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019

習氣微小 苦報無邊

一個人的習氣很容易養成,在很多方面,人們習慣於固守自己的認知,不聽從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一味地「鑽牛角尖」,所以才會反反覆覆犯錯。其實這也是一種習氣。

比如,你本來對一個人沒有好惡之感,談不上喜歡也談不上不喜歡。如果身邊的人不停對你說這個人的壞話,說他多麼虛偽,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又做過哪些壞事…,在你的思想裡,他的形象就會不斷打折扣。當有一天,你親眼看到他身上有一些小缺點的時候,或許他只是提醒他人要注意自己的過錯,即使是對方一個口氣稍微重一點,你也會無限放大,認為難怪之前別人這樣說他,現在看來的確如此。當你不斷重複,習慣於放大他的瑕疵時,他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就變成說他壞話的人所說的樣子了。所以你一直放大對方的缺點,覺得他就是那麼壞,請問那個時候心裡不舒服的誰?是你,而不是對方。

同理,情人眼裡出西施。如果你的阿賴耶識中曾不斷放大你喜歡人的優點並無限強化,對方在你心目中就會變成最完美的愛人… 閱讀全部

讓飲食成為醫藥 Food as Medicine /陳怡貝 醫師

四處流浪轉了一大圈以後,我在想現在的醫療到底是真的為了「救死扶傷」嗎?或者不知不覺中已經將醫療變相的成為「謀取利益」的一種方式,只是以許多理由粉飾人性最深處,對於「無明」與「未知」的慾望和不安,最終使得醫療人員無法真正專心與聚焦在自己的本業上。

離開日本以後,某一年我回去拜訪博士班的指導教授,我們談了很多現今醫療的難症與疾病,透過醫療手段雖然可以「暫時緩解」疾病所帶來的不適,可是反覆進出醫療院所,拿著許多診間開立的藥方,回到家裡之後,坦白說多數患者沒有頭緒,醫院開立的藥可能會亂吃或者不定時服藥,有家人同居照顧的病患稍微好一些,可以監督與協助患者服藥;然而家人在工作上忙碌的或者獨居老人們,三餐多數是無法被完善照料,請他們按時服藥何其辛苦困難呢!

近年來,日本以及全世界各地的結直腸癌年輕化,植物纖維攝取過少,水分補充不足,加上煙燻燒烤辛辣食物正值風潮,這些飲食容易讓胃腸道處於炎症反應, 胃腸道的細胞… 閱讀全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88

  各位蓮友:

  上次有提到「晨昏十念法」,也叫做「十念法」,這是宋朝《慈雲遵式大師》也叫《慈雲懺主》所創造的,對於一些比較忙碌的人所適用。

  就是一口氣把佛號念完,不拘數目;然後再吸一口氣,把佛號念完,就這樣念十口氣,就是培養「專注力」與「相續力」。

  在《淨土聖賢錄》裡面,講到一個公案:

  宋朝有一個人叫「馬玗」,他是杭州的一個地方官,他的父親也是做官的,拜慈雲大師做師父,師父教他念佛法門,他就引導全家信奉佛教。

  「馬玗」剛開始學佛,並不了解淨土法門的殊勝,後來遇到「廣初法師」講解「智者大師」的《淨土十疑論》,聽了之後起了大歡喜心,對淨土生起信願,就專修十念回向法,修行了二十多年。

  平日常以放生為佛事,治理國事都以慈悲恩惠為政策。無論課誦、經咒、或觀想西方,每天都有定課。往生前得疾病,自知時日不多,臨命終時,在大眾助念之下,端身正坐,安詳往生。往生之後的第二天,全家十幾個人同時都夢見他跟家人說:「我已得生淨土… 閱讀全部

2017年新年禮物―五戒之旅(下) /讌婷

法喜充滿的回到寺裡,內心激動有許多話想跟人分享,但基於回來首要的一件事是謝師,於是著急又忐忑地穿上縵衣走進會客室,當時只有一位客人和師父談話,我滿身大汗的頂禮師父,多了一件縵衣不太習慣,拜佛起身感覺自己像是個新鮮人一樣。

起身後就溜去法淵師父旁邊笨拙的卸衣,一邊小聲的和法淵師父解釋我消失的這幾天不是去出差而是去受戒,一邊平息各種情緒。

當時已接近傍晚用藥石的時間,師父在客人離開後就先回房休息,法淵師父熱烈邀我坐下來聊聊受戒的感受,也分享了他的經歷。

那段幾分鐘的談話,讓我受戒後的滿腔熱血立即有了出口,對於法淵師父那天的傾聽與回應一直很感謝,至今想起來更覺溫暖。

――受戒之後繼續出坡

過了五天,寺裡的大掃除還沒結束,我繼續參與常住出坡的工作。

工作範疇來到大寮,整理三個大冰箱。再次看見那麼多常住師父一同工作還是有點大開眼界,但跟還未去受戒之前比起來,多了另一種感覺:當時見到常住師父們在工作中都很認真,彼… 閱讀全部

答覆蓮友提問–皈依 海青 念佛

學佛真正的目的,不在皈依與受戒。但如理如法、依教奉行的受戒持戒,有助於我們學佛向佛。佛法(包括戒律)是讓我們來了解如何遠離苦報、增長福慧的方法,只要有心願意學習,即使沒有參加過皈依或受戒的儀式,在日常生活中用心觀察自己、體貼別人,當行則行,當止則止,一樣可以減少造惡業受苦報,也能增長福慧。而對於已經願意皈依或願意受戒的人來說,能夠真正持戒―力行落實,自然就更加重要,是積極改革自己向佛向善的增上緣。

即使是沒有學佛的一般人,普遍都相信,傷害眾生的事情,我們怎麼樣都不會隨緣偶一為之。這是因為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就像我們願意吃全素,也是因為不希望眾生因此而受苦。乳製品經研究已知除了有害身體健康以外,現代的乳牛為了應付市場大量需求,必須不停產乳,身心受到巨大的折磨。剛生下的小牛不能喝媽媽的奶,有些甚至馬上被帶走屠宰。連帶整個產業為了營利,自然想盡辦法從牛眾生身上剝奪一切。

我們用功時穿上…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