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025

修行要及時 / Mimi

十幾年前,我還沒有學佛的時候,有認識一個朋友(簡稱 A),當時他已經學佛十多年了,後來他因為看到我開始吃素和學佛,我們才開始比較有聯絡,也會互相分享學佛心得,那時他有一個論及婚嫁的男友,後來成為了他的先生。

幾年前,他看著剛開始學佛的我,如此的認真和法喜,分享也總是充滿了熱情,就對我說:「我很羨慕你的狀態,因為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十年,佛在天邊,我學佛幾十年了,已經沒有這種熱忱和法喜充滿的感覺了,我希望你能一直保持下去。」那個時候,我不是很明白他的意思。

他要結婚之前,曾拜託我和他的男朋友一起吃頓飯,希望我可以跟他的男朋友分享我的法喜和吃素的轉變,因為他的男朋友沒有想要吃素和學佛。我記得,那天我們吃完飯後,他男朋友說:「我是覺得每個人有他自己的因緣,時間到了,想吃的話,自然而然就會吃了,不需要刻意的去勉強或是強迫。」後來,他們結婚了,我們也各自忙碌,之後就不太常聯絡,但 A只要看到我在學佛上有… 閱讀全部

我學佛以後的改變和體悟 /林浩瑜

分享1:學佛的改變

八年前,媽媽的朋友來加拿大旅遊的時候,看到我和媽媽相處的方式,覺得可能是有什麼業力,就把我帶來了寂光寺,後來有因緣了解自己過去生是介入爸爸和媽媽婚姻的第三者,再回想媽媽對待我的態度和方式,一切的困惑都有了合理的解釋。

來寂光寺之前,我才剛剛開始吃蛋奶素不久,就有因緣來到了寂光寺,在這裡,我了解到蛋奶非素,還有吃素不是形式上的,吃素是一種真正的發自內心的慈悲心,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都不去傷害動物或是其他眾生,這也包括了皮草、蛋和奶,因為皮草和蛋奶的生產過程,帶給了動物們許多的痛苦。

2018年9月,吃全素的一年後,就迎來了跟師父上人和其他 20 多位蓮友一行人,去加拿大落磯山脈度眾生的好因緣,我很幸運的參與了那一次的因果校外教學,讓我對因果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會,那十幾天與師父上人的朝夕相處,讓我看見了師父是怎麼樣的在「念念為眾生」的去幫助苦難眾生和施食的重要,我印象最深刻… 閱讀全部

年豬拜拜  /法致

某日一位師姐跟我說,你去做身體檢查齁?都跟你說沒問題齁。我太驚訝了,因為我做檢查的事這位師姐根本不知道。我是因為近期唱誦沒什麼聲音,感覺腹脹,想說很久沒有做身體檢查,檢查一下肝功能及看一下腸胃是否有問題。檢查結果果真是沒什麼大問題,只是低密度膽固醇高,肝表面有纖維化,其他肝功能正常。唱誦沒有聲音是因為胃酸逆流,晚上躺著睡覺,胃酸影響到喉嚨,這些問題都沒有人知道。

「我是你過去生殺的豬,每到過年時,你就會挑選又大又肥的豬殺了,還跟鄰居做交易,作為過年拜拜用。我們太生氣了,躲在你的腸胃及肝部。」

「你的刀工非常細,一隻豬,除了豬蹄不能用之外,全部都用盡了。你把豬肝烘乾,吊著慢慢吃,肝烘乾皺巴巴的樣子就像你現在肝纖維化;你長期鼻子過敏,是因為割豬的鼻子做料理;你這輩子不大會做菜,是因為過去的手法太巧了,用這個手法造殺生業,這輩子讓你做菜有障礙…」

現在過年又快到了,這些即將被宰殺的動物,都相當驚恐。他… 閱讀全部

明代蕅益大師《十大礙行》語譯事理淺釋  |王智隆居士

我是修學淨土宗的初學者。淨土宗以一心念佛,往生西方為目標,看似容易,實行困難。為什麼?難就難在「一心不亂」這四個字上。念佛要達到「一心不亂」,就是在事相上處處磨鍊自己,倘能真正做到《金剛經》所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才能達到「一心不亂」的境地。「一心不亂」,不是沒有心念,而是沒有妄念;「無所住」即是「不亂」,「生其心」即是「生一心」。怎麼才能真正做到呢?有沒有什麼標準或規則可行呢?感謝前代大德指出了修行要道,這要道就是《十大礙行》。

倘能在這末法時期以此《十大礙行》處處檢點自己的一切言行乃至一切念頭,把它當作牧牛的鞭子,不使妄念賓士,那末,「一心不亂」終究可以逐步做到,而往生資糧也以有所積聚了。

這就是我為什麼不揣淺陋把讀《十大礙行》寫成語體文的原因。

元朝妙葉禪師所著的《寶王三昧念佛直指》裡說:「仔細審察妙明真心本來平等。無論從體上說還是從性上講,都是不會增多或虧損的。因此這真心雖被業識… 閱讀全部

每天都有需要懺悔的功課 /盧桂櫻

中午跟同修開車出門,看到車道上有一位大樓的清潔員在掃地,我跟先生說:他們真的很辛苦,我們在放假,他們還要工作。

我突然想起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很多年前,我們全家族到六福村去旅行,當天也是假日,遊客非常的多。中餐時間因為用餐的人實在太多了,服務生完全忙不過來,因此不只等待很久,服務生的態度也略顯不周到。

其中鄰桌有位客人突然震怒,並對服務生咆哮起來,場面很尷尬,但這位客人似乎並沒有要停下來的樣子。

記得當時我那年邁的父親小聲的對我說:我們在放假而他們在工作,對他們,就別太介意了吧!

父親已經往生很久了,事隔多年的今天,我竟然想起父親的話。

想想我在年輕還沒有學佛的漫長歲月,對服務人員的態度不佳,反應也很大,不像我的父親,我一點都沒有同理心,就像這一位咆哮的鄰客一樣。

對境觀心,想想真的好慚愧。

新的一年,跟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