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地藏經講解(十三) /慧深法師 講

檀波羅蜜音

  檀,布施,前面談了很多。有錢要行布施,必定要有對象願意接受。不但錢方面要有人願意接受,即使我們了解佛法,要講法,也要有人願意聽法。我們要幫忙經常心懷恐懼不安的人,也要這種人願意接受。所以我們行布施要有幾種能夠讓我們布施的對象。
  一、有痛苦的人。雖然現在臺灣很多人經濟很好,很少看到廟口、街道或田莊裡,穿著破衣服,背著破爛的背包,拿著破的碗向我們行乞。但是實在還有很多人窮得沒飯吃,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有人房子倒了,又失業,很多年紀大的人不得已到學校拿學生吃剩的飯回家吃。其實那都是很清淨的,如果我們以歡喜心幫忙那些人,因為有剩下的飯菜,甚至每個人少吃一口飯菜,就可以讓這些需要幫助的養活一家人,使大家免於挨餓。殘障人士,視力很差的人,或手腳不便利的人。不久前看到一件很令人痛心的事,有些人吸毒或賭博,不同情已經殘障坐輪椅或身體有種種障礙謀生很困難的人,賣著獎券,去搶他們,搶不到錢,還舉刀割傷殘障人士的脖子。這種人非常沒有良心,不只一個兩個殘障人士被搶,有的人買得一兩百張獎券,立刻被搶光,硬搶走,知道他的腳不良於行,搶著就跑。本來對這些需要幫忙的人要好好的照顧,矜寡孤獨,無依無靠的人,或沒有謀生能力的孤兒,我們也應該布施。有苦的對象是我們布施的對象。
  二、對我們有恩的人。這個人對我們有恩澤,我們應該有報答的心。這種布施不是菩薩做的,菩薩的布施,不論這個人對他到底有沒有恩情。前面說過,我們不可以生起分別心,怨親平等,只要需要幫忙就加以幫忙。別人對我們有恩,一定要報答,受人點滴的恩惠,我們一輩子都要念念不忘。他已經有錢有很多享受物質,我們不一定要錦上添花,我們拿著一些東西要去報答他,但是途中看到有需要這些物質的人,我們願意將這些錢財給需要的人,這才是應該的。所以菩薩不只是布施給對他有恩的人。
  三、與我們親愛的人。更加凡夫的人,與我們很親愛的人我們願意照顧,將兒女生下來了,當然要讓他們吃的好穿的好,教育的好,這種布施也不是菩薩行。菩薩行布施時怨親平等。看到有人衣服破破爛爛的,我們拿一些孩子的舊衣服準備去回收還不肯給那些人,這就是分別親疏所致。
  四、尊勝的人。世間聖賢和善人,能夠離開貪欲瞋恚愚癡的人,都是值得我們尊重的人,像出家眾已經是離慾清淨的人是尊貴的人,所以有的人有了好的或珍貴的東西,除了拿去供佛,還拿去供養修行的人,這是尊勝布施。這種布施也不是菩薩所行的布施。菩薩行布施,那個人地位低,生活環境較差,都願意加以幫忙。菩薩行布施,不分別對象殊勝或不殊勝,凡夫和菩薩的差別就在這個地方。我們行布施時,不可以有分別心。
  布施有四事要注意。
  一、布施多福報少。朋友經營酒樓、餐廳,造作的是殺業;朋友經營卡拉OK,你花錢招呼朋友去那裡吃,一桌花幾萬元,說:「如果不是我的幫忙,這家店早就關門了。」其實打架殺人的事件,多數發生在這種娛樂場所。所以將錢拿去唱歌跳舞喝酒的場所,費用很高,但是花再多錢也沒有福報,實在是在消散我們的福報。一頓飯只要三五十元,你卻花費一份一萬元甚至三萬元的餐點,說是要去那裡消費那家店才能經營下去,實際上,拿錢到這些地方,沒有功德,還是造業。
  二、布施少福報多。例如拿錢財供養有德行的人,那個人接受供養,能夠精進學道,所以可能你布施的東西很少,福報卻很大。例如前面說過的薄拘羅尊者,一個阿羅勒果的布施,果報是九十一劫在天上享受天福。布施的東西雖然很少,福報很大。
  三、布施少福報也少。東西很多,可是很慳貪,捨不得給人,即使不得已給人,也以惡意給人。例如目犍連尊者的母親,看到修行人不吃眾生肉,為了不希望修行者再找她化緣,所以修行人來了,她故意供養狗肉包給修行者。她去世,立即墮入惡道受苦。甚至有的人錢拿去給邪見外道,布施的東西既然少,得福也少。這是布施少福報也少的原因。布施給邪見外道,例如現在很多外道說有多大的神通,能替人改運;或說病人只要服用他的某種丹藥,藥到病除。我曾經遇到一個熟識的人,起初不明究裡,聽說某人斷事很準,本事高超,要錢就給錢,要東西就給東西;結果他的身體因為服用那些偏方,健康狀況很差。幸好後來被人喚醒,實行正確的方法,才撿回一條性命。
  四、布施多福報也多。能夠了解世間無常,發心布施他的錢財,過去是立塔寺供養三寶。因為過去弘法的場所很少很少。現在的人了解應該布施,建寺或印經,就盡量拿錢去。我想,我們應該小心,拿錢給真有需要的人最要緊,不要以為印經或建寺才有極大的福報,有人要印經,過去需要書寫,能夠花錢寫經或印經給需要的人,得到經典如同得到珍寶;現在印刷很普遍,想請地藏經,自然有人印好到處贈送。有些經典刷得太多,四處放置,反而沒受到尊重,尤其外道的道場不注重佛經,僱車子將佛經載去丟棄。所以這方面的布施,過去與現在不同了。各位,我的意思不是不必布施道場,也不必布施印經。布施印刷佛經,可以使佛法流傳不斷,這個布施的功德當然極大,但是以現在來說,有時候這麼做造成極大的困擾。很多人布施錢財放生,結果所放的生物放到不是牠們原生的環境,造成上游放生下游很多死魚,而且將下游的生態造成極大的破壞。可見行布施要有智慧,不能胡亂做,否則不但得不到好處,可能造成很大的傷害。所以布施要有智慧。
  很多人想知道行布施有什麼好處?佛經說布施有十種利益,出月燈三昧經。度量大,什麼東西都願意給人;反過來度量小的人,很吝嗇,很慳貪。要破除慳貪心,應該勤行布施。要入正道,要先了解這個,好好實行。談到這個,我想到很多小朋友,有時候手裡拿著東西,人家說:「來,讓我吃一口,好嗎?」有的小朋友很高興的拿過來,有些孩子才學走路,有東西就給人吃。他不怕被吃光了。有的孩子不是,那個東西是你給的,他吃得很高興時,你說:「來,讓我咬一口。」他不肯。他的父母反而還笑著說:「我這個孩子很聰明,任何向他要都要不到。」其實我心裡頭非常擔憂,既然學佛就要教他破慳貪。我看到有人從小連一小口東西都不肯給人吃,長大了,他的父母養育到大,他的伯叔姑姨從小就很疼愛他,他賺得很多錢,有很高的地位,薪水很高,連一毛錢也捨不得供養這些長輩,長輩要給他的財物,則多多益善。這種人連自己的人都不能破慳貪,對別人怎麼肯呢?這種人怎麼能和別人結下好緣?看到他來,大家都閃得遠遠的,甚至說:「趕快把東西收起來,那個人只吃別人的,不肯拿東西給人吃。」我上班時也聽說這種論調:「我自己不必買東西,別人有東西和大家分享,我就盡量吃。」這很要不得。我們應該要有布施心。行布施能得到十種利益:
  一、降伏慳悋。現在要向菩薩學習,假使有東西都很歡喜拿出來給人,慳悋心自然可以降伏。很多初學佛的人,要他行布施,捨不得,他還想:「那座寺的素食很好吃,我隨意添一些油香錢,比到外頭吃還便宜。」有這種慳悋心,自己的錢每個打了二十四個結,我們永遠都不會有大心:有任何東西都願意請大家分享。
  二、捨心相續。修菩薩行的人,今天有東西都願意布施出去。有時候雖然沒錢,看到別人布施錢出去,我們會很高興的說:「你今天有東西就和大家分享,我好高興,如果我有東西也願意和大家分享。」布施的心都不間斷。當知,一個人有大的度量,有人說:「我到我的姑媽家去,她恨不得將所有的東西都搬出來給我。」假使我們的姑媽很吝嗇,到她那裡,什麼好東西都不肯給我們吃,但是她來我們家裡卻是什麼都拿去吃,我們會做何感想呢?所以我們討厭吝嗇的人,我們就不要做個吝嗇的人。
  三、同其資產。我的口袋裡有一百元,招呼四個人一起去享用,所擁有的錢財等同於大家所共有,這種人布施的心無量,極大,將所有一切眾生都視如自己。有的人遇到寒冷的天氣,將自己身上的衣物脫下來給受凍的人,自己挨凍。過去大陸於共產黨統治之下,很多人沒有衣物,去大陸探親的臺灣同胞帶很多衣服過去,回來時脫得只剩下身上的一套,甚至忍受著寒冷,只穿單薄的衣物回到臺灣。當然這只限於對親人如此布施。有的人是對於村莊的每個人,即使是不曾見過,不熟識的人,都願意照顧他們,布施財物給他們。所有的錢財都願意和所有的眾生共享,不分彼此,這是布施的一種利益。
  四、生豪富家。這是對布施者自己的好處,將來可以生到豪富家庭。因為修布施行的人,對一切財物都願意布施使人得到好處,沒有任何悋惜,將來必定生到豪富之家,財寶具足,受用不乏。說起這一點我有個感受,從我小時候起,我很大方,大人說我臉上沒有貪吃的酒窩,很願意給大家共享財物。我出家以來也是這樣,什麼都布施出去,結果我從來不曾欠缺東西,衣服有得穿,吃的比別人多種類,不會看到這個就貪求這個,我說我是世界上第一富有的人。
  五、生處施心現前。將來出生,布施心現前。今天既然常行布施,來生來世,我們所出生的地方,大家也都願意和我們分享財物,沒有慳悋心。今生的我,不說別的,我今生不貪吃,也感受到大家對我不悋惜,再好的東西都拿來給我吃,我很滿足。可見佛經說的正確。
  六、四眾愛樂。四眾: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因為我們經常有嘉惠別人的心,不悋惜,也不嫉妒別人比我們還多,所以大家對我們很歡喜,很愛跟我們在一起,絕對不會嫌恨我們。
  七、入眾不怯。怯,害怕。既然我們有布施心,大家對我們也都很好,我們在大眾當中不被指指點點,我們也很大方,沒有驚惶的心。
  八、勝名流布。我們的名聲大家都稱讚,遠近的人都說我們很好,心量很大,什麼東西都願意布施給人。
  九、手足柔軟。修菩薩行的人,因為願意行布施,救濟欠缺的人,所以手腳都很柔軟,相好圓滿。
  十、不離知識。因為我們修菩薩行,自初發心以來,經常親近諸佛菩薩,經常親近善知識,聽聞道理,永遠不曾遠離。
  行布施可以得到上述十種利益。既然有這麼多利益,我們為什麼不做呢?希望大家都能夠力行布施。

尸波羅蜜音
  尸,梵語,完整來說是尸羅波羅蜜多音。尸羅,譯成戒。戒是什麼?防止的意思。因為我們的身口意三者,假使不是有智慧,所想的所做的都會錯誤,所以很多不應該做的業行。做了不好的事情如同大火,能夠燒壞修行者所有的理性,只有持戒,才能將我們的身口意三業的過失防止,停息下來。因為尸羅有防息三業過非的功能,故名為戒。戒有三種差別: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
  先談攝律儀戒。一個人的舉止行為,都可以受持五戒、八關齋戒、十戒乃至菩薩戒等一切戒律,戒律如同當今的法律,一條一條的不能犯的規犯。例如舉手打人,可以嗎?你打人,人家當然會打你;你殺人,人家也會殺你;你貪人家的東西,也就會有很多竊賊來盜取你的財物。我們的財物被盜取,我們很不高興,我們被人家殺一個傷口或打了一下,我們心中非常怨恨,很痛苦。如此事情我們都不可以做。戒律很多,有出家人受的戒,有在家人受的戒。在家眾有受五戒或菩薩戒,初出家的人受沙彌戒,女眾受沙彌尼戒,然後受比丘、比丘尼戒,然後受具足戒。出家有三壇大戒,第一壇受沙彌、沙彌尼戒,第二壇受比丘、比丘尼戒,第三壇受菩薩戒,所有的戒都具足。其實這些戒都在規範我們不可以做不對的事情。簡單的舉一個戒來說,受五戒或菩薩戒的人都聽過戒,甚至有的人沒受五戒沒受菩薩戒,但受過八關齋戒,這些都是戒律當中的一小部分。其實將五戒擴充到最後就包含所有的戒律,十戒、菩薩戒守持得很好,將戒律了解到至微,受一個戒,佛法說「飲一滴而味同全水」。現在不說很多戒,就以菩薩所受的戒來說。
  梵網經說,菩薩所受的戒,第一是不殺戒。一個人很慈心憐愍一切,不使所有一切眾生命斷。每個人都不希望斷命,所以有性命的我們都不可以故意殺害,常常生起慈悲心,使一切眾生都得到救護。假使我們想殺害就加以殺害,已經犯了極惡的罪。談到殺生,我常在講佛法時談到殺生的果報。最近有一個老人家,有一個兒子很認真修學佛法,過去這個兒子也曾經去釣魚,有一次黑夜無人時候到曾文水庫撐著竹筏釣魚,忽然聽到魚向他說:「你把釣得很痛苦。」他不相信耳朵聽到的聲音,說:「如果再有一條魚這麼說,我才願意相信。」結果又釣起更大的魚,那條魚又向他說:「我很痛苦,我非常痛苦。」他相信魚也會痛苦,從今以後他不再釣魚。以前愛抓松鼠等等,從此他知道只要有生命的,被傷害都感到極度的痛苦,發心不再殺生傷生。但是他的媽媽不聽他的勸導,跟她其他的兒子一樣,還是愛吃肉愛吃各類眾生。沒多久前,這個老人家去世前,生病住院,兩隻腳一直抖動,似乎無處可以保護好她的雙腳,問她原因,她說:「很多螞蟻咬我,趕快幫我撥開螞蟻。」這個兒子因為自己有經驗,知道殺眾生不好,問她是什麼咬她?她說:「真的有很多螞蟻咬我,黑壓壓的一大群,像芝麻糊一樣。」他說:「這件事可以相信,耕作開墾山地時,媽媽總是放火燒死螞蟻窩,難怪會有螞蟻咬她。」她又說:「趕快幫我,豬來咬我了!」她去世了,家人發願為這個老人家吃素食四十九天,在七七日內都不吃眾生肉。我們去為她拈香時,竟然聞到極重的魚腥味。我問:「真奇怪,你們都吃素食,還有人煎魚嗎?」他們想到,媽媽以前愛吃魚,煎的魚最愛吃。連那些沒學佛的兒子聽到這件事情都很害怕,本來是勉強吃素食,因為經歷這幾件事情,明白殺害眾生的人,臨命終時這些眾生不肯放過。所以菩薩一定不肯殺害所有一切眾生。
  二、不偷盜戒。不偷取別人的一切財物。佛經說,一針一草都不可以故意盜取,應該要有慈悲心,別人有需要的就盡量給他們,我們以後能夠有福報,天天都很快樂,相反的,盜取別人的東西就很不好了。談到這一點,我感到非常慚愧。有人說某一種青草很好,我在信徒的工廠外面沒種植作物的農田裡,看到一片草地,其中就有那一種治某種病症的青草。那裡沒人耕作,以為草是自己生長出來的。當時我看到有一大片的青草,田地又沒人耕作,應該可以拔取。長在菜園裡當然是人家種植的,空著的農地或許是沒人種植的,就拔取一些,要帶回去煮給大家享用。我想,那些青草還會再長出來。正彎下腰還沒拔起,就有人說:「喂,那是我們種的,拔它做什麼?」佛經說,一針一線,人家不給,都不可以拿取。田已經休耕很久,青草長著,拔取,也是不應該的。假使當時拔取了,就犯了偷盜罪。不說已經付諸行動,那個東西不屬於我們,只要心裡生起要拔它的念頭,已經犯偷盜罪了。現在有的人搶劫東西,人家不甘心被搶,反抗,結果把反抗的人也殺了,這就犯了偷盜與殺生二罪。有的人被殺成重傷,為了搶人家一個皮包,開車將那個人撞成重傷,搶得的或許不值幾百元,那個人卻殘廢終生。不該拿的錢,例如搶殘障人士的錢財,這個人的心豈不是非常貧窮困苦呢?
  三、不淫戒。一個人應該要有禮節,在家眾不是自己的妻子不應該行淫,出家眾則是不可以做淫欲行為。對眾生應該要有孝順心,要救度一切眾生,應該以清淨法對待眾生。有的人生起淫欲心,不論那是自己的親人或他人,兄弟姊妹行淫,或父親姦淫女兒,母親因為與父親離婚,跟兒子做出不應該做的事情。有的則人年紀可以當人母親了,卻還和兒子那個年齡的青少年行淫。這種新聞讓這個社會非常混亂。為人師表的人應該好好教育孩子,反而誘惑孩子做邪淫的事情。這都是不對的。
  四、不妄語。妄語,不誠實的話語。不應該說不老實的話欺騙別人,要有正見,說的話很正確,也是要使一切眾生都有正確的見解,說正確的話。說邪言邪語,甚至我們有邪見,造作邪業,當然這個罪也是不可原諒的。
  五、不沽酒戒。飲酒的人心智不清楚,十件車禍有十件都是飲酒而引起。有一個女子受過大學教育,酒喝得多了,開車被攔下來檢查,還跟交通警察說些不倫不類的話,胡亂說話,酒醒後覺得很難為情。喝酒受害的是個人甚至部分人士,不釀酒不賣酒,這些人想喝酒也沒地方買。佛經說,賣酒的人,將來斷手五百世。因為不賣酒,這個社會因為飲酒發生不幸的事件就不再發生了。所以賣酒的罪比喝酒的罪還重。過去有一位劉梅生居士,後來出家,是覺生法師,以前在菲律賓有一座酒廠,學佛以後知道賣酒不好,將酒廠關閉,酒牌也不賣給別人。有人說他很笨,賣酒可以賺很多錢,即使自己不賣酒,將酒牌賣給別人,也可以得到很多錢。現在不但有公賣局賣酒,還有人賣假酒,使飲用的人中毒身亡。有人喝醉酒,做出超越常軌的行為,也有酒後駕車撞死人的。所以,賣酒,因為酒生罪的因緣。學佛的人應該了解道理,要有智慧,不可以賣酒而使眾生生出顛倒心。
  六、不說過罪戒。菩薩不應該說人長短是非。聽到一個外道的人來說佛法中非法非律,要以慈悲心教化那個人,使他生出正信。說別人的罪過,這是不應該的。自從我學佛以來,在電台講法或在寺裡講法,或出外弘法,接觸的人很多,當然我所接觸的也有外教的傳教師,我們彼此尊重,將佛教導的法說給他們聽,但是不毀謗他們的宗教。當然,學佛的人也不應該說別人的長短。假使已經受菩薩戒了,還說人家是非;你已經出家,信徒來向你說某人的是非,你還跟著談論,這樣對嗎?我們應該教化使大家生起善信,如果還說人家的罪過,就犯了很大的罪。
  七、不自讚毀他。不能說自己好,毀謗別人。自以為自己很好很有本事,別人比我們好比我們有本事比我們修行好,我們不宣揚,還千方百計的找事情毀謗他,這是極惡的行為。受人毀謗要忍受,不毀謗別人。這一點我平時很注意,提醒自己不可以造業時,我會說:「社會上發生某種事情,這既然是我們所不願意見到的,就要生起警戒心,不可以做相同的事情。」我們絕對不可以說:「像某人做著某某事情。」有些弘揚佛法的人,看到某人有某個缺點,不管在家或出家,唯恐人家不知道他的缺點,還指名道姓說那個人的缺失。這實在是不應該有的行為。假使別人有好處,我們應該在眾人面前讚揚他,這時候指名道姓的宣揚是可以的。自讚毀他也是極惡的行為。
  八、不慳戒。不慳,心裡頭沒有慳貪,沒有吝嗇,我們所有的東西都願意布施給人。佛經說,看到貧窮的人來向我們乞討,我們要隨這個人所需要的,給他們所有需要的東西。假使我們以惡心、生氣的心乃至不肯布施一針一線或一分錢,或那個人對道理不懂,向我們請教,來求法,我們應該盡所知曉的向他說明。假使我們說:「這個人太笨,連這麼基本的道理也不懂得!」這麼說話就不對了。人家不懂得某句佛經的義理,我們就講解這句話的義理。人家不懂得一首偈頌,我們就極力講解,使他了解。即使這個法只有一點點,教一下子就懂得,我們也應該教導他們。如果不教他們,還侮辱他們,罵他們,這就是非常不應該的。
  九、不瞋戒。不瞋,不應該有忿怒的心,不應該生氣。做菩薩的人,如果一天到晚都是一張羅剎臉,說話口氣很差,很容易生起瞋恚心,怎麼能好好的跟眾生相處,怎麼稱為菩薩呢?佛經說,我們應該生一切眾生善根無諍之事。使眾生都有善根,不會吵架。甚至我們的心要生起悲心,眾生有痛苦,我們都願意幫忙。甚至生孝順心,將所有一切眾生,年紀大的都當成我們的父母,年紀相當的都當成兄弟姊妹,年紀小的當成我們的子女,如此我們的瞋恚心怎麼會生起呢?如此,自然可以守住不瞋戒。如果反過來,經常於眾生中以惡口辱罵人家,甚至動手就打人,動棍動刀還不能消怒氣,人家向我們求懺悔,甚至一直好意的道歉,你還生氣,不能將氣憤放下,惡心極重。
  十、不謗三寶戒。對佛法僧應該恭敬尊重,不可以毀謗。有人看到家人拜佛念佛,怕他出家學佛,就毀謗三寶,毀謗出家人。這種人如同拿三百枝矛來刺人心,以嘴毀謗,沒生信心,對佛菩薩沒有恭敬心,反而助惡人邪見毀謗,這也是很大的錯誤。

上面已經說過攝律儀戒,一個人的舉止行為應該要守持著,不可以做不對的事情。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一切戒律都在防止我們做壞事。
  二、攝善法戒。用修持一切的善法為戒律。一切善法當中有十善,為什麼稱善?順道理來做是好事。以下說的十個善,都是順正確的道理來做的。行十善也有十種做法,一是該停止的就停止,該進行的就進行。所應該停止的是我們不好的行為不好的習慣,將它們停止,就不會惱害別人。我們應該做的是善行,能夠使一切眾生都得到利益安樂。所有一切的壞事當中,第一個應該想到的是殺生。第一個善不殺生,不惱害一切眾生的物命,這是止殺的善。既然不殺,更進一步行放生的善,在殺業方面一方面止不殺生,應該行的是放生。談到這個問題,不論故意殺或無意殺害的,所有的眾生乃至眾生的眷屬絕對都不願意接受。我們將牲畜殺害,或許他不能反抗,但是我們殺人,他的親人遇上你,恨不能咬下你的肉,恨不能舉起拳頭將你打死,或用力踢死你。某人的眷屬被殺害,不但被殺害的人很痛苦,他的眷屬也非常痛苦。我們不殺生,不但不拿刀子殺害眾生,只要會危害眾生的事情不能做,否則就是造下殺業。例如農作物噴了農藥,還沒過安全期就採收,食物的人會中毒乃至身亡。你賺了錢放在口袋裡,卻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吃了你的菜而中毒乃至身亡。你偏偏這麼做,造下殺業了。有人愛喝酒,酒後開車撞死人。有的人撞了好幾部車子,又撞死人,這也是殺業。並非一定是舉刀殺害才是殺業。不但人不可以殺,不可以刀棍傷害,甚至一切眾生我們都不可以殺害。很多學佛的人為了要自己壽命延長,放生,但是放生不如法,造成生態環境很大的改變。甚至我還聽一個國小校長說,有人從東南亞引進毒蛇,海防要上船檢查,船員就將毒蛇丟到海邊。結果毒蛇游上岸,繁衍後代,有人到海邊遊玩被毒蛇咬傷。所以放生應該考慮生態環境。例如將海鳥放生在山上,這就不對。或將山裡的生物放生到海邊,他們無法謀生,還是死路一條。沒有智慧而放生,不但不能使這些眾生活命,甚至因為放生,不但那些眾生死亡,當地的生物也受到波及。講義雜誌有一篇龍蝦放生記,這個要放生的人很用心,我將文章介紹大家參考。
  作者大衛說,有個星期日下午,我於麥阿密傳信報的辦公室收到一則非常掃興的消息,有人送我一隻活的緬因龍蝦,這實在是很刻薄的禮物,我需要吃他,但是我不相信吃龍蝦能有什麼好處,吃任何生得像昆蟲共有一三七隻腳、爪和觸角,眼睛長在肩臟部分四處活動的東西,有什麼好處呢?生物學上,龍蝦應該是在太空船上一直追求雪高泥□□的東西的親戚。所以我收到活龍蝦,並沒感到很興奮,我認為應該要有法律禁止州際龍蝦運輸,我認為身為美國人,應該受保護,不需要冒險接到一個外表看起來平常的盒子,打開來突然發現裡頭一隻小小的運動員,瑪琍露瑞登相同大小的甲殼類動物。在我辦公室隔壁業務部提議要幫我解決這個燙手的龍蝦,業務部的人什麼都吃,我覺得不妥當。很怪異的是,我竟然覺得必需要為這隻龍蝦負責任,他若遭逢不好的事情,在業的原則下我要付出代價,我未來命運如何,全看我怎麼對待這隻龍蝦。我將龍蝦取名度因,想將他放到報社大樓旁邊的衛司堪尼灣裡,編輯部可以看到他。回公司的路上,我打電話給釣魚和編輯外版的作家蘇.卡金,他告訴一件不好的消息,他說度因是一隻冷水的龍蝦,假使將他放在佛羅里達南部溫暖的水裡,他可能會死亡,或者吃任何龍蝦所不應該吃的東西。於是我不能將龍蝦放在辦公室附近的海灣裡。我面臨新的難題,我必需要照顧一隻命運操之在我手裡的龍蝦,可是我實在不知道應該怎麼處置他。後來我想到,我可以將他送到湯姆.斯克羅克那裡,湯姆是我的老朋友,也是我在新聞界的精神導師,他與妻子佩特住在緬因州的沙奇維克鎮,他是一個很資深的養龍蝦的人,我想,假使能夠即時將龍蝦度因送過去,他們就能夠將他放回原先快樂生活的海域裡。度因伏在紙盒子裡,旁邊還有一些冷媒,還能使他有小小的空間,但是很悲傷的姿態,稍稍可以移動那兩隻螯。我開車將度因放在鄰座,趕緊開車到椰子奶貨運行,老闆和老闆娘並不質疑為什麼這隻活龍蝦會從緬因州運過來再要運回去,他們要封箱之前,我向度因瞧了最後一眼,他似乎很快樂的向我招手,然後我就看不到他了。後來我打電話要通知湯姆和他太太,但是他們都不在。更糟糕的是,我匆匆忙忙的將度因送出去,忘了在盒子裡放字條,也許湯姆和太太會以為那是晚餐的菜餚。幸好湯姆收到我的電話留言就回電說他們一定會將度因放生。當然假使現在已經有資格得到空中商客優惠的度因,活著抵達那個地方,自然會被他們放生。我向湯姆說,度因是一隻很有精神的龍蝦,他的心中充滿了勇氣。接下來的二十四小時,很長很長,似乎永遠都不能結束。我隔壁業務部的人向我保證,度因抵達緬因州時一定像某人競選總統時死氣沉沉。他們的話害我心情亂糟糟。最後,湯姆傳來一封電子郵件,我看了非常歡喜,信裡描述他和女兒怎麼將度因放到海裡。他說,沙克維克鎮碼頭離他那裡半哩,雪很大,天氣已經黃昏了,將度因送到海邊,船駛過海浪較小的地方,水邊有一些結冰,將度因由盒子裡抓出來,他實在很漂亮,大約兩磅重量,還是活潑的,螫不像橡皮膠那樣軟軟的,我想,他的尾巴應該先下手。與你猜想的一樣,這隻龍蝦向我們招手,然後擺動很有力量的尾巴,游向沙奇維克海岸連接班特明河愛克明金的水域最深的地方,或許他現在已經到緬因灣了,在那個地方,他存活的機率,就與其他十二億三千七百四十五萬六千九百八十七隻龍蝦一樣高。大衛說,我應該多說一些,但是就先說到這裡,因為我已經激動的說不下去了。
  各位,我們在臺灣有一些人放生,是為了過去吃了很多眾生,現在人家要我們放生才能長壽。甚至有人是因為人家說放生是行善,放鱔魚就不吃鱔魚,放魚就不吃魚,其他的生物還可以吃。這種放生,和大衛這邊的熱心,因為當地是熱帶地區,將龍蝦放生在當地,緬因州的龍蝦一定會死亡。所以他以空運放生。我想,我們的發心不同。我看到這篇文章,想到臺灣許多人放生不對,十幾年前有一位小姐買鳥要我代替她放生,一看,籠子裡的鳥都是吃魚的海鳥,拿到山區放生並不適合。我很著急,拜託人家開幾個小時的車子,將鳥送到海邊放生,還這些鳥一條生路。在臺灣還有一些善心人士,為了要放生,到放生的專賣店訂貨,要幾十或幾百隻鳥,使一些吃放生飯的人特地去抓鳥。為了要賣這個人幾十隻鳥,不知道更多傷害了多少鳥類?抓鳥時候就傷害了。有些鳥雖然買來時還活著,已經傷害嚴重,甚至買回來就死在籠子裡。有的人傻傻的將海魚放生在溪流中,破壞了生態環境。甚至有人買東南亞的動物回到臺灣放生,甚至放生毒蛇,很多人在海邊被這種毒蛇咬傷。不但破壞環境,甚至危及人類。所以這一位大衛先生,為了救一隻命運操在手裡的大龍蝦,特別請教釣魚專家,知道緬因州的大龍蝦是冷水的龍蝦,如果在佛羅里達水域放生,一定死亡。所以向緬因州的好朋友求助,而且以最快的方式將大龍蝦運回緬因州,大龍蝦得救。他的朋友還很幽默的說,那個地方的龍蝦有多少隻,這隻龍蝦的存活率和那些龍蝦一樣。像這位大衛對動物細心的保護,這是我們愛放生的人的借鏡。不久前聽說有人將龍蝦放生在水庫上游,結果魚死了很多浮在水面,這種放生當然不對。我們不殺生以外,想要放生,也應該知道怎麼行保護眾生的方法。
  二、不偷盜。不可以拿別人的財物,防止偷盜,這是一種善。不但不偷盜,進一步將我們的東西拿來行布施,這是止與行二方面都做到。其實所謂偷盜,不但如我前面說的,路邊的青草,以為沒人擁有的,但是如果有人說是他的,我們生起念頭想要摘下,就是盜心。有的人可能做的事情不被認為是偷盜,其實已經構成偷盜罪。例如我們在辦公室用的筆是公務用的,拿回家裡,以為每次都要發新的,拿回家用,再有需要申請就有了。甚至紙或其他東西我們也這樣做。甚至有人要用的東西都從公司拿回家,例如有人認為家裡水質不好,公司為了要員工吃得健康,有淨水設備,水質很好,就拿瓶子到公司裝水回家。想想看,假使每個員工都這麼做,不只我們裝的那些水,淨化過程又排放掉許多水,公司的負擔很重。可能我們拿的時候人家不以為有什麼,只是一桶兩桶不算什麼,別人看我們這麼做,跟著做,其實無形中造作了偷盜業。所以不計我們拿的東西價值多少,只要不是我們的東西,就不應該拿取。有人說:「他家有很多菜,不拿回去吃會壞掉,我們幫他處理掉。」並非主人要我們拿回家,我們自作主張將菜拿回家,這構成偷盜業。以前我曾經向信徒說,他布施時拿出很多錢都願意,他看到寺裡種的花很漂亮,朋友喜歡那些花,他說:「來,我剪給你。」有人說:「沒先向住持請得同意就剪花,可以嗎?」他說:「不要緊,他要什麼我都給,只是剪幾朵花有什麼要緊?」當時我還在家,我向那位信徒說:「你要花就到市場買。例如你要布施五百元,就布施兩百元,三百元拿去買花。何必做這種事情呢?」有人法會期間到寺裡幫忙,他自作主張說:「菜我們煮很多,你可以拿一些回家吃。」其實沒有經過物主同意,拿取了,都是偷盜。不但不這麼做,我們有的東西,我們也願意布施。
  三、不邪淫。我們不行淫欲的事情,是善事。不但不行邪淫,還要行清淨梵行的善因。所以我們自己不造作惡業,也不可以鼓勵別人造作惡業。有人經營應召站,自己不下海做邪淫事,但是帶來別人的女孩子做邪淫事業,這已經造作邪淫業了。我們不但不邪淫,行為還要很清淨,這才是正確的。
  四、不妄語。妄語,不實在的話,欺騙人的話。我們都希望人家向我們說老實話,不希望人家說欺騙的話。有時候我們相信某人說的話實在,結果被他欺騙了,我們非常難過,甚至從此以後不再信任那個人。既然我們不希望別人向我們說謊話,也就不可以說謊話欺騙別人。我們將妄語止住,這是一種善。不但我們不說妄語,還要行說實在話的善。
  五、不兩舌。兩舌,向甲說乙的是非,向乙說甲的是非,使兩方互相誤會,吵架。人家唆弄,說的是不實在的話,我們聽了這些話,向對方發脾氣,甚至吵架了。我們不希望別人唆弄壞話,我們也不可以兩舌。止住兩舌的惡,不行兩舌,當然不可以只求不說而已,當人家生氣、誤會、有了衝突時,我們應該說和合利益的話,這是在不兩舌方面又行善事。夫妻吵架,盛氣當頭來向你說一些話,如果你又火上添油,使這個人的摩擦越來越大,害得夫妻離婚,甚至吵架打鬧。如果你說:「這當中必定有誤會,妳的先生對妳很好。」或者說:「你的太太生氣時候向你說一些話,其實背後她是如何的關心你。」這能使原本破碎的感情,因此復合。我們不但不兩舌,還要說和合的話。
  六、不惡口。惡口,用粗魯惡劣的話罵人。一個人無論多麼生氣都不以惡口罵人,這是止惡口的善。既然沒有惡口,當然我們說的話一定要很柔和溫存,這是一種善。「某人都不會生氣,無論如何說話都很和氣。」我曾經在新聞看到外國的議員,人家在他面前大罵,他都用柔和的話勸解。我也曾聽信徒說:「夫妻絕對沒有不吵架的,但是跟自己的妻子吵架絕對不能罵她的長輩,那是侮辱你的岳母。岳母將女兒養那麼大嫁你家妻,你不高興就連岳母都加以侮辱,這非常不應該。」當然不只是在家裡說好話,即使在外頭也應該說好話,不但不惡口,說話還要很柔和。四攝法有一個愛語,不是說你愛我,我愛你,而是說很溫和,讓人愛聽的話。我們既然不愛聽人家說粗魯的話,我們也不應該向別人說粗魯話。
  七、不綺語。綺語,以很多裝飾的話形容不應該形容的事情,像寫黃色小說,或說的話不堪入耳,甚至在座的女孩子聽得臉紅,反而很得意自己能這麼說話。記得過去有一位畫馬的畫師親近高僧大德,師父向他說:「你的畫技那麼好,為什麼不畫佛像、菩薩像,使見聞者生起恭敬心呢?你再畫馬,將來因為你心中都想著馬,當然會變成馬。」旁邊一個書生幸災樂禍的說:「你將來會因為畫馬變成馬。」法師向他說:「他只是畫馬變馬而已,你現在寫的都是淫蕩的話語,引人心想入非非,將來你的果報不是變馬,甚至要墮入地獄。」有人以為自己嘴巴會說話,說的話有人聽得很歡喜,有人羞慚得不敢聽下去,這類的話我們絕對不可以說。金剛經裡說,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我們說話要很質直,正經,絕對不說不三不四的話,而說的都是很質直很正當的話,這是斷了惡又行善。
  八、不貪欲。不貪著情欲的境界。止了貪既然是善,不貪欲,行清淨的梵行也是善。貪,男女之色的貪,不正當的行為造成很大的不幸。現代的人都認為不是古代,不需要守持嚴謹的禮教。有人上網交朋友,根本不知道那個人的品行如何,約會見面,結果被侮辱了。或者知道他己有妻室,因為他的家庭經濟很好,為了貪求享受,破壞他的家庭,引起很大的糾紛。甚至男女在未成年就胡作非為,十三四歲的孩子就了孩子,這若非有人引誘,就是自己行為不守規矩。我們貪的不只是男女之色,看到人家的皮包就想要,看上某件衣服也想要貪得。不正當的手段賺錢得到的東西,有一天被發現了,我們要接受法律的制裁。甚至在口味方面貪求,吃很多不應該吃的動物,結果我們身上也因為所吃的食物不健康,食物中毒,或者發生極大的毛病。現在所有的動物都有問題,香港不久前又發生禽流感,吃到這種動物的肉,發病或死亡。除了禽流感,還有很多動物間流行的疾疫,狂牛病、口啼疫等,不但吃了會中毒,甚至致癌的機率很高。一個人不貪著六塵的境界,止貪,我們會感到非常清涼。
  九、不瞋恚。要一個人都不生氣,很難。常有人說我遇到任何事情都面帶著微笑,說:「這一點只有妳能做到,我們做不到。」但是一個人生氣了,體內的血液也含有毒素。一股怒氣上來,火燒功德林,不管什麼,我們會去傷害對方。有時候喝酒的人,酒醉以後舉刀殺人。或夫妻吵架,在車子裡先生將車子開進海中,造成很大的不幸。將瞋怒去除是善,不瞋怒,行慈忍的善,該止的生氣,該行的慈忍,我們都行善。
  十、不邪見。邪見,不正確的,偏執的見解。有人最近心情不好,讓人相命,相命師說:「你最近運氣不好,要拿多少錢來祭解。」或要做種種方法化解。有了這種邪見,為了圓滿一件事情,結果自己失身了。用不正確的方法想要解決問題,不但不能解決,反而造成非常可怕的後果。去除偏執當然是好事,不邪見又有正知正見的善。
  持戒方面我們要有攝善的戒。前面說善法當然整個來說是十條,詳細說則不只這些。
  第三,饒益有情戒。我們以慈悲喜捨的心對待眾生,不因為那是仇人就不肯幫忙不肯理會他,只要是眾生,我們都普遍希望他們得到利益。這是佛所制定的戒。我們不能因為這不包含在十善裡。譬如一個平時對我們不好,經常得罪我們的人,身上有毛病,不知道怎麼消除毛病。我們知道方法,因為他平時常害我們、侮辱我們、對我們不好,我們就不肯對他好,我們這麼想已經違背佛的教法。只要看到眾生有痛苦,我們有能力幫忙,就使一切眾生得到利益。一個人能夠將攝律儀戒、攝善法戒和饒益有情戒持得好,我們也可以得到很大的利益。
  持戒,是將來可以得到覺悟的根本,我們要修持佛法,當然最主要的入門,先要肯持戒。假使我們能夠堅守護持,就可以得到利益。
  一、滿足智願。一個修菩薩行的人持禁戒,自然身心清淨,有智慧明瞭一切。對我們的所行都以智慧判斷該不該做。攝善法戒裡我們說,該止的就止,該行的就行,一切誓願都得到滿足。
  二、如佛所學。佛不是一下子就成道,他初修持時就以戒為本,最後才能證得果位。菩薩修行,假使能夠堅持清淨戒,過去佛怎麼學,現在也這麼學。釋迦牟尼佛要入涅槃時,阿難尊者曾問幾個問題,其中一則:「以前佛在世時,可以教導我們什麼是該行,什麼不該行,我們都可以遵照佛語來行持。佛陀入涅槃以後,我們應該以誰為師呢?」佛說:「以戒為師。」現在佛不在世,我們依佛做的來做,就不會走錯路。
  三、智者不毀。修菩薩行的人,戒行清淨,身方面我們不做殺生、偷盜、邪淫,口方面我們不說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有智慧的人看到這種人絕對不譭謗,都加以讚歎。不持戒的人,做的都是嫖賭飲,開口就說別人壞話,當然我們會受別人譭謗。
  四、不退誓願。修持菩薩行的人堅持清淨戒,求證菩提,將來也要證得如佛的覺道,這個誓願可以說是極大極深,肯勇猛精進,絕對不退轉。有人沒有定力,本來持戒持得好,聽人家講一些話,將戒毀了,退了誓願。有人本來吃素不殺害眾生,身體好好不覺得如何,有一天發現身上有毛病,人家說吃素不好。像昨天有一個信徒打電話來向我說起一件有趣的事情。他的家庭經過幾年的努力,全家人都吃素食,他太太以前在他沒吃素食時,飲食很隨便,等到先生也吃素食了,她很用心的料理素食。為了家裡有些煩惱,朋友要帶她去看相命師,說是說話很準。她不肯去,但是因為先生對佛法沒有堅定的信心,就去看那個相命師。說了他的兒子的事情之後,她讓相命師說,相命師說:「妳的頭髮短短的,妳的命運不好,應該把頭髮留長,燙得捲捲的,妳的心情會好,不會那麼操煩。」她想:「本來我學佛以後就很快樂,事情都能放下,用很超然的態度處理,自然沒有煩惱,我哪有煩惱?」相命師接著說:「我看妳身體缺乏營養,不能再吃素食,一定要改成葷食,營養才足夠。」她想:「我已經好幾年都不曾感冒,也沒有任何毛病,身體哪有不好呢?」她為了堅定先生的信心,回家就去抽血檢驗,樣樣都正常,不缺血,沒有任何毛病。她打電話向我說:「如果是別人被相命師這麼一唬,頭髮留長了,燙了,甚至要掛礸石和玉,花再多錢也買。我老神在在,我故意接受全身健康檢查來證明相命師是胡言亂語,我先生為此增加信心。」我們要將戒持得清淨。假使人家說應該吃葷食就吃葷了,怎麼可能不退誓願。她說:「即使我真的營養不足,也不願意為了延長我的壽命而吃眾生血肉。」她的誓願當然能夠不退。
  五、安住正行。因為修菩薩行的人堅持戒律,身口意都清淨,能夠正行安住,不捨離。
  六、捨棄生死。修菩薩行的人受持淨戒,沒有殺生、偷盜、邪淫等等惡業,自然能夠出離生死,永遠脫離輪迴的苦。殺生,將來還要出生,多病甚至短命;偷盜,將來自然出生在貧窮家庭,甚至怎麼都找不到工作;邪淫的人,家人分離,甚至家人受人侮辱等等。受持戒律的人,不會受到這些不如意的遭遇。
  七、非常歡喜,希望能夠得到涅槃。修菩薩行的人堅持戒律,沒有種種妄想,所以厭惡生死的痛苦,希求涅槃的快樂。在家人說:「還是你們出家眾清閒,不爭什麼。時常爭執吵架,實在是生死苦。」
  八、能得到沒纏縛的身。修菩薩行的人因為戒德圓滿,身體非常光明清淨,一切的惱業緣都得到解脫,自然不會有這些不好的事情纏縛。
  九、得到勝三昧。三昧,正定。修菩薩行的人能夠持戒清淨,自然心不散亂,得到三昧成就,定性現前,種種有漏業自然超過去。
  十、不乏信財。修菩薩行的人持守戒律,因為對佛法都有正信的心,能夠生出一切功德法財,永遠沒有匱乏。過年時候我們常祝賀人家「恭喜發財」,我們要發的財都是錢財,不是道理越來越懂得豐富。即使一般的錢財,最近一兩年就看到許多本來很有錢的人,投資錯誤,錢輸光了,甚至因為種種災難,一夜之間損失很多錢。法,在我們心中,自然是越吸收懂得越多,心越能得到解脫。佛出微妙音,向我們說尸波羅蜜,使大家知道持戒的好處。

羼提波羅蜜音
  羼提波羅蜜音。羼提印度話,譯成忍辱。談到忍辱,相信大家都了解意思,假使別人無理毀謗侮辱,相信很少人能夠忍受。別人對我們無理侮辱,這是辱;在別人無理侮辱時,我們能夠毫不生氣,不起心動念,這是忍。忍很不簡單,在心口插一把刀子,我們能夠忍受嗎?報紙上或電視新聞報導,常看到好朋友喝了酒,為了小小的意見不合,吵架了,不能忍受對方加諸身上的無理的譭謗或辱罵,動拳動刀,甚至將對方不但打傷甚至打死,等到心稍稍靜下來,後悔莫已。這種事例很多。歷史上韓信受跨下之辱。屠夫瞧不起韓信,當時他沒有正當的職業,人又不是高大健壯,失業,大家都瞧不起他。屠夫說:「你是一個沒用的人,如果是有用的人,就和我比拼一番。如果自知是無用的人,不想跟我比拼,就從我的跨下爬過去。」當時韓信雖然有力,但是不願意比拼,就從屠夫的跨下爬過。假時當時不忍辱,硬碰硬的比拼,也許就沒有漢朝名將韓信了。所以平時要一生當中都受人誇獎讚歎,若非我們過去生中很有修持,今生也很有修持,可能沒有人能夠不曾被人說過不中意聽的話,假使為此生氣,不能忍受,小不忍則亂大謀。在這裡佛要我們應該修忍辱行。
  忍辱有三種差別。一、耐怨害忍。社會上除非都沒有別人,有人與我們相處,或許我們無意中得罪了他們,或忽然傷害他們,對方對我們當然很生氣,時時刻刻想要報復、惱害我們;或者我們沒對他們不好,瞧我們不順眼,一直要惱害我們。可是假使我們能夠忍受,這就叫做耐怨害忍。
  二、安受苦忍。我們除了有情世間以外,居住的環境,有時候冷得無法忍受,有時候氣溫高得悶熱難忍,有的人因為天氣熱得受不了,下水游泳,淹死在水裡;有人冷得受不了,生火取暖,將房子燒了。我們所處的環境,使我們受苦的情形也有很多。有人到熱帶地區,蚊蟲很多,毒蛇很多,能忍受嗎?多數人無法忍受。過去臺灣大家的工作粗重,要刀子需到打鐵店購買,攝氏三十幾度的天氣很熱,他們還在火爐邊烤鐵打鐵,若無安受苦忍,無法做下去。有人要搬動重物,也很辛苦。在過去,為了賺錢,在這種環境種種痛苦當中,也有人願意做。過去沒有牛車和貨車,一大早從山上挑貨物到菜市場賣了,然後走回山上,一整天一個來回。甚至想要喝個水,走幾里路挑一擔子水回家,有時候桶子破洞漏水,或路途坎坷,回到家裡剩下不到半桶子水。我們如果不能安受苦忍,可能處在任何環境都不安心。現在臺灣有那麼多失業人口,卻還是僱用外國勞工,因為現在的臺灣人熱些就吹冷氣吹電扇,無法忍受打鐵店的高溫,需要人工時他們不願意去做。建築,水泥搬運和拌攪用車子,但是模板和鋼筋到建地安置需要人工,這些工作粗重,沒人願意做。挖路、舖柏油,現在來看多數是外勞在做。這是臺灣人無法安受苦忍。有些父母親很勤儉,大熱天捨不得喝個涼水,計程車捨不得搭,兒女讀書有很舒適的環境,畢業以後,這件工作嫌苦,那件工作也嫌辛苦,這就是無法有安受苦忍。在最近聽到政府說還有多少就業機會,可是怎麼都無法招募到工人。因為臺灣人已經放逸成了習慣,那些勞動的工作多數人不肯做了,不能有安受苦忍。有人當公務員,到了退休年齡退下來,身體不錯,找個工作來做多少賺些錢,但是年紀大了,人家沒有這種需求,以前他可能一個月賺五萬元,現在月薪三萬元,他也不願意做。這是對於環境的種種苦楚,無法泰然的接受。
  三、諦察法忍。對於真實的道理,能夠觀察了解,心安住於這個境界,不再動搖,這是諦察法忍。我常聽人家說:「我以前聽到某個道理就去做,後來我想,可能這麼做對我有些不利,不再依著做了。」這是對於道理沒能了解很清楚,無論受什麼環境影響都不動心。有一位居士很早就學佛,在家裡又會向大家說不可以吃眾生肉,要有慈悲心,而且現在的肉可以說都是用抗素和賀爾蒙養成的,不可以吃它。等到他身上有病開刀了,很多醫生向他說:「你的身體不好,如果不吃肉,營養不足,我不願意為你治療。」他為了要身體健康,不再吃素食了。開刀回家,他認為身體更需要吃補品,多吃眾生血肉。結果肉越多吃健康越差。後來有人向他說:「你現在這個身體,尤其有癌症,絕對不能吃到肉,因為肉類有毒素。」到這個時候他才思維:真的,開刀回來以後,人家說有營養的東西都吃了,可是身體越差。不可以為了個人的身體,滋補身子,殺害眾生。於是又吃起全素。一段時間後,精神好很多,健康也有改善,一些病好了。假使有諦察法忍,不殺生的戒,知道這的確要受持,不會因為環境轉變而動搖這個持戒的心,這是諦察法忍。
  這三種忍,耐怨害忍和安受苦忍,都是耐忍的忍;諦察法忍,有信心不動搖的忍。因為耐忍的忍,所以對於有情和無情種種怨害苦楚的境界,我們都能夠安然接受,絲毫都不生氣。可是我們現在看起來,並非別人對我們無理的侮辱,無理的加害,我們才生氣,甚至我們身邊有一些人,不能順我們的意,可能有的人也不能忍受。例如有些人因為孩子吵鬧不聽話,父母親將孩子打成傷。甚至他睡覺時孩子吵鬧,他將小小孩子抓起來丟,孩子腦震盪。孩子根本不懂事,哭泣吵得大人睡不著覺,氣得要將孩子摔死。或者孩子很不聽話,父親打他,母親也打他,打成重傷,送醫還救不回性命。又有人孩子上學求學,調皮,老師來說,就將孩子毆打不已。這種情形的確很多。為什麼佛要我們忍辱?假使我們不能忍辱,每天都在憤怒不快樂當中過生活;如果能夠退一步想,可能我們對別人能夠有寬諒的心。
  最近講義雜誌有一篇八十二個笑臉的文章,我覺得這與我們做事情前,先將情緒控制好,想得周全,可能很多不歡喜、不幸的事情就可以不必發生。我將八十二個笑臉介紹給大家。
  有一個朋友寄給我一篇文章:八十二個笑臉,看了感動不已。作者是一個單親的媽媽,七年前丈夫另結新歡,從此她們的婚姻破裂了,獨力撫養孤兒,一眨眼間兒子讀小學了。她是一個美容師,白天非常忙碌,回到家裡可以說很累很累,往往無法全心全意照顧兒子。實在說,單親媽媽的角色,帶給她極大的壓力,所以缺乏好心情。可是孩子的老師卻是很細心,每天都在聯絡簿上詳細的說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孩子表現得好,就在聯絡簿上蓋一個笑臉,如果孩子表現不好,捉弄女生或上課講話不守規矩,就蓋一個哭臉。她每天工作完,拖著疲累的身子回到家裡,第一句話往往是說:「你的聯絡簿呢?拿來讓我看。」只要看到哭臉,她就無明火起,尤其他的兒子因為捉弄女生被蓋了哭臉,她心裡的氣更無法壓下來。面對著長得和前夫模樣相同的兒子,她開口說:「你不能像你那個花心的父親,一天到晚都要捉弄女孩子。」兒子常常忍受母親心情不好時的責罵。有一天她回來之後,馬上又要看聯絡簿,才看到哭臉要發作,兒子說:「媽媽,我們來算算我有幾個笑臉,好嗎?」然後那一隻幼小的手指頭伴隨著甜美的聲音,一聲一聲的計算數量,兒子歡歡喜喜的算完這一週的,又算上一週的,再算上個月的,又算上兩個月的,看著兒子算得很歡喜的臉,她突然想到兒子也有可愛的地方。記得有一個毛毛細雨的日子裡,她騎機車載兒子辦事情,進去銀行時她要兒子坐在車上等候,辦好事情馬上回來。但是她在銀行裡往外瞧見兒子沒坐好,整個人趴在機車座上,不加考慮,衝出來打兒子一個耳光,說:「坐要有坐相,趴著像什麼呢?」兒子不顧慮母親生氣,天氣的說:「媽媽,妳看,我很聰明,我這麼趴著,妳的座椅就不會被雨水淋溼,妳騎車,屁股就不會溼溼的。」這個時候做媽媽的她很受感動,只是什麼話都沒說。在非常忙碌當中,那一份感動,深深的埋藏在她的心裡,差不多已經要忘記了。直到看到兒子那麼歡喜的算著笑臉,那個很動人的言行,才一幕一幕的閃過頭腦。「八十二個,媽媽,我這個學期得到八十二個笑臉。」真的不少,她這麼想著。可是平常怎麼總覺得兒子常得到哭臉呢?這時候她的心刺痛了一下,她沒有躊躅,拿起筆在聯絡簿上畫上十八個笑臉,而且簽上自己的姓名。
  各位,這個故事是不是很動人呢?我們不說被人欺負時忍辱,我們豈不是經常只注意別人得到的哭臉,經常在我們忙碌的時候,將別人給我們的感動,深深的藏在心裡頭?我們是不是對別人的感動很少表達出來?尤其面對自己的兒女,或丈夫或妻子時。各位這一篇八十個笑臉,我特別介紹給大家,尤其談到忍辱時。有時候不是別人加害我們,在我們還沒了解對方時,沒能了解對方說的話,所做的動作,我們誤會了。像那個兒子不是坐沒有坐相,怕媽媽的座椅被淋溼,所以全身趴在座椅上。被打了一個耳光,她這個錯誤也沒有收回來。人與人之間,這種錯誤很多。今天我們談到安受苦忍和耐怨害忍時,我希望我們要生氣時想到這則故事,自我檢討。諦察法忍,由於信忍的忍,所以於佛向我們說的妙法能夠信受奉行,證入真實的道理。
  談到忍辱,我想到佛在世時弘法最熱心的人,要算佛弟子當中的富樓那尊者與目犍連尊者。富樓那尊者是到各地弘法的始祖,他弘法的精神和悲心值得每個人學習。有一次富樓那要去文化還沒開,各族非常強悍的須羅那國佈教,佛陀勸他應該另外選個地區佈教,不要去那個偏僻的須羅那國,那個小國的人性暴戾,對人不是打就是罵,尤其外地人去往往要喪失性命,去那裡太危險。富樓那很恭敬的回答:「正因為當地的民性野蠻,沒人敢發心去那裡弘法,我也知道去那個地方弘法有危險。但是為了弘揚正法,我個人去那裡到底平安或危險,實在不值得顧慮。」佛陀說:「你去那裡佈教,假使他們不肯接受你的教導,一直罵你,你要怎麼辦呢?」富樓那回答:「他們只是罵我,沒動手打我。我認為他們還算是好的。」佛陀又問:「假使他們以拳頭、石頭、屋瓦、棍棒打你、丟你,你怎麼辦?」富樓那說:「我認為他們還是很好的人,只是用拳頭打我,用棍棒打我,還不忍心動刀子刺傷我。」佛陀又問:「假使他們真的動刀刺傷你呢?」富樓那回答:「我還是認為他們很好,他們總是沒有很殘酷的打死我。」佛陀再進一步問:「如果他們真的將你打死呢?」富樓那回答:「這我更需要感謝他們,他們殺害我這個虛假的色相,讓我證入涅槃,我以身命來報達佛陀的恩惠。只是很遺憾的是,這麼一來對他們沒什麼好處。」佛陀很歡喜的讚歎說:「富樓那,你不愧是我的真弟子,要從事弘法利生的事業,我們就是要有這種忍辱為教的精神。」
  第二位是神通第一的目犍連,他那個為法犧牲的精神更加偉大。當時印度的外道對佛陀與傳教的弟子恨得咬牙切齒,因為佛陀的教法隆盛,使異教無法發展,無法生存。為佛弘法最有力的是舍利弗和目犍連,所以外道決定先除去佛陀的兩大手臂,至於殺害目犍連早就在計畫當中。目犍連弘法時經過依斯革梨山,在山裡靜坐,當時被裸形外道看到,集合很多人,從山上丟大石頭下來,石下如雨,將目犍連無常的肉身打成肉醬,裸形外道無人敢走近目犍連亡身的地方,因為他們害怕目犍連的神通力。可是目犍連為了給後人做一個為法犧牲的榜樣,他真的逝世了。以佛法來說,目犍連的死亡當然是為教犧牲,也是因為過去生中有宿業,來承受這個果報。
  各位,這兩位弟子為了弘揚佛法,修忍辱行,不惜犧牲自己的身命。我們有時候為了小小的事情就生起瞋怒心,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等到承受果報或接受法律制裁時才後悔,實在來不及了。
  行忍辱有什麼好處呢?月燈三昧經說慈忍有十種利益。慈,有愛心;忍,能安慰別人所加在身上的傷害。修行的人,不但於感到不好的境界能夠慈忍,甚至在順境當中也要有愛心,所以能夠得到以下十種利益。
  一、火不能燒。修菩薩行的人,只為利益眾生,常常心裡都有慈忍的心,所以在逆境當中能夠知道自己的身心自性本來空,這個色身都是因緣和合所成,即使別人加害或環境上有種種苦楚,心裡也沒有任何苦惱,當然瞋怒的火自然不能燒我們。這並不是指火災,是指生氣的人心火中燒,這比起外頭的火還厲害。我們如果有慈忍心,無論對方對我們如何,我們心中都不著火。
  二、刀不能割。修菩薩行的人,只為了利益眾生,心中都有慈忍心,於一切橫逆的境界,知道體性空寂,自然沒有一切驚惶,所以瞋恚的利刀也不能割傷我們。可是有些人不然,只要有一些逆境,瞋恚火起,嫉妒心起,心中如同萬刀割裂。如果有慈忍心,這些事情都不以為意,當然瞋恚的利刀就不能割傷他。
  三、毒不能中。修菩薩行的人為了利益眾生,常有慈忍心,有人加害我們,我們知道身心本來空,人家加害,我們也不以為是加害我們,所以貪瞋的毒藥不能中我們。刀不能割不是拿看得見的利刀,毒不能害,不是指砒霜或硫酸等毒。貪念起或瞋恚心起,會傷害我們的慧命。貪瞋癡是三毒,一定要用戒定慧破除。
  四、水不能漂。修菩薩行的人為了利益眾生,有慈忍心,於一切順境能夠知道這個法本來空,不耽染,所以貪愛的水不能漂流我們。淫欲心重,是被貪愛的水漂流著。
  五、為非人護。非人指鬼神,一個人有忍辱心,不但一般人很恭敬我們,鬼神之屬也在暗中維護我們。
  六、身相莊嚴。修持忍辱行的人,為了利益眾生,常常有慈忍心,對別人我們都生出愛念,對所有一切眾生都有慈悲心,自自然然感受到色身相好莊嚴的果報。我們說佛有三十二相,不但他的眼睛很莊嚴,甚至耳鼻舌都很莊嚴,我們若能像佛那樣就很好。一般人稍有不順心的事情,臉拉下來,眼睛瞪人瞪得難看,我們眼睛的相貌,因為我們經常有瞋恚心,不能忍受別人對我們不好,瞪人,眼相不好看。有人眼睛三角眼,看人都是瞪人。假使這個人有慈悲心,眼相慢慢的改善。有人牙齒長得歪斜不正,口臭,說話不流利,我們說這個人過去生中一定是造了口業,以口罵人。假使我們口不出惡口,吃的東西有節制,不吃眾生肉,我相信我們口的方面也不會有種種毛病。佛有牙齒齊密的相,一般人牙齒長得不齊不密,還有人為了美,接受牙齒矯正,甚至還沒年老所有的牙齒就要拔光了。我的上人(上煮下雲法師)自從我親近他,於他座下落髮,我從來沒聽他說一句生氣的話,沒聽他說一句罵人的話,沒聽他說一句批評別人的話,所以直到圓寂之前,整排的牙齒都很美,連搖動的牙齒都沒有,更沒有掉落的。他常說:「真是奇怪,你們一早起床刷牙,午飯後刷牙,晚上又刷牙,怎麼還是牙齒痛甚至掉牙。我不知道牙疼是什麼樣子。」等到最後有一顆牙齒蛀了小洞,感到酸痛,只是這樣子而已,整口牙齒都好端端的。火化之後,牙齒還有好幾顆沒化成灰。如果一生說話很正確,口很好,這也有關係。過去的大德翻譯經典時就發下誓願:假使佛說的道理,我從梵文翻譯成中文,或講經給人家聽,如果都沒有任何錯誤,希望將來我死去,火化之後,舌頭不爛。有的人火化,連骨頭都燒成灰,何況是柔軟的舌頭,難得不化成灰燼。可是傳記記載,鳩摩羅什法師火化之後,舌頭果真沒有燒壞。這也是其中一個相的莊嚴。我常想,牙齒痛、喉嚨痛,牙齒年紀輕輕時就掉了,這可能是過去生中造作口業所致,甚至吃東西斷了牙齒,應該也是造業的果報。如果我們對待眾生有慈忍心,他們再怎麼侮辱,我們都不生氣,他們再怎麼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