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025
各位蓮友:
上次介紹「乾陀訶提(不休息)菩薩」,這次講「常精進菩薩」。
常:是「恒常」;精:是「精而不雜」;進:是「進而不退」。
這位菩薩從早到晚,都是專心一意的用功,恆常不斷的為自己為別人,實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願,所以叫做「常精進菩薩」。
常精進有兩種意義:自利與利他。
自利:利益自己。從自修方面說要修善去惡。時時向好的方面去修持,讓所有的罪惡行為停止下來。佛教有一個術語叫「四正勤」:已生惡令斷滅,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此四正勤就是精進,精進勤勞修習四種道法,以策勵身口意,而後斷惡修善。
利他:要幫助他人,要度生不倦。時時刻刻都要救度眾生,從不會覺得疲倦,不會感覺辛苦。
《寶積經》說:此菩薩為度一眾生,經無量劫,隨逐不捨,猶不受化,曾無一念棄捨之心。這種度生的精進心,可算達到了極點,所以稱為「常精進菩薩」。
《彌陀經》是提倡念佛,求生極樂的淨土法門。念佛,說起來雖然簡單,行… 閱讀全部