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024

隨順因緣 隨遇而安 /王安隱

在現實社會中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富有者,想要擁有的更多,貧困者,生活更加拮据。雖然有貧富差距,但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各種的誘惑,不被欲念所縛,就要看自己的意志力;貧困者生活拮据,若能隨遇而安,不被欲念所縛,令人敬佩。

在這種變化多又快的生活中,充滿著苦與樂 ,對目前一切境界,我們的心,如果能安住在自在中,除了不貪求、不分別、不計較的心外,面對五欲、六塵時,我們要學習如何安住身心,對一切境界都抱著充滿歡喜、腳踏實地的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們生命中的一切所願,就會更美好。

人生的悲歡離合,眾生皆然,人與人相處,隨順因緣,在世間上做人,雖然以因果軌範為原則,但更要通情達理。

隨順因緣是待人處事的態度,隨心自在,減少執著的障礙。一個家庭如果缺乏慈悲心,縱然再豪華富有,誰也不願經常往來。

佛說:「有求皆苦,無求乃樂」。我們心中如果有夢想,為了追求夢想,是要付出很多努力。如果對生活没有欲求,凡事隨遇而安,知足常樂… 閱讀全部

與母親同行 /蓮友

今天我跟媽媽兩人去外地,習慣從家騎車出發。

回程時遇到很大很大的暴雨⛈️,說是颱風都差不多,因為路上開著導航,媽媽趕緊把手機拿下塞我手上,但我來不及放包包裡頭,就只能往自己褲子塞進去。

臨時下雨我穿輕便雨衣,一路上只害怕這個大暴雨會弄濕手機,不只媽媽的手機,我怕我包裡的手機也濕掉。

經過一個河堤外環道,那邊空曠一路上沒什麼紅綠燈,沒辦法下車安頓手機了。

一般下大暴雨,依照以前難免情緒會比較不好,但這次已經沒有這種情緒,覺得或許是命中就是要淋這個雨…

我媽突然問我後不後悔沒坐火車?我說現在也不是後不後悔的問題,都淋著雨了心就安定下來。

我媽說對,就享受淋雨的感覺吧。這次了解共業過去外道拿電去電別人。這幾次外出都下大雨,雖然我不清楚為什麼拿電電別人會有雨就是,可能有電就有雨?

但反而我焦慮的是手機會淋濕,畢竟我都感受到內褲濕了,其實全身都濕了。這時我就心裡喊菩薩,菩薩救命啊,手機我怕濕掉,沒錢換啊!嘴裡雖然… 閱讀全部

媳婦的孝心 /王安隱

兒子、媳婦公司退休後,就沒有另外找工作,在家陪伴、照顧已至耄耋之年的我與老伴。

在食、衣、住、行方面:我們都是茹素,媳婦除購買不同營養的食材,準備三餐外,都會為我們準備一些水果及有營養又好吃的小點心,讓我們有足夠的營養。因為我們年紀都大了,媳婦怕老伴洗澡不小心滑倒,她就幫老伴洗澡,還幫忙換衣服。在家時媳婦會幫忙老伴準備一些休閒的衣服,外出時媳婦會看要去的場所,幫忙老伴選擇合適的衣服。

媳婦對住家都經常打掃清洗,保持乾淨,這雖是日常工作,但她很用心。她都會按時為我們換洗寢具,經常保持清潔,讓我們睡起來很舒適。

現在天氣炎熱,白天不宜外出。黃昏的時候兒子跟媳婦會載我們到鄰近的風景區走走。晚餐後我與老伴出去散步,他們都會陪伴在旁照顧我們。

媳婦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倆老,沒有一句怨言,讓我們倆老無後顧之憂,一家和樂的過生活,我內心至表感激。些事情從文字體會不出來,其實這是要很有耐心的工作。

佛說:有一種方式,… 閱讀全部

流浪貓咪咪的生死關卡      /高意靜

咪咪是我們收養近5年的貍花貓(中華田園貓,就是一般的野貓),2018年秋天咪咪在北京郊區辛莊的一個院子,那時老三晉文與同學聚餐,咪咪主動跳到晉文身上,晉文對咪咪說:如果你會讓我抱你放進我的書包,我就帶你回家。咪咪竟然如實照做,晉文開始養流浪貓,並取名為咪咪。當時咪咪多處皮膚病,應該已是流浪許久,也是天生註定與我們的緣分,要成為家人。19年冬天晉文回台灣就讀高中,咪咪轉為姊姊欣頤帶回北京城裡照顧。

一轉眼幾年過去,我們對咪咪疼愛有加,咪咪聰明伶俐,很會察言觀色,調皮可愛,被我們暱稱為咪咪公主。同時家裡原本就有一隻姊姊從小養的灰色英國短毛貓先生Umi(嗚咪)。Umi從小萌笨憨厚,一直是咪咪的小跟班,不過一隻母貓,一隻公貓也是天天打架鬥玩,一日打架時,咪咪抓傷Umi的眼睛,導致右眼發炎差點失明,治療期間就順道把兩隻貓結紮時,才驚訝的發現咪咪早已被結紮過,表示她過去是有主人,爾後被丟棄或是自己走失,… 閱讀全部

少欲知足 身心自在    /王安隱

     談到的「少欲知足」,就是貪欲少求,放下對自我求欲的執著,為了成就眾生,對個人的私利、私欲要少欲知足,對於利益大眾之事,則要積極奉獻。

    知足是我們能夠在困難時保持冷靜和滿足,追求內心平靜。茹素的人,最能感受少欲知足心常樂。

     《佛遺教經》說:「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不知足的人,常為五欲所牽絆、所役使;知足的人,修身養德,不為物欲所縛,必能怡然自得。

     我們在生活中,除了物質的需求,更要重視精神生活。社會上,每個人都想追求生活豐裕,以此做為人生幸福、快樂的目標。因為生命是無常的。有些人爲了追求富貴,而引發了貪、瞋、癡、慢、疑的心。

    佛法上「淨心」,就是不…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