惡世。
  
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

  當知佛的大智慧神通力,不能以言語形容,不可以我們的心來想像,故名不可思議。不但人不能思議,即使天、聲聞、緣覺、菩薩都無法了解佛的不可思議的神通力。什麼是大智慧神通力?佛經說佛有六種神通。
  一、天眼通。不論晝夜,不論距離有幾千幾萬里,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們則是隔一座山,或以薄薄的衣服將我們的眼睛矇起來,就看不見東西了。歹徒想將人押到不知名的地方,就拿毛巾將眼睛矇住,被綁架的人就看不見東西南北。可是佛的天眼通,即使在非常黑暗的地方,也能夠看得清楚,隔幾層山也能看清楚,不是凡夫這樣,只要有東西遮蔽就看不見。
  二、天耳通。不論遠至幾千萬里路,幾千萬億個世界,即使話說得很輕微,他都聽得到,眾生心中起的念頭也都聽得到。凡夫則是較大較近的聲音聽得到,較輕較遠的聲音就聽不見。目犍連尊者有一天想知道佛說法到底在多麼遠的地方才不能聽見,於是一直遠離,直到他方佛世界都還聽得見佛說法的聲音,那個世界的人身材高大,不知道他是何處來的蟲,從未見過。那個世界的佛向大眾說:「他是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目犍連尊者,因為他想知道佛講經說法的聲音可以傳到多遠,所以跑到這裡來聽聽看。這是六種神通中的天耳通,再遠也能聽得見。他還有神足通。」佛陀說每個人應該都有天眼通、天耳通。現在科學發達,現在的電視,讓我們看見遠處的景象,聽到遠處的人對我們說話,這就是有天眼和天耳通。
  三、他心通。任何人心中生起什麼念頭,都能知曉。清末民初鼓山鼓月老和尚,牧童上山,他都能說他們手裡捏著幾個龍眼核或其他東西,牧童都覺得奇怪,還能說他們中午吃了什麼東西,這是他心通。
  四、宿命通。自己或他人的事情,今世或前一世、前十世、前幾百世的事情都了解得明明白白。凡夫自己小時候的事情尚且忘記,不可能記得前世的事情。佛有宿命通,有些相命師會說我們前世當人或當官,這是相命師說的,未必準確,佛則真實了解,還能提得出根據。
  五、神足通。只要動一個念頭,十方無窮無盡的世界都立即到達。剛才談到目犍連尊者能跑到很遠的他方世界聽佛說法,我們跑個幾公里就氣喘吁吁,而有神足通的人,絲毫也不覺得辛苦,高山大海都無法阻擋他。有修行的人有神足通,不用搭船就能從大陸到臺灣來,即使門窗緊閉,他也能夠自由出入。現在的凡夫,身體強健的,一天走幾十公里,受不住了,高山大海更是無法越過,大風大雨造成山崩,路斷了,不能通過。
  六、漏盡通。前五通天人鬼神都可以擁有,漏盡通唯是佛有。漏,漏失,如同破洞的瓶子裝水會漏失。凡夫因為有貪瞋癡種種煩惱,所以做些許善事,例如以水桶裝了水,桶子卻有漏洞,好比我們的念頭被牽引,造作出種種惡業,不能將自己守住正業起正念,如同會漏失的瓶子,水會漏出去。漏盡,完全不漏失了,到了佛的境界,貪瞋癡種種煩惱都沒了,能得到大神通。有了這個大神通,當然度化眾生能夠有種種方便。例如有宿命通,向眾生解說宿世事情,眾生容易接受教化。(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