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讚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這裡做個結語,顯示地藏菩薩為什麼能夠具足不可思議的原因。威,並非那個人看起來凶狠霸道,其實外表上看起來很勇猛不可侵犯的樣子,人人自然會敬畏,這是威,並非那是個流氓,或說話都是大吼大罵,有時候他的外表上看起來很嚴肅,人家自自然然感覺他的威行莊重,雖然他掛著笑容,我們也不敢侵犯。神是他的內在我們無法測量他的殊妙,而他做任何事情都比一般人更好,自然受人尊崇,名為神。這些威神的力量就是由過去他曾經發過很大的願,不但發願,還真真實實的去做,所以成就無量眾生,因為有這種功德,所以能夠得到威神力。這種威猛神妙誓願功德的境界,不是用我們的心想能思,也不是拿話可以形容的,所以說威神誓願不可思議。
《地藏十輪經》裡有一位很會疑問的菩薩問佛說:「世尊!此善男子從何而來?所居何國?去此遠近?成就何等功德善根?而蒙世尊種種稱歎。復能讚佛不可思議功德法海。我等昔來未曾聞見,惟願為說。」這裡說的善男子就是指地藏菩薩,他到底住在什麼國土?離這裡到底遠或近?他成就什麼功德善根,而能常得到世尊的稱揚讚歎?又能讚歎佛陀不可思議的功德法海。我們大家在過去從來不曾看到這位善男子,請佛為我們介紹一下,好嗎?佛言:「止!善男子,如是大士功德善根,一切世間天人大眾,皆不能測其量淺深,若聞如來為汝廣說如是大士功德善根,一切世間天人大眾,皆生迷悶,或不信受。」佛說,善男子,像這樣大士的功德善根,一切世間天人大眾,都不能測量他的深淺,如果聽到如來詳細的為大家說這位大士的功德善根,一切世間天人大眾都會懷疑其可能性,心中有疑惑,不能信受。佛又說:「如是大士成就無量不可思議殊勝功德,已能安住首楞嚴勝三摩地,善能悟入如來境界,已得最勝無生法忍,於諸佛法,已得自在,已能堪忍一切智位,已能超度一切智海,已能安住獅子奮迅幢三摩地,善能登上一切智山,已能摧伏外道邪論,為欲成熟一切有情,所在佛國悉皆止住。」佛又說,像這位大士成就無量不可思議很殊勝的功德,已經能夠安住在首楞嚴勝三摩地,也能悟入如來的境界,已經能得到最殊勝的無生法忍,於所有一切佛法都了解得清清楚楚,自己已經得到自在,堪忍一切智位,也就是對於一切的智慧的境界都完全了解,能夠超度一切的智海,已經能夠安住在師子奮迅幢三摩地,而且如果說智慧像山一樣,他每座智慧山都能登到山頂,不但如此,又能摧伏外道邪論。為了成就一切有情,不但一位佛的國土住過,所有的佛國他都已經住過。由此來看,這位地藏菩薩的威神誓願不可思議到這種程度。所以不但在《地藏經》中稱揚讚歎,其實在每一部介紹地藏菩薩的篇章都一樣的讚歎。佛在忉利天說《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十輪經》是在別處說的,在不同地方說的卻說同一個人,也都這麼讚歎。我們要知道,這就是地藏菩薩的誓願不是現在如此,未曾不久就退墮或改變,而是從無始劫以來他所造作的已經很深厚。最近我們在許多政黨爭取縣長與立法委員席次的場合中看得到,數年前你請大家一定要選這個人,非選他不可,拉著他的手高喊:「這個人才是適當的人選」,數年後你卻說這個人不好。凡夫世界就是這樣子,在某個程度來分析他,認為他很好,但是轉換一個環境,或換個時間來看,卻覺得他是很不好的人。但是我們看看地藏菩薩,自從無始劫以來,他所做的事情,都很有智慧,世間、出世間的事情都了解,與佛一樣,了解得清清楚楚,一切的智慧都到達顛峰,這裡有眾生需要他度化,他就居住在這裡,另外地方有眾生需要他救拔,他就到那裡去。所以不可以問他到底住在這裡或他處,到底住得遠或近。只要有一寸土地,都是地藏菩薩教化眾生住過的地方,沒有任何地方他沒住過。
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讚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未來世的眾生,不管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聽聞地藏菩薩的大名,稱念他的名號。現在有很多人不是稱念本師釋迦牟尼佛,不是稱念阿彌陀佛,也不是稱念消災延壽藥師佛,也不是稱念觀世音菩薩,專門稱念南無地藏王菩薩。稱念他的名號,讚歎,或者知道某地供奉地藏菩薩,我們在地藏菩薩面前,看著他的三十二相,虔誠恭敬的頂禮,或供養,乃至用紙或綢布,以彩色來畫,或以木頭雕刻,或以銅器、銀器雕塑,或在像上加漆,使形像更加莊嚴,對地藏菩薩的種種供養,將來都能得到極大的功德,這個人當得百次往返於三十三天,永遠不墮落惡道中。一般人可能做一些好事,福報享盡,就會從天上墮落到三惡道中受苦。可是我們對地藏菩薩讚歎、瞻禮或稱名供養,或雕塑形像來禮拜的人,當然會知道地藏菩薩到底做了什麼事情,自然生出恭敬心,依照地藏菩薩的教示來做,我們就能夠永遠在天上,天福享盡,轉換還是當天人,百世都當天人。天上的天人壽命很長,前面已經說過了,可見現在很多人求福報,不願意墮落三惡道,如果我們恭敬地藏菩薩,自然得到這種好處。
「若未來世」的「若」字表示不定,未來世指佛在忉利天宮為摩耶夫人說法,以及詳細說地藏菩薩行門以後的無量無數劫,佛雖然離開我們現在已經有二千五百餘年,以當時來說,我們出生於現在就是當時所謂的未來世,因為在當時我們不在。我們現在能夠做讚歎、瞻禮、稱名、供養等事,我們就是現在的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是稱讚我們,好聽的稱呼,因為我們這些人的所作所為都是犧牲自己,成就別人,幫忙別人為宗旨,我們所做的符合了清淨的真理,能夠有使我們將來離開人道,比做人還享福的作用,我們所做的事情很好,所以叫做善。有剛正強幹的能力,就叫做男。男子柔弱,我們會說他不像男子,男子應該要有陽剛之氣。而且男子有紹繼宗嗣的意思,所以稱為子。善有生育長養樂果的功能,這種人叫做善女人。又善男子善女人,有二種意義:一是以人稱,專指事奉佛陀的四眾弟子: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二是以法譬喻,阿羅漢的性情剛直,能夠自己解決自己的煩惱痛苦,但是無法度化別人,表為善男子。菩薩的性情很柔和慈悲,能自度還能教化別人,種佛的善根,能繼承佛種,表為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聽到地藏菩薩的聖號,以口業來讚美,宣揚地藏菩薩的功德,是讚歎;有的人了解《地藏經》、了解地藏菩薩的功德,一直稱揚讚歎地藏菩薩,就是讚歎。以我們清淨的眼睛瞻仰地藏菩薩的尊容,起身以五體投地來頂禮,名為瞻禮。有人到了寺裡,沒有恭敬心,看到菩薩像還指指點點,說這尊看起漂亮,那尊看起來較醜,這尊看起來如何如何,他不是用清淨的眼光來瞻仰。甚至有的人到禮品店,見這尊菩薩看起來好看,請回家布置在客廳裡,當作裝飾品,訪客來就拿出來炫耀。他不用恭敬的心瞻仰禮拜,菩薩再怎麼莊嚴,在他的心目中也只是藝術品而已,這是不對的。學佛的人看到佛像自然會生出恭敬心,五體投地頂禮,名為瞻禮。以我們清淨的口業稱揚地藏菩薩的洪名,念念不絕,叫做稱名。菩薩的聖誕就煮很好很好的,心目中認為煮得最好吃的飲食都拿來供養,又用很清香的花,很好的香,點燈,備辦水果等等來供奉諸佛菩薩,名財供養;看到地藏菩薩的聖像加以供養,上述是拿錢可以做到的,是財的供養。並不是等到地藏菩薩聖誕日才拜,應該將菩薩的行願,乃至他所說的妙法輾轉教化眾生;說明我們誦《地藏經》,從其中得到了什麼好處,說給別人聽,要大家若有不好的習氣、不好的行為,立即改善,令所有一切眾生都得到解脫,名為法供養。聽到佛說的勝法,如法行持,勇猛修種種觀想,觀想之後自然行為如法來做,這是觀行的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彩畫是以筆用種種色彩將地藏菩薩的莊嚴畫出來,能雕刻的材料是木頭或土石,雕刻出一尊地藏菩薩的形像。過去的菩薩形像,有的用木頭,有的用銅鐵,有的用土,加些膠漆來摹造聖像。大陸現在還有這種像,因為大陸文革時代有人毀像,有僧侶信眾將寺院裡較古老的佛菩薩聖像請出去藏起來,很多都是土塑,甚至外面用綢布脫紗,這種佛像很多。在這裡說,如果在將來世界當中,有善男子善女人,聽到地藏菩薩聖號,或稱揚讚歎,或瞻仰頂禮,或稱念菩薩聖號,或廣修供養,或畫或雕刻菩薩聖像,這些人可以百返生於三十三天,享受天上的快樂,永遠不墮落惡道中。這裡說的百返三十三天,也就是從最低的四天王天,到最高的五淨居天,又從五淨居天下到四天王天,經歷的次數各盡本天的壽元,如是往返經歷一百次,真的受到天上的妙樂。不但享受天樂,而且永遠離開三惡道。修因很少,能受到極大的果報;經歷的時間很短,所享受的福報很長,可見地藏菩薩真是非常不可思議。這也就難怪現在很多人與地藏菩薩有緣,很恭敬地藏菩薩,常持誦地藏菩薩的經典。
關於恭敬地藏菩薩,禮拜地藏菩薩,有很多不可思議的感應,一時說不能盡,在這裡就介紹一則記載於《三寶感應要略錄》中的事情。
唐朝益州法聚寺,曾經保存一幅張僧繇畫的地藏菩薩畫像,坐繩床垂雙足,高八九寸餘,時常放光,如此輾轉所畫的、大家依這幅畫臨摹的,也都會放光。麟德二年,傳聞到京城裡,不但修學佛法的人知道,連一般人也傳聞這件奇事:地藏菩薩的畫像放光,依著摹寫的也會放光。八月皇帝下令照畫一幅在內庭供養,於是京城內外學佛或不學佛的人,照樣圖畫供養的,也都放光。像現在有很多人家裡供奉的菩薩聖像,如觀世音菩薩像,好像是印刷的,問這些像的由來,知道的人說這位菩薩曾經在何時何處救過何種災難,知道這是空中照像,家家戶戶供養的觀世音菩薩像。只是過去的印刷術不發達,全用手繪。但是這一幅地藏菩薩像,寺裡畫的,別人畫的,甚至朝廷畫的,都會放光。
又有一個傳聞。間州金水縣侍郎,姓劉,有因緣往隔壁家,途中拾獲一支拐杖,杖頭雕著像,不知道到底刻的是什麼像。拿回家裡插在牆壁上,過好幾年已經忘記這件事情,也忘記到底放在何處。後來病重死亡,家裡的人摸他的胸口還有溫熱,不敢入殮下葬。經過一日二夜,他回魂過來,一直流眼淚,不斷的責備自己,俯伏在大地。家人問他為什麼暈死又醒來,怎麼俯伏在地上?他回答說,初死時,兩個騎馬的地府官吏,一個前面領導,一個在後頭押著,驅趕到閻羅王的廳堂,閻羅王怒目呵斥,很生氣。當時有個出家人,形貌不算好看,似乎很醜,走進廳裡,閻羅王很尊敬他,特別從座位下來,跪在這位出家人面前,說:「大士,您以何因緣來到這裡?」我們知道菩薩又稱為大士,觀世音菩薩有時候我們也稱呼為觀音大士。這位出家人說:「你現在召來的這個侍郎,是幾年以來的施主,我想救他。」閻羅王說:「他過去所做的業已經定了,現在當然應該死亡,為什麼您要救呢?」沙門說:「我過去在忉利天上,受到釋迦如來咐囑,能救定業的眾生,既然這位侍郎也是受定業牽引來這裡的眾生,我也應該救他,怎麼能夠放棄不救呢?」閻羅王說:「大士,您的志願堅固,不動如金剛。既然您來這裡要求,我一定放他回去人間。」出家人歡歡喜喜的牽引著侍郎的手走到生路,和侍郎告辭而分手。侍郎在分別時問出家人說:「不知道您是何人?」出家人說:「我是地藏菩薩,幾年前途中你看到我的像,拿回家放在牆壁上,隨意的倚著牆,你還記得這件事情嗎?或許你已經忘了。」說完話,忽然間出家人不見了。就是因為撿回一幅像回家,地藏菩薩竟然到地獄救我,撿回家之後我沒好好的供養,隨意的放在牆角,實在很過意不去,非常自責。當場聽到的人都覺得很神奇,仔細找尋,看到牆角有一支拐杖,杖頭有一幅畫像,再加以仔細的雕刻,彩畫,差不多五寸高,像放光,安置在家裡。後來他們將這個家布施為寺院,號地藏院。
各位,他們看到的是一位沙門,所有的菩薩裡頭,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我們認識熟悉的菩薩,這些菩薩為了接引眾生、度化眾生,不使眾生分別他是出家人,所以他們都現在家相。有的人看到出家人穿出家服飾就在心裡做個標記,本來出家人有很好的道理要教化人,可是看到他是出家人,信佛教的,與自己的宗教觀念不同,即使有再好的道理,因為他們以宗教的差別,不肯聽出家人說話。我曾經受邀請到機關團體說一些道理,當然我所說的不全是佛法上與佛經上談的,雖然沒離開佛法,可是大部分都談一些與世俗有關的事情。不過有的人一看到我就說:「我不是信佛教的,叫這個出家人來說,我不聽。」態度上不積極,甚至已經生出排斥的觀念,連聽都不聽,或故意跟人說話,使演講場合非常嘈雜。所有的菩薩會現在家身分,不是他們的程度不如出家人那麼高,是為了度化所有的一切眾生,將他的形像變成在家人。所有的菩薩當中唯有地藏菩薩現出家身。這位侍郎所看到的是一位出家的沙門。
由這兩則感應的聖蹟,可以證明地藏菩薩的功德可說極大極大,我們無法形容地藏菩薩的功德有多大,非常不可思議。二則都說到刻地藏菩薩形像,或畫地藏菩薩的形像,供養地藏菩薩。如果以為供養佛像沒有用處,這就是我們的妄念,假使我們有恭敬心,一定可以得到不可思議的功德。
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這裡從地藏菩薩很久以前初發心時談起。地藏菩薩這位大菩薩,在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長者,在社會上受人尊重,年紀很高,身分地位很高的人。老人很多,為什麼這個人被稱為長者?在一個村莊、一個家庭發生問題無法解決,就請村裡的長者解決問題。因為這些人對待一切的人都平等,很公正,並不會因為這個人地位高就瞧得起,對地位低的人瞧不起;對富有的人態度好,不理會窮苦的人;也不會只對老人家好,欺負小孩子。而且他一生當中說出來的都會做到,言行相符合。做人忠厚寬大仁慈,沒有任何虛偽,並不會人前一個樣子,人後又一個樣子;而且要有崇高的德行,也要有很豐富的學識。如果只是有豐富的學養和崇高的德行,可是乳臭未乾,人家說他的鬍子還沒長出來,小孩子不可以管大人的事情,人家不尊重他;他不但有才能,也有不少的錢財,人家有事情,他都能夠幫忙,能夠救濟;甚至在當地如果有矜寡孤獨的人,他都會幫忙。所以在一個地方可以說人人都認識他、尊重他。這種人才堪稱為長者。過去不是選舉的時代,選賢與能作為地方的長者,都是眾人公認、眾人推舉的,並不像現在的人自己說自己有多麼好。必需具備上述的條件,才稱得上長者。
《法華文句》說,在世間要具足十種德行才能稱為大長者。第一,他是貴族。譬如他的父親當官或當皇帝,這種尊貴的人。第二,他的地位要高。第三,這個人具足錢財,有錢財才能幫忙別人。第四,他要很威猛,假使這個人看起來很軟弱,說話就沒有份量。第五,要有很高深的智慧。第六,年紀已經很大。第七,他的行為一定要很清高。假使這個人地位高,也有錢,年紀也大,可是有嫖、賭、飲的行為,還是不可以稱為長者。最近台灣雲林縣曾經發生一件事情,一位老人家被綁票,贖金要求一千五百萬,但是他的家人沒付款,最後老人家被綁票的人殺害。老人家已經八十歲了,太太去世,很有錢,甚至人家認為這個人的兒女在事業上有成就。年紀雖然那麼大,還想要人家介紹女孩子當填房。在人前說自己多麼有錢,其實被殺害之後,治安機構調查,他只有二甲田地,幾十萬元的活期存款和一百萬的定期存款而已,雖然有錢,卻算不上富有。富有又肯拿錢來幫忙左鄰右舍,或鄉里的人、自己宗親的親戚朋友等等,有錢就拿來幫忙別人,行為又很端正,大家會敬重他。年紀雖然大,但是不能有很清淨的行為,這就沒具備當長者的資格。第九,上嘆。這個人雖然有上述的條件,可是所有的禮儀都沒有,譬如年紀大、有錢,可是做事情不合乎禮節,看到人就是罵詈,輕率的出手打人,私生活方面不依禮儀來做,這種人也不配當長者。第九個條件上嘆就是連皇帝都讚嘆,或地方長官也讚嘆,是個有名望的人。第十,下歸,所有的人都願意歸投依靠他。現在也有些有錢有勢的人,可是他的行為不清淨,做事情不依道理,怎麼可以當個大長者呢?一人所敬,四海所歸,他所做的都合乎一個很有德行的人所做的。具足這十種德行,就稱為大長者。
地藏菩薩在過去出生為大長者的兒子。現在總統的兒子、行政院長的兒子、監察院長的兒子,我們也都認為他們很有名望。大長者的兒子,條件比這些名人更要具足才行。地藏菩薩當大長者子時,「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當時有佛號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藉個譬喻立名。師子奮迅是說佛陀除去了無明。一個人晚上昏昏迷迷,想睡覺,打瞌睡,但是這位佛不然,他能破煩惱賊,超過生死流,而且能度化根基較下劣的人,能夠降伏外道,很有威猛。師子奮迅是一種三昧的名稱,在佛入這種三昧定時,像獅子般的威猛、行動迅速,每一個毛孔都已經打開,身毛豎起,現出威形怒吼的相,使其他的猛獸看到他都失去威勢,俯伏不敢動彈。小獅子更加增長雄猛,身體慢慢長大。
師子奮迅譬喻佛陀能夠除掉無明。無明就沒有智慧,頭腦闇鈍,無法破煩惱,如果將無明除盡,能夠對每一件事情都看得清清楚楚,能夠破掉煩惱,超出生死流。不但自己可以破煩惱,超出生死,甚至對根基較淺的人也能用很好的道理度化,甚至對外道也能以他的威猛加以降伏。師子奮迅是一種定功,佛證入這種禪定,好像獅子發威,眼睛睜得雪亮,耳朵豎起來,身毛豎立,孔武有力,威嚴無比,吼聲震天,現出威猛的形相。其他的猛獸本來很威猛,但是與獅子相較,所有的威勢都失去,竄伏不動。獅子兒增長雄猛,身子也越來越長大。佛是人中獅子,種種人當中他像獅子,是野獸當中最威猛的。第一,他現出大悲法界之身。第二,他能開大悲法界的門,因為他本身具足大悲,才能夠開大悲門,攝引所有眾生。第三,獅子豎起身毛發威,現在佛將大悲心顯現出來,能作為眾生的先導。第四,佛並非時時刻刻現出威猛,時機相應,看到需要以威猛降伏眾生,才現出威猛的形相。第五,佛現威猛相,最主要是使所有法界眾生了解大悲的法門,大聲疾呼,使大家了解道理。有這樣的奮迅,使外道小乘的人都懾服。現在不然,有些外道都說他的法門多麼好,甚至他有多麼大的神通。對佛法不深入了解的人,聽說他很好,就跟隨著修學。好像幾年前在台灣曾經發生宗教界的事情,有人說他能夠顯神通,能夠在種種場合現像。真實了解佛法的人自然不會胡亂追隨。佛能夠使小乘或外道懾服。菩薩好像是獅王的兒子,小獅子可以增長百千種種三昧海,所有的陀羅尼善根海,也就是有很多的善根,乃至有很大的定力,一生當中,或生生世世,乃至從無數劫以來,可以說樣樣好的行為都做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都做得很好。這些萬行就是他所立的法。因為師子奮迅三昧可以順利廣修六度萬行,而且能夠很快的得到圓滿,因為他有這種威猛,所以中途不會遭受邪魔外道阻止。在過去修行所有菩薩應該要做的萬行,種下因,後來能夠莊嚴清淨無上的果。因華,好比龍眼開花時不能吃它,經歷一段時間結果才能摘下來吃。一個人在修持時還只是造因,好比一個小孩子上學讀書,從小學、國中、高中、大學乃至研究所,還沒達到果位,你不能說他是博士。但是他要當博士,需要經過前面這些因的成就。在這裡我們說師子奮迅具足萬行,也就是這位菩薩經過上述的這些條件。
如來是佛陀十種稱號之一。如,依真如。譬如一個人畫一張像,畫得與照出來的相片完全相同,這是如。一個學戲的人,老師怎麼教,他就怎麼唱,如果不看人,只聽聲音或聽錄音帶,大家都不知道到底是老師唱的或學生唱的,這就是唱得非常相像。現在佛用真如的道理,真實道理如此,完全依這道理來此世間化導眾生。在化導眾生當中,無論說的或所行的,一切都與真理相同,絲毫也沒有虛假。在一期化度之後成等正覺,所以叫做如來。簡單的說,乘真如之理來。《法蘊足論》說,如世尊說的,從菩薩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乃至佛的無餘依涅槃後,於其中間諸所有說,所做的,一切都如,如道理,沒有絲毫虛假,也不曾改變過,真實依所有的理,絲毫也不顛倒。以這種如實的正慧來說,就叫做如來。地藏菩薩最初發菩提心,是在過去很久遠很久遠無數劫之前,身為大長者子時,正好有佛出現在世間,佛號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