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調伏剛強眾生,知苦樂法。
我們住在五濁惡世當中,五濁惡世不是一個好居住的地方,名為堪忍世界,既然是不好的地方,一般眾生都是剛強難以度化。我們惡世的眾生,很容易生氣,很會造惡業,要調伏我們這些眾生,要度化我們這些眾生,不是件容易的事。佛於此惡世教化眾生,當然不簡單。各位曾經驗過嗎?聽說佛法很好,依著實行了一段時間,知道佛法的確很好,每個人如果能夠依法、依戒律來做人做事,這個娑婆世界一定會變得清淨。於是你很熱心,希望能為此盡一些心力,但是很多人怎麼勸說,壞習氣都不肯改善,甚至惱羞成怒,有的人為此灰了心,因為眾生難以度化,所以不肯度了。但是我們要知道,佛來娑婆世界,最主要不是為了自己修行,他早已成佛,只為度化我們,所以對於我們這些剛強的眾生,以大智慧神通之力,攝化眾生的心。譬如有人在某地做了什麼事,他都看得清清楚楚,讓人覺得全身幾乎是透明的;有什麼東西做過什麼事情他都知道,大大小小的事都明白,不能胡作非為;佛陀知道每個人在何時說過惡口或挑撥離間的話,讓人心服口服。佛陀勸他:「說這些不好的話,別人就不可能對你有好印象信任你,你現在可以如何改變。」因為佛有這些神通力,大家知道不可能欺騙佛陀,自然受佛降伏。將眾生降伏之後,又以智慧方便慢慢的引導教化。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裡頭有兩句話:「善知方便度眾生,巧把塵勞為佛事。」知道該用何種方法度化何人,就用那個方法來度化他。譬如有人聽你說不可以吃眾生肉,他不肯相信,等到他有了病痛,你說這是因為吃某些眾生血肉才致病,傷害了健康。利用這個機會來勸他吃素,他比較容易接受。我認識一個人,他是個一生當中不曾連續吃兩餐沒肉的食物。但是醫生檢查,他的血脂肪過高、血壓高、心臟不好,我向他說:「這都是因為吃眾生肉所致,想要身體健康,應該少吃這些東西。」他願意聽從。要是平時他身體很好,說這些話可能他不肯相信。佛有神通力,能夠好好的教化,使一切造惡的人知道,現在造作這麼多惡業,將來一定要遭受苦果。例如向抽煙喝酒的人說他們的身體健康要受到傷害,肝有問題、肺部有問題,檳榔會傷害口腔。醫生向我們說明這些,學佛的人要知道這就是佛法。曾經有位計程車司機,檳榔、煙酒整天不離身,肝已經很不好了,要他不吃那些東西他不肯。有一天跟他叔父來找我,我說:「你嚼檳榔吧?你的嘴幾乎張不開了,對嗎?」他嚇一大跳,不曉得我怎麼能說出他的病症。我說:「檳榔嚼多的人,會有口腔癌,嘴巴無法張開。我想,你的口腔黏膜已經有了一層白色的東西,這是罹患癌症的前兆,很多人都受過這種苦報。」他還很年輕,他說:「真的,我即使用力張開嘴巴,也不能塞進兩隻手指頭。每天都感到很疲勞。」我說這也是喝酒所致。了解道理之後,愛嚼檳榔的他,為了希望健康不再惡化,忍耐著不再嚼檳榔。經過一個月,他的嘴巴比較可以張得開些,也比較不容易疲勞。因為他不喝酒不嚼檳榔,他的肝臟得到休息,口腔黏膜也不再受到傷害,罹癌的機率降低不少。這些人知道某些事情不對,應該遠離;做正確的事情,將來得到福報,行善的人將會快樂,因為我們這麼教導,他能夠精進的修持。不但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調伏剛強眾生,《彌陀經》裡十方諸佛也讚歎釋迦牟尼佛說:「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稀有之事,能於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彌陀經》裡也談到釋迦牟尼佛於五濁惡世,已經成就佛道,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所有一切眾生解說世間難信之法。當知釋迦牟尼佛於五濁惡世裡做這麼艱難的事業,是不容易的,若他無大智慧神通之力,怎麼能夠調伏剛強的眾生呢?譬如要開武術館的人,武藝不好,怎麼能夠教導學徒?沒有真本事,不可能降伏前來學武的人。要讓眾生完全明白造業受報的可怕,若無神通力,眾生不容易受到降伏。譬如有病的人請教釋迦牟尼佛怎麼治病,不必說自己的病情,佛能說清楚他是肝不好、胃不好或眼睛不好,這都是因為造作過什麼業,所以某些部位如何疼痛;或是曾經障礙某些人的前途,現在事業不順利;你的嘴愛罵人,現在才會經常受人譭謗。因為佛有他心通、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才能降伏這些剛強的眾生。
有人懷疑佛為什麼要到五濁惡世成佛?為什麼要化度這些剛強的眾生?古德說有三個理由。一、因為佛過去發誓願,以此本願力故來娑婆世界。五濁惡世非常惡劣,有人為我們解說義理,我們知道所居住的地方真是濁惡,願意發心求出離。有人說:「我這一生總是被丈夫毆打,被兒女氣惱,我不再來這個世界了,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想去極樂世界,當然要認真念佛,了解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如何發的,如何度化我們,我們才能夠往生那裡。因此,我們就能一天一天進步,精進不已。
二、五濁惡世的苦難很多,佛說的妙法就容易信受。過去我們說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可能大家不容易體會。早些日子有一個二十幾歲的女孩,受過高等教育,家中父母也學佛。她常聽經,知道佛法很好,但是對於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沒有深刻的體會。等到九二一大地震,死傷那麼多人,建造堅固的大樓片刻之間倒塌了,她才真實的體會到世間無常。本來她對人生有許多計畫,要做許多事情,這時候她想:「我將來應該走修行路,度化更多人了解道理,不再於娑婆世界受苦。」佛於有很多苦難的地方演說妙法,眾生容易相信、接受。有些人平時聽說應該念佛卻不用心念,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有很多人不只為個人念佛,佛教界發動蓮友念佛回向給受難的人,許多人都熱心參與。若非他們有痛切的感受,要他們念佛不容易。因為經歷苦難,真實願意好好的修持。
三、佛來到這個世間,目的是教化眾生。很多善根較深厚的眾生,教化引導容易;但調伏剛強的眾生實在很困難。佛來到娑婆世界既然是為了眾生,越是剛強難以度脫的眾生,佛就越是要設法度化。
以這三個原因,佛來到五濁惡世,教化剛強的眾生,度脫剛強的眾生。這就是佛為什麼不到清淨的世界,而到此濁惡世界的原因。他不求自己了脫就好。娑婆世界的眾生造業極重,果報極重,他發願到這裡度化眾生。現在佛法普遍,佛教書刊出版,即使是偏僻地區的人,只要願意學佛,都容易取得講解佛法的書籍。三、四十年前,印刷不普遍,發心流通佛書的人也比較少,想要擁有一部佛經就得抄寫,沒有錄音機、錄音帶,聽電台講經,無法留存下來,了解佛法並不容易。有一位法師推動大家請閱大藏經,要到各個道場勸募。這位法師想:台東學佛的人少,一群人去那裡推動勸募請購大藏經,花費很大,可能勸不到兩個人請閱,打算不去台東。當時我在電台講經,聽眾問我法師打算到台東嗎?我回答:「聽說,法師認為到台東,很少人能夠認同藏經的重要性,所以他可能不到台東。」這位聽眾發無明火抨擊,他說:「弘揚佛法就是要到較少受到佛法薰陶的地方,每位會講經的法師都在台北、台中、高雄,偏僻地區沒法師願意去弘法,住那裡的人豈非永遠沒機會學佛了?」由此我能夠體會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已經成佛了,卻不肯在美好的世界享福,專程到這不好的濁惡世界教化眾生,因為我們這裡的眾生,實在很可憐,造業受報,所以佛發願來度化我們。
《悲華經|大施品》有一段談到,佛在講經的法會期間,有一位寂意大菩薩,看到如來種種神通變化之後,向佛說:「世尊,為什麼其他諸佛的世界都很清淨微妙,有種種莊嚴,那些地方與這五濁惡世完全不同,那是遠離五濁的地方,沒有種種穢惡,其中有很多都是大菩薩成就種種無量功德,甚至在那個清淨的世界享受著種種快樂。在那些國土裡,乃至沒有聲聞緣覺,也沒有小乘的人。現在世尊以什麼因緣,來這個污穢不清淨的世界?這裡有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在這五濁惡世當中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來這個世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而且於四眾當中說三乘法。(四眾: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以及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三乘法:聲聞、緣覺、菩薩法。)為什麼你不去清淨的世界,不遠離五濁惡世呢?」菩薩這麼請問佛陀。佛向菩薩說:「善男子菩薩摩訶薩,這是以我的本願的緣故,我能夠取一個清淨美好的國土,也因為我的大願的緣故,我到這個不清淨的國土,為了要成就大悲心,所以來這個比較弊惡不清淨的國土,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前我在電台講經時也想,台北、台中、台南、高雄這些西部地區已有很多法師弘揚佛法,有人邀我去台東開闢佛教節目,我想,那裡較少人去,我樂意去那裡。現在看來,佛本來能夠居住於清淨的國土,但是他願意到五濁惡世弘揚佛法。佛成佛不為個人,是為了度化剛強難化的眾生,使剛強難化的眾生知苦樂法,知道這個娑婆世界的痛苦,有前面說的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能夠知道這裡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種種痛苦,我們才會想到要求出離,要求出離當然要學習正確的方法。佛陀教化難調伏的剛強眾生,使眾生清清楚楚的了解什麼是苦,什麼是樂,痛苦哪裡來?佛享受快樂,快樂如何得到?每個人都知道苦樂的法,自然對於善法能夠勇猛的去做,惡業決意斷除,修行的功行才容易勝進,而且我們將來也能到達勝妙的彼岸。這就是佛為什麼要來娑婆世界度化眾生的原因。
佛用大智慧神通之力,調伏剛強眾生,使眾生知苦樂法,這可說是極為難能稀有的事情,所以十方諸佛都來讚歎。
各遣侍者,問訊世尊。
大公司裡頭,總經理或董事長,都很忙碌,身邊有助理協助他。當然佛陀教化眾生也很忙碌,所以他的身邊要有人親近奉侍,跟隨在他身邊,佛要做什麼都加以幫忙。有些官員身邊有家僮,泡茶、拿紙、磨墨,擔當侍者並不容易,若非聰明有才能的人,承當不起侍者的任務。又侍者文武的職能都要好,有好的條件,才能擔任佛的侍者。彌勒菩薩從兜率天《下生經》說,具有八種美德才能擔當佛的侍者。一、信根堅固。要跟隨老師學習,假使今天學習了,明天認為某位老師勝過這位老師,又跑去跟隨那位老師,就不能待在這位老師的身邊料理一切事務。聽說以前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佛教蓮社宣講佛法時,就向學生聲明過:「既然要來這裡聽我講法,一定認為我說的法很好,那我就要求在幾年期間都不換來換去,專聽我說法,才可以來這裡當學生。假使今天來聽我說法,明天又去聽別的法師說法,結果同一句佛法卻有不同的解釋,徒增猜疑,這就不可以了。」何況要擔任佛的侍者,當然對佛也要信根堅固,無論如何都緊緊的跟隨。目前不說在家居士不能一直跟隨師父到各處講經聞法,法師身邊的侍者幾天就換一個,即使出家之前就認定這位師父能當我的師長,可以依止,絕對要跟隨他學習,可是過一段時間,還是跑去跟隨別的師父學法了。如此信根不堅固的人,當然不能當佛的侍者。
二、他要有心求進步。時時刻刻跟隨在佛陀身邊,佛陀教化任何人,他都能學習到一些好的道理。假使他沒有精進心,只是每天為佛泡茶、掃地、疊被子,這樣子當佛的侍者太可惜了。他心裡一定要有求進步的意願。俗話說:「曲館邊的母豬,不會吹簫也會打板子。」吹簫是動樂器,豬當然不能吹簫,但是對於節拍的掌握必然很行,因為聽久了自然會了。身為佛的侍者,有心求進步,佛陀教化眾生時他也都聽進了。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後十年,阿難尊者才出家,又經過十年才擔當佛的侍者,但是大家說佛說法如同大海,點滴流入阿難心中,這主要是他有求進步的心。
三、一定要身體勇健沒有病痛。假使今天頭痛,明天肚子痛,後天胃不舒服,怎麼能夠侍奉佛陀,替佛操作他的工作呢?
四、要有精進心。替我工作的人,我告訴大家應該精進修持,可是我的侍者卻不肯念佛拜佛,一天到晚只想看電視,大家會想:「跟在他身邊的人都不精進,他怎麼可能有方法教好我們?」所以侍者要很精進。
五、具有念心,心念一定要很正確。譬如要為佛做一些事情,必然是要主動發心,不是佛陀說了才做。
六、心不憍慢。有一些人狐假虎威,跟在有權勢的人身邊,如果生起驕慢心,就會給人很惡劣的印象。譬如有人要拜見佛陀,他以很驕慢的態度待人,大家想:「要見佛還得通過那個驕慢的侍者引進,太難了。」求法的心就退失了,不敢去見佛。在佛身邊當侍者的人,應該待人很親切、謙恭有禮,絕對不可以有驕慢心。
七、能生定意。要具有定力,否則人家說:「我不當侍者很輕鬆,想到哪裡就到哪裡,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你在他身邊很不自由,晚上大家睡了你不能睡,不能跟大家出去玩。」他有定力,能夠忍苦耐勞,不起心動念。
八、具足聞智。聽到任何事情都能了解。在佛身邊當侍者,人家認為他應該了解佛法,向他請教,他卻說出不正確的法,這就不好了。或者他雖然在佛身邊,經常聽法,沒有聞智,無法了解佛的法,就不能擔任佛的侍者。
佛的侍者要具足這八種條件。《觀無量壽經》說,每位化佛都有五百個化菩薩和無量諸天為侍者,佛身邊的侍者很多。《地藏經》裡,前面說釋迦牟尼佛為母說法時,十方無量世界有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與大菩薩都來集會,這些諸佛從不可說不可說那麼多的世界來,當然就有我們說不出來算不清楚的佛。每個世界的佛,各帶著侍者,來的人很多。這些佛帶來的侍者都不是普通人,都是等覺位的大菩薩。他們到了忉利天,都派遣他們的侍者向釋迦牟尼佛問安。一般人父母在世,每天早上要向父母請安。現在的人較少存著這種觀念,以前的人出門、工作回家,一定向父母問安,說:「媽媽,妳今天身體好嗎?冷了,要不要添些衣服?今天較熱,要不要開個電扇或為妳搧風?妳的牙齒嚼得動食物嗎?」很關心父母,向父母問安。一個很有禮貌的人,到任何地方都會與人打招呼,何況是對於長輩?佛是世間上最尊貴的人,其他世界的佛來到忉利天宮,都派遣侍者向佛問安,還說:「你這麼辛苦的度化眾生,這些眾生好度或難度?」其他國土的佛如此向釋迦牟尼佛致意。各方諸佛從各方來到目的地,大家都派遣侍者向佛問安,表示尊重這個法,甚至尊重講法的這個人,這是客人與主人間的禮法應該如此。這與世俗的人相同,雖然都是佛菩薩的境界,還是如同世人,禮貌上互相招呼問安,這也在教化眾生到他地聽某法師講經,到會場去先見法師,問訊法師:「最近忙嗎?寺裡的工作忙嗎?身體好嗎?」是一種禮貌。
現在將這段經文總結:「讚歎釋迦牟尼佛能於五濁惡世,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調伏剛強眾生,知苦樂法。各遣侍者,問訊世尊。」十方諸佛來到忉利天,先讚歎釋迦牟尼佛的美德,說:「釋迦牟尼佛,你能在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的世界出現,實在是想像不到的。」譬如有一個人可以在很好的地方享受,可是他到有災難的地方救災,幫忙需要幫忙的人。大災難發生時,常看到總統或五院院長到災難現場慰問救難人員的辛苦以及災民的痛苦,大家想到這個官位尊崇的人,坐在辦公室裡吹冷氣享清福,指揮救災就可以,現在卻來到災難現場,實在令人感動。佛有大智慧大神通的法力,來調伏剛強難化的眾生,使這些眾生分辨了解什麼是苦什麼是樂,所以佛為了要教化眾生,實在太辛苦了。現在又要在忉利天宮說法給大家聽,參加法會的諸佛菩薩都要侍者問訊世尊,表示慰問。從這段經文來看,一般人一旦有了某個崇高的地位,就不願意王見王,以為自己很有本事,不可以去聽某人說法,若去聽他說法,似乎顯得自己不如他,身分較低。其實十方諸佛不然,一位佛要說法,他們就去當影響眾,前往聽法,還加以讚歎。這正是我們的表率,我們應該要學習。我在講解《地藏經》時,若有其他法師也講解《地藏經》,有時間我一定去聽他們說法。因為或許有的地方他能講得很明白,讓聽眾一聽就容易體會的話語,我沒想到,所以一定要虛心聽講,從他人解說的道理當中,我能有更多的體會。這一點是現代人應該學習的。法師講經,儘量去聽講,可以多懂得一些義理。不要因為你已經了解了,他是佛你也是佛,你就不願意去聽法,這種心態很要不得。
是時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所謂大圓滿光明雲,大慈悲光明雲,大智慧光明雲,大般若光明雲,大三昧光明雲,大吉祥光明雲,大福德光明雲,大功德光明雲,大歸依光明雲,大讚歎光明雲。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
這是如來放光現瑞的時候。是時,感應道交,講經的人與聽經的人都集合在一起時,也就是十方無量不可說不可說世界,諸佛菩薩都集到忉利天宮,大家都派遣侍者向釋迦牟尼佛問安,等他宣說妙法的時候,稱為是時。「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當知佛平時不隨意笑,佛含笑必定有因緣。佛本來以度化眾生為一生的事業,現在他度化眾生的機緣已將要圓滿,未來的機緣已經有人願意承擔,當然心裡非常快樂,心中快樂的人當然會微笑。佛的笑不是開口大笑,而是閉著嘴,但是臉相看起來就是非常歡喜。釋迦牟尼佛於每個法會含笑之後,都會放光現瑞,然後宣說妙法。他放光,是從每個毛細孔放光,放光之後必然宣說佛法。現在世尊含笑之後,放百千萬億光明雲,後面還說他發出種種微妙的音聲,這是放光現瑞的狀況。日月燈的光明有限量,而且會受到阻礙,不能遍照十方法界,而佛的光明無量。日月的光明以日光最亮,可是唯有白天照耀,晚上照不到。天文學說地球自轉,地球面向日時我們說是白天,背日面則說是晚上。高山阻擋了,日光也照不到。有人特地到阿里山看日出,因為即使有太陽卻被高山障蔽,我們也看不到日出。我們在家裡,上頭有屋頂遮蔽,我們也照不到日光。如此的有限度,是不能永遠照耀、不普遍的光明,有時候看得見有時候看不見,不能稱為瑞相。現在世尊所放的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再黑暗的地方都照耀得清楚,高山不能阻擋,屋頂樹蔭不能遮蔽,佛的光明勝過日月的光明百千萬億倍乃至不可計數。放光明雲|極熱時有雲遮蔽就涼快些,日光一直照耀,地面乾燥龜裂後,萬物不能生長。農夫種植要靠天吃飯,如果天一直不下雨不能有好收成。雲來了,可以遮蔽日光,又會下雨滋潤大地萬物。佛所放的大光明雲,能夠保護滋潤一切眾生,使一切眾生看到這些光明雲,每個人的身心輕安,熱惱解除;甚至佛的光明如雨水滋潤,使我們的善根增長。這裡說有百千萬億大光明雲,下文只舉出十種光明雲,以此代表光明雲有很多很多,若將百千萬億的光明雲都列舉出來,要花費很多時間,也就是用這十種光明雲的名稱,來代表包含所有的光明雲。
所謂大圓滿光明雲,大慈悲光明雲,大智慧光明雲,大般若光明雲,大三昧光明雲,大吉祥光明雲,大福德光明雲,大功德光明雲,大歸依光明雲,大讚歎光明雲。
釋迦牟尼佛為了向佛母摩耶夫人說《地藏經》,所以大家都集到忉利天聽他講法。這時候釋迦牟尼佛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
釋迦牟尼佛說這部《地藏經》的主要目的,要讓大家都了解孝親的道理。父母生我們、撫養我們、教育成人,假使每個人能夠懂得道理,對父母應該非常孝敬才對。但是現在的人看起來,不但不孝養自己的父母,有時候罵詈父母、毆打父母,甚至殺害自己的父母。在這時候釋迦牟尼佛特別放種種光明雲,照徹眾生的心地,使每一個眾生心得光明,有智慧能知道孝敬雙親的道理。
佛所放的大圓滿光明雲。大,廣大,普遍。「大」包含體、相、用三者都很大。體,譬如車有車體,兩個小輪子和一副鐵架子,我們知道那是腳踏車;大一些添加汽油前進的是機車;小轎車也有它的形體;遊覽車有遊覽車的形體;貨車有貨車的形體。體大,佛的法報身可以說是無量無邊,宇宙世界各處都有佛的法報體。相|相貌。看到一個人的相貌,知道他是我的體育老師、英語老師、弟弟、妹妹,每個人的相貌各有不同。佛的相貌以百福莊嚴,造作很多利益眾生的事業,整天都笑容滿面,不曾有惡劣的臉相,也沒有苦瓜臉,他的相用很多很多,無始劫以來所修種的美德來莊嚴,甚至他所做的種種美德,萬德圓融。佛的作用,他有慈悲心要救度所有一切眾生,這個作用無法言喻。某人看起來老實,說話大家都願意聽信。勸某人該做某些事情,大家怎麼勸他都不聽,急得要命,父母親認為他如果不做太丟顏面,幾乎要跪下來懇求。後來請某位人士來勸兒子,幾句話而已,兒子已經歡喜的去做那些事情,這就是那位人士所發揮的作用。所以,「大」有體、相、用三種都包含著的意義。
圓滿,形容佛所證得的果位已經到最高最高,無法超過的。佛陀的德行和福慧都已經圓滿無能相比。歸依佛,兩足尊,兩足指福報與智慧都已圓滿。大家見過有福報而無智慧的人嗎?智能不足的人出生在有錢人家裡;有人出生後就為家裡帶來財富,吃穿以及所有享用都是高等貨,但是他智能不足,不知寒熱,只有福報沒有智慧也是一種苦惱。有的人有智慧卻沒有福報,以現實社會來看,有些人有碩士、博士的學位,但是畢業以來謀不了職,這種人有智慧沒福報,也不圓滿。福報和智慧都具足,又有德行,不求自己享受而已,智慧傳授給眾生,福報也願意分享給眾生,自度、度他;自覺、覺他都達到很圓滿的地步,這是大圓滿。
這些光明既然是從報身的佛所施放出來,故稱為圓滿。為什麼說是雲?雲隨處飄遊,所到之處覆蔭著大地,大太陽底下若飄來一片雲遮住,感到無比的清涼。佛陀要利益眾生的心非常悲切,隨處現形,何處眾生需要他度化就現身在那裡,何處眾生有熱惱願意接受佛陀的教化,眾生的熱惱自然得以消除。佛無論到何處去,都在維護眾生,使每個眾生都達到心無驚惶、心中時時歡喜的境界。所以我們將佛的大慈悲光明稱為雲,雲是形容、比喻。好比炙熱的陽光有雲遮蔽而得清涼。佛陀所有一切好的德行都很齊全,福慧莊嚴,萬行周到,所以他的智慧很圓滿,已經具足一切世間、出世間的功德,比菩薩、聲聞、緣覺還超越,故名大圓滿光明雲。
大慈悲光明雲。這種光明雲從佛的慈悲心流露出來,故名大慈悲。一般人也有慈悲心,只是這種慈悲心有限度。譬如,父母親很疼孩子,但往往有一些偏私,小兒子傻些,大兒子聰明,就多疼愛彌補小兒子一些;某個兒子嘴巴甜,很會撒嬌,就多疼他一些,另一個傻傻的,說話粗魯,還會頂嘴,就少疼他一些。這是有分別心的慈愛。自己的子女和自己親近,夫妻有肌膚之親,父母是我們養育我們的人,和我們的關係較近,當然會多關心這些親人。其次是堂兄弟、姑表兄弟,再其次是朋友。他人有事,絕對是優先幫近親,不是先幫遠親或朋友。所以我們慈悲的念頭,無意中有了分別。一個和我們極親又有密切關係的人,遇到困難,或生病有痛苦,我們一定趕緊奔波幫忙。弟弟生意失敗,哥哥盡義務竭力幫忙。朋友生意失敗,我們會想:「幫他,或許以後他不能甚至不肯歸還這些錢。」所以不願意幫忙朋友。較親近的人,我們不只金錢上幫忙,看到他們煩惱,趕緊去安慰,表達精神上的關心。有一個平時不大出門的人,最近常到弟弟家,問他為什麼,起初只說是有空閒就去坐坐,追問他,他才說:「弟弟投資的工廠快關門了,我很著急,我去安慰和幫忙,希望弟弟不要想不開煩惱不已。」我們有一個關係較疏遠但有密切往來的朋友有困難,我們即使不能親自去幫忙或做一些事情,心裡還是緊緊的記掛這個人。例如,台灣很多人移民到國外,親友都還住在這裡,民國八十九年九二一大地震時,我正巧人在美國,聽說台灣發生大地震,心裡非常著急。有人到美國旅行,本來旅程還有好幾天,他們也急著回來,雖然距離遙遠,地震災區不是他的住家附近,是在他的兄弟和親戚的住處附近,他急得睡不著覺,電話又不通,難過得吃不下飯。假使受苦或遭遇不如意的人與我們非親非故沒有什麼關係,對他們或許有幫忙的心,但是這個心不若對親人那麼殷切。家人住在台南,沒受到震災傷害。人家邀他出錢賑災,他想:「我的親人都沒受到損害。」既然人家邀了,就出個幾百元或一千元賑災,絕對沒有著急的感覺。像這種有界限,不能全心全力的慈悲,較親的較重要,較疏的就不急切。鄰居生病死去,當然會去安慰他的家人說:「人老了總是要死的,不要悲傷,不要在亡者身邊哭,趕快念佛回向給他。」可是輪到自己的親人死去,鄰居過來勸你別哭,你就說:「這怎麼可能?他是我的父(母、妻、兒),怎麼可能不痛哭?」可是別人的至親死去,我們卻一直勸人家別哭,換成自己的親人去世就難免悲傷痛哭。甚至有個人與我們結下冤仇,他運氣差了,我們還會在背後推他一把,讓他摔得更重,沒有任何悲憫心。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外教也說博愛,也可以算得上是慈悲心,但是他們的範圍很小。例如講博愛,只限於對人,認為畜生本來就是讓人殺的,所以對其他的一切眾生,認為吃他們的肉、剝他們的皮,穿他們的皮做成的衣服也不以為意,這種不能稱得上真實的博愛。博愛應該將愛心不但對全人類,只要有生命的都要愛惜尊重。螻蟻尚且惜命,何況是雞鴨這些感情表現很敏銳的動物,想殺他們,他們害怕逃命。有人要殺雞請客,雞跑掉了,只好改抓鴨子,鴨子也跑掉了,後來找到雞和鴨,發現兩者一個往外推,一個往內鑽,偷偷的在那裡推擠不休。或許鴨子一直在說:「主人本來要殺你的,你躲起來,害得主人要殺我頂替,該你出去才對。」雞則說:「你趕緊出去,這裡容不下你進來,再擠,你會害得主人發現我們,我們都要被殺。」主人看到這個情境,知道眾生都愛惜生命,不應該殺害眾生。佛的慈悲不只是對人,對所有一切眾生都普遍,不分親疏,不分大小,不分地位高低,沒有任何界限。不但人類受苦佛要拯救,一切有生命的眾生受苦,佛都要拯救,因為佛看待一切的眾生都是一視同仁,如父母疼愛自己的兒女一樣,不分彼此,只要眾生有困難,佛都盡自己的能力拯救。所以佛的慈悲才是真實的慈悲,他愛護眾生的心最為廣大。慈悲是佛的本意,他放出大慈悲的光明雲照耀眾生,眾生受到這光明雲照耀,身心馬上得到清淨。身心清淨,自然很快樂。得到快樂,就能脫離一切的痛苦。佛的慈悲,拔除眾生的痛苦,給眾生得到快樂。很多人都常說慈悲,叫人要慈悲,但是看到別人受苦,那不是自己的兒女,不是自己的親人,就不會熱心的關懷,沒有予樂拔苦的心。最大的慈悲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大慈,與我們沒有任何關係的眾生,我們也都要讓他們得到快樂。以前有一位法師到台灣來,他的錢都拿來買糖果,看到任何孩子都給糖吃,孩子都很歡喜見他,這是無緣大慈。買來的東西不限於給自己的兒子女兒。同體大悲,我們被刀子割傷,非常疼痛,但是別人被我們抓來割抓來剁卻又不以為意,這是沒有悲心;假使我們看到眾生受苦,想到自己被針刺傷就很痛苦,眾生受到傷害也是很痛苦,不可以抓他們來殺害,即使他生病接受手術治療,我們也會感受到他們的痛苦,這就是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